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科技同样可以在反腐倡廉中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近年来,上海市建设交通委按照市纪委提出的“制度加科技”预防腐败的要求,积极探索运用信息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根据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特点和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围绕“让行政审批和受理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工程建设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的工作理念,大力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着力将管理模式和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规范和简化建筑建材业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对外“公开、透明、便捷”,对内“制约、制衡、高效”。
一、建设“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系统,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该系统包括上海建筑建材业网站、短信群发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建筑建材业简讯、杂志等,为社会提供本市建设项目信息、招标信息、中标信息以及各类项目信息的查询与检索。还开辟了网上咨询和意见建议、投诉等窗口,公开所有能公开的信息,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资质和资格审批前向社会公示。受理部门的审查意见也向社会公示,接收社会监督。企业可以通过申报系统,及时查询到该企业目前在管理部门正在申请的事项、状态和办理的结果,为企业提供集成的定制信息服务。通过完善网站项目信息的公开方式,实施对企业、执业人员的审批结果公开。
招标公告网上发布。招标人或代理机构通过企业数字证书登录后,网上提交拟好的招标公告,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后,直接上网发布。
中标结果网上公开。对公开招标项目的中标结果进行网上公开,内容包括投标单位及中标单位名称、招标代理单位和评标委员会名单等信息。实行中标结果备案前公示制度,公示时间为5天,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设“便捷、高效”的网上办事服务系统,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可能性空间。
以受理大厅为平台,将办事5大类78项审批、审核、核准以及备案服务事项,按行政审批的程序分别建立起网上办理、窗口办理、服务指南和查询几个分系统,并采用条形码技术,将网上申报与窗口受理紧密结合起来,改“办公室办事”为“窗口一门式受理服务”,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职能的电子化和途径的网络化,减少办事环节和办事层次,提高办事效率,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可能性空间。
利用数字证书,推行网上办事。在建设工程招标中运用数字证书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建筑业管理中广泛推广利用数字证书,解决网上办事身份认证、防篡改、网络信任等问题,逐步推出网上直接办理办结事项,为具备条件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办事渠道。
网上投标报名。对获得数字证书的企业,提供网上投标报名,利用管理部门数据库中的企业信息完成报名条件审核,直接在网上完成报名。
网上办理电子版诚信手册。取消原来的纸质“资质诚信手册”,改为电子版诚信手册,实行网上直接办理,同时提供企业自主网上打印业绩和诚信记录功能。
网上个人执业资格注册和继续教育。利用个人数字证书,开展二级建造师网上注册工作,利用协会和学校的力量建立网上继续教育平台。
启用企业资质管理系统,简化企业资质审批办理流程。系统按照新的职责分工进行开发,增加了企业资质申报中查询支持功能、资质条件比对功能,解决企业对标准不了解带来的不方便;增加了受理办理业务支持功能,辅助受理和核对人员进行业务处理,提高受理和办理质量,体现公开;简化程序,增加了受理审批前的不良记录提示和网上审批前公示,审批后的信息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体现透明;减少了申请提交的资料,减少了内部审核和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体现便捷。
三、建设“制约、制衡”的市场监管系统,努力形成不能腐败的客观环境。
该系统包括行政处罚、信访处理、信用平台等子系统,同时将工地现场的务工人员信息也纳入到系统中。把廉政要求贯穿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中,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制约,完善管理,严格程序,形成不能腐败的客观环境。
推行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优化专家名单保密性。该系统按照计算机随机抽取专家、语音系统自动拨打专家电话、短信平台发出确认信息的既定工作流程,取代了以往靠人工拨打电话逐个通知专家参加评标的模式。强化了评标环节中最重要的信息——专家名单和具体评标项目的保密性,进一步体现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
网上合同登记备案。在合同登记备案体系基础上,根据实施中企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报建限额以下的合同、分包合同和审价合同登记备案方法进行简化,提供多合同一次性登记备案,取消属地登记的限制,提供网上登记备案,方便企业办理。同时,将合同登记备案信息汇集到资质管理、安全质量监督等系统中,形成协同的工作机制。
建设“数字化工地”。以前采用的分散网格化管理,在手段上没有实现采集、处理和分析信息化,为了做好和城市管理网格化的衔接,制定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安全质量监督工作规范,与建设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工地现场重点危险源监控系统共同形成“数字化工地”。该系统的推广应用,解决了项目管理流程中反映安全质量状况的现场监督信息缺失问题,补齐了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流。
