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FE
中外旅游景观审美与设计
学号: 2013100575
专业: 社 会 学
姓名: 许 红 颖
摘 要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拥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地处齐鲁大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和缩影,具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主要分为自然美和人工美两部分。 第二部分:分析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主要有培养审美情趣、优选欣赏角度、把握最佳时机等方法。
第三部分:这是主要部分,介绍了泰山的旅游景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自然景观部分主要描述了泰山的著名景观,有十八盘、南天门、山灵岩寺、泰山竹林寺等景观;人文景观主要介绍了泰山的禅宗文化、宗教文化和石刻文化。
第四部分:就泰山的旅游业的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战略计划。
关键字:泰山、审美特征、欣赏方法、发展策略
目 录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 .............................................. 1
1.1自然美 . ...................................................... 1
1.1.1形象美 ................................................. 1
1.1.2色彩美 ................................................. 1
1.1.3动态美 ................................................. 1
1.1.4朦胧美 ................................................. 2
1.1.5声音美 ................................................. 2
1.2人工美 . ...................................................... 2
1.2.1古典园林美 ............................................. 2
1.2.2古建筑美 ............................................... 2
1.2.3民俗风情美 ............................................. 3
1.2.4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 3
1.3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 ........................................ 3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 ............................................... 3
2.1培养审美情趣 . ................................................ 3
2.2提高审美能力 . ................................................ 4
2.3优选欣赏角度 . ................................................ 4
2.4把握观赏时机 . ................................................ 4
2.5品味文化内涵 . ................................................ 4
3. 泰山旅游景点 . ..................................................... 4
3.1自然景观 . .................................................... 4
3.1.1.十八盘 . ............................................... 5
3.1.2.南天门 . ............................................... 5
3.1.3.旭日东升 . ............................................. 5
3.1.4.泰山灵岩寺 . ........................................... 6
3.1.5. 泰山普照寺 . ............................................ 6
3.1.6. 泰山竹林寺 . ............................................ 6
3.1.7泰山玉泉寺 ............................................ 7
3.2人文景观 . .................................................... 7
3.2.1泰山封禅文化 ........................................... 7
3.2.2泰山宗教文化 ........................................... 8
3.2.3泰山石刻文化 ........................................... 8
4.泰山旅游发展的匹配策略和建议 . .................................... 9
4.1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实现品牌多元发发展 . ........................ 9
4.2推进旅游联合营销,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力度 . ...................... 9
4.3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 . ....................... 10
4.4建立旅游环境预警机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 ................... 10
4.5加强泰山的特色宣传,增加旅游吸引力 . ......................... 10
参考文献 . ..........................................................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景观审美与设计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1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大自然的美是神奇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而景观的自然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类型。
1.1.1形象美
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其中地貌的形态美,是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例如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而其他的景观,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1.1.2色彩美
景观的色彩美是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的,是指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主要表现为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1.1.3动态美
