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

希拉克略的改革:

背景:在长期对外侵略扩张和遭受外族入侵威胁的拜占廷,战争已成为国家和政府的经常性职能,军队成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之所必需,军事在拜占廷的各行业中占特殊地位。这时他为了拯救帝国于危难中而进行改革。

内容:1、把北非、意大利实行的军区制移植东方各省。2、希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3、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希采取了大批动用教产的措施,利用教会的物质力量于精神力量号召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进行圣战。以打败异教徒和入侵之敌。

性质:军区制代替行政制。

作用:加强了军队的作用,能打败外族的直接入侵,对于军队下层来讲,实行军事屯田制,将服制和兵役划为一体,平时生产,缴纳赋税,战时作战,加强了军队的经济基础,而且把生产关系推到一个新的状况。把原来的生产关系转化成为小农经济,使奴隶制的生产逐渐向封建制过渡,也为后来“圣像破坏运动”埋下了种子。

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内容: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的土地和一些教会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他还规定采邑不得世袭,只限终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或者灭亡,赐予者有权收回采邑,终止封受关系。

意义:确定了以土地和服役为条件的臣属关系,削弱了贵族势力,加强了王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一。采邑制推行后,中小封建都要服兵役,他们自备马匹,装备精良,构成了新型的骑兵,奠定了西欧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法兰克的实力大增,查理马特的权势也增加了,他实际上已经超越国王,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事实上,他也为正式接管法兰克王国在作准备。

大化改新:646-701

背景:1、国家局势的变化。(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压力)2、苏我氏在国内的暴政(作为氏族豪强家族势力的代表,世代外戚,独揽朝政、篡权跋扈,严重阻碍该新派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3、归国留学生的宣传和影响(阿倍仲麻吕、苏我石川麻吕)

内容:“改新诏书”是新政权施行改革的基本纲领

1、改革土地占有制度,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2、实行“班田收授法”造户籍、计帐。3、改革租税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4、政府对充任国家官吏的贵族按职位高低授予食封。

5、废除世袭的氏姓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6、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实行征兵制。

本质:大化改新是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法制完备“的唐代集权制国家为典范,为建立天皇中主义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意义:大化改新在日本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摄关政治: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 中期的政治体制。具体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实行寡头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类似于我国汉代的外戚干政。后被院政取代。

伊克塔: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分割”。系指阿拉伯帝国赐给行政和军事官员作为俸禄收入来源的土地。泛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封建土地制度。 四大哈里发后期,开始实行伊克塔制。倭马亚王朝 (661~750) 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 前期, 伊克塔日益盛行。阿拉伯的伊克塔制与同时代西欧的采邑制不同。虽然也以服役为条件,但不是封建等级的世袭领地。伊克塔由哈里发或苏丹直接封受。伊克塔的阿拉伯封建主有权向农民征收苛重的地租,但没有土地所有权, 并须向国家缴纳什叶税。封建主一般不住在封地, 而是委托代理人管理土地。其规模大小不等,哈里发家族和行省总督拥有很多伊克塔,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伊克塔逐渐变为世袭,转为私有,伊克塔也亦流行于中亚、印度等地的伊斯兰国家。

自由大宪章:英国封建专制时期宪法性文件之一。习称《大宪章》。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约翰王在兰尼米德草原签署的文件。文件共63条,用拉丁文写成。多数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 内容:1、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2、保障领主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不再征收额外继承税或其他贡金、代税役。3、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器据。4、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得任意受理诉讼,不得任意逮捕、监禁自由民。5、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风俗习惯。6、统一度量衡,保障商贾自由。7、规定由领主推荐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

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百年战争的失败,加剧了英国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讧,终于爆发了旷日持久的玫瑰战争,加速了英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影响:玫瑰战争所导致的贵族的大量伤亡,是贵族封建力量削弱的主要原因,导致了都铎王朝控制下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伊斯兰教基本教义

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

五大信仰之说:

1、信安拉。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正敌。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2、信使者。《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至圣的使者,他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布「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信安拉的人应服从他的使者。 3、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

4、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古兰经》降世之后,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

5、信末日审判。认为在今世和后世之间有一个世界末日,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现世界要毁灭,真主将作「末日审判」,届时,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罪人将下地狱,而义人将升入天堂。

