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期我的语文教学,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得与失,我发现了现实和理想是多么的遥远。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理想那么的丰满,现实这样骨干”,教学语文的确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当汪峰的《生来彷徨》在我耳边响起,我也觉得未来的路十分彷徨。不过,好在有这么多的兄弟姊妹会帮助我,语文大师们会悉心的指导,我将会又燃起烈火般的斗志,向不可能完成的高峰登攀。
我在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成绩做了这些探索。
首先是语文知识教学引导方向:
一、重视积累, 灵活运用。知识积累务必求实, 包括字词积累、古诗词名句积累、重要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 积累等。对所积累的知识要重视运用, 比如字词的积累不能死记, 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体运用;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也要以理解为前提, 这样在考试中出现理解性默写便能应付自如。
二、立足课堂, 以“内”养“外”, 温故知新。课堂是获取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要重视课 堂和课本学习, 在课堂上得“法”, 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联想、比较、对比等方法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 对已学知识实现再认识, 要有目的地进行归纳整理, 使知识系统化。
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 明确考点, 抓住要点, 讲究表达, 重视创新。在阅读过程中, 对文本材料要加强整体阅读, 了解文章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要这样写, 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完成局部性分析。要能根据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辨析其中的考点,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体验, 联系具 体语境作分析。回答问题要针对提问按点回答, 不可遗漏要点。对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要用简洁、准确、完整、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 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 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体验、阅读等多种途径积累有意义的、新鲜的、有特点的作文素材。积累一些名言警句以提高说理能力。
五、关注生活, 关注地域文化。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学会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通过书报、电视等媒体, 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代脉搏。关注本地区文化中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材料。
六、系统化的练习测试,扩到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其次,我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小窍门是:
一、每周设立一节语文阅读课,让学生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边读边勾画,边积累。
二、通过课前“诗文朗诵” 和“听记故事”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每节语文课授课之前,首先由2名同学上讲台,朗诵诗词或散文。朗诵的内容可提前准备好,但要求朗诵时脱稿。这样学生有说有听,说者锻炼了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听者锻炼了听话能力,并通过听朗诵学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然后,由一名同学上讲台讲故事(限一分钟之内讲完),其他同学在下面边听边记录。故事讲完一分钟后,找三名同学读自己的记录,对内容全面,语言概括性强,中心突出的记录,教师要给予肯定、表扬,以鼓励学生“听”的积极性。这样训练之后,很多同学能够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到讲台上朗诵诗文,甚至有的同学朗诵的诗文是自己创作的。很多同学能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归纳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弦外之音”。
课前“诗文朗诵”和“听记故事”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注意力,培养了积极思维的习惯,改变了学生在“听、说”方面的消极状态,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变教师评改作文或者周记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写出250---300字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每两周多写3篇作文;如果每个学期按16周计,每个学生一学年多写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写作文144篇!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这还不算其他活动、征文等写文章的数量。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针对上期我的语文教学,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得与失,我发现了现实和理想是多么的遥远。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理想那么的丰满,现实这样骨干”,教学语文的确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当汪峰的《生来彷徨》在我耳边响起,我也觉得未来的路十分彷徨。不过,好在有这么多的兄弟姊妹会帮助我,语文大师们会悉心的指导,我将会又燃起烈火般的斗志,向不可能完成的高峰登攀。
我在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成绩做了这些探索。
首先是语文知识教学引导方向:
一、重视积累, 灵活运用。知识积累务必求实, 包括字词积累、古诗词名句积累、重要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 积累等。对所积累的知识要重视运用, 比如字词的积累不能死记, 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体运用;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也要以理解为前提, 这样在考试中出现理解性默写便能应付自如。
二、立足课堂, 以“内”养“外”, 温故知新。课堂是获取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要重视课 堂和课本学习, 在课堂上得“法”, 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联想、比较、对比等方法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 对已学知识实现再认识, 要有目的地进行归纳整理, 使知识系统化。
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 明确考点, 抓住要点, 讲究表达, 重视创新。在阅读过程中, 对文本材料要加强整体阅读, 了解文章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要这样写, 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完成局部性分析。要能根据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辨析其中的考点,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体验, 联系具 体语境作分析。回答问题要针对提问按点回答, 不可遗漏要点。对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要用简洁、准确、完整、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 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 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体验、阅读等多种途径积累有意义的、新鲜的、有特点的作文素材。积累一些名言警句以提高说理能力。
五、关注生活, 关注地域文化。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学会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通过书报、电视等媒体, 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代脉搏。关注本地区文化中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材料。
六、系统化的练习测试,扩到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其次,我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小窍门是:
一、每周设立一节语文阅读课,让学生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边读边勾画,边积累。
二、通过课前“诗文朗诵” 和“听记故事”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每节语文课授课之前,首先由2名同学上讲台,朗诵诗词或散文。朗诵的内容可提前准备好,但要求朗诵时脱稿。这样学生有说有听,说者锻炼了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听者锻炼了听话能力,并通过听朗诵学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然后,由一名同学上讲台讲故事(限一分钟之内讲完),其他同学在下面边听边记录。故事讲完一分钟后,找三名同学读自己的记录,对内容全面,语言概括性强,中心突出的记录,教师要给予肯定、表扬,以鼓励学生“听”的积极性。这样训练之后,很多同学能够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到讲台上朗诵诗文,甚至有的同学朗诵的诗文是自己创作的。很多同学能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归纳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弦外之音”。
课前“诗文朗诵”和“听记故事”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注意力,培养了积极思维的习惯,改变了学生在“听、说”方面的消极状态,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变教师评改作文或者周记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写出250---300字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每两周多写3篇作文;如果每个学期按16周计,每个学生一学年多写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写作文144篇!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这还不算其他活动、征文等写文章的数量。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