动态美是指景观运动状态的美,当然,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就如山为水动,水回山转。 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都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动态美更能显现出景观的生机与灵性,牵动游者的心
弦,让人感受大自然的神秘,让人流连忘返。
1.1.4朦胧美
朦胧美是指一种飘渺、模糊、若隐若现的意境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朦胧美展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创造出“仙境”的意境,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朦胧美就如镜花水月,就如隔纱看美女,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引人入胜。
1.1.5声音美
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赋予游人以听觉之美。溪流山涧、瀑落深潭、泉泻清池、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等这些大自然的美妙声音,都能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让人沉醉其中。
1.2人工美
人工美便是劳动人民独具匠心,运用聪明智慧的结果。也许人工景观缺乏自然感,但由于掌握了游者的心理,所以总能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满足人们欣赏需求的景观。人为景观的类型也很多,包括古典园林、古建筑和古遗迹、民俗风情、书画艺术、雕塑艺术等,当然这些人工景观都具有各自的魅力之处。
1.2.1古典园林美
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汉族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讲究的是各部分的独特之美,而又注重整体的统一之美。
1.2.2古建筑美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
包括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虽然一些古代建筑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是无论从审美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内涵都是值得学习借鉴,值得研究欣赏的。古建筑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追求美的精神以及在艺术方面的造诣。
1.2.3民俗风情美
民俗风情是指人工景观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即所处某地方或时期的人文景观,例如庙会、节日等等。民俗风情具有地方特色,因此更能展现一处人为景观的与众不同,不仅使得景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某一处人工景观的精神传承弘扬。
1.2.4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 ,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1.3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景观的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便是一种和谐美,是在大自然原始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设计与建设,使得自然景观更加完美出奇。要想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就得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1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到与自身环境不同的地方去学习,而欣赏旅游景观是一种满足人的好奇心的一种方式。欣赏旅游美景不仅能丰富人的内涵,而且还能让人心情愉悦,保持乐观的态度,然而一处美景能否吸引游人,首先游人自身得对对美景感兴趣,能够从内心去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培养审美情趣非常重要。
2.2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对一处景观的欣赏,不仅要对其感兴趣,而且要懂得如何去欣赏,如何运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去欣赏景观的美妙之处,因此提升我们自身的审美能力是有必要的。那么审美能力的提高又需要主观经验的积累和相关方面知识的累积。
2.3优选欣赏角度
优选欣赏角度要求我们在欣赏美景时要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有所侧重。因为旅游景观有各自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旅游资源的景象组合特征,决定了欣赏角度不同和审美感受不同。大多数景观都是立体和多层面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才能感受其外在美丽与内在魅力。例如雄伟俊秀的山峰就适合利用远眺的方式去欣赏,江海湖河便可以从俯视的角度去观赏它们的全貌,而瀑布就需要我们去仰视它的壮观。
2.4把握观赏时机
旅游景观的各个要素,以多种对比组合给人以美的感觉。其中动与静的对比,张与驰的对比尤其引人入胜,需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包揽旅游景观精彩的画面。朝看日出观潮,夕看日落晚霞。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掌握景观的季节特性,要知道景观最适合在什么季节欣赏,例如要春观西湖的“苏堤春晓”,夏瞧漠河“白夜”,秋看北京香山红叶,冬赏哈尔滨冰灯。
2.5品味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构成了很多旅游资源的内在美的核心,尤其是人工景观里的古建筑,都拥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所以我们要运用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去了解景观来龙去脉,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领会景观的美观价值。
3. 泰山旅游景点
3.1自然景观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
下面是泰山的其著名景点:
3.1.1.十八盘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 侧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
3.1.2.南天门
在山东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盘之尽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元中统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
3.1.3.旭日东升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泰山上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石刻书法,著名的有:秦统一封泰山李斯碑。汉武帝大一统无字碑。汉武八登泰山!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唐高宗武则天封泰山鸳鸯碑。唐玄宗唐朝顶峰封泰山-唐纪泰山铭-大观峰碑,颜真卿-在大观峰亦存有碑刻(现已毁)。
泰山灵岩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3.1.5. 泰山普照寺
