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如何教育孩子

人,既是自私的,也是趋利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恰是人类的“贪欲”和“不满足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大到国家、企业的合作,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充满了利益的输送和交换,就是依靠强权和武力,但后者只能带来敌人而非朋友。所以,不要指望谁是大公无私的,做人只能像你希望别人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人,但他们一样是要被尊重和认同的。想让孩子合作和听话,同样是要为他着想,让孩子也能从中受益。而让孩子受益,就需要仔细、耐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只要你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这就好比吊了一根胡萝卜在犟驴的眼前,不用抽鞭子也同样跑得快。

有些家长说了,我也给孩子利益了呀!比如,那天中午我在地铁中给一个带5岁女孩的母亲让座,孩子开始吵着要抱,妈妈说已经抱着的,孩子接着说你抱着不舒服,然后在妈妈怀里来回挣,且高声说不舒服。于是,这位妈妈拿出iPad,孩子立即安静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这iPad真是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本来很简单的闹觉,变成了意外的奖励! 想让孩子收住性子,与让猎人拴住猎狗是一个道理。你只有输送的利益符合孩子真正的欲望,他才会发自内心听你的。比如,孩子乱扔玩具,如果你训斥、责备、打骂孩子,或给孩子物质引诱或许诺,可能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他们也许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想和你玩耍一会而已。

也许这又有朋友会说了,我怎么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确,孩子不像成人那样,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在现今充满虚伪和浮躁的社会,成人也未必会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的“要求”,而善于交往的人,总是能抓到对方的“痒痒肉”。所以,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那一定是不善于沟通和细心观察,这不是尽职的父母。

实际上,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认同!孩子不是父母的道具,他们没有必要承载父母自己的梦想。对孩子来说,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快乐的童年,将给孩子带来终生值得回味的东西。所以,孩子只要在界线的约束下,能快乐的玩,能在玩耍中学习和模仿,就是他们最大的需求,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说服力。

我觉得很多朋友在教孩子之前缺乏一个目标意识。

就是,我的孩子,3岁,数学应该达到什么目标,5岁,数学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英语或者语文分别应该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我们交流的时候可以从目标的角度谈起,

比如,这个目标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定得过高了,还是过低了,

诸如此类。因为教学手段是服务于目标的,没有目标就无法判断教学手段是否合适。

有了目标,相当于教学时有个框架。

而且目标制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目标定的是不是太高,或者太低,

还要考虑时间安排上是不是太满,太多。

给孩子留些空白,留些自主探索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没必要安排得太满。我看了小汽车朋友的教学,

可能安排的有点满了。而且目标不是很清晰。

QQ说大智慧重于小技巧,我觉得目标的设定就是一种大智慧。

如果我们以后的话题能够深入到这个层次,我觉得讨论的水平就上了一个档次。 我一直抽空翻译美国的教学大纲,如果能和国内的一些实践结合起来, 慢慢的,没准会形成一个类似家庭教育大纲或早期教育大纲的东西。

这种工作官方可能不大愿意做,因为官方考虑的是整体的教育公平。 而家庭个体,考虑得是个体在整体竞争中的优势,或者说抢跑效应, 服务于这部分群体的大纲如果能有的话是一个福音。

另外就是有些智力方程这类东西,主要偏重发育发展,从教学的角度看远远不够。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 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 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 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 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

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 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零岁开始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等到上学后才培养吗?并不是这样哦,父母们可以从孩子出生开始就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有积极影响。

1岁前抱孩子看图书

有的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其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爸爸妈妈带着“读”书——爸爸或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1岁前开始。

固定时间看、讲书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时间由短到长),由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0-3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一岁的幼儿,视力已有0.2,能够看清图画书上的具体物象,这时可以给他一些描绘身旁熟悉的事物,例如人物、住宅、小动物的图画书。

二岁幼儿已有0.5的视力,能够感觉色彩的浓淡。这时期的图画书多以介绍孩子眼前所见、身边所感的事物为好,内容最好能引起亲子之间的对谈,帮助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三岁幼儿已经会捕捉形象的轮廓线,比较喜欢明亮的色彩,也想重复听一些简单的故事和押韵的儿歌。题材应以孩子实际能接触观察的事物为范围,如身体、植物、动物等。

阅读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和刺激。它能促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阅读习惯对宝宝终身受益。因此,父母不妨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机会,呵护宝宝的阅读兴趣。

