故乡的年味[散文欣赏] 1

每到过年时节总会想起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撒在心头,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历久弥新,令人回味。

说起过年,其实在我们农村一到腊月气氛就开始有了。那时家家户户着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说到这些年货,其中有一样“年货”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种叫做“糖果”的点心,供人们喝早茶准备的小零食。这种“糖果”点心是专业“糖坊”制作的,需要好几道程序。在我的记忆中,每到腊月父母都要抽时间蒸上几大锅“糯米饭”,然后找来“凉席”(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夏天人可以睡在上面,用来避暑),把蒸熟的“糯米饭”摊在上面凉晒干,直到变成又脆又硬才收起来。这种经过蒸熟晒干的“糯米饭”可以保存多年时间都不会变坏的。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热锅一炒立即会变白膨胀起来,成了“爆米花”。最常见的吃法是用白糖就开水泡在一起,如在放进一个荷包蛋,味道就更加好吃了。但这不是它的主要用途,它主要是用来制做“糖果”点心的材料。

每家都把蒸熟晒干的“糯米饭”送到附近的村上或镇上“糖坊”店里开始制作“糖果”点心。那时,我经常陪着父亲去店里做。当然做点心也必须起得很早,否则去晚了的话,就得排上一天时间才轮到你家。

“糖坊”师傅先要把各家送来蒸熟晒干同的“糯米饭”和着黑色的“铁砂”在大锅里一起炒,炒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翻动和搅拌,直到“糯米饭”全部变成又白又大的“爆米花”才出锅,然后用筛子把“爆米花”与“铁砂”分开,放在一边。这时就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麦子放在锅里进行熬制糖稀了,等到“糖稀”浓度刚刚好时,又把“爆米花”倒入锅中与“糖稀”一起搅拌均匀,这时还可以加入花生米,芝麻或黄豆等辅助材料,做成“花生糖”、“芝麻糖”和“黄豆糖”等不同口味,这要看每家的需要和准备的材料了。

“爆米花”、糖稀和花生米等搅拌均匀后立即出锅,这时候就看“糖坊”师傅制作手艺和功夫了。只见师傅用事先准备好的四方形木条框子放在案板上,然后把搅拌均匀刚出锅的“爆米花”倒在上面,用特制的类似于擀面棍的东西,在上面不停地碾压,直到把“爆米花”、糖稀和花生米等压得结结实实粘在一起,才开始用刀子切成长条,再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堆放在那里,这就算做成了。刚开始做成时,这样的糖果还冒着热气,很是松软,等到糖稀变凉变硬后,这时的糖果吃起来就变得又脆又甜又香的真正的“糖果”了。过年时,每家都要拿出这样的“糖果”点心来招待客人,亲朋好友。

说完制作“糖果”点心,再来说说制作“咸鱼干”吧。

临近春节,村里就开始对村头鱼塘进行集体捕捞了,俗称“起塘”。每年一到“起塘”时节非常热闹,那可是我们农家一件大事,预示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起塘时,也是很有讲究的,一大早,鱼塘边挤满了看热闹的老少爷们。鱼塘边,凡是会捕鱼的青壮年都自备好捕鱼工具等在一边,等到鞭炮一响,只见百船齐发,向离弦之箭,立即冲到早就盘算好的有利水域,迅速把捕鱼的网放到水中,然用站在“划盘”(故乡老百姓使用的一种小型捕鱼工具,只能坐一到两个人)上大声地吆喝,还不停地搅动着周围的水面。水里鱼儿们那见过这般阵势,经过这么多人的一闹腾,鱼儿们早吓得魂飞魄散,上下到处乱窜,一不小心就窜到早已布置好的鱼网上,再也逃不掉了,等着就擒。这时在岸上观战的孩子妇女们则发出一阵阵尖叫和笑声。

捕鱼的过程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结束后,村民们把各自捕到鱼放在一起过称,然后由全村说话最有威信的老人主持分鱼。那时分鱼都是按户人头进行分的,每人平均分配。不多不少,就连刚出生的婴儿也有一份。鱼儿被分成若干小份,大小肥瘦搭配,然后由村民抽签决定自家的那一份。