泰山普照寺位于岱麓凌汉峰下,秀峰环抱,翠柏掩映亭殿楼阁,气象峥嵘。清人有“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的赞咏。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时建,后历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六朝松,状如华盖。松旁为筛月亭,每当皓月当空,松下银灰万点,如同筛月,故名。亭中有方形石桌,敲击发钟磬之声,且四角及中间音 色有别,名五音石。亭北为摩松楼。筛月亭联:“曲径云深宜种竹,空亭月朗正当楼”。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中。后尽毁,现已重刻。 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题“一品大夫”。 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 额题“菊林旧隐” 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 现辟为纪念馆。楹联为:“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砖,地吾一瓦。”
3.1.6. 泰山竹林寺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龙潭的上边,今长寿桥东北,原来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悬云寺。这里风景宜人,寺的周围翠竹青青,松柏苍郁,溪水潺潺,曲径通幽,风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之誉。据说竹林寺是泰山古刹,建修年代无考,自唐以后屡兴屡废。据记载,竹林寺元代元贞年间元代名僧法海重修,声名远播,以至“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莫不闻风趋赴。”至明,高丽名僧满空拓建,寺又趋兴盛。明末文人萧协中曾描绘竹林寺的优美环境:“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抵寺,竹木参天,朱樱满地,晨钟晚磬,另一凄清。” 明杨志学游竹林寺诗吟道:“西天复此门,山半一泉温。云壁时时动,龙珠日日翻。飞扬李白句,倾倒孔融尊。归路夕阳好,凉风吹广原”。后竹林寺在一场火灾中焚毁,现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风格重新修建 。
玉泉寺位于岱顶北,直线距离为6.3公里,山径盘旋20余公里。有公路与泰城相通。寺东南有莲花峰、香炉峰、周明堂故址、天井湾;西为摩天岭;南临卖饭棚子;北依返倒山、长城岭,群山环抱,密林掩映,高崖飞涧,人迹罕至。 玉泉寺由北魏僧意所创建,金代又有僧善宁重建,元代僧普谨增建七佛阁,后屡兴屡废。古时山民曾在山谷内拾到罗汉像,因名佛峪、佛谷。又因南有谷山,东有玉泉,又名谷山寺、谷山玉泉寺,俗名佛爷寺。今遗址内存碑碣10块,周围有千年古栗树20余株。院内原有大雄宝殿,中祀释迦,侧立十八罗汉,四周有壁画。正殿祀唐初 政治家魏征等。“文化大革命”中毁,今为玉泉寺景区立新林场驻地。
3.2人文景观
泰山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景观,由于泰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和颂扬,在我国具有“五岳独尊”的崇高地位,千百年来,泰山凝聚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旅游者提供了博大浩瀚的人文景观。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帝王封禅祭拜天地,祈福苍生,一统天下,国泰民安的神山。
3.2.1泰山封禅文化
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这对泰山的崇拜, 这种崇拜逐渐成为帝王专利的祭祀仪式, 这就是封禅。封, 就是在泰山极顶聚土为坛祭天, 报天之功; 禅, 是在泰山前的社首、梁父等小山上祭地, 报地之功。只有功德显著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 以报“受命于天”之恩。
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秦始皇, 泰山的神山地位更由封建大一统皇帝的亲临登封, 而变得天下尊冠。另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封禅皇帝是汉武帝。后有唐太宗李世民, 直到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 以后的皇帝不再封禅泰山, 清朝时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登临泰山, 留下了大量的诗文题刻。封禅泰山作为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 几乎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史, 它的影响至今仍是巨大的。
总之, 四千多年来, 泰山始终作为国家、民族和天地的象征而受到帝王的崇
拜和祭祀。特别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泰山居于“五岳独尊”, “雄镇天下”, 至高无尚地位。这不仅在中国, 而且在世界上, 也没有无与伦比的名山。
3.2.2泰山宗教文化
3.2.2.1道教
道教产生于中国, 来源于神仙方术、古代的巫术、以及老庄有关“道法自然”的三方面思想, 相互融合而成。道教是泰山的最早的宗教活动, 战国时期的黄伯阳, 它就修隐于泰山山后的岱阴——鹿盯山岩洞, 人称之为“黄伯阳洞”。这在5岱史6中记载。泰山, 也是道教影响传播的名山。直到现在, 有二十多处保留下来的道观宫庙。
3.2.2.2. 佛教
佛教在泰山的兴起历史也非常早, 但是至今, 没有道教的影响大。佛教最早由东晋高僧朗公创建朗公寺始, 历经千百年以来, 先后创建了灵岩、神宝、天封、谷山、玉泉、藏佛、竹林、法华、普照等很多寺院。标志了佛教在泰山的不断发展。还有举世闻名的北齐时所刻——经石峪5金刚经6等等, 都是标志着泰山佛教史上的重要历程。
3.2.2.3儒教
儒教仰仗着国教的地位, 又有着孔子远在泰山名扬海内外之前的历史性, 再加上历朝统治者对泰山无以复加的顶礼膜拜, 才获得了和道教分庭抗礼的平等地位。从泰山的角度观察道、儒两教的的关系, 是非常有趣味的一件事情。表面上看, 中国的统治者和人民大众可以在泰山找到共鸣与和谐, 于是产生了“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 这大概是“国泰民安”的最早版本。但两者祀奉的偶像却仍然有着绝然的差别:统治者向往的是东岳大帝的至高无上威仪, 老百姓企盼的是泰山老母的宽厚仁慈胸怀。
3.2.3泰山石刻文化
石刻文化, 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 但可以这样说, 石刻文化在中国发育的最为完善了, 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泰山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 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没。石刻文化是一种自然与文化结合最为直观的形式。它升华了物质——使本来毫无生气的石头有了灵气; 它又物化了精神, 把人们对自然产生的美感表达了出来并告知后世人。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 分布广泛, 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 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 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 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
