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立足服务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我县西屏镇社区人口2.23万,辖6个社区委员会,有各类残疾人668人。近年来,在县残联的支持指导和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在西屏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在2002年初,就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要求列入年度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西屏镇所辖的6个社区专门发文并挂牌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协会主席由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成立之际,县残联给予每个社区500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同时,县残联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家庭,开展了一次社区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了解并听取残疾人和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的开展,规范社区残疾人的基础工作。二、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单靠残联是不行的,必须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达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服务,获得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达成共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精神文明等方面,通力合作,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创造宽松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县人民医院在城中社区所辖地设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工商税务部门支持残疾人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在办证免费、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城西社区所辖的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安置了101名残疾人就业。教育部门对“三残”学生实行特困补助,各学校对特困残疾少年儿童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民政部门将特困残疾人家庭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文体部门和健身基地积极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无偿提供训练场地和运动器械等。同时,各社区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三、依托社区,立足服务,为残疾有排忧解难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各社区牢牢抓住社区要为残疾人提供诸如康复、劳动就业、法律援助、帮包带扶、文体活动等系列性服务为重点,始终坚持各项工作向残疾人倾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社区残疾人协会充分利用报刊、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发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助残日,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今年的助残日期间,古城社区和城中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人捐款,成立了“扶残基金会”,并对残疾人进行了慰问走访,送上了社会大家庭的一份温情。二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最弱的群体,因此,各社区对残疾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困难救济优先。在生活上,将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对特困残疾人,动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已结对帮扶了6位残疾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而且还不定期上门服务,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如城北社区肢体残疾人叶小娣,靠摆鞋摊维持生计,但去年因家中不幸被盗,这对本身困难的残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该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与电信局团委联系,送上了结对帮困款5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每逢春节,社区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残疾人免费送对联,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三是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服务,社区残协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也在为残疾人服务中塑造了新形象,至今社区已有10多位残疾老人得到他们常年的扶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残疾人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社区都对社区的重度残疾人逐一进行了解,并走访其左邻右舍,耐心地向邻里们宣传,促成了残疾人与其邻里结对子,做到了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特困残疾人
办好事、办实事,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积极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和社会,他们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社区残协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教育残疾人乐观进取,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对残疾人进行《残疾人保障法》和就业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到社区服务网点和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就业,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就业、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五是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社区在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中,把社区文明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残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各类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结合起来,把社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残疾人协会的活动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批残疾人文体人才脱颖而出:肢残人陈军的书画作品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并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出访日本。肢残人饶伟民在举重项目上夺得市首届残运会金牌和省第六届残运会铜牌的可喜成绩。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联谊或小型文体活动,如城南社区组织残疾人参观福利企业和本县的一些旅游点,并为他们拍照留影。六是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到实现的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随着残疾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在遇到麻烦事需要解决时,他们的困难显得更多。由于受教育的局限和生理、身体结构上的缺陷,行动、沟通的不便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他们更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与服务。今年,城中社区值《法律援助条例》颁布之际,向辖区的残疾人每人发放了一张法律援助联系卡,为残疾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夯实基础 立足服务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我县西屏镇社区人口2.23万,辖6个社区委员会,有各类残疾人668人。近年来,在县残联的支持指导和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在西屏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在2002年初,就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要求列入年度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西屏镇所辖的6个社区专门发文并挂牌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协会主席由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成立之际,县残联给予每个社区500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同时,县残联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家庭,开展了一次社区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了解并听取残疾人和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的开展,规范社区残疾人的基础工作。二、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单靠残联是不行的,必须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达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服务,获得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达成共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精神文明等方面,通力合作,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创造宽松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县人民医院在城中社区所辖地设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工商税务部门支持残疾人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在办证免费、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城西社区所辖的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安置了101名残疾人就业。教育部门对“三残”学生实行特困补助,各学校对特困残疾少年儿童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民政部门将特困残疾人家庭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文体部门和健身基地积极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无偿提供训练场地和运动器械等。同时,各社区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三、依托社区,立足服务,为残疾有排忧解难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各社区牢牢抓住社区要为残疾人提供诸如康复、劳动就业、法律援助、帮包带扶、文体活动等系列性服务为重点,始终坚持各项工作向残疾人倾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社区残疾人协会充分利用报刊、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发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助残日,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今年的助残日期间,古城社区和城中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人捐款,成立了“扶残基金会”,并对残疾人进行了慰问走访,送上了社会大家庭的一份温情。二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最弱的群体,因此,各社区对残疾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困难救济优先。在生活上,将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对特困残疾人,动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已结对帮扶了6位残疾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而且还不定期上门服务,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如城北社区肢体残疾人叶小娣,靠摆鞋摊维持生计,但去年因家中不幸被盗,这对本身困难的残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该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与电信局团委联系,送上了结对帮困款5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每逢春节,社区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残疾人免费送对联,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三是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服务,社区残协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也在为残疾人服务中塑造了新形象,至今社区已有10多位残疾老人得到他们常年的扶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残疾人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社区都对社区的重度残疾人逐一进行了解,并走访其左邻右舍,耐心地向邻里们宣传,促成了残疾人与其邻里结对子,做到了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特困残疾人
办好事、办实事,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积极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和社会,他们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社区残协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教育残疾人乐观进取,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对残疾人进行《残疾人保障法》和就业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到社区服务网点和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就业,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就业、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五是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社区在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中,把社区文明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残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各类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结合起来,把社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残疾人协会的活动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批残疾人文体人才脱颖而出:肢残人陈军的书画作品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并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出访日本。肢残人饶伟民在举重项目上夺得市首届残运会金牌和省第六届残运会铜牌的可喜成绩。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联谊或小型文体活动,如城南社区组织残疾人参观福利企业和本县的一些旅游点,并为他们拍照留影。六是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到实现的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随着残疾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在遇到麻烦事需要解决时,他们的困难显得更多。由于受教育的局限和生理、身体结构上的缺陷,行动、沟通的不便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他们更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与服务。今年,城中社区值《法律援助条例》颁布之际,向辖区的残疾人每人发放了一张法律援助联系卡,为残疾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