记得每年我家里都能分上近百斤的鱼,多得实在是吃不了,只好有的送亲戚,有的拿到菜市场上叫卖,剩下全部由母亲洗净,去掉内脏,撒上大粒盐,放在阳光下暴晒,挂在树干上风干。想吃的时候,放在锅里蒸熟就可以食用,不用经过任何烹饪,味道还相当的特别。

过年自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了,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燃放着鞭炮,然后听着“劈劈啪啪”响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此时“年味”越来越浓厚了。

大年三十那天,算是村里人最忙的一天,白天家家晚辈们必须到祖坟前放鞭炮,烧纸钱,祭奠哀思逝去的亲人,求得他们在天之灵的保佑。父母则在家中忙着丰盛的年夜饭,收拾着自家院内的卫生。等到晚上五点多钟,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放鞭炮,把门一关,一家人这才真正坐在一起吃起了团圆饭。吃完团圆饭饭后,老人们开始给孙子们发放圧岁钱,孙子们则给老人磕头拜年,还要说一些祝福健康长寿的吉利话。然后老人们还要摆上“糖果”点心、花生米、瓜子等,供大家看电视,闲谈时品尝。

大年初一,大人、孩子们都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新衣服,村里人开始互相拜年。老人们则在一起拉着家常,叙述着陈年往事。年轻人则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畅谈过去一年的收成,勾画着新年的打算。孩子们则在一起玩扑克、做游戏、媳戏打闹,一派人间和谐美景尽收眼底。

大年初二,一般都是出远门走亲戚拜年的时间。特别是刚处上对象的小伙子,则要备上一份厚礼到未来丈人家拜年,顺便还要看望女方家特别近的一些亲属,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刚结婚的年轻夫妻这一天也必须回娘家省亲,给父母、丈人丈母娘拜年。中年夫妇一般也要由母亲带着最小的孩子回到娘家看望自己健在父母或者是孩子们的舅舅。

每到过年时节总会想起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撒在心头,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历久弥新,令人回味。

说起过年,其实在我们农村一到腊月气氛就开始有了。那时家家户户着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说到这些年货,其中有一样“年货”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种叫做“糖果”的点心,供人们喝早茶准备的小零食。这种“糖果”点心是专业“糖坊”制作的,需要好几道程序。在我的记忆中,每到腊月父母都要抽时间蒸上几大锅“糯米饭”,然后找来“凉席”(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夏天人可以睡在上面,用来避暑),把蒸熟的“糯米饭”摊在上面凉晒干,直到变成又脆又硬才收起来。这种经过蒸熟晒干的“糯米饭”可以保存多年时间都不会变坏的。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热锅一炒立即会变白膨胀起来,成了“爆米花”。最常见的吃法是用白糖就开水泡在一起,如在放进一个荷包蛋,味道就更加好吃了。但这不是它的主要用途,它主要是用来制做“糖果”点心的材料。

每家都把蒸熟晒干的“糯米饭”送到附近的村上或镇上“糖坊”店里开始制作“糖果”点心。那时,我经常陪着父亲去店里做。当然做点心也必须起得很早,否则去晚了的话,就得排上一天时间才轮到你家。

“糖坊”师傅先要把各家送来蒸熟晒干同的“糯米饭”和着黑色的“铁砂”在大锅里一起炒,炒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翻动和搅拌,直到“糯米饭”全部变成又白又大的“爆米花”才出锅,然后用筛子把“爆米花”与“铁砂”分开,放在一边。这时就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麦子放在锅里进行熬制糖稀了,等到“糖稀”浓度刚刚好时,又把“爆米花”倒入锅中与“糖稀”一起搅拌均匀,这时还可以加入花生米,芝麻或黄豆等辅助材料,做成“花生糖”、“芝麻糖”和“黄豆糖”等不同口味,这要看每家的需要和准备的材料了。

