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者:郭云凌发布日期:2011-07-17 09:18:26.0

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我想首先应该搞清楚究竟文言文语法包含哪些内容。

第一是词,这是构成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历来都是重点字词的意义和文章的翻译,而翻译的基础就是文章中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古代汉语中实词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后起义,假借义等等。而虚词的用法就更为复杂,像“以、而、之、焉、于、也、矣”经常兼有几类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词的问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将词的本义讲明白、讲透彻,所有的后起义和引申义也都是以词的本义为基础的。即便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词的本义相差甚远,那至少也应该知道这个词最常见的用法,而不必拘泥于课下注释中的解释。

例如:《狼》一课中“一屠晚归,担中肉尽”一句,其中的重点就是“归”字。按现代汉语的解释“归”的意思是“返回”,在文中的意思是“回家”。意义有差别学生就会容易混淆,古代汉语中“女子出嫁曰归”,意思是女子的婆家才是女子真正的家,在娘家只是个客人,这是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一种反映,也能从中窥见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如果把这层意思讲明,不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的意思,还让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正是一举两得。

现在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查是提倡直译的,而只要能扎实地掌握词的本义和常用意义,直译是很容易做到的,那翻译文章就不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是词类活用,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课标淡化对词类活用的考查,但它又是古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客观现象,也不能将它轻易地忽略。

词类活用分为一般活用,特殊活用。一般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 特殊活用包括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 形容词使动) 和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要想将这些知识全都给学生讲解明白是十分困难。首先得让学生占有非常广泛的感性材料,每一种活用如果没有十几条例句作为基础,学生是绝对难以掌握的。像意动用法,六七八年级出现的意动只有“其家甚智其子而疑其邻人之父”中的“智”(《质子疑邻》),“父异焉”中的“异”(《伤仲永》), “心乐之”(《小石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中的 “乐”。例句太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意动用法的掌握,直到初三学生对它都十分陌生。而名词做状语则不然,只《与朱元思书》一篇就出现了四五处,学生自然就掌握的牢固。

第三是特殊句式,课本中出现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情况与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极其相  似。

文言文语法并不成系统,以上的总结也只是根据初中阶段出现的个别情况进行的一个简单的汇总。之所以老师们感觉难教,学生们感到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对文言文积累少基础薄弱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欠缺,在没有系统接触过现代汉语法的情况下,学生连基本的词性都分不开,又怎么能让其掌握所谓的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呢?所以,新课标淡化文言语法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唯一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多的占有广泛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读得多背得多了,其义自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因此文言文语法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发布者:郭云凌发布日期:2011-07-17 09:18:26.0

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我想首先应该搞清楚究竟文言文语法包含哪些内容。

第一是词,这是构成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历来都是重点字词的意义和文章的翻译,而翻译的基础就是文章中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古代汉语中实词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后起义,假借义等等。而虚词的用法就更为复杂,像“以、而、之、焉、于、也、矣”经常兼有几类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词的问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将词的本义讲明白、讲透彻,所有的后起义和引申义也都是以词的本义为基础的。即便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词的本义相差甚远,那至少也应该知道这个词最常见的用法,而不必拘泥于课下注释中的解释。

例如:《狼》一课中“一屠晚归,担中肉尽”一句,其中的重点就是“归”字。按现代汉语的解释“归”的意思是“返回”,在文中的意思是“回家”。意义有差别学生就会容易混淆,古代汉语中“女子出嫁曰归”,意思是女子的婆家才是女子真正的家,在娘家只是个客人,这是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一种反映,也能从中窥见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如果把这层意思讲明,不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的意思,还让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正是一举两得。

现在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查是提倡直译的,而只要能扎实地掌握词的本义和常用意义,直译是很容易做到的,那翻译文章就不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是词类活用,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课标淡化对词类活用的考查,但它又是古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客观现象,也不能将它轻易地忽略。

词类活用分为一般活用,特殊活用。一般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 特殊活用包括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 形容词使动) 和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要想将这些知识全都给学生讲解明白是十分困难。首先得让学生占有非常广泛的感性材料,每一种活用如果没有十几条例句作为基础,学生是绝对难以掌握的。像意动用法,六七八年级出现的意动只有“其家甚智其子而疑其邻人之父”中的“智”(《质子疑邻》),“父异焉”中的“异”(《伤仲永》), “心乐之”(《小石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中的 “乐”。例句太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意动用法的掌握,直到初三学生对它都十分陌生。而名词做状语则不然,只《与朱元思书》一篇就出现了四五处,学生自然就掌握的牢固。

第三是特殊句式,课本中出现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情况与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极其相  似。

文言文语法并不成系统,以上的总结也只是根据初中阶段出现的个别情况进行的一个简单的汇总。之所以老师们感觉难教,学生们感到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对文言文积累少基础薄弱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欠缺,在没有系统接触过现代汉语法的情况下,学生连基本的词性都分不开,又怎么能让其掌握所谓的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呢?所以,新课标淡化文言语法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唯一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多的占有广泛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读得多背得多了,其义自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因此文言文语法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相关文章

  • 国家政策对文言词语整理的解释
  •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文言词语整理.归纳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广州市第65中学 黄燕飞 一.问题提出 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文言词语.文言翻译.文意理解和鉴赏评价.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非常关键.可以说,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升,主要受 ...查看


  • 巧解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謇 Ⅵ ¨文 识标志, 巧断句 给 文 言 文 断 句 . 统 上 称 之 传 为 " 读 " 明 辨 句 读 , 阅 读 古 句 . 是 文 最 基 本 的 能 力 ...查看


  • 与文本对话 挖掘文言文的文化底蕴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文本对话 挖掘文言文的文化底蕴 作者:陶军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11期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提高 ...查看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修改病 句 语句表述 压缩语段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查看


  •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
  •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 概要:诵读法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诵读法这一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经历了浮沉起伏,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呈现出众说纷纭的情况,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对文言文的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文言文全面而深入理解的方法.本文 ...查看


  • 古代文言文
  • 专题讲座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付 华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 )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中古代散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教学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如何进行古代散文的教学,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法 整理笔记
  • 中学语文教学法 导论 一.何为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学习的预期目标: 1.掌 ...查看


  • 让文言文不再成为学生心中的痛
  •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从激发兴趣.强化诵读.重视积累.教会方法.鼓励质疑和重视课外阅读等六个方面教学学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 ...查看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文统计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文统计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