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 “天宫一号”飞行器顺
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图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 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 是运动的
B.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 是静止的
C. 在对接之前,
“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D. 在对接之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面时静止的
2. 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 B .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 .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
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 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 .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1页(共6页)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6.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 .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 .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7.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的装置,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 .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8. 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 .照相机 B .凸面镜 C .平面镜 D .幻灯机
9.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 .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 .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10.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
11.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 倍焦距以内 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 所成的像变小; 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 所成的像也变小 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12、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2页(共6页)
13. 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
A. 铁比棉花质量大 B.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C. 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以上都不对
14.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 A .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15.一只能装500g 水的杯子,装满水后水和杯子质量是750g ,若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杯子质量为( )
A.650g B.750g C.850g D.900g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1分)
1. 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⑴放在碗中的水变浅了: ; ⑵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 : ; ⑶堆高的雪人“消瘦”了: ; ⑷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 ; ⑸冬天早晨屋顶的霜: ; ⑹蜡液浇注鞋模: ;
2. 如图所示,B ′、是人眼在A 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 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 处用 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 ′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 “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仔细阅读下面关于赞美光的诗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湖面映照着,人来车往;镜头记忆着,世事沧桑;宇宙鸿朦,远在天边;回想起古人,凿壁的佳话;怎能不珍惜,今天的时光。”从中可以获得许多与光有关的知识。请根据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诗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光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光。 举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光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
5. 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3页(共6页)
6. 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 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7.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 、B 两 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所示的图像. (1)从所得到的图像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
关系.
(2)A、B 两种物质中, 物质的密度较大.
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分) (2)选择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 ;(2分) (3)如果在下图a 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1分)
(4)把蜡烛B 放到A 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下图c 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2分)
三、实验探究题(1小题7分,2小题6分,3小题7分,共20分)
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
2. 小芳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
的光斑,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 。(1分)
(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2分)
(3)调整后,小芳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2cm 处时,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填
光学仪器)(2分)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透镜位置不动,小芳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后,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4页(共6页)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1分)
3.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在实验室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了实验操作。
10g
B C (1)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1分)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 g;(1分)
3
橡皮泥的体积V= cm;(1分) 橡皮泥的密度ρ= 。(2分)
(3)你能否利用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和物品,结合上述器材(或仅用上述器材),
再设计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在下面。(2分)
四.计算题(1小题3分,2小题3分,3小题8分,共14分)
1.小强同学在夜晚发现有人在放礼花弹,他在看到第一次火光后
2.5s 听到了礼花弹爆炸的声音,请你帮他计算放礼花弹的地方距离小强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5页(共6页)
3
2.体积为30cm 的空心铜球,它的质量为89g ,现在用某种金属注满它的空心部分后球的质量变为245g .求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ρ
铜
=8.9×103kg/m3)
-43
3.一只容积为3×10m 的瓶内盛有0.2Kg 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就能从瓶中喝到水了。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6页(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 C C B C 6-10 A B A C B 11-15 C B B A A 二. 填空题
1. (1)汽化 (2)液化 (3) 熔化 (4) 升华 (5) 凝华 (6) 凝固 2. 折射,不能 3.折射 反射
4. 诗句:湖面映照着,人来车往; 光的知识:光的反射 或 平面镜成像 或 诗句:回想起古人,凿壁的佳话; 光的知识:光沿直线传播 5. 前方 发散 凹 缩小 6. 实,倒立,放大 7. (1)正比;(2)A ; 三. 实验探究题
1. (1)竖直放置(或与水平桌面垂直) (2)大小、长短相同 (3)没有
(4)物体和物体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 (1)最小、最亮;
(2)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3)投影仪;靠近; 3. 答案:(1)C 、A 、B
(2)13.4; 10; 1.34×103kg/m3(或1.34g/cm3) (3)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1.850m
2.7.8g/cm3;(或7.8×103kg/m3)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7页(共6页)
3. (1)10-4m 3; (2)2.5×103kg/m3;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8页(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 “天宫一号”飞行器顺