值。一方面,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 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 而且珍藏了像秦朝的《李斯碑》、汉代的《张迁碑》、晋代的《孙夫人碑》, 以及北齐的经石峪《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的《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另一方面, 泰山石刻还有非常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 南北朝的战乱纷争, 从汉唐盛世到北宋朝的没落, 乃至元明清各代, 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之举, 还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 无论是文人墨客对秀山丽水的吟唱, 还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 从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的记载, 这些都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珍贵材料。此外, 泰山沿途众多的摩崖石刻, 或托物咏志, 或题景留名, 或赞泰山拔地通天之雄, 或颂幽奥旖旎之秀, 使自然美融合在石刻艺术之中, 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景, 成为连结游人与自然山水的纽带, 丰富了泰山美的内涵。
4.泰山旅游发展的匹配策略和建议
4.1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实现品牌多元发发展
泰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但旅游产品相对较为单一, 基本上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地质旅游等旅游线路为辅, 旅游资源在整体的融合性与协调性方面比之其他景区尚有不足之处。随着旅游业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变, 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加之泰山景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旅游人数增长趋于平缓, 单纯的依靠观光产品已经很难在日益激烈的目的地竞争中脱颖而出, 泰山景区面临着市场开拓乏力、旅游者停留时间短、旅游收入水平较低、旅游竞争力难以大幅提升的困境。就此, 结合前文中对泰山景区的深入分析, 从两个方向入手, 构建起深入化、层次化的泰山旅游产品体系, 开展对旅游产品的创新工作。
4.2推进旅游联合营销,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力度
随着旅游产品的日益多样化, 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单一的旅游景区难以在市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景区之间及景区与其他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营销势在必行。联合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组织为了增强市场开拓、渗透和竞争能力, 通过共同分担营销费用, 协同进行营销传播、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 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 营销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联合营销有利于推动营销组织之间减少无效竞争, 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享, 提高营销运作效率, 共同分担风险与成本, 扩大景区知名度, 提高景区形象, 最终实现各营销
组织的多赢。因此, 泰山旅游景区在发展中也应从联合营销的角度出发, 集合各方力量, 推动其旅游品牌与形象的塑造以及旅游市场的开拓。
4.3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
泰山景区是泰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 是支撑泰安市其他旅游部门发展的主要景区, 正是由于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广阔旅游市场, 培育了一大批与其息息相关的旅游住宿、餐饮、旅行社、旅游交通、娱乐、购物等行业的发展。反过来, 泰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将直接影响泰山景区的长远发展。
4.4建立旅游环境预警机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泰山旅游环境年合理承载量为 475.68 万人次, 随着泰山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 旅游环境压力也不断上升, 按照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至 2013 年旅游环境承载力就将进入超载状态。这不仅直接破坏泰山脆弱的自然文化环境, 降低旅游者的游览满意度, 更将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 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预警机制, 实现对旅游流量的有效调控、及时监控并发布旅游环境状态、科学制定旅游环境预警对策成为景区提高环境竞争力的有力方式。
4.5加强泰山的特色宣传,增加旅游吸引力
加强泰山的特色宣传首先要确定泰山风景的涵义和特征。一般认为,泰山风景是以富有美学和科学价值的自然风景为主,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为辅,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山岳空间综合体。我们认为,从泰山的风景资源结构分析,主辅之说不妥,强调文化内涵不够。泰山风景的涵义应建立在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并重的基础上,是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与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山岳风景区,与全国其他山岳风景区相比,自然风景的突出特征为“雄伟”,而人文景观则是无与伦比的。其次,要充分挖掘泰山的美学价值,引导旅游者领略泰山的自然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增加泰山的旅游吸引力。
参考文献
尹丹,“泰山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王雷亭、魏云刚、李海燕,“泰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9月。
沈敏、周永博,“旅游景观审美层次与结构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8月。
琚胜利、陆林,“国内山岳旅游地研究综述与展望”,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7月,第4期24卷。
高舜礼,“对山岳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思考——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泰山为例”,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
金磊,“泰山遗产内涵与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岱宗学刊,2008年3月。 丁宁,“景观审美分析”,美与时代,2007年9月。
张广海、李雪,“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5月。
袁成、陈志“自然景观地学成因类型与审美特征”,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6月。
袁明英,“泰山旅游资源开发浅议”,岱宗文学,1998年第3期。
姜丰荣,《泰山历代石刻选注》,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刘宪章,《泰山宗教——泰山大全第一集》,1989年12月, 第8-13页。
