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被发现后开车硬闯如何定性?

案情:2003年4月9日,周某驾驶面包车至成都市某药业分公司仓库,假借买药,盗窃该公司药品乙酰螺旋酶素两件(价值4000余元),被保管员发现后欲驾车带药品逃离,公司保安用手推车卡在汽车下,此时周某仍强行开车冲出大门,由于方向盘失灵撞在该公司对面某家具厂大门柱上。后周某为抗拒群众抓捕,用自带猎刀自残,被警察制止并送往医院抢救。分歧意见:周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有四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周某将两件药品偷出并放在车上,被保管员、保安发现并制止,其行为应定盗窃未遂。第二种意见认为,周某盗窃仓库药品被发现后,公然夺取财物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特征,应认定抢夺罪未遂。第三种意见认为,在第二种意见的基础上,由于周某自带管制刀具,系携带凶器进行抢夺,应定抢劫罪。第四种意见认为,周某在盗窃行为被发现后,仍强行驾车企图将药品带走,具有暴力的性质,应定抢劫罪。评析:笔者同意第四种意见,理由是:1. 周某的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盗窃行为阶段,当盗窃被发现后,周某强行冲出大门的行为应为第二个阶段。笔者认为仅定盗窃罪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个阶段后,周某的犯罪行为并未结束。2. 周某盗窃时已被发现,不符合抢夺罪乘人不备、公然夺取的犯罪特征。3.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适用该规定,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才能转化。(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2)目的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周某主观上有两个目的:非法占有药品;抗拒抓捕,企图逃走。(3)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周某开车冲出大门的行为是否带有暴力的性质,是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周某不顾他人阻拦,强行向外冲出的行为已危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种暴力的性质甚至比扭打、推撞行为更具有危险性,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周某的行为已明显带有暴力的性质。专家点评:本案有两点还可斟酌:1. 盗窃既遂还是未遂?通常,将物品窃取置于自备的交通工具上可以认为犯罪人已经取得控制。如果汽车出门不需任何手续,可以认定盗窃既遂。在这点上,仅从案情介绍看不清楚。假如周某在将药品放到车上之前或之际,即被发现;或者出门时尚需一定的检查手续,可认为是未遂。假如周某在将药品放到车上之后,才被发现,并且出门不需履行任何检查手续,似可认为是既遂。2. 周某行为是否属于“抗拒抓捕”?上述案例中作者薛彤认为,周某抗拒抓捕事实根据有两个:(1)“周某仍强行开车冲出大门”;(2)“用自带猎刀自残”。抗拒抓捕的“暴力”,应当是针对抓捕人的,而不是针对自己的,因此“用自带猎刀自残”不足以作为认定抗拒抓捕的根据。“强行开车冲出大门”是否足以认定暴力抗拒抓捕也值得讨论。随着汽车日渐普及,汽车被用做犯罪工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汽车威力极大,驾车逃跑无人敢挡,那么能否就据此认为当然属于暴力拒捕?我看未必,关键要看是驾车逃逸还是驾车抗拒抓捕者或抓捕行动。如果是驾车逃逸,就不能认为是“抗拒”抓捕,而是“躲避”抓捕。就介绍的案情而言,尚难作出判断。这恐怕需要向在场的人作进一步的调查,了解更详细的情况,特别是在场抓捕者的感受,才能较为可靠地作出是驾车逃逸还是驾车抗拒的判断。

