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论文

中医养生之食材降血压的探析

摘 要 该文是从中医的传统经验及原理出发,结合现代科学发现,对中医食材降血压进行探析和归纳总结,寻找其中有效的养生降血压食材。达到对传统中医养生的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运用于实际生活达到科学、合理的养生作用。结论:中医传统的食材养生降血压,可以以现代科学予以解释,是非药物降血压的有效方法,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养生 食材 降血压

现在生活节奏和压力在提升,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高血压对现代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以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为主要并发症。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药治疗高血压虽然效果迅速,但需长期服用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从传统的中医养生学出发以食材辅助防高血压,降血压,可以极大的弥补西药的不足,改善患者的健康。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研究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中眩晕 头痛等病症的范畴,与心悸 中风 不寐等病症有一定的联系中医认为该病症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虚损因素有关,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饮食调理在控制血压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现代研究多将高血压病分为气血两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肾精亏损等。[1]各种类型高血压有其不同的发病机制及其对应的症状,所以中医认为不同类型应用不同方法,对症下药,辩证看待来治疗。 二、中医食材降血压方法

2.1肝阳上亢型:症见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相应的饮食应清淡,多吃紫菜、莲藕、莲子、芹菜等清肝火,养肝阴的食物;萝卜、柑橘、金桔化滞理气;梨、苹果、李子等生津,多吃一些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

2.2气血两虚型:症状多见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统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对应中医食疗:少食多餐,以滋补为主,可多吃黑木耳、山药、莲子、牛肉、桂圆、荔枝、芝麻、香菇、葡萄干等健脾胃,益气补血的食物。

2.3痰浊中阻型:痰浊中阻证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脘痞,食少多寐,肢端

麻木,或肢体游走疼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滑。中医养生食疗应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可多吃白萝卜、洋葱、柑橘、红小豆等食物化痰理气,严禁食用肥腻煎炸类食物。

2.4肾精亏损: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与生殖的障碍或早衰等症。中老年人则主要表现为较同龄人早老,或患有严重的体虚衰羸等,症见齿摇松动、耳鸣耳聋、健忘痴呆、骨质疏松等。营养丰富但同时要易于消化,多食用补益作用的食物,例如阳虚患者多吃韭菜、黑芝麻、桂圆、红枣、羊肉、荔枝等补肾助阳的食物;阴虚患者多吃百合、莲子、银耳、甲鱼、鸭肉、茄子等补肾滋阴的食物,严禁烟酒以及辛辣的食物。

三、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研究 西医对高血压诱因研究:哪些坏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遍地开花? 3.1高纳摄入:临床研究发现,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人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则有降压效果。由于钠盐摄入过多,肾脏排泄钠的能力减退,钠在体内积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从而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3.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长期过度紧张、兴奋或精神刺激影响植物神经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外周小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3.3肾素分泌过多:肾素是肾脏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可把体内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继而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小动脉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肾吸收钠的能力增加,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使血压增高。一部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中肾素活性升高,因此认为肾脏分泌肾素过多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3.4其它因素:有些研究表明,遗传、肥胖、饮酒、钙摄入不足等也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其中的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四、运用现代医学对食材降血压的解释 中医养生食材降血压的共性是饮食清淡、少食多餐。主要降血压食材有:黑木耳、山药、莲子、牛肉、桂圆、荔枝、芝麻、香菇、葡萄干、百合、莲子、银耳、甲鱼、鸭肉、茄子等。饮食清淡是中医食疗降血压根本,从上述的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诱因可知,饮食清淡可有效减少钠的摄入,间接减少肾素的分泌,从而起到维持血压的稳定。正常人体的血压同时受到众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最为关键的调节系统就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调节系统(RAS)和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KKS)。食源性降血压肽,能够有效地抑制ACE的活性.它们对ACE活性区域的亲和力远远大于对血管紧张素I和缓激肽对ACE的亲和力,且这些降血压肽,一旦与ACE活性区域结合就很难释放出来。从而就阻碍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了对缓激肽的破坏.通过两个系统的共同作用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最近几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血压的升高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紊乱或者破坏有直接的关系。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和释放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正常的情况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血管张力和血压不发生太大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控制人体的血压升降。一氧化氮(NO)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作用[2]。降血压肽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增殖、平滑肌细胞问胶原蛋白的合成、及原癌基因和细胞生长因子PDGF—B和bFGF的表达,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起到降血压作用[3]。上述食材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对于降血肽的分泌起到促进的作用,间接的起到了降血压和维持血压恒定的作用。研究表明,每日补充维生素C,可以显著地降低高血压。补充维生素C的量,应

