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教学大纲
(供医学类及医学相关各专业)
前 言
“治未病”是中医学一贯所倡导的,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医学的社会作用更加广阔。传统的仅以患者为对象而医疗形式己落后于时代和人们的要求,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一个以养生保健、临床医疗、康复疗养相结合的整体型医疗形式,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能仅仅是一个治病的医生,同时还应掌握相当多的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从而真正适应新世纪人们对医学的要求。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正是根据社会医学发展的趋势,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渴望健康与长寿的愿望,同时针对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而开设的。
[课程目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相兼融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中医养生康复学悠久的历史,理解中医养生康复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并掌握常用的中医养生康复方法,为今后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康复学》内容主要讲述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养生康复的自然疗法和中医技术、代表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注意与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技术、药物、方剂以及内、外、妇、儿各科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互相联系,互相参照。
本专业教学时数共30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中医养生康复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养生康复的概念以及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
2、熟悉养生康复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现代研究和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的性质、任务和学习万法
[教学内容]
1、养生康复的概念、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养生康复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养生康复的现代研究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4、《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的性质、任务及其学习方法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理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阴阳、藏象、经络和气血津液以及病因的有关理论;
2、 掌握顺应四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等整体观;
3、 掌握葆精养气和避邪护正的扶正观。
[教学内容]
1、阴阳互根 互生互长
2、五脏坚固 脾肾为本
3、经气流通 血脉和调
4、气血充沛 津液布扬
5、三因致病 重在七情
6、顺应四时
7、形神合一
8、动静适度
9、葆精养气
10、避邪护正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调和阴阳、形神共养、协调脏腑、疏通经络以及扶正法邪、综合调理等原则。
[教学内容]
1、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
2、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3、协调脏腑 重在脾肾
4、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5、扶正祛邪 扶正为本
6、综合调理 因病而异
第四节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目的要求]
1、 掌握重点是自然规律中生命的概念、形成;
2、 熟悉生命中天年的概念及生理特征;
3、 掌握生命衰老的概念、原因及生理的变化。
[目的要求]
1、生命
2、天年与健康
3、衰老
第二章 养生康复的自然疗法
第一节 调节情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情志与内脏活动的关系;
2、 熟悉情志致病的机理;
3、 掌握调节情志的方法。
[目的要求]
1、情志与内脏活动
2、调节情志方法
第二节 传统健身运动
[目的要求]
熟悉传统健身运动养生的意义、类别、运用原则,学会 1-2种传统健身。
[教学内容]
1、传统健身运动的类别
2、传统健身运动的运用原则
第三节 饮食调养
1、了解饮食营养的概念,并熟悉其养生作用;
2、了解食物营养的种类;
3、掌握饮食营养的服用原则。
[教学内容]
1、饮食营养的概念及其养生作用
2、饮食营养的种类
3、饮食营养的服用原则
第四节 起居调摄
[目的要求]
1、 了解起居调摄的概念、范围;
2、 熟悉起居养生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3、 掌握起居有常与安卧有方的基本内容;
4、 熟悉居处与衣着宜忌。
[教学内容]
1、起居调摄的概念、范围及与重要性
2、起居有常 安卧有方
3、谨防劳伤
4、居处与衣着宜忌
第五节 娱乐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娱乐疗法的形式;
2、 熟悉娱乐疗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3、 掌握娱乐疗法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 音乐
2、 歌咏
3、 舞蹈
4、 戏剧
第六节 沐浴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沐浴疗法的概念、形式;
2、 熟悉沐浴疗法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3、 掌握常见沐浴法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 药浴
2、 泥浆浴
3、 沙浴
第三章 养生康复的中医技术
第一节 针灸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针灸疗法的概念、作用;
2、 熟悉针灸疗法的类别和临床运用;
3、 掌握具体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内容]
1、 体针
2、 耳针
3、 头针
4、 保健灸
第二节 推拿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推拿疗法的概念、应用原则;
2、 熟悉推拿常用手法及其应用;
3、 掌握自我推拿手法及其运用。
[教学内容]
1、 推拿的应用原则
2、 自我推拿手法及其运用
第三节 中药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药疗法的概念;
2、 熟悉中药疗法的形式、特点;
3、 掌握几种常见的长寿药物。
[教学内容]
1、 内服法
2、 外治法
3、 长寿药物
第四节 康复护理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护理的定义、作用、临床应用; 掌握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
[教学内容]
1、康复护理的定义
2、康复护理的作用
3、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
4、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
第四章 养生康复禁忌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医疗中带有共性的各种禁忌
