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研究
〔德〕K.Ξ
提 要。经济增长的矛盾状况随。。作者认为,未来不可能要求尽可能高。按可持续经济发展构想的要求,在生产和利用使用价值时,应对整个社会劳动体制,社会化的再生产工程进行实质性的变革。 主题词 环境保护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未来问题
辩论中的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矛盾状况随着生产与消费规模、工业化程度和人类经济活动带给自然环境的负荷以及经济生活中的技术革新而不断加剧。与此相应的是评估经济增长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新自由主义者成功地减缓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对经济增长进行批评的势头,给人这样一个印象,他们把对环境的要求包容在他们的新自由主义的构想中。实际上在这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在对新自由主义关于大力推进经济增长的构想进行分析批判后发现,其中心观点如下:
□忽视以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取向的经济增长过程需要课以社会税。与所有的经验和环境问题的尖锐化事实相违背,他们的出发点是:不用决定性地改变刺激手段(课以生态税以改变劳动对自然的经济负荷),也不用加强国家调节,“有创见的企业主”就会节约所需要的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无视经济增长条件的变化。经济动力不可能持续地建立在不断增长的出口盈余
Ξ德国《社会主义》杂志授权本刊译载。
上,加速经济增长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大众
失业,实施高增长的经济政策会使生态危机更加严重。
□认为建立国际协调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欧盟中进一步重视环境的要求,这些倡议实际上是多余的。
□用于企业经济的考察方式被引入国民经济领域,认为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资和环境成本就是改善经济增长的条件,而不去重视与此相关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工资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经济需求的减少。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投入较少,这就意味着,从整个经济来看,国民总产值就会减少,从长期来看,环境条件的恶化将扼制经济增长。
本世纪末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批判
在战后的25年间,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高速发展经济。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增长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扩大出口也无法补偿的国内市场的需求疲软和日趋增长的过多积累。80年代初以来,实际的劳动净收入徘徊不前。与此相反,战后的那几十年
58
《国外社会科学》一九九九年第六期
的经济增长是与大众的收入和消费的可观增
长,也就是与国内需求和积累的增长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时期,在资本主义的宗主国曾有过充分就业。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期(到1974年),西德的失业率一直低于2%。
在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第一份报告发表之前,在对经济政策的思考中,对生态问题、自然资源的索取和自然的负荷问题,几乎不予考虑。
:
盾,广泛的解释将经济增长作为国民经济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而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测量则是依据国民生产总值(Bruttosozialprodukt)和国内生产总值(Bruttoinlandprodukt)的增长来测量的。在国民经济的总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是依据一定时期(年)的全部产品和劳务来计算的,即根据它们表现为货币的价格来计算。由于对经济增长的这种规定,经济增长在数量上反映出来的决定性弱点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弱点不能完整地反映社会福利的发展,甚至歪曲这一发展;对生产上发生的质的变化和结构变化视而不见。消极的福利效应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几乎成为生产增长的必然的附属现象,例如,因环境的恶化,生活质量其他方面的恶化,而从可供消费和投资支配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增加扣除,以“修复”对自然的损害。
□所有在市场上实现的支出,都将有助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这并不取决于这些支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在考虑到维护环境的费用和对环境的损害的情况下,核算经济增长的任务,只有借助生态方面的核算来作补充和校正才能完成。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范畴中,基本上只反映有收益的劳动的结果,而在家庭进行的家务、家政等活动却被忽略了。
□只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的基
础上来判断经济的增长,却忽略了为此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和物质资源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对国民经济的效率进行评估,必须重视所投入的劳动和资源的效率。,在联邦德国(),,。
:。继续保持至今的经济增长势头就会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危及有生存价值(lebenswert)的未来。
不同的经济增长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同。这不仅是指不同形式的生产活动和所采用的不同的工艺以及生产过程,也是指人类劳动的结果、产品和服务。虽然用一种实际的、可再生的,因而是可持续的方法将经济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负荷分离(Entkopplung)开来,是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这种分离还是很不够的。需要一种可观的将能源投入和原料投入以及环境负荷完全降低的方法。按照专家和一些研究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一致的估计,①全世界原料和能源(不能再生的能源载体)的消耗量必须在大约50年的进程中减少一半,才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标准。为了保证“第三世界”的国家有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必需空间和为此拥有需要投入的更多的自然资源,工业国家的原料绝对消耗量必须减少到现在消耗量的1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研究