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书籍。

1岁前的宝宝,父母可以选择柔软的布衣书和“撕不破的书”。这些书容易清洗和消毒,而且图案简单清晰、颜色丰富,在感官上容易吸引宝宝。

2岁前的宝宝,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节奏感强、重复性多的图书。这些书往往主体物较大,形象可爱逼真,很受宝宝的喜欢。还有一种触摸书,可以让宝宝边摸着小动物的皮毛,边学习各种形容词和对物体的感觉等等,进而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3岁前的宝宝,可以选择一些每页上只有少量汉字的书,可以是有声读物,让宝宝在阅读中将图片与字相匹配(当然宝宝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声音),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简单汉字。

应注意父母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使孩子获得一种阅读的工具,最终让宝宝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追求识字量,而使宝宝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3—6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四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富有想像情趣的童话以及善恶分明的民间故事。父母应为孩子选择有意义的民间故事,书中的插图以不带有太浓的梦幻色彩为宜。

五岁阶段的小孩喜欢幽默、内容圆满欢乐的图画书,外国童话、民间故事是延伸孩子经验,刺激孩子想象的好读物。同时要给予孩子科学类图画书,让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培养孩子观察、研究细节等科学心理。

六岁及以上的孩子在语言、心理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他们喜欢短篇故事和知识性读物,父母可以提供一些传记或历史故事,让孩子建立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观念。无论是文字或图画,父母都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多样的表现形式,以扩大孩子的眼界,增加孩子的美感经验。

1.故事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往往没听完故事就失去耐性;其实导致幼儿缺乏耐心主因有两个:一是故事太冗长、二是故事不够吸引力。根据统计幼儿到四岁时的专注力平均长度才约有七分钟,因此过于冗长的图书内容一定会造成幼儿分心。但是,若能符合孩子的兴趣时,他的

专注力就能随之增加。因此,不妨挑选好玩的玩具书、充满惊喜的翻翻书、插图引人入胜、故事逗趣幽默的图画书,都是可以帮助拉长孩子专注力的好书唷。

2.故事情节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内容

此阶段的幼儿开始进入团体生活,生活经验顿然开展,认知学习的渴望也随之增加,在阅读过程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进展,观察可是越来越敏锐了。因此,家长可以尝试提供稍微复杂的故事书给孩子,间接的,也能增进孩子在认知上的进步。只不过,要提醒父母在为孩子挑故事书时,避免书的内容超过孩子的理解程度;同时,故事的结局最好是明确、有条理的,当故事结局是模糊或模棱两可的的图书则较适合年纪稍长的孩子。

3.可以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图画书

三岁以后的孩子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想象力也开始起飞;此时充满创意的图画书,最能投其所好了。因此,父母不妨挑选一些幻想类的图画书,引发幼儿想象的空间。然而,此阶段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行为表现,如:怕黑。因此,也可以选择与孩子情绪经验有关的图画书,和孩子一起读,这也是帮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一种方式唷。

4.可增加同理心的社会情绪类童书

随着动作、表达、认知能力的增长,三岁左右的孩子已能展现更多的利他行为。因此,和孩子一起读读社会情绪类的图画书,除了帮他更认识自己的情绪外,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更能敏锐的同理其它小朋友的情绪感受、具备了良好人际互动的技巧。这让孩子有良好人际的能力,可都是从阅读经验养成的。

人,既是自私的,也是趋利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恰是人类的“贪欲”和“不满足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大到国家、企业的合作,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充满了利益的输送和交换,就是依靠强权和武力,但后者只能带来敌人而非朋友。所以,不要指望谁是大公无私的,做人只能像你希望别人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人,但他们一样是要被尊重和认同的。想让孩子合作和听话,同样是要为他着想,让孩子也能从中受益。而让孩子受益,就需要仔细、耐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只要你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这就好比吊了一根胡萝卜在犟驴的眼前,不用抽鞭子也同样跑得快。

有些家长说了,我也给孩子利益了呀!比如,那天中午我在地铁中给一个带5岁女孩的母亲让座,孩子开始吵着要抱,妈妈说已经抱着的,孩子接着说你抱着不舒服,然后在妈妈怀里来回挣,且高声说不舒服。于是,这位妈妈拿出iPad,孩子立即安静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这iPad真是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本来很简单的闹觉,变成了意外的奖励! 想让孩子收住性子,与让猎人拴住猎狗是一个道理。你只有输送的利益符合孩子真正的欲望,他才会发自内心听你的。比如,孩子乱扔玩具,如果你训斥、责备、打骂孩子,或给孩子物质引诱或许诺,可能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他们也许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想和你玩耍一会而已。