“爆米花”、糖稀和花生米等搅拌均匀后立即出锅,这时候就看“糖坊”师傅制作手艺和功夫了。只见师傅用事先准备好的四方形木条框子放在案板上,然后把搅拌均匀刚出锅的“爆米花”倒在上面,用特制的类似于擀面棍的东西,在上面不停地碾压,直到把“爆米花”、糖稀和花生米等压得结结实实粘在一起,才开始用刀子切成长条,再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堆放在那里,这就算做成了。刚开始做成时,这样的糖果还冒着热气,很是松软,等到糖稀变凉变硬后,这时的糖果吃起来就变得又脆又甜又香的真正的“糖果”了。过年时,每家都要拿出这样的“糖果”点心来招待客人,亲朋好友。

说完制作“糖果”点心,再来说说制作“咸鱼干”吧。

临近春节,村里就开始对村头鱼塘进行集体捕捞了,俗称“起塘”。每年一到“起塘”时节非常热闹,那可是我们农家一件大事,预示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起塘时,也是很有讲究的,一大早,鱼塘边挤满了看热闹的老少爷们。鱼塘边,凡是会捕鱼的青壮年都自备好捕鱼工具等在一边,等到鞭炮一响,只见百船齐发,向离弦之箭,立即冲到早就盘算好的有利水域,迅速把捕鱼的网放到水中,然用站在“划盘”(故乡老百姓使用的一种小型捕鱼工具,只能坐一到两个人)上大声地吆喝,还不停地搅动着周围的水面。水里鱼儿们那见过这般阵势,经过这么多人的一闹腾,鱼儿们早吓得魂飞魄散,上下到处乱窜,一不小心就窜到早已布置好的鱼网上,再也逃不掉了,等着就擒。这时在岸上观战的孩子妇女们则发出一阵阵尖叫和笑声。

捕鱼的过程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结束后,村民们把各自捕到鱼放在一起过称,然后由全村说话最有威信的老人主持分鱼。那时分鱼都是按户人头进行分的,每人平均分配。不多不少,就连刚出生的婴儿也有一份。鱼儿被分成若干小份,大小肥瘦搭配,然后由村民抽签决定自家的那一份。

记得每年我家里都能分上近百斤的鱼,多得实在是吃不了,只好有的送亲戚,有的拿到菜市场上叫卖,剩下全部由母亲洗净,去掉内脏,撒上大粒盐,放在阳光下暴晒,挂在树干上风干。想吃的时候,放在锅里蒸熟就可以食用,不用经过任何烹饪,味道还相当的特别。

过年自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了,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燃放着鞭炮,然后听着“劈劈啪啪”响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此时“年味”越来越浓厚了。

大年三十那天,算是村里人最忙的一天,白天家家晚辈们必须到祖坟前放鞭炮,烧纸钱,祭奠哀思逝去的亲人,求得他们在天之灵的保佑。父母则在家中忙着丰盛的年夜饭,收拾着自家院内的卫生。等到晚上五点多钟,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放鞭炮,把门一关,一家人这才真正坐在一起吃起了团圆饭。吃完团圆饭饭后,老人们开始给孙子们发放圧岁钱,孙子们则给老人磕头拜年,还要说一些祝福健康长寿的吉利话。然后老人们还要摆上“糖果”点心、花生米、瓜子等,供大家看电视,闲谈时品尝。

大年初一,大人、孩子们都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新衣服,村里人开始互相拜年。老人们则在一起拉着家常,叙述着陈年往事。年轻人则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畅谈过去一年的收成,勾画着新年的打算。孩子们则在一起玩扑克、做游戏、媳戏打闹,一派人间和谐美景尽收眼底。

大年初二,一般都是出远门走亲戚拜年的时间。特别是刚处上对象的小伙子,则要备上一份厚礼到未来丈人家拜年,顺便还要看望女方家特别近的一些亲属,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刚结婚的年轻夫妻这一天也必须回娘家省亲,给父母、丈人丈母娘拜年。中年夫妇一般也要由母亲带着最小的孩子回到娘家看望自己健在父母或者是孩子们的舅舅。


