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伏特加文化

《俄语语言国情学》课程论文

题 目: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课程教师:

完成日期:

一、 俄罗斯的伏特加情结

酒文化可以说相随与世界文明的发展而愈兴愈浓,提起世界上的几大名酒,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想起这么几种:中国茅台酒、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和俄罗斯伏特加。由此可见俄罗斯之伏特加国际上享有盛名。

传说伏特加最早是15世纪晚期克里姆林宫修道院里的修道士所酿。僧侣们酿出这种液体本来是用来做消毒液的,却不知哪个好饮的僧人偷喝了第一口“消毒水”,此后500年间伏特加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俄罗斯的第一饮料。

早在彼得大帝时期,根据彼得大帝所颁布的法令,沙俄士兵每天能得到两大杯酒。彼得大帝还建立了国家对伏特加生产的垄断机制,并用这笔收入负担战争经费。

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保证战争经费,曾在“一战”中把持着伏特加专卖权,而十月革命因此也与伏特加有了直接关联。托洛茨基在《伏特加,教堂和电影院》一文中说,革命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伏特加专卖权。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禁酒政策,列宁说:“伏特加和其他流毒会把我们领回到资本主义时代。”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列宁撤消禁酒令以赢得民心。列宁下令生产“里科夫加”,此酒因酒精含量稍低而较伏特加更为温和。

苏德战争打响后,斯大林宣布开放酒禁,以使战士们在冰天雪地的战壕里能借酒驱寒。不少俄罗斯人至今还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的是两样:伏特加,以及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本人自己就是一个伏特加爱好者,他的儿子、曾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的瓦西里41岁时在一次狂饮以后一醉不醒。

与斯大林不同的是,看起来粗鲁的赫鲁晓夫似乎从来没喝醉过,这也许要得益于一种专门为其订做的特制酒杯,这种酒杯乍看上去不小,但实际上很浅。1958年5月,他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发布禁止酗酒的命令。

勃列日涅夫不仅自己在摩尔多瓦时一度狂饮无度,对于人们饮用伏特加酒的管制也比较宽松。1970年初的一天,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从郊外的扎维多沃高官官邸返回莫斯科。那天,为他开车的是苏共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葛罗米柯开口说道:“列昂尼德?伊利伊奇,我们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变成酒疯子了。”勃列日涅夫沉默不语。五分钟后,勃列日涅夫突然说道:“安德烈,俄罗斯人民离了这个什么也做不了。”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伏特加在预算中贡献的数字从1000亿卢布增加到了1700亿卢布。

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政府的一项秘密报告显示,喝酒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也成就了戈尔巴乔夫作为历史上惟一下令禁用伏特加的领导人的“辉煌”。1985年5月,刚刚当上两个月苏共总书记的他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随后,伏特加酒厂被关闭,大部分酒类商店遭取缔,苏联驻外使馆也

禁止用酒,甚至还用推土机推倒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可是,这只是令伏特加的生产转入了地下,“萨马贡”(自家酿的白酒)受到青睐。

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大开酒戒。为展示“平民总统”形象,叶利钦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过来勾引女人。那时,无论在哪里饮酒都无人干涉。据跟随叶利钦采访的记者说,那时候每逢出访,卫兵总要往专机上整箱整箱地装伏特加。访问瑞典时,叶利钦在醉酒的情况下命令已婚的副总理涅姆佐夫将瑞典公主娶回家;由于一醉不醒在专机中,叶利钦对爱尔兰访问根本就无法开始„„

二、 俄罗斯热爱伏特加的原因

在俄罗斯这一年,深深切切地体会到了“冬天俄罗斯大街上醉汉叠成堆”这句话的真实性。的确是这样,大街上随处可见喝醉的男人。俄罗斯人喝酒的方式非常豪放,再烈的酒也是一口闷,然后紧握拳头,“哈”地一下吐出酒气,爽快异常。不过,俄罗斯民族喝酒的习惯注定了他们一直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

究其原因,伏特加之所以能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至爱,自有其道理。这个民族自形成之日起,不得不忍受着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没有伏特加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一位西伯利亚的生意人说,“俄罗斯的冬天是如此寒冷,零下50度是常有的事儿,如果没有伏特加,保证你在外面呆上不到半个小时就会被冻僵。

