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论文

生态经济学视角的雾霾治理机制研究

王婧熠

2015年6月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13-1,130654123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雾霾污染也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但我国的雾霾治理模式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雾霾的治理绩效不显著,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雾霾治理有效性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需要,日益受到人们和政府的关注。本论文将综合我国雾霾的现状及危害提出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利用雾霾的相关数据,重点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目前的雾霾治理机制,得出有关结论,以期为我国的雾霾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雾霾治理;机制;有效性;生态经济学

引言:我国中部、东部地区发生了多次大范围雾霾的现象,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交通的安全通畅均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我国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从实际治理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显著,已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雾霾的治理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北京APEC期间呈现的蓝天白云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公众希望这种“APEC蓝”天气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这只是短暂而美好的,是以高昂的成本为代价会换来的,APEC期间,京津冀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使得治霾能坚守“最后一公里,自2014年11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六省市环保监测部门联防联控,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工地(抢险抢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2014年11月6日起,实施最高一级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山东省,要求尽可能采取

限、停产措施,经测算,APEC会期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减排比例分别达到54%、41%、68%、63%和35%左右,PM2.5浓度下降30%以上,网络热议北京空气质量,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但是显然 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尽管上述措施从数据表明确实有效的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使雾霾消失的无影无踪,但这些非常规且强制性的大气治理措施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正常生活秩序,这些治理措施和机制并不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持续性,真正合理的雾霾治理机制还尚未形成。因此,探析建立长期有效性的雾霾治理机制,以及在该机制推进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正是本文所试图研究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雾霾治理机制

1.建立严格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执法力度

英国于1956年颁布并实施了世界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清洁空气法》,旨在严格管控煤炭用量;美国洛杉矶也曾于1955年通过了《空气污染控制法》,赋予环保机构立法、执法、处罚权,并通过监控、技术改进和强制执行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2.监控信息实时公开,政府和机构接受民众监督

1997年7月,美国环保署率先提出将PM2.5纳入全国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并在政府官网上实时公布当天PM2.5的监测结果及次日预测数据;英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空气质量的实时通报,在英国环保局的官方网站上,不仅发布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种污染物浓度指数,而且每小时更新一次。

3.改善交通条件,扩大绿化设施

英国政府先后采取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安装尾气净化设施、鼓励步行、骑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自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要求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并禁止超标车投入运行。

4.全民参与,人人有责

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威胁,号召民众积极参加到环保事业当中,开通短信平台和热线电话等检举揭发方式监督超标车俩;美国环保署的官网上会及时向公众提供在相应环境下的防护小贴士,并提示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以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二)国内的雾霾治理机制

1.法律法规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或涉及关于各级政府协同治理的内容,致使在雾霾治理方面各级政府各自为政,导致雾霾污染的协同治理陷入困境。

2.缺乏利益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强弱联合型的协同合作模式,但在跨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弱势政府或者利益受损的地方政府会主动的回避甚至退出合作,从而使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终止,合作者不愿意为雾霾的治理承担较高的成本,上级政府又不进行适当的利益补偿,导致地方政府的合作经费不足,使雾霾的治理陷入困境。

3.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不同的主体之间不能协同治理雾霾,具有利益竞争性,如政府如果严格依照法律取缔某些高污染的企业,将会损害该企业的利益及地方政府的绩效,未能进行较好的调节,形成协同治理的关系。

通过浏览有关雾霾治理的文献,对比了国内外的治理模式和方式,为雾霾治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既发现了我国在雾霾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国外的先进治理经验又值得借鉴和参考。

三、数据及分析方法

(一)汽车保有量

2014年4月,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14428万辆,而2010年美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24600万辆,远远高于中国,与此同时,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均高于中国,但这些国家的平均大气质量都优于中

国。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城市日益严重 的污染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应该通过油品升级和提高汽车排放的环保标准来有效地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

(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我国雾霾天气的关键因子,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在全球位居首位,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源于工业废气排放,如上图中数据所示,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和净化,调整重化工业结构,建立市场机制以激励企业进行污染物减排,提高雾霾的治理效率。

(三)2013年重点区域主要空气污染物达标城市数量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受到雾霾的影响就越严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三个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二氧化硫的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氧化硫在三个区域均达标,而对氮氧化物以及P

生态经济学视角的雾霾治理机制研究

王婧熠

2015年6月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13-1,130654123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雾霾污染也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但我国的雾霾治理模式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雾霾的治理绩效不显著,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雾霾治理有效性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需要,日益受到人们和政府的关注。本论文将综合我国雾霾的现状及危害提出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利用雾霾的相关数据,重点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目前的雾霾治理机制,得出有关结论,以期为我国的雾霾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雾霾治理;机制;有效性;生态经济学

引言:我国中部、东部地区发生了多次大范围雾霾的现象,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交通的安全通畅均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我国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从实际治理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显著,已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雾霾的治理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北京APEC期间呈现的蓝天白云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公众希望这种“APEC蓝”天气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这只是短暂而美好的,是以高昂的成本为代价会换来的,APEC期间,京津冀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使得治霾能坚守“最后一公里,自2014年11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六省市环保监测部门联防联控,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工地(抢险抢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2014年11月6日起,实施最高一级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山东省,要求尽可能采取