实现建筑务工人员管理电子化。推行“建筑务工人员信息卡”,在全市建筑工地启用建筑工地用工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卡登记工地用工记录和综合保险缴纳记录,定时汇集全市工地用工记录数据,便于用工单位和管理部门了解掌握用工情况。该系统全面使用,为建筑业务工人员维权、培训、体检、技能考试、招工、工资支付等提供基础数据,建立务工人员信用档案(恶意讨薪),真正建立建筑劳务交易市场,规范用工,提高务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解决因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安全事故,技能缺乏引起的质量问题。
四、建设“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大违法违纪成本。
推行电子版《在沪建设工程企业诚信手册》,以电子数据方式记录和显示在沪建设工程企业的工商登记、企业资质、工程业绩、奖励和处罚等信息。企业可以通过电子版《诚信手册》,办理工程投标报名、招投标(承发包)备案、合同登记备案等相关事宜。管理部门在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时,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和电子版《诚信手册》信息,限制信用差的企业,鼓励信用好的企业,逐步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机制。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使用《诚信手册》信息,开展工程企业动态监管、综合评价等管理和行业自律活动。健全“企业自检、自我戒律,管理核对、动态监管”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设置,中止未参与自检企业招投标资格,核对自检企业填报的基本情况,对不符合资质管理规定的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对限期内未能通过的企业,公示撤销资质,清理出建筑市场。
整合处罚和惩戒的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综合性数据库。把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的结果、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承发包的情况等,纳入诚信信用平台,从源头上建立诚信机制。参与长三角区域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开发、数据库管理和平台维护,做好不良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录入、上传和发布,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市场行为主体的自律和诚实守信。目前,长三角区域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设计的信用标准已作为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标准发布,信息平台的运行模式已被全国建筑市场信用平台采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科技同样可以在反腐倡廉中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近年来,上海市建设交通委按照市纪委提出的“制度加科技”预防腐败的要求,积极探索运用信息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根据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特点和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围绕“让行政审批和受理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工程建设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的工作理念,大力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着力将管理模式和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规范和简化建筑建材业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对外“公开、透明、便捷”,对内“制约、制衡、高效”。
一、建设“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系统,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该系统包括上海建筑建材业网站、短信群发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建筑建材业简讯、杂志等,为社会提供本市建设项目信息、招标信息、中标信息以及各类项目信息的查询与检索。还开辟了网上咨询和意见建议、投诉等窗口,公开所有能公开的信息,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资质和资格审批前向社会公示。受理部门的审查意见也向社会公示,接收社会监督。企业可以通过申报系统,及时查询到该企业目前在管理部门正在申请的事项、状态和办理的结果,为企业提供集成的定制信息服务。通过完善网站项目信息的公开方式,实施对企业、执业人员的审批结果公开。
招标公告网上发布。招标人或代理机构通过企业数字证书登录后,网上提交拟好的招标公告,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后,直接上网发布。
中标结果网上公开。对公开招标项目的中标结果进行网上公开,内容包括投标单位及中标单位名称、招标代理单位和评标委员会名单等信息。实行中标结果备案前公示制度,公示时间为5天,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设“便捷、高效”的网上办事服务系统,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可能性空间。
以受理大厅为平台,将办事5大类78项审批、审核、核准以及备案服务事项,按行政审批的程序分别建立起网上办理、窗口办理、服务指南和查询几个分系统,并采用条形码技术,将网上申报与窗口受理紧密结合起来,改“办公室办事”为“窗口一门式受理服务”,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职能的电子化和途径的网络化,减少办事环节和办事层次,提高办事效率,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可能性空间。