五功:念功:信徒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2)拜功:信徒应每日礼拜五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五个时间内举行:脱掉鞋子,跪在一张地毯上,头叩地,面朝麦加万向祈祷。(3)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4)斋功:穆斯林必须在赖买丹月,每日自日升前到日落,斋戒禁食。(5)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条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 收复失地运动:8~15世纪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的一场运动。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佩拉约在科瓦东加与入侵的阿拉伯人发生战斗。收复失地运动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也进行了收复失地的斗争。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共同开展了驱逐阿拉伯人占领的斗争。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一世投降,西班牙统一,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收复失地运动的胜利, 大大促进了西班牙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选帝侯:选帝侯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个词被用于指代那些拥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此制度严重削弱了皇权,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在纽伦堡制订了著名的宪章“金玺诏书”,正式确认大封建诸侯选举皇帝的合法性。诏书以反对俗世的七宗罪为宗教依据,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勒令解散,选侯权失去了意义。

黄金诏书:背景:七大选帝侯的形成,王权势力衰落。内容:1、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里选举产生。2、德意志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3、世俗选帝侯由长子继承,男性相续,领地不可分割。4、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收、铸币、盐、铁矿开采的 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未经许可,不准城市结盟,不准封臣反抗领主,选帝侯拥有监督帝国的新职权。影响:《黄金诏书》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侯国的分体制,是侯国实行君主体制的法律根据,它进一步削弱了王权,加强了王权。

主教叙任权:11世纪中至12世纪初,罗马教皇为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夺取任命和封立主教之权力而引起的争执。中世纪西欧各级封建领主皆为其上级宗主的附庸。受封者须向宗主行效忠礼,并接受其所行叙任礼。德意志各地主教则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附庸,并由皇帝叙任。主教的教区即其

封地,在区内享有的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皆为皇帝所授。皇帝和世俗政权借此对教会实行控制,教会领主有时以自己的地方实力对抗教皇,有时则借重教皇势力而同世俗领主抗衡。

11世纪末~12世纪初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斗争始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与皇帝亨利四世为主教及修道院长叙任权属谁的争议。亨利四世遭教皇绝罚后为平定国内反叛,1077年冬曾经亲赴教皇所在地卡诺莎当面请罪,内乱平定后又进军罗马另立新教皇。亨利五世即位后也曾进攻罗马,以放弃统治教会的权力换取教皇为其加冕。教皇帕斯卡二世后又被亨利五世驱逐。经过反复斗争,1122年,亨利五世终于与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签订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双方互作妥协。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六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原因:宗教上:乌尔班二世召开宗教会议,进行宗教煽动 影响:十字 军远征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参加者的社会成分繁杂不一,武器装备上极不统

一。十字军东侵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侵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内传到西欧的。十字军东侵,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领户分封制:蒙古汗国和元朝国家体制。成吉思汗即位后,建立千户制,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与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千户作为基本军事和地方行政单位,取代旧时的部落或氏族结构。通过分编千户,全国人民都在指定牧地居住,不许变动。国家按千户征派 赋役和签调军队,所有民户都在本千户内登记户口,负担兵役和差发。

希拉克略的改革:

背景:在长期对外侵略扩张和遭受外族入侵威胁的拜占廷,战争已成为国家和政府的经常性职能,军队成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之所必需,军事在拜占廷的各行业中占特殊地位。这时他为了拯救帝国于危难中而进行改革。

内容:1、把北非、意大利实行的军区制移植东方各省。2、希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3、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希采取了大批动用教产的措施,利用教会的物质力量于精神力量号召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进行圣战。以打败异教徒和入侵之敌。

性质:军区制代替行政制。

作用:加强了军队的作用,能打败外族的直接入侵,对于军队下层来讲,实行军事屯田制,将服制和兵役划为一体,平时生产,缴纳赋税,战时作战,加强了军队的经济基础,而且把生产关系推到一个新的状况。把原来的生产关系转化成为小农经济,使奴隶制的生产逐渐向封建制过渡,也为后来“圣像破坏运动”埋下了种子。

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内容: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的土地和一些教会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他还规定采邑不得世袭,只限终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或者灭亡,赐予者有权收回采邑,终止封受关系。