也许这又有朋友会说了,我怎么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确,孩子不像成人那样,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在现今充满虚伪和浮躁的社会,成人也未必会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的“要求”,而善于交往的人,总是能抓到对方的“痒痒肉”。所以,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那一定是不善于沟通和细心观察,这不是尽职的父母。

实际上,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认同!孩子不是父母的道具,他们没有必要承载父母自己的梦想。对孩子来说,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快乐的童年,将给孩子带来终生值得回味的东西。所以,孩子只要在界线的约束下,能快乐的玩,能在玩耍中学习和模仿,就是他们最大的需求,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说服力。

我觉得很多朋友在教孩子之前缺乏一个目标意识。

就是,我的孩子,3岁,数学应该达到什么目标,5岁,数学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英语或者语文分别应该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我们交流的时候可以从目标的角度谈起,

比如,这个目标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定得过高了,还是过低了,

诸如此类。因为教学手段是服务于目标的,没有目标就无法判断教学手段是否合适。

有了目标,相当于教学时有个框架。

而且目标制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目标定的是不是太高,或者太低,

还要考虑时间安排上是不是太满,太多。

给孩子留些空白,留些自主探索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没必要安排得太满。我看了小汽车朋友的教学,

可能安排的有点满了。而且目标不是很清晰。

QQ说大智慧重于小技巧,我觉得目标的设定就是一种大智慧。

如果我们以后的话题能够深入到这个层次,我觉得讨论的水平就上了一个档次。 我一直抽空翻译美国的教学大纲,如果能和国内的一些实践结合起来, 慢慢的,没准会形成一个类似家庭教育大纲或早期教育大纲的东西。

这种工作官方可能不大愿意做,因为官方考虑的是整体的教育公平。 而家庭个体,考虑得是个体在整体竞争中的优势,或者说抢跑效应, 服务于这部分群体的大纲如果能有的话是一个福音。

另外就是有些智力方程这类东西,主要偏重发育发展,从教学的角度看远远不够。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 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 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 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 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

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 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零岁开始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等到上学后才培养吗?并不是这样哦,父母们可以从孩子出生开始就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有积极影响。

1岁前抱孩子看图书

有的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其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爸爸妈妈带着“读”书——爸爸或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1岁前开始。

固定时间看、讲书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时间由短到长),由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0-3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一岁的幼儿,视力已有0.2,能够看清图画书上的具体物象,这时可以给他一些描绘身旁熟悉的事物,例如人物、住宅、小动物的图画书。

二岁幼儿已有0.5的视力,能够感觉色彩的浓淡。这时期的图画书多以介绍孩子眼前所见、身边所感的事物为好,内容最好能引起亲子之间的对谈,帮助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三岁幼儿已经会捕捉形象的轮廓线,比较喜欢明亮的色彩,也想重复听一些简单的故事和押韵的儿歌。题材应以孩子实际能接触观察的事物为范围,如身体、植物、动物等。

阅读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和刺激。它能促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阅读习惯对宝宝终身受益。因此,父母不妨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机会,呵护宝宝的阅读兴趣。

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书籍。

1岁前的宝宝,父母可以选择柔软的布衣书和“撕不破的书”。这些书容易清洗和消毒,而且图案简单清晰、颜色丰富,在感官上容易吸引宝宝。

2岁前的宝宝,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节奏感强、重复性多的图书。这些书往往主体物较大,形象可爱逼真,很受宝宝的喜欢。还有一种触摸书,可以让宝宝边摸着小动物的皮毛,边学习各种形容词和对物体的感觉等等,进而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3岁前的宝宝,可以选择一些每页上只有少量汉字的书,可以是有声读物,让宝宝在阅读中将图片与字相匹配(当然宝宝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声音),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简单汉字。

应注意父母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使孩子获得一种阅读的工具,最终让宝宝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追求识字量,而使宝宝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3—6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四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富有想像情趣的童话以及善恶分明的民间故事。父母应为孩子选择有意义的民间故事,书中的插图以不带有太浓的梦幻色彩为宜。

五岁阶段的小孩喜欢幽默、内容圆满欢乐的图画书,外国童话、民间故事是延伸孩子经验,刺激孩子想象的好读物。同时要给予孩子科学类图画书,让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培养孩子观察、研究细节等科学心理。

六岁及以上的孩子在语言、心理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他们喜欢短篇故事和知识性读物,父母可以提供一些传记或历史故事,让孩子建立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观念。无论是文字或图画,父母都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多样的表现形式,以扩大孩子的眼界,增加孩子的美感经验。

