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专题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应紧扣以下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本学段的基本要求;学段教材一类知识或一个专题知识的立体式整合;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根据要求我想教材分析是不是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有哪些;三、人教版教材存在哪些编写特点;四、教材编写体例是什么;五、用知识树形式表示出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六、对于这部分教材内容,你是如何整合的;七、对于这部分教材内容,你提出了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下面我以中国现代史专题为例,具体谈一下每部分怎样进行。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是指某一部分教材具体内容在某一个学段(比如初中或高中)全部教材中所占的位置和它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应包括两部分:

1、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这样安排的意义。

2、该内容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者研究方法、将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这一知识对人类生产、科技发展、资源环境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例如中国现代史专题:中国现代史在初中阶段地位与作用: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在整个中国史四册教材中,现代史的时间跨度最小,前后60多年,但距离当今的现实最近,关系也最为密切。

在近几年中考中,与中国现代史有关题目占的比重相当大。到了高中阶段,中国现代史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占重要地位。总之中国现代史在初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现代史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阅读、分析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对初中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及生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标对教材提出的要求。

根据2011版新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课标中比较明确具体,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需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来确定。

在中国现代史专题中,知识与能力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政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杜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阿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同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2.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3.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4.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仔细分析教材,确定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某一部分内容,在编写上存在的特点。

例如中国现代史专题,人教版历史初中学段的教材在编写上我认为有如下特点:1、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教材编写突出了现实性与时代性的特点;2、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性为指导思想,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弹性安排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需要;4、学习主题安排历史内容,分散教学难点;5、加强了与相关内容的联系。

四、教材的编写体例

说出人教版历史教材在体例安排上的特点。人教版新教科书采取课题体,每课书由主干系统和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主干系统由课题、宋体字课文和楷体字课文构成。辅助系统由导入框、文献资料、图画(含历史地图)、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脚注,以及书前的彩图,书后的历史大事年表、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推荐构成。

与北师版比较,两套教材都分为6个板块,6册书。每个板块下分为不同的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就是一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下设若节课。两个版本的特色栏目设置不同。课前提要,人教版是课前导言,北师版为单元和课前导语;课文插入语,人教版为动脑筋;北师版为“想一想”、“说一说”;课后练习及资料,人教版为“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北师版为自我测评、材料阅读、每课一得。在我看来,两个版本各有千秋,都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

五、教材的内容结构

用知识树的形式表示出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

例如这是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的内容结构知识树(见课件)。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一、新中国成立与巩固、二、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五、国防建设外交成就、六、科技教育、七、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讲述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中国的成立的准备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军事上抗美援朝;经济上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讲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分为三个时期:过渡阶段(1953---1956年)、全面建设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过渡阶段时期国民经济方面完成了一五计划,民主政治方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全面建设的十年:中共八大召开,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由于急躁冒进,出现了一些左的错误和失误,但经济建设方面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来一批模范人物,塑造了时代精神。由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践踏了民主和法制,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三个重要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点,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改革开放,主义讲述对内改革的步骤,对外开放的格局,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重要内容,涉及到四次人大会议,十二大提出、十三大发展、十四大指导地位确立、十五大成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四至七单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团结方面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国家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方面,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国防建设方面,海陆空军进一步发展,导弹部队有了长足发展,科技强军。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中日建交等。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提出了八六三计划,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文化教育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发展,体育强国。社会生活方面,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六、教材的立体式整合

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的过渡期;1956--1966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12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启示。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化准备条件。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提高了生产力。人民公社化

1958年,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经济遭到破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大民展。启示: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要靠党的好政策和科技。

20世纪以来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人物、伟大功绩及思想理论。

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提出三民主义。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开国大典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思想:创立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中国人民富起来。历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特别是文史不分家,与政治的整合。例如胡锦涛访日,暖春之旅。

七、教学建议

1.根据课标要求,提出对本部分内容合理化的教学建议。

2.创设情境重视感知讲到日本时,可出示这些图片。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经常让A层同学指导B层同学。

4.知识整合降低难度这是同学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整合。

5.对比理解加深印象对新旧国防、外交与开放进行了对比。

八、教材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只有认真领会才能做到针对性,有效性地正确进行教材分析。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把教学系统中的知识点放到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已达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3.挖掘教材的隐含价值、隐含知识。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含因素,以便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

4.教学建议讲究实际。

在课标总体教学建议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实用的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应紧扣以下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本学段的基本要求;学段教材一类知识或一个专题知识的立体式整合;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根据要求我想教材分析是不是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有哪些;三、人教版教材存在哪些编写特点;四、教材编写体例是什么;五、用知识树形式表示出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六、对于这部分教材内容,你是如何整合的;七、对于这部分教材内容,你提出了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下面我以中国现代史专题为例,具体谈一下每部分怎样进行。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是指某一部分教材具体内容在某一个学段(比如初中或高中)全部教材中所占的位置和它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应包括两部分:

1、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这样安排的意义。

2、该内容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者研究方法、将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这一知识对人类生产、科技发展、资源环境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例如中国现代史专题:中国现代史在初中阶段地位与作用: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在整个中国史四册教材中,现代史的时间跨度最小,前后60多年,但距离当今的现实最近,关系也最为密切。

