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介绍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辣椒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辣椒是粤西地区冬种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多年长时间连续种植,辣椒病虫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同时有的地方因缺乏科学管理,如滥用化肥、农药等造成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1-3]。因此,积极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措施,是发展辣椒生产的必然趋势。
1 辣椒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
1.1 猝倒病
猝倒病又名绵腐病,是辣椒苗期的重要病害。播种以后,由于病菌的侵染,常造成胚茎和子叶变褐腐烂,幼苗不能出土。该病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起,病菌腐生性强,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家肥和种子传播。该病菌属低温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5~16 ℃,最高30 ℃。
1.2 立枯病
立枯病俗称死苗、霉根,是苗期常见病害,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成株期也可发生。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明显凹陷。发病初期,病苗白天萎蔫,晚上恢复,当病斑继续扩大绕茎1周时,茎基部收缩干枯,叶色变黄凋萎,根变褐腐烂。湿度大时,茎基部可见淡褐色蛛丝霉状物。该病病原是真菌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和有机质上越冬,一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床土带菌是幼苗受害的主要根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粪肥、农具传播和蔓延,生长适温为18~28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生长。
1.3 疫病
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周期短,蔓延速度快,毁灭性大,防治困难。在全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呈梭形大斑,病部明显缢缩,呈黑褐色,茎叶急速萎蔫死亡。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稀疏霉层。成株期茎、枝发病时,病斑初始为水渍状,淡褐色,很快变为暗褐色和黑色条斑,逐渐向周围扩展,包围茎部,病斑凹陷或稍缢缩,受害病株病斑以上枝叶迅速凋萎、脱落。潮湿时,枝条皮层软化而腐烂。叶片受害时,病斑水渍状,后扩展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大斑[4]。果实多在蒂部先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状软腐,迅速向果面果柄发展,由淡褐色变为黑褐色,病果开始只是果肉腐烂,表皮不破裂也不变形,潮湿天气,病果上产生较薄的白色粉状霉层,后变为灰色天鹅绒状。该病是由疫霉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以菌丝、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在土
辣椒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介绍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辣椒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辣椒是粤西地区冬种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多年长时间连续种植,辣椒病虫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同时有的地方因缺乏科学管理,如滥用化肥、农药等造成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1-3]。因此,积极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措施,是发展辣椒生产的必然趋势。
1 辣椒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
1.1 猝倒病
猝倒病又名绵腐病,是辣椒苗期的重要病害。播种以后,由于病菌的侵染,常造成胚茎和子叶变褐腐烂,幼苗不能出土。该病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起,病菌腐生性强,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家肥和种子传播。该病菌属低温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5~16 ℃,最高30 ℃。
1.2 立枯病
立枯病俗称死苗、霉根,是苗期常见病害,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成株期也可发生。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明显凹陷。发病初期,病苗白天萎蔫,晚上恢复,当病斑继续扩大绕茎1周时,茎基部收缩干枯,叶色变黄凋萎,根变褐腐烂。湿度大时,茎基部可见淡褐色蛛丝霉状物。该病病原是真菌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和有机质上越冬,一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床土带菌是幼苗受害的主要根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粪肥、农具传播和蔓延,生长适温为18~28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生长。
1.3 疫病
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周期短,蔓延速度快,毁灭性大,防治困难。在全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呈梭形大斑,病部明显缢缩,呈黑褐色,茎叶急速萎蔫死亡。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稀疏霉层。成株期茎、枝发病时,病斑初始为水渍状,淡褐色,很快变为暗褐色和黑色条斑,逐渐向周围扩展,包围茎部,病斑凹陷或稍缢缩,受害病株病斑以上枝叶迅速凋萎、脱落。潮湿时,枝条皮层软化而腐烂。叶片受害时,病斑水渍状,后扩展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大斑[4]。果实多在蒂部先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状软腐,迅速向果面果柄发展,由淡褐色变为黑褐色,病果开始只是果肉腐烂,表皮不破裂也不变形,潮湿天气,病果上产生较薄的白色粉状霉层,后变为灰色天鹅绒状。该病是由疫霉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以菌丝、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