DUFE
中外旅游景观审美与设计
学号: 2013100575
专业: 社 会 学
姓名: 许 红 颖
摘 要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拥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地处齐鲁大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和缩影,具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主要分为自然美和人工美两部分。 第二部分:分析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主要有培养审美情趣、优选欣赏角度、把握最佳时机等方法。
第三部分:这是主要部分,介绍了泰山的旅游景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自然景观部分主要描述了泰山的著名景观,有十八盘、南天门、山灵岩寺、泰山竹林寺等景观;人文景观主要介绍了泰山的禅宗文化、宗教文化和石刻文化。
第四部分:就泰山的旅游业的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战略计划。
关键字:泰山、审美特征、欣赏方法、发展策略
目 录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 .............................................. 1
1.1自然美 . ...................................................... 1
1.1.1形象美 ................................................. 1
1.1.2色彩美 ................................................. 1
1.1.3动态美 ................................................. 1
1.1.4朦胧美 ................................................. 2
1.1.5声音美 ................................................. 2
1.2人工美 . ...................................................... 2
1.2.1古典园林美 ............................................. 2
1.2.2古建筑美 ............................................... 2
1.2.3民俗风情美 ............................................. 3
1.2.4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 3
1.3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 ........................................ 3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 ............................................... 3
2.1培养审美情趣 . ................................................ 3
2.2提高审美能力 . ................................................ 4
2.3优选欣赏角度 . ................................................ 4
2.4把握观赏时机 . ................................................ 4
2.5品味文化内涵 . ................................................ 4
3. 泰山旅游景点 . ..................................................... 4
3.1自然景观 . .................................................... 4
3.1.1.十八盘 . ............................................... 5
3.1.2.南天门 . ............................................... 5
3.1.3.旭日东升 . ............................................. 5
3.1.4.泰山灵岩寺 . ........................................... 6
3.1.5. 泰山普照寺 . ............................................ 6
3.1.6. 泰山竹林寺 . ............................................ 6
3.1.7泰山玉泉寺 ............................................ 7
3.2人文景观 . .................................................... 7
3.2.1泰山封禅文化 ........................................... 7
3.2.2泰山宗教文化 ........................................... 8
3.2.3泰山石刻文化 ........................................... 8
4.泰山旅游发展的匹配策略和建议 . .................................... 9
4.1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实现品牌多元发发展 . ........................ 9
4.2推进旅游联合营销,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力度 . ...................... 9
4.3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 . ....................... 10
4.4建立旅游环境预警机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 ................... 10
4.5加强泰山的特色宣传,增加旅游吸引力 . ......................... 10
参考文献 . ..........................................................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景观审美与设计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1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大自然的美是神奇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而景观的自然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类型。
1.1.1形象美
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其中地貌的形态美,是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例如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而其他的景观,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1.1.2色彩美
景观的色彩美是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的,是指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主要表现为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1.1.3动态美