意义:确定了以土地和服役为条件的臣属关系,削弱了贵族势力,加强了王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一。采邑制推行后,中小封建都要服兵役,他们自备马匹,装备精良,构成了新型的骑兵,奠定了西欧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法兰克的实力大增,查理马特的权势也增加了,他实际上已经超越国王,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事实上,他也为正式接管法兰克王国在作准备。

大化改新:646-701

背景:1、国家局势的变化。(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压力)2、苏我氏在国内的暴政(作为氏族豪强家族势力的代表,世代外戚,独揽朝政、篡权跋扈,严重阻碍该新派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3、归国留学生的宣传和影响(阿倍仲麻吕、苏我石川麻吕)

内容:“改新诏书”是新政权施行改革的基本纲领

1、改革土地占有制度,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2、实行“班田收授法”造户籍、计帐。3、改革租税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4、政府对充任国家官吏的贵族按职位高低授予食封。

5、废除世袭的氏姓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6、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实行征兵制。

本质:大化改新是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法制完备“的唐代集权制国家为典范,为建立天皇中主义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意义:大化改新在日本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摄关政治: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 中期的政治体制。具体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实行寡头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类似于我国汉代的外戚干政。后被院政取代。

伊克塔: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分割”。系指阿拉伯帝国赐给行政和军事官员作为俸禄收入来源的土地。泛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封建土地制度。 四大哈里发后期,开始实行伊克塔制。倭马亚王朝 (661~750) 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 前期, 伊克塔日益盛行。阿拉伯的伊克塔制与同时代西欧的采邑制不同。虽然也以服役为条件,但不是封建等级的世袭领地。伊克塔由哈里发或苏丹直接封受。伊克塔的阿拉伯封建主有权向农民征收苛重的地租,但没有土地所有权, 并须向国家缴纳什叶税。封建主一般不住在封地, 而是委托代理人管理土地。其规模大小不等,哈里发家族和行省总督拥有很多伊克塔,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伊克塔逐渐变为世袭,转为私有,伊克塔也亦流行于中亚、印度等地的伊斯兰国家。

自由大宪章:英国封建专制时期宪法性文件之一。习称《大宪章》。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约翰王在兰尼米德草原签署的文件。文件共63条,用拉丁文写成。多数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 内容:1、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2、保障领主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不再征收额外继承税或其他贡金、代税役。3、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器据。4、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得任意受理诉讼,不得任意逮捕、监禁自由民。5、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风俗习惯。6、统一度量衡,保障商贾自由。7、规定由领主推荐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

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百年战争的失败,加剧了英国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讧,终于爆发了旷日持久的玫瑰战争,加速了英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影响:玫瑰战争所导致的贵族的大量伤亡,是贵族封建力量削弱的主要原因,导致了都铎王朝控制下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伊斯兰教基本教义

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

五大信仰之说:

1、信安拉。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正敌。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2、信使者。《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至圣的使者,他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布「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信安拉的人应服从他的使者。 3、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

4、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古兰经》降世之后,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

5、信末日审判。认为在今世和后世之间有一个世界末日,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现世界要毁灭,真主将作「末日审判」,届时,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罪人将下地狱,而义人将升入天堂。

五功:念功:信徒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2)拜功:信徒应每日礼拜五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五个时间内举行:脱掉鞋子,跪在一张地毯上,头叩地,面朝麦加万向祈祷。(3)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4)斋功:穆斯林必须在赖买丹月,每日自日升前到日落,斋戒禁食。(5)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条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 收复失地运动:8~15世纪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的一场运动。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佩拉约在科瓦东加与入侵的阿拉伯人发生战斗。收复失地运动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也进行了收复失地的斗争。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共同开展了驱逐阿拉伯人占领的斗争。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一世投降,西班牙统一,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收复失地运动的胜利, 大大促进了西班牙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选帝侯:选帝侯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个词被用于指代那些拥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此制度严重削弱了皇权,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在纽伦堡制订了著名的宪章“金玺诏书”,正式确认大封建诸侯选举皇帝的合法性。诏书以反对俗世的七宗罪为宗教依据,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勒令解散,选侯权失去了意义。