为每日500毫克。这项研究由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共同进行,并由国家健康学会支持下完成的。所以,中医的食材养生降血压有现代医学可以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五、中医食材降血压是可行的

经过一系列的现代科学研究,从上面的现代理论依据可知,中医传统的食材降血压是完全可以对降血压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1] 辛宝.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

北中医,2012,34(10):1465-1466

[2]李世敏.食源性活性多肽与降血压研究进展[J].老年营 养与保健,2008,14(2):125—127.

[3] 罗琼,李世敏,刘冬,等.降血压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NOS、iNOS、ET一1 mRNA表达的影响[J].营养学报,

2007,29:276-279,284.

中医养生之食材降血压的探析

摘 要 该文是从中医的传统经验及原理出发,结合现代科学发现,对中医食材降血压进行探析和归纳总结,寻找其中有效的养生降血压食材。达到对传统中医养生的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运用于实际生活达到科学、合理的养生作用。结论:中医传统的食材养生降血压,可以以现代科学予以解释,是非药物降血压的有效方法,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养生 食材 降血压

现在生活节奏和压力在提升,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高血压对现代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以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为主要并发症。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药治疗高血压虽然效果迅速,但需长期服用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从传统的中医养生学出发以食材辅助防高血压,降血压,可以极大的弥补西药的不足,改善患者的健康。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研究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中眩晕 头痛等病症的范畴,与心悸 中风 不寐等病症有一定的联系中医认为该病症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虚损因素有关,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饮食调理在控制血压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现代研究多将高血压病分为气血两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肾精亏损等。[1]各种类型高血压有其不同的发病机制及其对应的症状,所以中医认为不同类型应用不同方法,对症下药,辩证看待来治疗。 二、中医食材降血压方法

2.1肝阳上亢型:症见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相应的饮食应清淡,多吃紫菜、莲藕、莲子、芹菜等清肝火,养肝阴的食物;萝卜、柑橘、金桔化滞理气;梨、苹果、李子等生津,多吃一些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

2.2气血两虚型:症状多见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统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对应中医食疗:少食多餐,以滋补为主,可多吃黑木耳、山药、莲子、牛肉、桂圆、荔枝、芝麻、香菇、葡萄干等健脾胃,益气补血的食物。

2.3痰浊中阻型:痰浊中阻证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脘痞,食少多寐,肢端

麻木,或肢体游走疼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滑。中医养生食疗应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可多吃白萝卜、洋葱、柑橘、红小豆等食物化痰理气,严禁食用肥腻煎炸类食物。

2.4肾精亏损: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与生殖的障碍或早衰等症。中老年人则主要表现为较同龄人早老,或患有严重的体虚衰羸等,症见齿摇松动、耳鸣耳聋、健忘痴呆、骨质疏松等。营养丰富但同时要易于消化,多食用补益作用的食物,例如阳虚患者多吃韭菜、黑芝麻、桂圆、红枣、羊肉、荔枝等补肾助阳的食物;阴虚患者多吃百合、莲子、银耳、甲鱼、鸭肉、茄子等补肾滋阴的食物,严禁烟酒以及辛辣的食物。