利用数字证书,推行网上办事。在建设工程招标中运用数字证书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建筑业管理中广泛推广利用数字证书,解决网上办事身份认证、防篡改、网络信任等问题,逐步推出网上直接办理办结事项,为具备条件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办事渠道。
网上投标报名。对获得数字证书的企业,提供网上投标报名,利用管理部门数据库中的企业信息完成报名条件审核,直接在网上完成报名。
网上办理电子版诚信手册。取消原来的纸质“资质诚信手册”,改为电子版诚信手册,实行网上直接办理,同时提供企业自主网上打印业绩和诚信记录功能。
网上个人执业资格注册和继续教育。利用个人数字证书,开展二级建造师网上注册工作,利用协会和学校的力量建立网上继续教育平台。
启用企业资质管理系统,简化企业资质审批办理流程。系统按照新的职责分工进行开发,增加了企业资质申报中查询支持功能、资质条件比对功能,解决企业对标准不了解带来的不方便;增加了受理办理业务支持功能,辅助受理和核对人员进行业务处理,提高受理和办理质量,体现公开;简化程序,增加了受理审批前的不良记录提示和网上审批前公示,审批后的信息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体现透明;减少了申请提交的资料,减少了内部审核和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体现便捷。
三、建设“制约、制衡”的市场监管系统,努力形成不能腐败的客观环境。
该系统包括行政处罚、信访处理、信用平台等子系统,同时将工地现场的务工人员信息也纳入到系统中。把廉政要求贯穿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中,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制约,完善管理,严格程序,形成不能腐败的客观环境。
推行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优化专家名单保密性。该系统按照计算机随机抽取专家、语音系统自动拨打专家电话、短信平台发出确认信息的既定工作流程,取代了以往靠人工拨打电话逐个通知专家参加评标的模式。强化了评标环节中最重要的信息——专家名单和具体评标项目的保密性,进一步体现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
网上合同登记备案。在合同登记备案体系基础上,根据实施中企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报建限额以下的合同、分包合同和审价合同登记备案方法进行简化,提供多合同一次性登记备案,取消属地登记的限制,提供网上登记备案,方便企业办理。同时,将合同登记备案信息汇集到资质管理、安全质量监督等系统中,形成协同的工作机制。
建设“数字化工地”。以前采用的分散网格化管理,在手段上没有实现采集、处理和分析信息化,为了做好和城市管理网格化的衔接,制定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安全质量监督工作规范,与建设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工地现场重点危险源监控系统共同形成“数字化工地”。该系统的推广应用,解决了项目管理流程中反映安全质量状况的现场监督信息缺失问题,补齐了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流。
实现建筑务工人员管理电子化。推行“建筑务工人员信息卡”,在全市建筑工地启用建筑工地用工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卡登记工地用工记录和综合保险缴纳记录,定时汇集全市工地用工记录数据,便于用工单位和管理部门了解掌握用工情况。该系统全面使用,为建筑业务工人员维权、培训、体检、技能考试、招工、工资支付等提供基础数据,建立务工人员信用档案(恶意讨薪),真正建立建筑劳务交易市场,规范用工,提高务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解决因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安全事故,技能缺乏引起的质量问题。
四、建设“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大违法违纪成本。
推行电子版《在沪建设工程企业诚信手册》,以电子数据方式记录和显示在沪建设工程企业的工商登记、企业资质、工程业绩、奖励和处罚等信息。企业可以通过电子版《诚信手册》,办理工程投标报名、招投标(承发包)备案、合同登记备案等相关事宜。管理部门在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时,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和电子版《诚信手册》信息,限制信用差的企业,鼓励信用好的企业,逐步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机制。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使用《诚信手册》信息,开展工程企业动态监管、综合评价等管理和行业自律活动。健全“企业自检、自我戒律,管理核对、动态监管”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设置,中止未参与自检企业招投标资格,核对自检企业填报的基本情况,对不符合资质管理规定的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对限期内未能通过的企业,公示撤销资质,清理出建筑市场。
整合处罚和惩戒的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综合性数据库。把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的结果、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承发包的情况等,纳入诚信信用平台,从源头上建立诚信机制。参与长三角区域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开发、数据库管理和平台维护,做好不良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录入、上传和发布,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市场行为主体的自律和诚实守信。目前,长三角区域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设计的信用标准已作为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标准发布,信息平台的运行模式已被全国建筑市场信用平台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