1.故事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往往没听完故事就失去耐性;其实导致幼儿缺乏耐心主因有两个:一是故事太冗长、二是故事不够吸引力。根据统计幼儿到四岁时的专注力平均长度才约有七分钟,因此过于冗长的图书内容一定会造成幼儿分心。但是,若能符合孩子的兴趣时,他的

专注力就能随之增加。因此,不妨挑选好玩的玩具书、充满惊喜的翻翻书、插图引人入胜、故事逗趣幽默的图画书,都是可以帮助拉长孩子专注力的好书唷。

2.故事情节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内容

此阶段的幼儿开始进入团体生活,生活经验顿然开展,认知学习的渴望也随之增加,在阅读过程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进展,观察可是越来越敏锐了。因此,家长可以尝试提供稍微复杂的故事书给孩子,间接的,也能增进孩子在认知上的进步。只不过,要提醒父母在为孩子挑故事书时,避免书的内容超过孩子的理解程度;同时,故事的结局最好是明确、有条理的,当故事结局是模糊或模棱两可的的图书则较适合年纪稍长的孩子。

3.可以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图画书

三岁以后的孩子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想象力也开始起飞;此时充满创意的图画书,最能投其所好了。因此,父母不妨挑选一些幻想类的图画书,引发幼儿想象的空间。然而,此阶段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行为表现,如:怕黑。因此,也可以选择与孩子情绪经验有关的图画书,和孩子一起读,这也是帮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一种方式唷。

4.可增加同理心的社会情绪类童书

随着动作、表达、认知能力的增长,三岁左右的孩子已能展现更多的利他行为。因此,和孩子一起读读社会情绪类的图画书,除了帮他更认识自己的情绪外,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更能敏锐的同理其它小朋友的情绪感受、具备了良好人际互动的技巧。这让孩子有良好人际的能力,可都是从阅读经验养成的。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特长
  •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特长 2016-04-18 孩子从小练习各种乐器,绘画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废了.其实这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大人从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样特长,目的是培养孩 ...查看


  • 育儿经:小孩子要守规矩吗?如何守规矩呢?(真心爸妈原创)
  • 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明白: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你的利益,不能凌驾于他人的利益,你的快乐,不能建立于对他人的不尊重和对规则的破坏,这些是一个人的基本教养. 上一篇<不娇气的娃是怎样炼成的>发出来,小儿开心的班主任老师给我们 ...查看


  • 如何对待任性的幼儿
  •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分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智力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关研究人员对3-6岁孩子的心理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有28.33%的幼儿有任性的表现,这是怎样形成的呢?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 ...查看


  • 父母该如何调教爱捣蛋的孩子
  • 很多家长时常埋怨到:"我家的宝宝简直就是个捣蛋鬼,有破坏没建设的家伙",什么东西到他手里立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里都不敢乱摆放东西.貌似孩子意识没有珍惜这回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家长善于引导幼儿,毕竟幼儿现处于各方面智能都在 ...查看


  • 如何教育性格内向的孩子
  • 如何教育性格内向的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系统.这种系统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也就遗传因素.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就是这个道理.性格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不过人们愿意用固有的世俗观念认为外向性格是 ...查看


  • 幼儿园安全教育
  • 幼儿园安全教育 1.知道保护五官的方法.如:不要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塞到嘴巴里.耳朵里等. 2.不要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和乱吃陌生人的东西. 3.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要让陌生人触摸自己的身体. 4.上下楼梯不推挤,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上下,不滑扶 ...查看


  •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喜欢动手的真正原因,那他就无法体会到孩子劳累之后满足而又愉悦的心情.这种快乐比 吃美食更要有效.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成人就必须做出牺牲,抛弃他的谨慎心理.即使孩子在拿东西过程中 真的 ...查看


  • 辅导孩子写家庭作业的四大技巧
  • 辅导孩子写家庭作业的四大技巧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是说孩子的好成绩是靠自己学出来,不是靠别人的力量才能学得好,但是这种学生必须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并不是孩子天生就俱备的,是建立在老师和家长 ...查看


  •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讲课人:群老师张岩 时间:2012年02月20日11:30 先讲下听课规则,我讲的内容不懂的请及时问.时间有限,其它问题,课后探讨. 刚才差点回不来,被家长拉着聊,跟大家先分享一下,刚才跟家长讨论的孩子的问题,这个学生是 ...查看


  • 家校合力_让孩子享受"和大人一起读"
  • 家校合力,让孩子享受"和大人一起读" 孙雅杰 摘要:有书为伴,心灵在清婉的文字间舒展,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有着特别的音乐节奏感,书写了人们内心深处最美丽的风景,最温柔的情愫,染透了漫长的时光,渗透到我们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