动态美是指景观运动状态的美,当然,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就如山为水动,水回山转。 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都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动态美更能显现出景观的生机与灵性,牵动游者的心
弦,让人感受大自然的神秘,让人流连忘返。
1.1.4朦胧美
朦胧美是指一种飘渺、模糊、若隐若现的意境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朦胧美展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创造出“仙境”的意境,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朦胧美就如镜花水月,就如隔纱看美女,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引人入胜。
1.1.5声音美
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赋予游人以听觉之美。溪流山涧、瀑落深潭、泉泻清池、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等这些大自然的美妙声音,都能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让人沉醉其中。
1.2人工美
人工美便是劳动人民独具匠心,运用聪明智慧的结果。也许人工景观缺乏自然感,但由于掌握了游者的心理,所以总能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满足人们欣赏需求的景观。人为景观的类型也很多,包括古典园林、古建筑和古遗迹、民俗风情、书画艺术、雕塑艺术等,当然这些人工景观都具有各自的魅力之处。
1.2.1古典园林美
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汉族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讲究的是各部分的独特之美,而又注重整体的统一之美。
1.2.2古建筑美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
包括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虽然一些古代建筑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是无论从审美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内涵都是值得学习借鉴,值得研究欣赏的。古建筑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追求美的精神以及在艺术方面的造诣。
1.2.3民俗风情美
民俗风情是指人工景观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即所处某地方或时期的人文景观,例如庙会、节日等等。民俗风情具有地方特色,因此更能展现一处人为景观的与众不同,不仅使得景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某一处人工景观的精神传承弘扬。
1.2.4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 ,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1.3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景观的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便是一种和谐美,是在大自然原始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设计与建设,使得自然景观更加完美出奇。要想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就得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1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到与自身环境不同的地方去学习,而欣赏旅游景观是一种满足人的好奇心的一种方式。欣赏旅游美景不仅能丰富人的内涵,而且还能让人心情愉悦,保持乐观的态度,然而一处美景能否吸引游人,首先游人自身得对对美景感兴趣,能够从内心去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培养审美情趣非常重要。
2.2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对一处景观的欣赏,不仅要对其感兴趣,而且要懂得如何去欣赏,如何运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去欣赏景观的美妙之处,因此提升我们自身的审美能力是有必要的。那么审美能力的提高又需要主观经验的积累和相关方面知识的累积。
2.3优选欣赏角度
优选欣赏角度要求我们在欣赏美景时要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有所侧重。因为旅游景观有各自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旅游资源的景象组合特征,决定了欣赏角度不同和审美感受不同。大多数景观都是立体和多层面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才能感受其外在美丽与内在魅力。例如雄伟俊秀的山峰就适合利用远眺的方式去欣赏,江海湖河便可以从俯视的角度去观赏它们的全貌,而瀑布就需要我们去仰视它的壮观。
2.4把握观赏时机
旅游景观的各个要素,以多种对比组合给人以美的感觉。其中动与静的对比,张与驰的对比尤其引人入胜,需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包揽旅游景观精彩的画面。朝看日出观潮,夕看日落晚霞。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掌握景观的季节特性,要知道景观最适合在什么季节欣赏,例如要春观西湖的“苏堤春晓”,夏瞧漠河“白夜”,秋看北京香山红叶,冬赏哈尔滨冰灯。
2.5品味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构成了很多旅游资源的内在美的核心,尤其是人工景观里的古建筑,都拥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所以我们要运用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去了解景观来龙去脉,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领会景观的美观价值。
3. 泰山旅游景点
3.1自然景观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
下面是泰山的其著名景点:
3.1.1.十八盘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 侧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
3.1.2.南天门
在山东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盘之尽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元中统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
3.1.3.旭日东升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泰山上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石刻书法,著名的有:秦统一封泰山李斯碑。汉武帝大一统无字碑。汉武八登泰山!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唐高宗武则天封泰山鸳鸯碑。唐玄宗唐朝顶峰封泰山-唐纪泰山铭-大观峰碑,颜真卿-在大观峰亦存有碑刻(现已毁)。
泰山灵岩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3.1.5. 泰山普照寺
