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崇敬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
(2) 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
第2课:长长的路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 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 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 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 (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 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 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 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 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 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 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 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 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 一站一坐, 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 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 近处的大, 远处的小; 同样高的物体, 近处的高, 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 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 探究与表现
1. 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 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 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 平行透视; 把物体放平, 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 方形物体的一组边, 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 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 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 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 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 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 延长线集中于心点, 线描图正确。
3. 成角透视; 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 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 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没有平行线, 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 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 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 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四. 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 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 我们的校园美吗?
学习兴趣高涨, 表现欲望强烈。
2. 走, 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 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 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 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 思路清晰, 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 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 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 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创造能力得到发挥,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 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 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 讲一下透视步骤。
第3课:高高低低的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平视的房舍,使儿童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在写生中进行取舍,学习在线描中注意处理线条繁与简的关系。
作业要求:
2、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平视的房屋,正确地画出它的主要结构和某些细节。 教学重点:
室外写生的组织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纪律,而且还要考虑绘画角度,角度若偏,就不能叫做平视的房舍了)。
教学难点:
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及示范作品的观摩解决。
教学准备:
1. 室外写生的工具,如画板、小凳、铅笔或彩色水笔。
2. 一些儿童的线描写生作品和照片。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新课题,解题。
要向学生讲明,平视是指与房舍平行的位置上观察,如果从侧面观察就是成角透视,这样画出来的房舍不符合教材的要求。所以,同学在写生时,如果自己所坐的位置过偏,可向教师提出来更换。
3.教师结合自己选址情况,向同学介绍所画房舍的特点。由此可以谈到我国民居的一些特点,向同学展示图片。
4.提出外出写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外出写生时的准备工作。
5.到达写生现场后,再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做好分组、坐好位置的工作。
6.学生作画。
7.整队,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简单总结上次外出写生时的纪律及学习情况。
3.讲线描写生中线的繁与简。
教师可结合所画房舍,具体分析怎样利用线条的繁与简,更有利地表现房舍的主要部分。例如将门框上的木纹加上去,会出现许多线条,与没有线条的白墙部分形成对比,这就是繁与简的对比,这种对比,将会有利于门的突出,因为它应当是画面的主要部分。 教师还应当结合一些线描作品,给学生分析线的繁简关系。
4.做好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5.整队到达写生地点,开始作画。(注意辅导学生)
6.整队回教室,修改、整理画面。(对本节课进行评讲)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吗? 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
1、消耗大量石油资源
2、污染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制造噪音等。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交通工具 造 型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节能型、静音型、轻巧型、多功能型、太阳能、、、
能代表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工具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第5课:未来的家用电器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
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第6课 小小桌椅设计师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桌椅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桌椅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上的桌椅。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桌椅的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桌椅。
书课题:6、《小小桌椅设计师》)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桌椅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桌椅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桌椅?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桌椅吗? 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桌椅带来的现实问题。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桌椅”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桌椅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桌椅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桌椅: 造 型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轻巧型、多功能型、、、、、、
能代表未来桌椅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桌椅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功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桌椅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桌椅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桌椅进行欣赏与评述。
第7 课 热线你我他
教学目标 :
1.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2.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征。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3、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4、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7、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1、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3、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2、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
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2、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3、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4、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5、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6、小结:画人物头部, 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7、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8、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9、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10、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11、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 、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 、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2、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第8课 扎扎糊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各种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体会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镂空的技能;漂亮的小彩灯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 教学准备:
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老师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
二、发挥主体
1、指导观察、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2、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3、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
4、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四、评价建议: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9课 老矿灯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台灯理解它的造型结构、比例,理解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并能用线描画出台灯来。
教学重点:
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台灯各部分不同的形象特点,从台灯的美观外形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美好的感受,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出示台灯,引起学生绘画兴趣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台灯,师生共同分析台灯的结构。认识台灯因发光器具不同,分为灯泡和荧光管两种,灯泡或光管放在灯罩内,灯柱把灯罩和灯座连接起来。台灯由灯罩、灯柱、灯座三间分组成各自的形象特点,灯柱多为软管状,可以弯曲,一般比较细长,以方便灯罩的旋转,调整光的角度,灯座多是一个扁而大的六面体,上有开关和指示器,绘画时注意物体的面因角度不同而产生缩小现象。
2、理解透视现象: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圆柱状灯罩的罩口成为宽窄不等的椭圆形;长方形的灯罩呈立方体,仰起时看见光管,它和灯座都有近大远小的现象。
3、讲解绘画步骤(教师边解边示范给学生看)。
(1)观察并记住台灯特点。
(2)用辅助线勾出灯罩、灯柱和灯座各部分。
(3)从灯罩开始逐一刻画(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连接及其大致的比例。
三、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写生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绘画。
2、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1、表扬细心观察,画出特征的同学。
2、指出绘画时必须表现台灯特点,画出大体比例,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相互连接。 第10课 走进自然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准备:
1、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2、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二、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三、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五、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六、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第11课 走进自然二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方法设计 : 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一)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师生互动设计 :
1.欣赏不同色调作品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A 、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 、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 、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
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请你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走进自然
冷色:蓝、绿、紫
暖色:红、黄、橙
第12课 重复的美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 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 ,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 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 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 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 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 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 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 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 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第13课 渐变的美
教学目标:
1、掌握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渐变的类型:
1. 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 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 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 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 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 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第14课 感悟彩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感受我们祖先在遥远年代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体验我们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彩陶的艺术美
2、分析彩陶艺术形式法则的应用。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彩陶艺术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
彩陶的定义:指一种在质地细腻的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产生的时间: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河流域一带
划时代意义: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到来的标志,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艺术美
造型美:千姿百态、样式多样。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
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
色彩美: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 纹饰美:
①内容丰富: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
②手法多样: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体现了“抽象美”
③形式法则: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
彩陶的科学美
巧妙的造型: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 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 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 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
颜料的发明: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合理的装饰部位: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
(三)作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
第15课 走近青铜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2、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二、设计方案
(一)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二)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2、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3、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4、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第16课 小小编辑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版面设计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1、了解报纸编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其对设计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版面的设计。
2、报纸报头的设计。
教学准备:白纸、彩笔、尺子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课堂纪律。
2、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是贵州报,你们都看过吗?(看过),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上面呢?
2、首先你们要学会来设计报纸,懂得怎样编排报纸,这节课我就教你们怎样排报纸吧!
3、报纸版面的设计与制作
报纸的版面构成:报纸是新闻出版业中内容最丰富、报道最实时、读者最广泛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纸质媒体中占有首要位置。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现代报纸幅面主要有对开、四开两种,其中我国对开报纸幅面为
780mm×550mm, 版心尺寸为350mm×490mm×2,通常分8栏,每栏13个字、120行,版心字数13,320字。开报纸幅面尺寸为540mm×390mm ,报纸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制约下,版面从最少四版到数百版不等。并按称之为版序的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的版面重要顺序的方式排列。
众所周知,报纸版面是版面元素有规则的组合。各种不同的版面元素都有各自内含的意义和特定作用。现代报纸版面构成如图12.2所示:
报纸版面主要由正文、标题、线条、照片和图画等五种元素构成。此外,大多数对开报纸以横排为主,垂直分栏,竖排报纸水平分栏。一个版面先分为八个基本栏,再根据内容对基本栏进行变栏。变栏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长栏,长栏宽度为整数倍的基本栏,如二合一,三合一;其二是变栏,变栏宽度为非整数倍基本栏,如五化三,三化二。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合理版面分割后,就能按分割区域对版面的正文、标题、图片、线条、色彩等进行排版处理,构建一个中心突出、版面优美的报纸版面。
4、欣赏主题报头资料库
5、学生设计报纸
6、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崇敬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
(2) 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
第2课:长长的路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 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 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 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 (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 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 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 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 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 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 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 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 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 一站一坐, 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 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 近处的大, 远处的小; 同样高的物体, 近处的高, 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 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 探究与表现
1. 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 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 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 平行透视; 把物体放平, 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 方形物体的一组边, 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 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 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 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 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 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 延长线集中于心点, 线描图正确。
3. 成角透视; 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 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 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没有平行线, 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 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 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 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四. 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 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 我们的校园美吗?