三、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研究 西医对高血压诱因研究:哪些坏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遍地开花? 3.1高纳摄入:临床研究发现,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人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则有降压效果。由于钠盐摄入过多,肾脏排泄钠的能力减退,钠在体内积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从而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3.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长期过度紧张、兴奋或精神刺激影响植物神经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外周小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3.3肾素分泌过多:肾素是肾脏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可把体内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继而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小动脉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肾吸收钠的能力增加,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使血压增高。一部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中肾素活性升高,因此认为肾脏分泌肾素过多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3.4其它因素:有些研究表明,遗传、肥胖、饮酒、钙摄入不足等也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其中的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四、运用现代医学对食材降血压的解释 中医养生食材降血压的共性是饮食清淡、少食多餐。主要降血压食材有:黑木耳、山药、莲子、牛肉、桂圆、荔枝、芝麻、香菇、葡萄干、百合、莲子、银耳、甲鱼、鸭肉、茄子等。饮食清淡是中医食疗降血压根本,从上述的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诱因可知,饮食清淡可有效减少钠的摄入,间接减少肾素的分泌,从而起到维持血压的稳定。正常人体的血压同时受到众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最为关键的调节系统就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调节系统(RAS)和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KKS)。食源性降血压肽,能够有效地抑制ACE的活性.它们对ACE活性区域的亲和力远远大于对血管紧张素I和缓激肽对ACE的亲和力,且这些降血压肽,一旦与ACE活性区域结合就很难释放出来。从而就阻碍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了对缓激肽的破坏.通过两个系统的共同作用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最近几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血压的升高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紊乱或者破坏有直接的关系。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和释放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正常的情况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血管张力和血压不发生太大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控制人体的血压升降。一氧化氮(NO)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作用[2]。降血压肽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增殖、平滑肌细胞问胶原蛋白的合成、及原癌基因和细胞生长因子PDGF—B和bFGF的表达,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起到降血压作用[3]。上述食材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对于降血肽的分泌起到促进的作用,间接的起到了降血压和维持血压恒定的作用。研究表明,每日补充维生素C,可以显著地降低高血压。补充维生素C的量,应

为每日500毫克。这项研究由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共同进行,并由国家健康学会支持下完成的。所以,中医的食材养生降血压有现代医学可以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五、中医食材降血压是可行的

经过一系列的现代科学研究,从上面的现代理论依据可知,中医传统的食材降血压是完全可以对降血压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1] 辛宝.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

北中医,2012,34(10):1465-1466

[2]李世敏.食源性活性多肽与降血压研究进展[J].老年营 养与保健,2008,14(2):125—127.

[3] 罗琼,李世敏,刘冬,等.降血压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NOS、iNOS、ET一1 mRNA表达的影响[J].营养学报,

2007,29:276-279,284.


相关文章

  • 基层中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论文
  • 基层中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初探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当物质文化越来越丰富,更好的生活成为更为重要的话题.伴随着 ...查看


  • 中药保健学论文
  • 贵州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中药保健学>课程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题目 亚健康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姓名: 学号: 摘 要: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 ...查看


  • [黄帝内经]的-中和-观
  • 2008年1月河北学刊 Jan..2008 第28卷第1期 HebeiAcademicJoumal V01.28 No.1 <黄帝内经>的"中和"观 张巧霞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2) [ ...查看


  • 中医美容方法在延缓皮肤衰老方面的作用(1)
  • 中医美容方法在延缓皮肤衰老方面的作用 蒋文波陈伟峰孙炜(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46) 摘要:抗衰老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医学研究中的热点前沿之一,这就迫切 要求对抗衰老方法的研究,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美容的追求.衰老是人类生命 过程中必 ...查看


  • 养生论文1
  • 浅谈睡眠的中医保健养生 摘要 从中医睡眠的保健养生谈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及不同类型失眠病人如何从各方面克服睡眠障碍,从而提高睡睡眠质量,达到身心健康. 关键词:睡眠: 中医基础理论: 养生: 保健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q ...查看


  • 中医基础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应用
  •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体育与艺术学院体育系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中医基础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姓 名: 王艳红 班 级: s20090700 学 号: ...查看


  • 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
  • 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前景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或配合 药物,以食借药力.药助食威,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中医药典籍中,有效药食秘方验方达30万 ...查看


  • 北京市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模式初探
  • 关键词:北京市东城区:中医药:改革试验区:模式∞I:10.3969/j.i ssn.1005-5304.2011.07.002 中图分类号:R2.0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11)07.0005.02 直门医院.首 ...查看


  •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政策回顾
  • ・2・ Chi nese JournalofTnformation on TCMJan.201OV01.17No.1 ・中医动态・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政策回顾 童元元,何巍,赵英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