泰山普照寺位于岱麓凌汉峰下,秀峰环抱,翠柏掩映亭殿楼阁,气象峥嵘。清人有“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的赞咏。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时建,后历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六朝松,状如华盖。松旁为筛月亭,每当皓月当空,松下银灰万点,如同筛月,故名。亭中有方形石桌,敲击发钟磬之声,且四角及中间音 色有别,名五音石。亭北为摩松楼。筛月亭联:“曲径云深宜种竹,空亭月朗正当楼”。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中。后尽毁,现已重刻。 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题“一品大夫”。 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 额题“菊林旧隐” 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 现辟为纪念馆。楹联为:“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砖,地吾一瓦。”
3.1.6. 泰山竹林寺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龙潭的上边,今长寿桥东北,原来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悬云寺。这里风景宜人,寺的周围翠竹青青,松柏苍郁,溪水潺潺,曲径通幽,风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之誉。据说竹林寺是泰山古刹,建修年代无考,自唐以后屡兴屡废。据记载,竹林寺元代元贞年间元代名僧法海重修,声名远播,以至“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莫不闻风趋赴。”至明,高丽名僧满空拓建,寺又趋兴盛。明末文人萧协中曾描绘竹林寺的优美环境:“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抵寺,竹木参天,朱樱满地,晨钟晚磬,另一凄清。” 明杨志学游竹林寺诗吟道:“西天复此门,山半一泉温。云壁时时动,龙珠日日翻。飞扬李白句,倾倒孔融尊。归路夕阳好,凉风吹广原”。后竹林寺在一场火灾中焚毁,现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风格重新修建 。
玉泉寺位于岱顶北,直线距离为6.3公里,山径盘旋20余公里。有公路与泰城相通。寺东南有莲花峰、香炉峰、周明堂故址、天井湾;西为摩天岭;南临卖饭棚子;北依返倒山、长城岭,群山环抱,密林掩映,高崖飞涧,人迹罕至。 玉泉寺由北魏僧意所创建,金代又有僧善宁重建,元代僧普谨增建七佛阁,后屡兴屡废。古时山民曾在山谷内拾到罗汉像,因名佛峪、佛谷。又因南有谷山,东有玉泉,又名谷山寺、谷山玉泉寺,俗名佛爷寺。今遗址内存碑碣10块,周围有千年古栗树20余株。院内原有大雄宝殿,中祀释迦,侧立十八罗汉,四周有壁画。正殿祀唐初 政治家魏征等。“文化大革命”中毁,今为玉泉寺景区立新林场驻地。
3.2人文景观
泰山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景观,由于泰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和颂扬,在我国具有“五岳独尊”的崇高地位,千百年来,泰山凝聚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旅游者提供了博大浩瀚的人文景观。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帝王封禅祭拜天地,祈福苍生,一统天下,国泰民安的神山。
3.2.1泰山封禅文化
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这对泰山的崇拜, 这种崇拜逐渐成为帝王专利的祭祀仪式, 这就是封禅。封, 就是在泰山极顶聚土为坛祭天, 报天之功; 禅, 是在泰山前的社首、梁父等小山上祭地, 报地之功。只有功德显著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 以报“受命于天”之恩。
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秦始皇, 泰山的神山地位更由封建大一统皇帝的亲临登封, 而变得天下尊冠。另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封禅皇帝是汉武帝。后有唐太宗李世民, 直到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 以后的皇帝不再封禅泰山, 清朝时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登临泰山, 留下了大量的诗文题刻。封禅泰山作为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 几乎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史, 它的影响至今仍是巨大的。
总之, 四千多年来, 泰山始终作为国家、民族和天地的象征而受到帝王的崇
拜和祭祀。特别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泰山居于“五岳独尊”, “雄镇天下”, 至高无尚地位。这不仅在中国, 而且在世界上, 也没有无与伦比的名山。
3.2.2泰山宗教文化
3.2.2.1道教
道教产生于中国, 来源于神仙方术、古代的巫术、以及老庄有关“道法自然”的三方面思想, 相互融合而成。道教是泰山的最早的宗教活动, 战国时期的黄伯阳, 它就修隐于泰山山后的岱阴——鹿盯山岩洞, 人称之为“黄伯阳洞”。这在5岱史6中记载。泰山, 也是道教影响传播的名山。直到现在, 有二十多处保留下来的道观宫庙。
3.2.2.2. 佛教
佛教在泰山的兴起历史也非常早, 但是至今, 没有道教的影响大。佛教最早由东晋高僧朗公创建朗公寺始, 历经千百年以来, 先后创建了灵岩、神宝、天封、谷山、玉泉、藏佛、竹林、法华、普照等很多寺院。标志了佛教在泰山的不断发展。还有举世闻名的北齐时所刻——经石峪5金刚经6等等, 都是标志着泰山佛教史上的重要历程。
3.2.2.3儒教
儒教仰仗着国教的地位, 又有着孔子远在泰山名扬海内外之前的历史性, 再加上历朝统治者对泰山无以复加的顶礼膜拜, 才获得了和道教分庭抗礼的平等地位。从泰山的角度观察道、儒两教的的关系, 是非常有趣味的一件事情。表面上看, 中国的统治者和人民大众可以在泰山找到共鸣与和谐, 于是产生了“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 这大概是“国泰民安”的最早版本。但两者祀奉的偶像却仍然有着绝然的差别:统治者向往的是东岳大帝的至高无上威仪, 老百姓企盼的是泰山老母的宽厚仁慈胸怀。
3.2.3泰山石刻文化
石刻文化, 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 但可以这样说, 石刻文化在中国发育的最为完善了, 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泰山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 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没。石刻文化是一种自然与文化结合最为直观的形式。它升华了物质——使本来毫无生气的石头有了灵气; 它又物化了精神, 把人们对自然产生的美感表达了出来并告知后世人。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 分布广泛, 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 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 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 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