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图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 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 是运动的
B.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 是静止的
C. 在对接之前,
“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D. 在对接之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面时静止的
2. 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 B .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 .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
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 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 .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1页(共6页)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6.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 .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 .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7.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的装置,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 .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8. 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 .照相机 B .凸面镜 C .平面镜 D .幻灯机
9.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 .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 .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10.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
11.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 倍焦距以内 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 所成的像变小; 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 所成的像也变小 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12、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2页(共6页)
13. 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
A. 铁比棉花质量大 B.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C. 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以上都不对
14.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 A .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15.一只能装500g 水的杯子,装满水后水和杯子质量是750g ,若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杯子质量为( )
A.650g B.750g C.850g D.900g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1分)
1. 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⑴放在碗中的水变浅了: ; ⑵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 : ; ⑶堆高的雪人“消瘦”了: ; ⑷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 ; ⑸冬天早晨屋顶的霜: ; ⑹蜡液浇注鞋模: ;
2. 如图所示,B ′、是人眼在A 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 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 处用 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 ′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 “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仔细阅读下面关于赞美光的诗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湖面映照着,人来车往;镜头记忆着,世事沧桑;宇宙鸿朦,远在天边;回想起古人,凿壁的佳话;怎能不珍惜,今天的时光。”从中可以获得许多与光有关的知识。请根据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诗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光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光。 举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光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
5. 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3页(共6页)
6. 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 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7.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 、B 两 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所示的图像. (1)从所得到的图像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
关系.
(2)A、B 两种物质中, 物质的密度较大.
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分) (2)选择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 ;(2分) (3)如果在下图a 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1分)
(4)把蜡烛B 放到A 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下图c 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2分)
三、实验探究题(1小题7分,2小题6分,3小题7分,共20分)
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
2. 小芳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
的光斑,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 。(1分)
(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2分)
(3)调整后,小芳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2cm 处时,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填
光学仪器)(2分)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透镜位置不动,小芳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后,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4页(共6页)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1分)
3.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在实验室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了实验操作。
10g
B C (1)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1分)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 g;(1分)
3
橡皮泥的体积V= cm;(1分) 橡皮泥的密度ρ= 。(2分)
(3)你能否利用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和物品,结合上述器材(或仅用上述器材),
再设计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在下面。(2分)
四.计算题(1小题3分,2小题3分,3小题8分,共14分)
1.小强同学在夜晚发现有人在放礼花弹,他在看到第一次火光后
2.5s 听到了礼花弹爆炸的声音,请你帮他计算放礼花弹的地方距离小强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5页(共6页)
3
2.体积为30cm 的空心铜球,它的质量为89g ,现在用某种金属注满它的空心部分后球的质量变为245g .求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ρ
铜
=8.9×103kg/m3)
-43
3.一只容积为3×10m 的瓶内盛有0.2Kg 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就能从瓶中喝到水了。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6页(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 C C B C 6-10 A B A C B 11-15 C B B A A 二. 填空题
1. (1)汽化 (2)液化 (3) 熔化 (4) 升华 (5) 凝华 (6) 凝固 2. 折射,不能 3.折射 反射
4. 诗句:湖面映照着,人来车往; 光的知识:光的反射 或 平面镜成像 或 诗句:回想起古人,凿壁的佳话; 光的知识:光沿直线传播 5. 前方 发散 凹 缩小 6. 实,倒立,放大 7. (1)正比;(2)A ; 三. 实验探究题
1. (1)竖直放置(或与水平桌面垂直) (2)大小、长短相同 (3)没有
(4)物体和物体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 (1)最小、最亮;
(2)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3)投影仪;靠近; 3. 答案:(1)C 、A 、B
(2)13.4; 10; 1.34×103kg/m3(或1.34g/cm3) (3)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1.850m
2.7.8g/cm3;(或7.8×103kg/m3)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7页(共6页)
3. (1)10-4m 3; (2)2.5×103kg/m3;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8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