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了解主要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寄去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居民建筑的影响。
2.对自己家乡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有一定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地方的特色文化能够了解,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保护建筑和遗产,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说明环境对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服饰、饮食、居民的影响。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地方的特色文化了解,能够知道对旅游有帮助。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使用多媒体出示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是衣食住行),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关?引出课题。
过渡:我国的地方特色文化各不一样,是什么影响了各地方独特的文化呢?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通过读图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通过三个地域文化的地表——服饰、饮食、居民来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1)服饰、饮食
通过课件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同时对傣族和藏族服饰进行对比分析,南方和北方饮食对比分析,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完成表格并积极发言。
(2)居民
通过展示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教师引导,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哪些自然因素影响了传统居民建筑,同时总结归纳,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等因素。不同地域的居民建筑生动的放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为了增强学生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的观念,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我国在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做得努力,以及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自豪感。
2.交流互动
请同学们思考:分小组讨论。
1)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师总结:1)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西江——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
地形——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较干;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山林众多,依山而建;-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屋顶坡度大,竹木结构;
地形—河谷平原地区,平坦开阔,降水较少;
—院落宽大,屋顶坡顶小,砖瓦结构。
地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也很大。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吊脚楼;而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
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如北京的四合院等。
为降低造价,我国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都尽量就地取材。例如,贵州镇宁等山区的布依族人们采用片状岩石建造石板房;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黄土层中建造窑洞;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使用竹子建造竹楼。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我国多年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合作。到2012年7月,我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第三位。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
1.问题情境创设“周庆,去旅游,我们关注些什么呢?”
过渡:越来越多的景区都立求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说说你认识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通过图片展示,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对于旅游的发展,同时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倡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活动:
请举例说说某景区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景区门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下降,但景区和演艺联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缺不断上升。
原因——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特色文化使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而旅游则可以使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传播。特色文化如果过度开发或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因此,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从服饰、饮食、居住、世界文化遗产角度来了解。另外,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比较大,我们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事业发展。
四、课堂练习
1.“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
2.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
3.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观察到当地主食多为面食,民居多为平顶屋,此处可能是
( )
A、陕西省 B、湖南省 C、福建省 D、海南省
4.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饮食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人爱吃米饭,喜饮红茶 B、南方人爱吃米饭,喜饮绿茶
C、北方人爱吃面食,喜饮绿茶 D、南方人爱吃面食,喜饮红茶
5.青藏铁路沿线居民热情好客,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主要少数民族和生活习俗的是( )
A、汉族——赛龙舟 B、藏族——用请客就接待客人,献哈达
C、傣族——每年举办“泼水节” D、蒙古族——喜欢演奏马头琴
五、作业布置
1.蒙古人们的生活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物产有什么关系?
2.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了解主要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寄去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居民建筑的影响。
2.对自己家乡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有一定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地方的特色文化能够了解,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保护建筑和遗产,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说明环境对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服饰、饮食、居民的影响。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地方的特色文化了解,能够知道对旅游有帮助。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使用多媒体出示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是衣食住行),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关?引出课题。
过渡:我国的地方特色文化各不一样,是什么影响了各地方独特的文化呢?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通过读图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通过三个地域文化的地表——服饰、饮食、居民来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1)服饰、饮食
通过课件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同时对傣族和藏族服饰进行对比分析,南方和北方饮食对比分析,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完成表格并积极发言。
(2)居民
通过展示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教师引导,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哪些自然因素影响了传统居民建筑,同时总结归纳,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等因素。不同地域的居民建筑生动的放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为了增强学生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的观念,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我国在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做得努力,以及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自豪感。
2.交流互动
请同学们思考:分小组讨论。
1)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师总结:1)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西江——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
地形——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较干;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山林众多,依山而建;-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屋顶坡度大,竹木结构;
地形—河谷平原地区,平坦开阔,降水较少;
—院落宽大,屋顶坡顶小,砖瓦结构。
地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也很大。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吊脚楼;而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
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如北京的四合院等。
为降低造价,我国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都尽量就地取材。例如,贵州镇宁等山区的布依族人们采用片状岩石建造石板房;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黄土层中建造窑洞;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使用竹子建造竹楼。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我国多年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合作。到2012年7月,我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第三位。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
1.问题情境创设“周庆,去旅游,我们关注些什么呢?”
过渡:越来越多的景区都立求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说说你认识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通过图片展示,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对于旅游的发展,同时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倡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活动:
请举例说说某景区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景区门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下降,但景区和演艺联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缺不断上升。
原因——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特色文化使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而旅游则可以使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传播。特色文化如果过度开发或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因此,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从服饰、饮食、居住、世界文化遗产角度来了解。另外,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比较大,我们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事业发展。
四、课堂练习
1.“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
2.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
3.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观察到当地主食多为面食,民居多为平顶屋,此处可能是
( )
A、陕西省 B、湖南省 C、福建省 D、海南省
4.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饮食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人爱吃米饭,喜饮红茶 B、南方人爱吃米饭,喜饮绿茶
C、北方人爱吃面食,喜饮绿茶 D、南方人爱吃面食,喜饮红茶
5.青藏铁路沿线居民热情好客,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主要少数民族和生活习俗的是( )
A、汉族——赛龙舟 B、藏族——用请客就接待客人,献哈达
C、傣族——每年举办“泼水节” D、蒙古族——喜欢演奏马头琴
五、作业布置
1.蒙古人们的生活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物产有什么关系?
2.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