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折后疼痛、肿胀、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早期冷疗具有有效控制疼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康复的作用。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行之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冷疗法骨折早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79-01 骨折后疼痛、肿胀、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早期冷疗具有有效控制疼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康复的作用。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行之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1用物准备 冷疗用物分为冰桶、连接管、冰囊袋三部分。先将蓝色管子接在冰桶上,然后加水至冰桶内刻度线,再加冰块,表面加盖绝缘片,然后盖紧桶盖,连接管的另一端接冰囊袋。冰囊套分为上肢套,下肢套,足套,肩套四种类型,以适应不同的患处。 2护理要点 国外研究认为,皮肤温度在10~15℃时,持续冷疗无并发症发生,而低于10℃时,可能出现并发症[1]。因此,护理人员应将系统的温度控制在15~18℃。冷疗时,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肢体末梢循环及患肢感觉情况。如患肢持续不适,皮肤发红、发紧和麻木,应立即停止冷敷,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同时,为了保持冷疗效果,每8h更换冰和水1次。更换时注意关闭电源,将连接管与冰桶分离,换好冰和水后,重新打开电源。此装置高密封无渗漏,但尼龙搭扣有可能引起局部过敏,使用时可在搭扣下垫小毛巾或纱布块。 3冷敷治疗作用机制 创伤造成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继发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冷疗改善以上症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减缓组织细胞代谢。冷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性,减少出血和局部血液循环量,降低酶活性,从而减缓组织细胞代谢速度,减少氧耗量和自由基形成,降低组织细胞受到二次损伤的程度[2]。因此,在四肢创伤患者,局部冷疗可有效减少失血、血肿形成和组织坏死,降低创伤性休克风险。②减轻炎症反应。冷敷降低组织胺、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受到抑制,从而减少血浆渗出、延迟炎症反应进程、降低炎症反应速度和程度,抑制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减轻充血、水肿程度。因此,在四肢创伤患者,患处冷疗可有效减少血肿形成、抑制肢体肿胀,减少张力性水疱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张力性水疱是骨科手术相对禁忌证,不仅延长了术前时间和病程,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风险[3]。而骨筋膜室综合征则是骨科急症,一经确诊即需充分彻底的切开减张,如此既延长了病程、又加重了创伤,而且增加了手术治失败风险,处置不当还可致缺血坏死性肢体挛缩畸形,造成不可逆的残障。③减轻疼痛。冷疗降低或抑制神经冲动信号转导速度、减少神经电位活动,降低肌梭活性、减轻肌肉痉挛,提高了疼痛阈值,相对降低疼痛程度,既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也减轻了疼痛对全身的影响。肿胀减轻对疼痛也有缓解作用[4]。 4小结 冷疗应用于骨折早期,能更有效减轻疼痛、肿胀,使用中不影响病人主动锻炼,缩短了康复周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病人感觉舒适,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的整体护理内涵;护理人员便于操作及观察,达到了提高护理质量和节省资源的目的。由于操作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而且效果好,对于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病人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靳学芬.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在骨折早期治疗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1):189-190 [2]史晓艳.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24(1):11-12 [3]尹志改.自冷式冰袋冷敷减轻外伤肿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2):38 [4]范华,孟宾钧,卢强,等.骨折[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4-525
摘要:骨折后疼痛、肿胀、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早期冷疗具有有效控制疼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康复的作用。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行之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冷疗法骨折早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79-01 骨折后疼痛、肿胀、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早期冷疗具有有效控制疼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康复的作用。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行之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1用物准备 冷疗用物分为冰桶、连接管、冰囊袋三部分。先将蓝色管子接在冰桶上,然后加水至冰桶内刻度线,再加冰块,表面加盖绝缘片,然后盖紧桶盖,连接管的另一端接冰囊袋。冰囊套分为上肢套,下肢套,足套,肩套四种类型,以适应不同的患处。 2护理要点 国外研究认为,皮肤温度在10~15℃时,持续冷疗无并发症发生,而低于10℃时,可能出现并发症[1]。因此,护理人员应将系统的温度控制在15~18℃。冷疗时,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肢体末梢循环及患肢感觉情况。如患肢持续不适,皮肤发红、发紧和麻木,应立即停止冷敷,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同时,为了保持冷疗效果,每8h更换冰和水1次。更换时注意关闭电源,将连接管与冰桶分离,换好冰和水后,重新打开电源。此装置高密封无渗漏,但尼龙搭扣有可能引起局部过敏,使用时可在搭扣下垫小毛巾或纱布块。 3冷敷治疗作用机制 创伤造成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继发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冷疗改善以上症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减缓组织细胞代谢。冷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性,减少出血和局部血液循环量,降低酶活性,从而减缓组织细胞代谢速度,减少氧耗量和自由基形成,降低组织细胞受到二次损伤的程度[2]。因此,在四肢创伤患者,局部冷疗可有效减少失血、血肿形成和组织坏死,降低创伤性休克风险。②减轻炎症反应。冷敷降低组织胺、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受到抑制,从而减少血浆渗出、延迟炎症反应进程、降低炎症反应速度和程度,抑制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减轻充血、水肿程度。因此,在四肢创伤患者,患处冷疗可有效减少血肿形成、抑制肢体肿胀,减少张力性水疱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张力性水疱是骨科手术相对禁忌证,不仅延长了术前时间和病程,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风险[3]。而骨筋膜室综合征则是骨科急症,一经确诊即需充分彻底的切开减张,如此既延长了病程、又加重了创伤,而且增加了手术治失败风险,处置不当还可致缺血坏死性肢体挛缩畸形,造成不可逆的残障。③减轻疼痛。冷疗降低或抑制神经冲动信号转导速度、减少神经电位活动,降低肌梭活性、减轻肌肉痉挛,提高了疼痛阈值,相对降低疼痛程度,既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也减轻了疼痛对全身的影响。肿胀减轻对疼痛也有缓解作用[4]。 4小结 冷疗应用于骨折早期,能更有效减轻疼痛、肿胀,使用中不影响病人主动锻炼,缩短了康复周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病人感觉舒适,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的整体护理内涵;护理人员便于操作及观察,达到了提高护理质量和节省资源的目的。由于操作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而且效果好,对于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病人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靳学芬.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在骨折早期治疗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1):189-190 [2]史晓艳.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24(1):11-12 [3]尹志改.自冷式冰袋冷敷减轻外伤肿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2):38 [4]范华,孟宾钧,卢强,等.骨折[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