限、停产措施,经测算,APEC会期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减排比例分别达到54%、41%、68%、63%和35%左右,PM2.5浓度下降30%以上,网络热议北京空气质量,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但是显然 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尽管上述措施从数据表明确实有效的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使雾霾消失的无影无踪,但这些非常规且强制性的大气治理措施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正常生活秩序,这些治理措施和机制并不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持续性,真正合理的雾霾治理机制还尚未形成。因此,探析建立长期有效性的雾霾治理机制,以及在该机制推进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正是本文所试图研究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雾霾治理机制

1.建立严格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执法力度

英国于1956年颁布并实施了世界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清洁空气法》,旨在严格管控煤炭用量;美国洛杉矶也曾于1955年通过了《空气污染控制法》,赋予环保机构立法、执法、处罚权,并通过监控、技术改进和强制执行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2.监控信息实时公开,政府和机构接受民众监督

1997年7月,美国环保署率先提出将PM2.5纳入全国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并在政府官网上实时公布当天PM2.5的监测结果及次日预测数据;英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空气质量的实时通报,在英国环保局的官方网站上,不仅发布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种污染物浓度指数,而且每小时更新一次。

3.改善交通条件,扩大绿化设施

英国政府先后采取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安装尾气净化设施、鼓励步行、骑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自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要求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并禁止超标车投入运行。

4.全民参与,人人有责

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威胁,号召民众积极参加到环保事业当中,开通短信平台和热线电话等检举揭发方式监督超标车俩;美国环保署的官网上会及时向公众提供在相应环境下的防护小贴士,并提示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以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二)国内的雾霾治理机制

1.法律法规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或涉及关于各级政府协同治理的内容,致使在雾霾治理方面各级政府各自为政,导致雾霾污染的协同治理陷入困境。

2.缺乏利益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强弱联合型的协同合作模式,但在跨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弱势政府或者利益受损的地方政府会主动的回避甚至退出合作,从而使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终止,合作者不愿意为雾霾的治理承担较高的成本,上级政府又不进行适当的利益补偿,导致地方政府的合作经费不足,使雾霾的治理陷入困境。

3.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不同的主体之间不能协同治理雾霾,具有利益竞争性,如政府如果严格依照法律取缔某些高污染的企业,将会损害该企业的利益及地方政府的绩效,未能进行较好的调节,形成协同治理的关系。

通过浏览有关雾霾治理的文献,对比了国内外的治理模式和方式,为雾霾治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既发现了我国在雾霾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国外的先进治理经验又值得借鉴和参考。

三、数据及分析方法

(一)汽车保有量

2014年4月,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14428万辆,而2010年美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24600万辆,远远高于中国,与此同时,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均高于中国,但这些国家的平均大气质量都优于中

国。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城市日益严重 的污染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应该通过油品升级和提高汽车排放的环保标准来有效地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

(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我国雾霾天气的关键因子,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在全球位居首位,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源于工业废气排放,如上图中数据所示,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和净化,调整重化工业结构,建立市场机制以激励企业进行污染物减排,提高雾霾的治理效率。

(三)2013年重点区域主要空气污染物达标城市数量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受到雾霾的影响就越严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三个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二氧化硫的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氧化硫在三个区域均达标,而对氮氧化物以及P

相关文章

  •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 第18卷第1期2001年3月 干旱区研究ARIDZONERESEARCH VOI.18NO.1Mar.2001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陶希东 石培基 兰州 !! 李鸣骥 730070)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摘要]西北干 ...查看


  •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4
  •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陈荷生 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 20042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ENT IN THE YANGTAE 英文刊名: RESOURCES AND ENVIRONM BASI ...查看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 [摘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 ...查看


  • 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1):113-116 JournalofAnhuiAgrieuhuralUniversity 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 贾良清1一,欧阳志云1,张之源3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 ...查看


  • 三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174 第25卷第3期2009年3月 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oftheCSAE .b1.25No.3 Mar.2009 "三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陈豫1,一,杨改河2,强,冯永忠2, ...查看


  •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Q! W8C94;>8BX674F;4:+:93EC>AC9;>143=79J3AF"#&&#,&#" ...查看


  • 从中外对比看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从中外对比看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康凯,原文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国外生态旅游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年代传人中国并由政府推动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生态旅游的起源谈起,梳理了国内外对生态旅 ...查看


  •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
  • 2008年第1期 I 总第 177 期) 177 社会主义研究 800^1181^ 8111018:8 1,2008 861*131 〜0丨 生态文明理设研究逋评 是丽娜王国聘 [摘要]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 ...查看


  •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农业|经济问题职称论 ...查看


  • 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及论文范文格式
  • 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及论文范文 格式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源于欧洲的西班牙,20世纪60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己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被认为是农业旅游的起源.生态旅游农业具有旅游.休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