黄金诏书:背景:七大选帝侯的形成,王权势力衰落。内容:1、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里选举产生。2、德意志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3、世俗选帝侯由长子继承,男性相续,领地不可分割。4、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收、铸币、盐、铁矿开采的 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未经许可,不准城市结盟,不准封臣反抗领主,选帝侯拥有监督帝国的新职权。影响:《黄金诏书》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侯国的分体制,是侯国实行君主体制的法律根据,它进一步削弱了王权,加强了王权。

主教叙任权:11世纪中至12世纪初,罗马教皇为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夺取任命和封立主教之权力而引起的争执。中世纪西欧各级封建领主皆为其上级宗主的附庸。受封者须向宗主行效忠礼,并接受其所行叙任礼。德意志各地主教则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附庸,并由皇帝叙任。主教的教区即其

封地,在区内享有的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皆为皇帝所授。皇帝和世俗政权借此对教会实行控制,教会领主有时以自己的地方实力对抗教皇,有时则借重教皇势力而同世俗领主抗衡。

11世纪末~12世纪初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斗争始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与皇帝亨利四世为主教及修道院长叙任权属谁的争议。亨利四世遭教皇绝罚后为平定国内反叛,1077年冬曾经亲赴教皇所在地卡诺莎当面请罪,内乱平定后又进军罗马另立新教皇。亨利五世即位后也曾进攻罗马,以放弃统治教会的权力换取教皇为其加冕。教皇帕斯卡二世后又被亨利五世驱逐。经过反复斗争,1122年,亨利五世终于与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签订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双方互作妥协。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六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原因:宗教上:乌尔班二世召开宗教会议,进行宗教煽动 影响:十字 军远征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参加者的社会成分繁杂不一,武器装备上极不统

一。十字军东侵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侵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内传到西欧的。十字军东侵,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领户分封制:蒙古汗国和元朝国家体制。成吉思汗即位后,建立千户制,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与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千户作为基本军事和地方行政单位,取代旧时的部落或氏族结构。通过分编千户,全国人民都在指定牧地居住,不许变动。国家按千户征派 赋役和签调军队,所有民户都在本千户内登记户口,负担兵役和差发。


相关文章

  •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纲
  •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世界历史引论 一.历史 二.历史学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教学要点: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 紫禁城与传统民居四合院 ...查看


  •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国内部分知名学者
  • 一.先秦史 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吕振羽(吉林大学),吕思勉,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费孝通(考古,社科院),张光直(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尹达(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苏秉琦(北大),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 ...查看


  • 0603世界史一级学科简介
  • 0603世界史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世界史 一.学科概况 世界史研究人类整体发展与变化的历史以及世界各地区.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其研究范围涵盖全世界.世界史学科的研究目标,是对人类自原始孤立分散的状态发展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 ...查看


  • 古史传说与北欧神话
  • 古史传说与北欧神话 丑鬼杨凡 2007-02-23 13:21:09 阅读 569 次 http://redland1979.blog.sohu.com/ 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 文章搜索 近期热点文章 累计热点文章 最早让我把古史传说和北 ...查看


  • 袁先欣 | 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下)
  • 顾颉刚编<吴歌甲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版 3. 怎样的"民众"? 以"不立一真,惟穷其变"式的探求故事/古史之流变为中介,顾颉刚于是得以从追寻溯源性的真实,转向为对另一层面的历 ...查看


  •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反思
  •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反思 历史课程新课标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新方式.因为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磨砺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又可转变教师角色,把教师从单纯施教的 ...查看


  • 唐宋变革论体系的演化
  • 眈, 单子事斗技大学学报(社科版.j,,.』::≯72,008年(第10卷)'1i,第5期:』:7黝瑟为鬃蹴锄 JournalofUESTC(SocialSciences Edition)Oct.2008,V01.10,No.5 唐宋变革论 ...查看


  • 中世纪基督教
  • 中世纪基督教信仰混乱 李静 120160120 引言: 中世纪的基督教①处在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集中表现在教义的逐渐成型稳定.基督教的普及范围扩大.在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上,教宗英诺森三世将基督教的权力推到了顶端②,但是,就基督教本身而言,其 ...查看


  •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刍议
  • 第33卷 第1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3 No.11 2012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2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刍议 林小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