”俄罗斯人不仅要与自然斗,更要忍受着一个又一个暴虐的独裁政权:维京海盗的斧头,蒙古皇帝的铁骑,伊凡四世的鞭子,彼得大帝的刺刀。人们在有钱买酒的情况下把自己灌醉是惟一的乐趣,伏特加酒甚至能起到类似宗教的作用。巴枯宁曾说:“教堂对于人们起着一种天国里的酒馆的作用,正如酒馆是人间的某种天堂一样,因为不论是在教堂或是酒馆里,人们可以将自己所受的饥饿、压迫和屈辱忘却片刻,他们可以有时在狂热的信仰中,有时在烧酒中竭力安慰自己对日常苦难的记忆。一次比一次更加陶醉。”194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前夕,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保证前线战士每天至少能够喝到伏特加酒,以利于英勇的苏联红军打败德国法西斯。

三、 伏特加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俄罗斯人如此喜爱伏特加,但是就这一嗜酒如命的世代相传的民族习惯却让越来越多的依靠酒精来逃避一切,正如上文所说“正如酒馆是人间的某种天堂一样,因为不论是在教堂或是酒馆里,人们可以将自己所受的饥饿、压迫和屈辱忘却片刻,他们可以有时在狂热的信仰中,有时在烧酒中竭力安慰自己对日常苦难的记忆。一次比一次更加陶醉”。不论冬天夏天,大街上随时都可以找到喝醉酒

的人。而且作为国酒的伏特加,不仅在制作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粮食,而且由于酗酒致使俄罗斯男人平均寿命变短,甚至每年都有4万人因酒精中毒死亡,成为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这一切究竟是好是坏,伏特加并没有错,一切由人来决定。

参考书目:

1、《俄罗斯与伏特加》;沪江俄语网

2、伏特加;百度百科

《俄语语言国情学》课程论文

题 目: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课程教师:

完成日期:

一、 俄罗斯的伏特加情结

酒文化可以说相随与世界文明的发展而愈兴愈浓,提起世界上的几大名酒,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想起这么几种:中国茅台酒、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和俄罗斯伏特加。由此可见俄罗斯之伏特加国际上享有盛名。

传说伏特加最早是15世纪晚期克里姆林宫修道院里的修道士所酿。僧侣们酿出这种液体本来是用来做消毒液的,却不知哪个好饮的僧人偷喝了第一口“消毒水”,此后500年间伏特加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俄罗斯的第一饮料。

早在彼得大帝时期,根据彼得大帝所颁布的法令,沙俄士兵每天能得到两大杯酒。彼得大帝还建立了国家对伏特加生产的垄断机制,并用这笔收入负担战争经费。

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保证战争经费,曾在“一战”中把持着伏特加专卖权,而十月革命因此也与伏特加有了直接关联。托洛茨基在《伏特加,教堂和电影院》一文中说,革命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伏特加专卖权。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禁酒政策,列宁说:“伏特加和其他流毒会把我们领回到资本主义时代。”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列宁撤消禁酒令以赢得民心。列宁下令生产“里科夫加”,此酒因酒精含量稍低而较伏特加更为温和。

苏德战争打响后,斯大林宣布开放酒禁,以使战士们在冰天雪地的战壕里能借酒驱寒。不少俄罗斯人至今还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的是两样:伏特加,以及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本人自己就是一个伏特加爱好者,他的儿子、曾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的瓦西里41岁时在一次狂饮以后一醉不醒。

与斯大林不同的是,看起来粗鲁的赫鲁晓夫似乎从来没喝醉过,这也许要得益于一种专门为其订做的特制酒杯,这种酒杯乍看上去不小,但实际上很浅。1958年5月,他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发布禁止酗酒的命令。

勃列日涅夫不仅自己在摩尔多瓦时一度狂饮无度,对于人们饮用伏特加酒的管制也比较宽松。1970年初的一天,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从郊外的扎维多沃高官官邸返回莫斯科。那天,为他开车的是苏共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葛罗米柯开口说道:“列昂尼德?伊利伊奇,我们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变成酒疯子了。”勃列日涅夫沉默不语。五分钟后,勃列日涅夫突然说道:“安德烈,俄罗斯人民离了这个什么也做不了。”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伏特加在预算中贡献的数字从1000亿卢布增加到了1700亿卢布。

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政府的一项秘密报告显示,喝酒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也成就了戈尔巴乔夫作为历史上惟一下令禁用伏特加的领导人的“辉煌”。1985年5月,刚刚当上两个月苏共总书记的他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随后,伏特加酒厂被关闭,大部分酒类商店遭取缔,苏联驻外使馆也

禁止用酒,甚至还用推土机推倒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可是,这只是令伏特加的生产转入了地下,“萨马贡”(自家酿的白酒)受到青睐。

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大开酒戒。为展示“平民总统”形象,叶利钦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过来勾引女人。那时,无论在哪里饮酒都无人干涉。据跟随叶利钦采访的记者说,那时候每逢出访,卫兵总要往专机上整箱整箱地装伏特加。访问瑞典时,叶利钦在醉酒的情况下命令已婚的副总理涅姆佐夫将瑞典公主娶回家;由于一醉不醒在专机中,叶利钦对爱尔兰访问根本就无法开始„„