在近几年中考中,与中国现代史有关题目占的比重相当大。到了高中阶段,中国现代史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占重要地位。总之中国现代史在初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现代史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阅读、分析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对初中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及生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标对教材提出的要求。

根据2011版新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课标中比较明确具体,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需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来确定。

在中国现代史专题中,知识与能力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政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杜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阿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同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2.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3.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4.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仔细分析教材,确定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某一部分内容,在编写上存在的特点。

例如中国现代史专题,人教版历史初中学段的教材在编写上我认为有如下特点:1、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教材编写突出了现实性与时代性的特点;2、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性为指导思想,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弹性安排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需要;4、学习主题安排历史内容,分散教学难点;5、加强了与相关内容的联系。

四、教材的编写体例

说出人教版历史教材在体例安排上的特点。人教版新教科书采取课题体,每课书由主干系统和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主干系统由课题、宋体字课文和楷体字课文构成。辅助系统由导入框、文献资料、图画(含历史地图)、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脚注,以及书前的彩图,书后的历史大事年表、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推荐构成。

与北师版比较,两套教材都分为6个板块,6册书。每个板块下分为不同的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就是一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下设若节课。两个版本的特色栏目设置不同。课前提要,人教版是课前导言,北师版为单元和课前导语;课文插入语,人教版为动脑筋;北师版为“想一想”、“说一说”;课后练习及资料,人教版为“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北师版为自我测评、材料阅读、每课一得。在我看来,两个版本各有千秋,都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

五、教材的内容结构

用知识树的形式表示出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

例如这是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的内容结构知识树(见课件)。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一、新中国成立与巩固、二、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五、国防建设外交成就、六、科技教育、七、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讲述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中国的成立的准备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军事上抗美援朝;经济上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讲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分为三个时期:过渡阶段(1953---1956年)、全面建设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过渡阶段时期国民经济方面完成了一五计划,民主政治方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全面建设的十年:中共八大召开,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由于急躁冒进,出现了一些左的错误和失误,但经济建设方面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来一批模范人物,塑造了时代精神。由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践踏了民主和法制,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三个重要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点,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改革开放,主义讲述对内改革的步骤,对外开放的格局,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重要内容,涉及到四次人大会议,十二大提出、十三大发展、十四大指导地位确立、十五大成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四至七单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团结方面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国家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方面,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国防建设方面,海陆空军进一步发展,导弹部队有了长足发展,科技强军。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中日建交等。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提出了八六三计划,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文化教育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发展,体育强国。社会生活方面,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六、教材的立体式整合

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的过渡期;1956--1966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12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启示。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化准备条件。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提高了生产力。人民公社化

1958年,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经济遭到破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大民展。启示: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要靠党的好政策和科技。

20世纪以来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人物、伟大功绩及思想理论。

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提出三民主义。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开国大典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思想:创立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中国人民富起来。历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特别是文史不分家,与政治的整合。例如胡锦涛访日,暖春之旅。

七、教学建议

1.根据课标要求,提出对本部分内容合理化的教学建议。

2.创设情境重视感知讲到日本时,可出示这些图片。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经常让A层同学指导B层同学。

4.知识整合降低难度这是同学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整合。

5.对比理解加深印象对新旧国防、外交与开放进行了对比。

八、教材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只有认真领会才能做到针对性,有效性地正确进行教材分析。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把教学系统中的知识点放到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已达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3.挖掘教材的隐含价值、隐含知识。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含因素,以便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

4.教学建议讲究实际。

在课标总体教学建议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实用的教学建议。


相关文章

  • 高一新生学法指导
  • 转变观念 主动适应 探寻方法 --新课程高中历史学习入门 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学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一新生,该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形成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正确认识?如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掌握历史 ...查看


  •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 如果你从历史故事入手 分析其中的道理 联想一下他们发生的朝代 那个朝代的时代的特征 可以很快的融入历史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它必定有起因 过程 结果 而众多历史事件归总到一起 就会发现它们会形成一定的历史规律 这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历 ...查看


  • 高一历史备课组计划
  • 篇一: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领导小组的宏观部署下,在教务处.教科室和高一年级组的统筹下,以提高学科教学教育质量为目标,积极学习课程教学改革思想,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对教 ...查看


  •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教材版本及特点
  •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特色: 一.教材编排 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编写低.中.高年级教材,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整体推进中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低年级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兼顾阅读.口语交际等.根据课标提出的‚ ...查看


  • 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
  • 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 以学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但是教材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研究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查看


  • 2012年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策略
  • 上传: 辛锋     更新时间:2012-2-29     阅读: 128 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 1. 回归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冷点" 3.试题中七.八年级教 ...查看


  • 2016年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 近三年宜宾中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受徐主任的安排,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近三年宜宾中历史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要说建议肯定是谈不上,只是在此我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复习中遇到困惑与各 ...查看


  • 励志的衡水中学
  • 衡水中学各科教师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衡水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 ...查看


  •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 高中历史课改经验总结 新课改已经实施了一轮,现就新课改下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教材,更新备课方式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的形式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