〔德〕K.Ξ
提 要。经济增长的矛盾状况随。。作者认为,未来不可能要求尽可能高。按可持续经济发展构想的要求,在生产和利用使用价值时,应对整个社会劳动体制,社会化的再生产工程进行实质性的变革。 主题词 环境保护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未来问题
辩论中的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矛盾状况随着生产与消费规模、工业化程度和人类经济活动带给自然环境的负荷以及经济生活中的技术革新而不断加剧。与此相应的是评估经济增长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新自由主义者成功地减缓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对经济增长进行批评的势头,给人这样一个印象,他们把对环境的要求包容在他们的新自由主义的构想中。实际上在这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在对新自由主义关于大力推进经济增长的构想进行分析批判后发现,其中心观点如下:
□忽视以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取向的经济增长过程需要课以社会税。与所有的经验和环境问题的尖锐化事实相违背,他们的出发点是:不用决定性地改变刺激手段(课以生态税以改变劳动对自然的经济负荷),也不用加强国家调节,“有创见的企业主”就会节约所需要的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无视经济增长条件的变化。经济动力不可能持续地建立在不断增长的出口盈余
Ξ德国《社会主义》杂志授权本刊译载。
上,加速经济增长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大众
失业,实施高增长的经济政策会使生态危机更加严重。
□认为建立国际协调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欧盟中进一步重视环境的要求,这些倡议实际上是多余的。
□用于企业经济的考察方式被引入国民经济领域,认为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资和环境成本就是改善经济增长的条件,而不去重视与此相关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工资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经济需求的减少。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投入较少,这就意味着,从整个经济来看,国民总产值就会减少,从长期来看,环境条件的恶化将扼制经济增长。
本世纪末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批判
在战后的25年间,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高速发展经济。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增长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扩大出口也无法补偿的国内市场的需求疲软和日趋增长的过多积累。80年代初以来,实际的劳动净收入徘徊不前。与此相反,战后的那几十年
58
《国外社会科学》一九九九年第六期
的经济增长是与大众的收入和消费的可观增
长,也就是与国内需求和积累的增长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时期,在资本主义的宗主国曾有过充分就业。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期(到1974年),西德的失业率一直低于2%。
在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第一份报告发表之前,在对经济政策的思考中,对生态问题、自然资源的索取和自然的负荷问题,几乎不予考虑。
:
盾,广泛的解释将经济增长作为国民经济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而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测量则是依据国民生产总值(Bruttosozialprodukt)和国内生产总值(Bruttoinlandprodukt)的增长来测量的。在国民经济的总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是依据一定时期(年)的全部产品和劳务来计算的,即根据它们表现为货币的价格来计算。由于对经济增长的这种规定,经济增长在数量上反映出来的决定性弱点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弱点不能完整地反映社会福利的发展,甚至歪曲这一发展;对生产上发生的质的变化和结构变化视而不见。消极的福利效应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几乎成为生产增长的必然的附属现象,例如,因环境的恶化,生活质量其他方面的恶化,而从可供消费和投资支配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增加扣除,以“修复”对自然的损害。
□所有在市场上实现的支出,都将有助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这并不取决于这些支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在考虑到维护环境的费用和对环境的损害的情况下,核算经济增长的任务,只有借助生态方面的核算来作补充和校正才能完成。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范畴中,基本上只反映有收益的劳动的结果,而在家庭进行的家务、家政等活动却被忽略了。
□只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的基
础上来判断经济的增长,却忽略了为此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和物质资源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对国民经济的效率进行评估,必须重视所投入的劳动和资源的效率。,在联邦德国(),,。
:。继续保持至今的经济增长势头就会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危及有生存价值(lebenswert)的未来。
不同的经济增长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同。这不仅是指不同形式的生产活动和所采用的不同的工艺以及生产过程,也是指人类劳动的结果、产品和服务。虽然用一种实际的、可再生的,因而是可持续的方法将经济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负荷分离(Entkopplung)开来,是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这种分离还是很不够的。需要一种可观的将能源投入和原料投入以及环境负荷完全降低的方法。按照专家和一些研究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一致的估计,①全世界原料和能源(不能再生的能源载体)的消耗量必须在大约50年的进程中减少一半,才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标准。为了保证“第三世界”的国家有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必需空间和为此拥有需要投入的更多的自然资源,工业国家的原料绝对消耗量必须减少到现在消耗量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