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撰写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金伟华
来源:《科教创新》2012年第11期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法……总之,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去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案例的成功,正是因为具有前瞻性的课前反思。每当我完成一个课例的设计后,总会不停的去想象实施教学过程的情景,反思包括导语在内的教学各环节的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理解教材、活用教材;对学生需求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是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现知识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相统一等等问题。
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所以我们在课前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作到扬长避短。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总会一遍又一遍的去阅读、分析教材,希望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知识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或是枯燥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考虑到部分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撰写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金伟华
来源:《科教创新》2012年第11期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法……总之,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去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案例的成功,正是因为具有前瞻性的课前反思。每当我完成一个课例的设计后,总会不停的去想象实施教学过程的情景,反思包括导语在内的教学各环节的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理解教材、活用教材;对学生需求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是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现知识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相统一等等问题。
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所以我们在课前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作到扬长避短。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总会一遍又一遍的去阅读、分析教材,希望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知识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或是枯燥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考虑到部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