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一问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 郑月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咏柳》,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3、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叫——《咏柳》(板书:咏柳)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1、“咏柳”的“咏”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2、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你领悟到了什么? (诗人正站在柳树下,认真地观察柳树,感受春天的美。)
3、师解题,介绍作者。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现在,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三、自由读诗,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诗,划分朗读节奏,自学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再读诗文,感悟诗意
1、质疑解难。
(1)“碧玉”是什么?“妆”怎么理解?
(2)“丝绦”是指什么?
(3)引导想象:诗人此时想到了什么?
诗人此时把柳树当作一个美丽的少女来写,高高的柳树用碧玉来打扮自己。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多美啊!
(4)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5)“知”是什么意思?“细叶”是指什么?
(5)“裁”是什么意思?诗人此时又想到了什么?
(不知道这细长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剪出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啊!)
2、教师引导划分朗读节奏,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说说怎样才能读出杨柳的随风飘舞,读出杨柳的勃勃生机。
(3)配乐,师生一起读《咏柳》。
五、适度拓展,感悟美
1、诗人看到春风剪出了这么美的细叶,你觉得还会剪出什么呢?
(嫩嫩的草,各色鲜艳的花„„)
2、诗人用这样美的诗句赞美了柳树,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柳树吗?(组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测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
2、搜索更多诗人的诗,多读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春日》,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表达的感情。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授
1、导语:上节课,我们从诗人贺知章的笔下领略到了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天描绘得绚丽而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请同学们读读课前自己搜集的有关“春”的名言佳句。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再读诗人朱熹的《春日》,说说诗题的含义。(春天的日子)
4、从诗文中,我们感悟到诗人朱熹在春日里怎样的心情?(愉快欢畅)
二、自由读诗,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诗,划分朗读节奏,自学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生字“滨”“紫”的认读,然后扩词。(海滨 滨江 湖滨 紫色 紫红 万紫千红)
(2)指导书写,“紫”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此”,下面是“系”不要上面的一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1)“寻芳”是什么意思?“识”字怎样理解?
(2)“东风”是指什么风?“万紫千红”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是什么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放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怎样理解?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5)教师引导划分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说说学后的收获。
2、教师总结归纳。
师:这首诗写诗人在泗水边观赏春景。先交代春游的时间、地点,接着写春游见到的景色,感受到的春天,诗人喜悦的喜庆隐含其中。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春天的美景写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这首诗告诉我们: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
2、学生自由说说,师生一起赏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春日》。
2、读读朱熹的其他古诗。
七、板书设计
2 古诗两首
咏柳
热爱春天 写景:高、绿、多、细 抒情:二月春风似剪刀
赞美春天
春日
东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
阳东一问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 郑月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咏柳》,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3、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叫——《咏柳》(板书:咏柳)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1、“咏柳”的“咏”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2、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你领悟到了什么? (诗人正站在柳树下,认真地观察柳树,感受春天的美。)
3、师解题,介绍作者。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现在,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三、自由读诗,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诗,划分朗读节奏,自学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再读诗文,感悟诗意
1、质疑解难。
(1)“碧玉”是什么?“妆”怎么理解?
(2)“丝绦”是指什么?
(3)引导想象:诗人此时想到了什么?
诗人此时把柳树当作一个美丽的少女来写,高高的柳树用碧玉来打扮自己。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多美啊!
(4)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5)“知”是什么意思?“细叶”是指什么?
(5)“裁”是什么意思?诗人此时又想到了什么?
(不知道这细长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剪出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啊!)
2、教师引导划分朗读节奏,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说说怎样才能读出杨柳的随风飘舞,读出杨柳的勃勃生机。
(3)配乐,师生一起读《咏柳》。
五、适度拓展,感悟美
1、诗人看到春风剪出了这么美的细叶,你觉得还会剪出什么呢?
(嫩嫩的草,各色鲜艳的花„„)
2、诗人用这样美的诗句赞美了柳树,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柳树吗?(组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测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
2、搜索更多诗人的诗,多读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春日》,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表达的感情。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授
1、导语:上节课,我们从诗人贺知章的笔下领略到了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天描绘得绚丽而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请同学们读读课前自己搜集的有关“春”的名言佳句。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再读诗人朱熹的《春日》,说说诗题的含义。(春天的日子)
4、从诗文中,我们感悟到诗人朱熹在春日里怎样的心情?(愉快欢畅)
二、自由读诗,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诗,划分朗读节奏,自学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生字“滨”“紫”的认读,然后扩词。(海滨 滨江 湖滨 紫色 紫红 万紫千红)
(2)指导书写,“紫”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此”,下面是“系”不要上面的一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1)“寻芳”是什么意思?“识”字怎样理解?
(2)“东风”是指什么风?“万紫千红”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是什么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放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怎样理解?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5)教师引导划分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说说学后的收获。
2、教师总结归纳。
师:这首诗写诗人在泗水边观赏春景。先交代春游的时间、地点,接着写春游见到的景色,感受到的春天,诗人喜悦的喜庆隐含其中。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春天的美景写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这首诗告诉我们: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
2、学生自由说说,师生一起赏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春日》。
2、读读朱熹的其他古诗。
七、板书设计
2 古诗两首
咏柳
热爱春天 写景:高、绿、多、细 抒情:二月春风似剪刀
赞美春天
春日
东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