二、 俄罗斯热爱伏特加的原因

在俄罗斯这一年,深深切切地体会到了“冬天俄罗斯大街上醉汉叠成堆”这句话的真实性。的确是这样,大街上随处可见喝醉的男人。俄罗斯人喝酒的方式非常豪放,再烈的酒也是一口闷,然后紧握拳头,“哈”地一下吐出酒气,爽快异常。不过,俄罗斯民族喝酒的习惯注定了他们一直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

究其原因,伏特加之所以能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至爱,自有其道理。这个民族自形成之日起,不得不忍受着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没有伏特加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一位西伯利亚的生意人说,“俄罗斯的冬天是如此寒冷,零下50度是常有的事儿,如果没有伏特加,保证你在外面呆上不到半个小时就会被冻僵。

”俄罗斯人不仅要与自然斗,更要忍受着一个又一个暴虐的独裁政权:维京海盗的斧头,蒙古皇帝的铁骑,伊凡四世的鞭子,彼得大帝的刺刀。人们在有钱买酒的情况下把自己灌醉是惟一的乐趣,伏特加酒甚至能起到类似宗教的作用。巴枯宁曾说:“教堂对于人们起着一种天国里的酒馆的作用,正如酒馆是人间的某种天堂一样,因为不论是在教堂或是酒馆里,人们可以将自己所受的饥饿、压迫和屈辱忘却片刻,他们可以有时在狂热的信仰中,有时在烧酒中竭力安慰自己对日常苦难的记忆。一次比一次更加陶醉。”194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前夕,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保证前线战士每天至少能够喝到伏特加酒,以利于英勇的苏联红军打败德国法西斯。

三、 伏特加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俄罗斯人如此喜爱伏特加,但是就这一嗜酒如命的世代相传的民族习惯却让越来越多的依靠酒精来逃避一切,正如上文所说“正如酒馆是人间的某种天堂一样,因为不论是在教堂或是酒馆里,人们可以将自己所受的饥饿、压迫和屈辱忘却片刻,他们可以有时在狂热的信仰中,有时在烧酒中竭力安慰自己对日常苦难的记忆。一次比一次更加陶醉”。不论冬天夏天,大街上随时都可以找到喝醉酒

的人。而且作为国酒的伏特加,不仅在制作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粮食,而且由于酗酒致使俄罗斯男人平均寿命变短,甚至每年都有4万人因酒精中毒死亡,成为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这一切究竟是好是坏,伏特加并没有错,一切由人来决定。

参考书目:

1、《俄罗斯与伏特加》;沪江俄语网

2、伏特加;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 中俄酒文化比较
  • 中俄酒文化比较 一.中俄酿酒历史 伏特加(водка)一词源自俄语"水"(вода)的发音,意为"生命之水".伏特加的配方是由俄科学家门捷列夫于1865年贡献并取名,而伏特加之前一直被称为" ...查看


  • 俄罗斯饮食文化
  • 俄罗斯文化论文 阅读人数:6679人页数:8页340521杨杰 俄 罗 斯 饮 食 文 化 (姓 名:杨 杰 学 号:10174034)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和社会经济的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 ...查看


  • 俄饮食文化论文
  • 黑 龙 江 林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俄罗斯饮食文化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俄语 2014年6月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 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 学 生: 指 ...查看


  •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徐兴林.朱敏 伏特加酒源远流长 俄罗斯伏特加酒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 ...查看


  •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 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 ...查看


  •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中俄对比
  •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课程名称:俄罗斯交际礼仪 院 系:俄语系 班 级:10级3班 姓 名:庞婧 学 号:100130311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自古民以食为天,我想不论何种文化和地理的差异,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以此为理,无一例外.因为饮食是人类赖 ...查看


  • 国门满洲里的俄式美食情缘
  • 国门满洲里的俄式美食情缘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历史上曾经归属于黑龙江省,现在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这一个完全因为铁路而兴起的城市.直到今日,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仍旧往 ...查看


  • Rio广告计划书
  • Rio鸡尾酒的 广 告 计 划 书 组 别: 11组 总 监: 孙晓彤 (1230020124 ) 成 员:毛堃宇(1230020115),司玉娇(1230020120 ), 胡凯(1230020215),李哲(1230020216), 刘 ...查看


  • 浅论俄罗斯民俗与中国汉民俗的区别
  • 浅论俄罗斯民俗与中国汉民俗的区别 姓名:汪姗姗 学号:110101120 学院:文学院 摘 要: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正在不断地深入,这使得许多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欧美这些的发达国家还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都或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