[教学内容]
1、 戒烟酒
2、 戒偏嗜
3、 戒过劳
第五章 因人养生
第一节 体质养生
[目的要求]
1、 了解体质养生的概念、体质分类;
2、 掌握不良体质各种类型的具体养生方法;
[教学内容]
1、 阴虚体质
2、 阳虚体质
3、 气虚体质
4、 血虚体质
5、 阳盛体质
6、 血瘀体质
7、 痰湿体质
8、 气郁体质
第二节 胎孕养生
[目的要求]
掌握孕妇在胎孕期间养生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胎教
2、 饮食调养
3、 起居宜慎
4、 劳逸适度
5、 戒房事
6、 审慎用药
第三节 少儿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少儿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少儿期的养生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早期教育
2、 合理膳食
3、 精心养护
4、 体格锻炼
5、 培养良好习惯
6、 中药益智
第四节 青少年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青少年期的保健要点。
[教学内容]
1、 心理素质培养
2、 饮食调摄
3、 生活习惯培养
4、 体育锻炼
第五节 中年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年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中年期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静神少虑
2、 切勿过劳
3、 节制房事
第六节 老年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老年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老年期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情志调养
2、 合理饮食
3、 适宜运动
4、 合理用药
第七节 妇女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妇女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妇女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卫生保健。
1、 经期保健
2、 产褥期保健
3、 哺乳期保健
4、 更年期保健
第八节 脑力劳动者的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脑力劳动者的特点;
2、 掌握脑力劳动者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科学用脑
2、 保护目力
3、 居处适宜
4、 食物补脑
5、 护眼药食
6、 健脑益智药物
7、 运动按摩保健
第九节 体力劳动者的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体力劳动者的特点;
2、 掌握体力劳动者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活动肢体
2、 平衡膳食
3、 合理用脑
第十节 残疾人群的养生
[目的要求]
1、 了解残疾人的概念;
2、 掌握智力残障、精神残障的保健要点。
[教学内容]
2、 精神残障
第六章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2、 熟悉其辨证论治;
3、 掌握中风后遗症的各种康复方法。
[教学内容]
1、 辨证论治
2、 功能锻炼
3、 针灸疗法
4、 推拿疗法
5、 食疗
6、 起居护理
第七章 乳腺癌的康复
[目的要求]
1、 了解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2、 熟悉其辨证论治;
3、 掌握乳腺癌的各种康复方法。
[教学内容]
1、 调节情志和娱乐疗法
2、 体育疗法
3、 针灸、推拿疗法
4、 食疗
5、 局部外治
课时分配安排
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养生康复学. 王旭东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10月
(中医系 养生康复教研室)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教学大纲
(供医学类及医学相关各专业)
前 言
“治未病”是中医学一贯所倡导的,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医学的社会作用更加广阔。传统的仅以患者为对象而医疗形式己落后于时代和人们的要求,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一个以养生保健、临床医疗、康复疗养相结合的整体型医疗形式,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能仅仅是一个治病的医生,同时还应掌握相当多的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从而真正适应新世纪人们对医学的要求。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正是根据社会医学发展的趋势,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渴望健康与长寿的愿望,同时针对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而开设的。
[课程目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相兼融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中医养生康复学悠久的历史,理解中医养生康复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并掌握常用的中医养生康复方法,为今后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康复学》内容主要讲述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养生康复的自然疗法和中医技术、代表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注意与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技术、药物、方剂以及内、外、妇、儿各科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互相联系,互相参照。
本专业教学时数共30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中医养生康复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养生康复的概念以及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
2、熟悉养生康复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现代研究和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的性质、任务和学习万法
[教学内容]
1、养生康复的概念、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养生康复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养生康复的现代研究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4、《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的性质、任务及其学习方法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理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阴阳、藏象、经络和气血津液以及病因的有关理论;
2、 掌握顺应四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等整体观;
3、 掌握葆精养气和避邪护正的扶正观。
[教学内容]
1、阴阳互根 互生互长
2、五脏坚固 脾肾为本
3、经气流通 血脉和调
4、气血充沛 津液布扬
5、三因致病 重在七情
6、顺应四时
7、形神合一
8、动静适度
9、葆精养气
10、避邪护正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调和阴阳、形神共养、协调脏腑、疏通经络以及扶正法邪、综合调理等原则。