值。一方面,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 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 而且珍藏了像秦朝的《李斯碑》、汉代的《张迁碑》、晋代的《孙夫人碑》, 以及北齐的经石峪《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的《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另一方面, 泰山石刻还有非常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 南北朝的战乱纷争, 从汉唐盛世到北宋朝的没落, 乃至元明清各代, 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之举, 还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 无论是文人墨客对秀山丽水的吟唱, 还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 从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的记载, 这些都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珍贵材料。此外, 泰山沿途众多的摩崖石刻, 或托物咏志, 或题景留名, 或赞泰山拔地通天之雄, 或颂幽奥旖旎之秀, 使自然美融合在石刻艺术之中, 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景, 成为连结游人与自然山水的纽带, 丰富了泰山美的内涵。
4.泰山旅游发展的匹配策略和建议
4.1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实现品牌多元发发展
泰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但旅游产品相对较为单一, 基本上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地质旅游等旅游线路为辅, 旅游资源在整体的融合性与协调性方面比之其他景区尚有不足之处。随着旅游业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变, 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加之泰山景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旅游人数增长趋于平缓, 单纯的依靠观光产品已经很难在日益激烈的目的地竞争中脱颖而出, 泰山景区面临着市场开拓乏力、旅游者停留时间短、旅游收入水平较低、旅游竞争力难以大幅提升的困境。就此, 结合前文中对泰山景区的深入分析, 从两个方向入手, 构建起深入化、层次化的泰山旅游产品体系, 开展对旅游产品的创新工作。
4.2推进旅游联合营销,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力度
随着旅游产品的日益多样化, 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单一的旅游景区难以在市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景区之间及景区与其他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营销势在必行。联合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组织为了增强市场开拓、渗透和竞争能力, 通过共同分担营销费用, 协同进行营销传播、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 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 营销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联合营销有利于推动营销组织之间减少无效竞争, 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享, 提高营销运作效率, 共同分担风险与成本, 扩大景区知名度, 提高景区形象, 最终实现各营销
组织的多赢。因此, 泰山旅游景区在发展中也应从联合营销的角度出发, 集合各方力量, 推动其旅游品牌与形象的塑造以及旅游市场的开拓。
4.3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
泰山景区是泰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 是支撑泰安市其他旅游部门发展的主要景区, 正是由于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广阔旅游市场, 培育了一大批与其息息相关的旅游住宿、餐饮、旅行社、旅游交通、娱乐、购物等行业的发展。反过来, 泰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将直接影响泰山景区的长远发展。
4.4建立旅游环境预警机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泰山旅游环境年合理承载量为 475.68 万人次, 随着泰山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 旅游环境压力也不断上升, 按照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至 2013 年旅游环境承载力就将进入超载状态。这不仅直接破坏泰山脆弱的自然文化环境, 降低旅游者的游览满意度, 更将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 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预警机制, 实现对旅游流量的有效调控、及时监控并发布旅游环境状态、科学制定旅游环境预警对策成为景区提高环境竞争力的有力方式。
4.5加强泰山的特色宣传,增加旅游吸引力
加强泰山的特色宣传首先要确定泰山风景的涵义和特征。一般认为,泰山风景是以富有美学和科学价值的自然风景为主,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为辅,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山岳空间综合体。我们认为,从泰山的风景资源结构分析,主辅之说不妥,强调文化内涵不够。泰山风景的涵义应建立在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并重的基础上,是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与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山岳风景区,与全国其他山岳风景区相比,自然风景的突出特征为“雄伟”,而人文景观则是无与伦比的。其次,要充分挖掘泰山的美学价值,引导旅游者领略泰山的自然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增加泰山的旅游吸引力。
参考文献
尹丹,“泰山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王雷亭、魏云刚、李海燕,“泰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9月。
沈敏、周永博,“旅游景观审美层次与结构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8月。
琚胜利、陆林,“国内山岳旅游地研究综述与展望”,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7月,第4期24卷。
高舜礼,“对山岳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思考——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泰山为例”,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
金磊,“泰山遗产内涵与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岱宗学刊,2008年3月。 丁宁,“景观审美分析”,美与时代,2007年9月。
张广海、李雪,“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5月。
袁成、陈志“自然景观地学成因类型与审美特征”,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6月。
袁明英,“泰山旅游资源开发浅议”,岱宗文学,1998年第3期。
姜丰荣,《泰山历代石刻选注》,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刘宪章,《泰山宗教——泰山大全第一集》,1989年12月, 第8-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