相关文章

  • 故乡的年味[散文欣赏]
  • 时间在地球的自转中一天天溜走,不知不觉间年越来越近了.可我却毫无感觉,闻不到一点年的味道,只因沉重的生存压力把我压得都成了机器人,对身边一切似乎毫无感觉.只有看到路上拖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的路人,我才猛然想起快过年了,也是时候回家和亲人团圆了 ...查看


  • 这个冬天没有雪[散文欣赏]
  • 蛇年岁末,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没飘过一朵雪花.望着脚下结了厚厚一层冰的大河,我想着夏天的狂风暴雨,令这条断流十几个年头的大河今年总算喝了个饱,可是进入隆冬时节,却只有满目的阴霾,不见一片雪精灵,这令我想起了虎头蛇尾这句老话. 我在不开心时,总是 ...查看


  • 雪打灯笼沙沙响
  • 农历正月十五,是关中家乡传统的灯笼节.冬季本是一年中最缺乏生动鲜艳色彩的季节,有了五颜六色的春联窗花年画,情形则全不相同.因为春节里还包着一个灯笼节,这冬天的色泽就反比任何季节更浓更富有抒情意味.想想看,当一年里所有的星星都来作客,一年里所 ...查看


  • 剪不断的乡愁[散文欣赏]
  • 漂泊在远方的路上,总会在风雨中愈发的思乡.这个南风吹拂,草长莺飞的季节,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白云蓝天,远山翠绿,只是水泥钢筋筑就的城市,让我更加想起了故乡黄昏中那升起的袅袅炊烟--心每在此刻就会莫名的惆怅那袅袅的炊烟似在诉说季节的短暂,人事 ...查看


  • 麦收季节[散文欣赏]
  • 故乡的七月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节,每到这盛夏伏天,艳阳一个劲地毒晒,让人感到空气仿佛都是滚烫的,就是在阴凉处避暑纳凉,身上也一股热气直冒,把个身子热得汗浸浸的. 夏日的故乡山梁坡峁上一垅垅梯田层层泛绿,门前屋后成片成片的麦子长势喜人.每到七 ...查看


  • 故乡的合欢树[散文欣赏]
  • 有十多年没回过故乡了,更没有看见过合欢树了!以至于前几天回故乡,在一乡间小路旁再次发现了数十棵葱葱茏茏的合欢树,着实让我惊诧不已.我不由自主地走近这些合欢树,转前转后.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端详着,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那情形,犹如一个离家许久的 ...查看


  • 优美散文欣赏-- 深深故乡情
  • 深深故乡情 作者:聿铭 在这里,我是自由的. 尿急的时候不会找不到撒尿的地方,口渴的时候也不会讨不到一口水喝.这里的风认识我,这里的树认识我,这里的草认识我.这里的黑夜,这里的白天,甚至这里的尘土,尘土里不知疲倦的蝼蚁都认识我.清晨,推开门 ...查看


  • 故乡是个回不去的地方[散文欣赏]
  • 天气已经转冷,为了生活日日夜夜在这陌生不带一丝温度的城市徘徊着,穿梭着. 重复着这简单乏味的动作,一遍又一遍. 入冬了,这座城市冬天有些冷. 仰起头在城市冰冷建筑的缝隙间艰难的呼吸着. 细小的雨丝夹杂着冷冽寒风抽打在脸上打的脸颊生疼. 这里 ...查看


  • 腊月的雪花[散文欣赏]
  • 不知是急于报送春的消息,还是嗅到了浓浓的年味儿,雪花挂着灿烂的微笑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望着漫天飞舞的飘絮,家,忽而抽象成难以抵制的诱惑. 腊月的雪花,把年终岁尾的日子闪耀的格外鲜活,更深深灼热每一个离家人的乡情.一进腊月,尤其是一飘雪花,情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