[教学内容]
1、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
2、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3、协调脏腑 重在脾肾
4、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5、扶正祛邪 扶正为本
6、综合调理 因病而异
第四节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目的要求]
1、 掌握重点是自然规律中生命的概念、形成;
2、 熟悉生命中天年的概念及生理特征;
3、 掌握生命衰老的概念、原因及生理的变化。
[目的要求]
1、生命
2、天年与健康
3、衰老
第二章 养生康复的自然疗法
第一节 调节情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情志与内脏活动的关系;
2、 熟悉情志致病的机理;
3、 掌握调节情志的方法。
[目的要求]
1、情志与内脏活动
2、调节情志方法
第二节 传统健身运动
[目的要求]
熟悉传统健身运动养生的意义、类别、运用原则,学会 1-2种传统健身。
[教学内容]
1、传统健身运动的类别
2、传统健身运动的运用原则
第三节 饮食调养
1、了解饮食营养的概念,并熟悉其养生作用;
2、了解食物营养的种类;
3、掌握饮食营养的服用原则。
[教学内容]
1、饮食营养的概念及其养生作用
2、饮食营养的种类
3、饮食营养的服用原则
第四节 起居调摄
[目的要求]
1、 了解起居调摄的概念、范围;
2、 熟悉起居养生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3、 掌握起居有常与安卧有方的基本内容;
4、 熟悉居处与衣着宜忌。
[教学内容]
1、起居调摄的概念、范围及与重要性
2、起居有常 安卧有方
3、谨防劳伤
4、居处与衣着宜忌
第五节 娱乐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娱乐疗法的形式;
2、 熟悉娱乐疗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3、 掌握娱乐疗法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 音乐
2、 歌咏
3、 舞蹈
4、 戏剧
第六节 沐浴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沐浴疗法的概念、形式;
2、 熟悉沐浴疗法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3、 掌握常见沐浴法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 药浴
2、 泥浆浴
3、 沙浴
第三章 养生康复的中医技术
第一节 针灸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针灸疗法的概念、作用;
2、 熟悉针灸疗法的类别和临床运用;
3、 掌握具体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内容]
1、 体针
2、 耳针
3、 头针
4、 保健灸
第二节 推拿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推拿疗法的概念、应用原则;
2、 熟悉推拿常用手法及其应用;
3、 掌握自我推拿手法及其运用。
[教学内容]
1、 推拿的应用原则
2、 自我推拿手法及其运用
第三节 中药疗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药疗法的概念;
2、 熟悉中药疗法的形式、特点;
3、 掌握几种常见的长寿药物。
[教学内容]
1、 内服法
2、 外治法
3、 长寿药物
第四节 康复护理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护理的定义、作用、临床应用; 掌握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
[教学内容]
1、康复护理的定义
2、康复护理的作用
3、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
4、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
第四章 养生康复禁忌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医疗中带有共性的各种禁忌
[教学内容]
1、 戒烟酒
2、 戒偏嗜
3、 戒过劳
第五章 因人养生
第一节 体质养生
[目的要求]
1、 了解体质养生的概念、体质分类;
2、 掌握不良体质各种类型的具体养生方法;
[教学内容]
1、 阴虚体质
2、 阳虚体质
3、 气虚体质
4、 血虚体质
5、 阳盛体质
6、 血瘀体质
7、 痰湿体质
8、 气郁体质
第二节 胎孕养生
[目的要求]
掌握孕妇在胎孕期间养生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胎教
2、 饮食调养
3、 起居宜慎
4、 劳逸适度
5、 戒房事
6、 审慎用药
第三节 少儿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少儿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少儿期的养生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早期教育
2、 合理膳食
3、 精心养护
4、 体格锻炼
5、 培养良好习惯
6、 中药益智
第四节 青少年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青少年期的保健要点。
[教学内容]
1、 心理素质培养
2、 饮食调摄
3、 生活习惯培养
4、 体育锻炼
第五节 中年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年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中年期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静神少虑
2、 切勿过劳
3、 节制房事
第六节 老年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老年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老年期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情志调养
2、 合理饮食
3、 适宜运动
4、 合理用药
第七节 妇女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妇女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2、 掌握妇女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卫生保健。
1、 经期保健
2、 产褥期保健
3、 哺乳期保健
4、 更年期保健
第八节 脑力劳动者的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脑力劳动者的特点;
2、 掌握脑力劳动者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科学用脑
2、 保护目力
3、 居处适宜
4、 食物补脑
5、 护眼药食
6、 健脑益智药物
7、 运动按摩保健
第九节 体力劳动者的保健
[目的要求]
1、 了解体力劳动者的特点;
2、 掌握体力劳动者的养生要点。
[教学内容]
1、 活动肢体
2、 平衡膳食
3、 合理用脑
第十节 残疾人群的养生
[目的要求]
1、 了解残疾人的概念;
2、 掌握智力残障、精神残障的保健要点。
[教学内容]
2、 精神残障
第六章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2、 熟悉其辨证论治;
3、 掌握中风后遗症的各种康复方法。
[教学内容]
1、 辨证论治
2、 功能锻炼
3、 针灸疗法
4、 推拿疗法
5、 食疗
6、 起居护理
第七章 乳腺癌的康复
[目的要求]
1、 了解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2、 熟悉其辨证论治;
3、 掌握乳腺癌的各种康复方法。
[教学内容]
1、 调节情志和娱乐疗法
2、 体育疗法
3、 针灸、推拿疗法
4、 食疗
5、 局部外治
课时分配安排
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养生康复学. 王旭东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10月
(中医系 养生康复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