学习兴趣高涨, 表现欲望强烈。
2. 走, 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 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 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 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 思路清晰, 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 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 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 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创造能力得到发挥,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 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 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 讲一下透视步骤。
第3课:高高低低的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平视的房舍,使儿童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在写生中进行取舍,学习在线描中注意处理线条繁与简的关系。
作业要求:
2、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平视的房屋,正确地画出它的主要结构和某些细节。 教学重点:
室外写生的组织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纪律,而且还要考虑绘画角度,角度若偏,就不能叫做平视的房舍了)。
教学难点:
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及示范作品的观摩解决。
教学准备:
1. 室外写生的工具,如画板、小凳、铅笔或彩色水笔。
2. 一些儿童的线描写生作品和照片。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新课题,解题。
要向学生讲明,平视是指与房舍平行的位置上观察,如果从侧面观察就是成角透视,这样画出来的房舍不符合教材的要求。所以,同学在写生时,如果自己所坐的位置过偏,可向教师提出来更换。
3.教师结合自己选址情况,向同学介绍所画房舍的特点。由此可以谈到我国民居的一些特点,向同学展示图片。
4.提出外出写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外出写生时的准备工作。
5.到达写生现场后,再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做好分组、坐好位置的工作。
6.学生作画。
7.整队,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简单总结上次外出写生时的纪律及学习情况。
3.讲线描写生中线的繁与简。
教师可结合所画房舍,具体分析怎样利用线条的繁与简,更有利地表现房舍的主要部分。例如将门框上的木纹加上去,会出现许多线条,与没有线条的白墙部分形成对比,这就是繁与简的对比,这种对比,将会有利于门的突出,因为它应当是画面的主要部分。 教师还应当结合一些线描作品,给学生分析线的繁简关系。
4.做好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5.整队到达写生地点,开始作画。(注意辅导学生)
6.整队回教室,修改、整理画面。(对本节课进行评讲)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吗? 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
1、消耗大量石油资源
2、污染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制造噪音等。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交通工具 造 型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节能型、静音型、轻巧型、多功能型、太阳能、、、
能代表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工具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第5课:未来的家用电器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
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第6课 小小桌椅设计师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桌椅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桌椅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上的桌椅。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桌椅的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桌椅。
书课题:6、《小小桌椅设计师》)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桌椅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桌椅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桌椅?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桌椅吗? 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桌椅带来的现实问题。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桌椅”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桌椅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桌椅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桌椅: 造 型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轻巧型、多功能型、、、、、、
能代表未来桌椅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桌椅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功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桌椅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桌椅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桌椅进行欣赏与评述。
第7 课 热线你我他
教学目标 :
1.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2.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征。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3、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4、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7、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1、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3、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2、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
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2、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3、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4、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5、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6、小结:画人物头部, 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7、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8、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9、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10、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11、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 、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 、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2、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第8课 扎扎糊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各种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体会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镂空的技能;漂亮的小彩灯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 教学准备:
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老师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
二、发挥主体
1、指导观察、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2、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3、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
4、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四、评价建议: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9课 老矿灯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台灯理解它的造型结构、比例,理解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并能用线描画出台灯来。
教学重点:
