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知“烧卖”这名儿是何来历。后来到山西当兵,那里有一种食品叫梢梅,听听这名儿多雅,雪中一枝梅,上面18个褶子,顶上蓬蓬松松的油光锃亮,倒也有几分相似。
——其实就是江浙一带的烧卖,也叫烧麦。
山西的梢梅是肉馅的,皮需是烫面和成,开水和面,半熟后再注入冷水,反复揉压抟揣,待非常筋道后,才擀成一个个雪白的小月亮,包进鲜肉葱花馅,捏成包子形状,收口处须打上很多松松的花边,上部又须露出一撮肉馅,上笼蒸过后,热气氤氲中端上桌来,圆圆鼓鼓的腹,窄窄细细的颈,上面是粒粒肉末,猛一瞧,像极了插满寒梅的小口广腹梅瓶。品上几只,只觉得那肉馅格外香醇而面皮又非常柔韧,确实好滋味。蘸上山西老陈醋,更加芳馥可口。
据说,北京著名的“都一处”饭庄的烧卖,就是从山西引进的,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
在山西,最有名的梢梅要数省城太原的“百花梢梅”,据说“百花梢梅”是用一种叫“枣锤”的特殊工具擀出来的,皮薄如纸,直接就可以看到里面的馅料。且根据不同的时令,包进去的肉馅也不同,春天以韭菜猪肉为主,夏天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天是蟹黄蟹肉馅,冬天则以三鲜馅为宜。
在我们水乡小城,也有烧卖,却是以糯米为馅做成的,在浸泡好的圆糯米中倒上酱油,上锅蒸成糯米饭,撒些白糖,加入切成细丁的香菇和鸡腿肉,使劲儿搅拌,待拌匀后,包进擀好的面皮,收口,但不收紧,稍捏一下,再使其张开呈开花状。入笼,在开水锅里蒸熟。于袅袅蒸气中揭开笼屉,夹起一只,但见半透明的面皮中,烧卖全呈开口的石榴形,粒粒糯米粒油亮似石榴籽,尝一口,又绵软又爽滑,又糯又香。大早,上茶馆,点一笼点心,尝两只烧卖,吃几口干丝,喝一杯清茶,絮絮地聊聊天,是小城百姓习以为常的一种闲情逸致。
记得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小说《如意楼和得意楼》中,还提到过一种“翡翠烧卖”,这两个词一组合,马上就让人添了几分向往。说是以煮至稀烂的青菜为馅做成的,里面碧绿的馅都能看到,故而得名,想是色香味俱佳了,我们这里只有菜包子是这种做法。另有一种烧卖,亦是掺了少量菜叶的,聊作点缀吧,主料还是糯米和肉丁,咬开来,星星点点的翠,也好看,味道还真不错。
哪天到高邮,再品尝汪老写过的翡翠烧卖吧。
一直不知“烧卖”这名儿是何来历。后来到山西当兵,那里有一种食品叫梢梅,听听这名儿多雅,雪中一枝梅,上面18个褶子,顶上蓬蓬松松的油光锃亮,倒也有几分相似。
——其实就是江浙一带的烧卖,也叫烧麦。
山西的梢梅是肉馅的,皮需是烫面和成,开水和面,半熟后再注入冷水,反复揉压抟揣,待非常筋道后,才擀成一个个雪白的小月亮,包进鲜肉葱花馅,捏成包子形状,收口处须打上很多松松的花边,上部又须露出一撮肉馅,上笼蒸过后,热气氤氲中端上桌来,圆圆鼓鼓的腹,窄窄细细的颈,上面是粒粒肉末,猛一瞧,像极了插满寒梅的小口广腹梅瓶。品上几只,只觉得那肉馅格外香醇而面皮又非常柔韧,确实好滋味。蘸上山西老陈醋,更加芳馥可口。
据说,北京著名的“都一处”饭庄的烧卖,就是从山西引进的,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
在山西,最有名的梢梅要数省城太原的“百花梢梅”,据说“百花梢梅”是用一种叫“枣锤”的特殊工具擀出来的,皮薄如纸,直接就可以看到里面的馅料。且根据不同的时令,包进去的肉馅也不同,春天以韭菜猪肉为主,夏天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天是蟹黄蟹肉馅,冬天则以三鲜馅为宜。
在我们水乡小城,也有烧卖,却是以糯米为馅做成的,在浸泡好的圆糯米中倒上酱油,上锅蒸成糯米饭,撒些白糖,加入切成细丁的香菇和鸡腿肉,使劲儿搅拌,待拌匀后,包进擀好的面皮,收口,但不收紧,稍捏一下,再使其张开呈开花状。入笼,在开水锅里蒸熟。于袅袅蒸气中揭开笼屉,夹起一只,但见半透明的面皮中,烧卖全呈开口的石榴形,粒粒糯米粒油亮似石榴籽,尝一口,又绵软又爽滑,又糯又香。大早,上茶馆,点一笼点心,尝两只烧卖,吃几口干丝,喝一杯清茶,絮絮地聊聊天,是小城百姓习以为常的一种闲情逸致。
记得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小说《如意楼和得意楼》中,还提到过一种“翡翠烧卖”,这两个词一组合,马上就让人添了几分向往。说是以煮至稀烂的青菜为馅做成的,里面碧绿的馅都能看到,故而得名,想是色香味俱佳了,我们这里只有菜包子是这种做法。另有一种烧卖,亦是掺了少量菜叶的,聊作点缀吧,主料还是糯米和肉丁,咬开来,星星点点的翠,也好看,味道还真不错。
哪天到高邮,再品尝汪老写过的翡翠烧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