案情:2003年4月9日,周某驾驶面包车至成都市某药业分公司仓库,假借买药,盗窃该公司药品乙酰螺旋酶素两件(价值4000余元),被保管员发现后欲驾车带药品逃离,公司保安用手推车卡在汽车下,此时周某仍强行开车冲出大门,由于方向盘失灵撞在该公司对面某家具厂大门柱上。后周某为抗拒群众抓捕,用自带猎刀自残,被警察制止并送往医院抢救。分歧意见:周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有四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周某将两件药品偷出并放在车上,被保管员、保安发现并制止,其行为应定盗窃未遂。第二种意见认为,周某盗窃仓库药品被发现后,公然夺取财物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特征,应认定抢夺罪未遂。第三种意见认为,在第二种意见的基础上,由于周某自带管制刀具,系携带凶器进行抢夺,应定抢劫罪。第四种意见认为,周某在盗窃行为被发现后,仍强行驾车企图将药品带走,具有暴力的性质,应定抢劫罪。评析:笔者同意第四种意见,理由是:1. 周某的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盗窃行为阶段,当盗窃被发现后,周某强行冲出大门的行为应为第二个阶段。笔者认为仅定盗窃罪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个阶段后,周某的犯罪行为并未结束。2. 周某盗窃时已被发现,不符合抢夺罪乘人不备、公然夺取的犯罪特征。3.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适用该规定,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才能转化。(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2)目的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周某主观上有两个目的:非法占有药品;抗拒抓捕,企图逃走。(3)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周某开车冲出大门的行为是否带有暴力的性质,是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周某不顾他人阻拦,强行向外冲出的行为已危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种暴力的性质甚至比扭打、推撞行为更具有危险性,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周某的行为已明显带有暴力的性质。专家点评:本案有两点还可斟酌:1. 盗窃既遂还是未遂?通常,将物品窃取置于自备的交通工具上可以认为犯罪人已经取得控制。如果汽车出门不需任何手续,可以认定盗窃既遂。在这点上,仅从案情介绍看不清楚。假如周某在将药品放到车上之前或之际,即被发现;或者出门时尚需一定的检查手续,可认为是未遂。假如周某在将药品放到车上之后,才被发现,并且出门不需履行任何检查手续,似可认为是既遂。2. 周某行为是否属于“抗拒抓捕”?上述案例中作者薛彤认为,周某抗拒抓捕事实根据有两个:(1)“周某仍强行开车冲出大门”;(2)“用自带猎刀自残”。抗拒抓捕的“暴力”,应当是针对抓捕人的,而不是针对自己的,因此“用自带猎刀自残”不足以作为认定抗拒抓捕的根据。“强行开车冲出大门”是否足以认定暴力抗拒抓捕也值得讨论。随着汽车日渐普及,汽车被用做犯罪工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汽车威力极大,驾车逃跑无人敢挡,那么能否就据此认为当然属于暴力拒捕?我看未必,关键要看是驾车逃逸还是驾车抗拒抓捕者或抓捕行动。如果是驾车逃逸,就不能认为是“抗拒”抓捕,而是“躲避”抓捕。就介绍的案情而言,尚难作出判断。这恐怕需要向在场的人作进一步的调查,了解更详细的情况,特别是在场抓捕者的感受,才能较为可靠地作出是驾车逃逸还是驾车抗拒的判断。


相关文章

  • 三考[刑法]试题库
  • 三考<刑法>试题库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划X .每题1分) 1.甲为了达到杀死乙且自己不负刑事责任的目的,让邻居精神病人丙用刀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X ) 2.未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 ...查看


  • 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别
  •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别 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 ...查看


  • 盗窃罪和侵占罪区别及案例
  • 一.意思分解 盗窃罪(第264条): (1)盗窃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控制)的财物. (2)盗窃手段:首先,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其次,窃取行为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建立新的支配关系的过程,倘若只是单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如将他人喂 ...查看


  • 全国十佳公诉人考试试题资料
  • (一)论文写作要求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正确应用法律, 惩罚犯罪分子,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维 ...查看


  • 杭州版的"伊索寓言" 三个"得不偿失"的故事·杭州日报
  • 杭州版的"伊索寓言" 三个"得不偿失"的故事 2016-01-29 通讯员 西检 尚法 记者 黄洪连 这世界上,有太多人因为恶小而为之,因自作聪明而作茧自缚,最终受到了惩罚.我们可以将这些行为称为&q ...查看


  • 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
  •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这是直接和间区别在于一个是希望(追求结果发生),一个是放任,即使顺其自然不组织也不追求 关于犯罪构成习题 第三 章 犯 罪构 成 练 一.填空题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1) 或者(2) 这种结 ...查看


  • 小偷装跟踪器监视业主行踪 "高智商犯罪"令人
  • 小偷装跟踪器监视业主行踪 "高智商犯罪"令人惊叹(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1-07-15 09:41 盗贼大意落网 开锁工具摆了一桌子 买锁具学开锁 作案前安装音频跟踪 经过警方 ...查看


  • 刑法分论法案例分析
  • 刑法分论法案例分析 1.包工头宋某经营数年收入颇丰,为达到出国观光目的,遂向有关国家机关人员送礼约2万余元,使其违规办理了出国手续.在国外,宋某赴赌场赌博,赢3万元,回国将一半赌金赠与本村小学.不久因宋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将低标号水泥代替高 ...查看


  • 模拟法庭剧本(新)
  • 模拟法庭剧本( 剧 中 人 物 审判长:朱德发 审判员:何彬 阮如婷 公诉人:徐贵生 杨菀颖 书记员:张倩瑜 被告樊:林灯 1辩护人: 被告段: 2辩护人: 被告王:洪冲 3辩护人:徐美丽 法警甲: 法警乙: 案例 樊海根盗窃案 . 模拟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