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台灯各部分不同的形象特点,从台灯的美观外形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美好的感受,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出示台灯,引起学生绘画兴趣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台灯,师生共同分析台灯的结构。认识台灯因发光器具不同,分为灯泡和荧光管两种,灯泡或光管放在灯罩内,灯柱把灯罩和灯座连接起来。台灯由灯罩、灯柱、灯座三间分组成各自的形象特点,灯柱多为软管状,可以弯曲,一般比较细长,以方便灯罩的旋转,调整光的角度,灯座多是一个扁而大的六面体,上有开关和指示器,绘画时注意物体的面因角度不同而产生缩小现象。
2、理解透视现象: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圆柱状灯罩的罩口成为宽窄不等的椭圆形;长方形的灯罩呈立方体,仰起时看见光管,它和灯座都有近大远小的现象。
3、讲解绘画步骤(教师边解边示范给学生看)。
(1)观察并记住台灯特点。
(2)用辅助线勾出灯罩、灯柱和灯座各部分。
(3)从灯罩开始逐一刻画(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连接及其大致的比例。
三、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写生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绘画。
2、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1、表扬细心观察,画出特征的同学。
2、指出绘画时必须表现台灯特点,画出大体比例,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相互连接。 第10课 走进自然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准备:
1、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2、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二、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三、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五、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六、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第11课 走进自然二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方法设计 : 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一)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师生互动设计 :
1.欣赏不同色调作品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A 、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 、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 、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
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请你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走进自然
冷色:蓝、绿、紫
暖色:红、黄、橙
第12课 重复的美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 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 ,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 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 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 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 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 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 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 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 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第13课 渐变的美
教学目标:
1、掌握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渐变的类型:
1. 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 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 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 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 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 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第14课 感悟彩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感受我们祖先在遥远年代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体验我们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彩陶的艺术美
2、分析彩陶艺术形式法则的应用。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彩陶艺术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
彩陶的定义:指一种在质地细腻的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产生的时间: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河流域一带
划时代意义: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到来的标志,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艺术美
造型美:千姿百态、样式多样。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
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
色彩美: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 纹饰美:
①内容丰富: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
②手法多样: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体现了“抽象美”
③形式法则: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
彩陶的科学美
巧妙的造型: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 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 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 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
颜料的发明: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合理的装饰部位: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
(三)作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
第15课 走近青铜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2、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二、设计方案
(一)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二)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2、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3、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4、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第16课 小小编辑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版面设计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1、了解报纸编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其对设计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版面的设计。
2、报纸报头的设计。
教学准备:白纸、彩笔、尺子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课堂纪律。
2、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是贵州报,你们都看过吗?(看过),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上面呢?
2、首先你们要学会来设计报纸,懂得怎样编排报纸,这节课我就教你们怎样排报纸吧!
3、报纸版面的设计与制作
报纸的版面构成:报纸是新闻出版业中内容最丰富、报道最实时、读者最广泛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纸质媒体中占有首要位置。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现代报纸幅面主要有对开、四开两种,其中我国对开报纸幅面为
780mm×550mm, 版心尺寸为350mm×490mm×2,通常分8栏,每栏13个字、120行,版心字数13,320字。开报纸幅面尺寸为540mm×390mm ,报纸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制约下,版面从最少四版到数百版不等。并按称之为版序的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的版面重要顺序的方式排列。
众所周知,报纸版面是版面元素有规则的组合。各种不同的版面元素都有各自内含的意义和特定作用。现代报纸版面构成如图12.2所示:
报纸版面主要由正文、标题、线条、照片和图画等五种元素构成。此外,大多数对开报纸以横排为主,垂直分栏,竖排报纸水平分栏。一个版面先分为八个基本栏,再根据内容对基本栏进行变栏。变栏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长栏,长栏宽度为整数倍的基本栏,如二合一,三合一;其二是变栏,变栏宽度为非整数倍基本栏,如五化三,三化二。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合理版面分割后,就能按分割区域对版面的正文、标题、图片、线条、色彩等进行排版处理,构建一个中心突出、版面优美的报纸版面。
4、欣赏主题报头资料库
5、学生设计报纸
6、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