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平面构成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理性,这也是平面构成课程的难点。本文就在阐述平面构成对于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现代平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平面构成课程;教学

构成来源于结构主义,构成主义是由未来主义以及立体主义而来,而平面构成属于其中之一。通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平面构成慢慢成为新时代设计理论的造型原则,因此我国各艺术设计专业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相应的课程安排。

一、平面构成课程及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平面构成属于视觉形象构成的范畴,是对视觉语言的特点、构成规律以及审美原理做出研究的课程。它着重的是分析视觉语言的空间、形态、运动以及光和比例等要素的形式规律以及变化规律,其目的是通过伸张视觉语言要素将视觉形象的表现力充分的表达出来。由于平构构成属于艺术设计中的造型语言,因此它有着非常显著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学生要真正地学好平面构成课,需要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及训练,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视觉形式的规律中掌握其法则及原则,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设计素养。因此,平面构成课程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有着以下重要意义:首先丰富学生的设计语言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可以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更强的创造性;其次,在平面构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大量优秀的平面构成的作品,这些作品直观上的美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兴趣;第三,平面构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因为平面构成其实质是由抽象的图形辅以基本元素构成的,学生是在视觉美的前提下打破事物本身的规律,发挥想像,设计构成一个视觉完美的整体,因此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单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平面构成课程来说已经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范式,即教学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都相对单一。其内容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渐变以及发身和特异等基本练习,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变通,照本宣科的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而学生却无法深入了解构成的意义及本质,学生所设计出的作品地毫无创造性可言,那么该课程的学习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二)训练方法缺乏创新

很多平面构成教学的课堂上都是教师先讲构成的规律,再列举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再按照范例做类似的练习,从而完成平面构成教学的整个内容。比如学生练习构成作业通常都是采用特定的工具,通过教师所讲的方法,按照教师要求的规格用墨线填充格式,其精力都放在如何描画那些黑白的格子,教师和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作业的精美度,只是为了作业而作业,对于设计的应用、理解以及思考都谈不上创新。

三、平面构成课程改革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

单纯的理论知识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实质意义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有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证,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老师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设计理论对应的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实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解效果。比如在讲解重复构成的内容时,就可以列举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莫里斯的经典《柳叶墙纸》,该作品的创新点是其构造形式体现出自然主义,它代表着工艺产品的再度复苏。那么这件作品中独特的气韵、意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由于莫里斯在设计该作品时采用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其整齐性、秩序性以及严谨性和统一性使这件品表现出独特的气韵及意境。

(二)训练方法灵活多变

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不能拘泥于特定的模式,否则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极为不利,平面构成也不例外。在设定平面构成的课程内容时,要注意课题训练的关联性及系统性,这就包括设计思维的方式、构成的方法以及基础的表现技术等,从小限制、小课题着手,先学习简单的构成方法,通过课堂上小课题的构想方案进行快速的表达训练,学生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来提高创造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积累思维方法以及构成方法和表现方法。比如每个构成课程可以设定五到十个课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五到十种的造型方法,进而掌握更多的设计思维方法,对课题灵活应用,提高整体的设计素养。

(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与互动性

课堂中要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注重采用启发性教学,以增加其创造力,从而弥补教学时间短暂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堂外继续发散思维,继续思考。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产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才可以将平面构成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的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变异构成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设计平面图形的时候怎样才能制造视觉中心?提出问题后可以做一定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可以再做启发:答案在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中,即变异构成。接下来再接着问:“哪些方法还可以制造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再启发一系列的问题。

(四)作业多维评讲

对学生的平面构成作业也要进行多元化、建设性的评价。评价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学生可以通过未完成的作品和老师进行直接的对话,或者结合已经完成的作品做自我评价,找出不足及闪光点,这样对学生的主观感受以及设计思路都做一个整体的梳理,这种评价的目的是利用学生检查作品的优缺点来提升对用品以及平面构成实质的理解;第二,学生和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第三,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和归纳,教师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总结性的评讲可以帮助学生从艺术内涵的高度理解设计、理解平面构成。

总之,平面构成课程是设计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要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多总结、多积累,找出更为有效的方法实现平面构成的教学目标。

摘要:平面构成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理性,这也是平面构成课程的难点。本文就在阐述平面构成对于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现代平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平面构成课程;教学

构成来源于结构主义,构成主义是由未来主义以及立体主义而来,而平面构成属于其中之一。通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平面构成慢慢成为新时代设计理论的造型原则,因此我国各艺术设计专业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相应的课程安排。

一、平面构成课程及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平面构成属于视觉形象构成的范畴,是对视觉语言的特点、构成规律以及审美原理做出研究的课程。它着重的是分析视觉语言的空间、形态、运动以及光和比例等要素的形式规律以及变化规律,其目的是通过伸张视觉语言要素将视觉形象的表现力充分的表达出来。由于平构构成属于艺术设计中的造型语言,因此它有着非常显著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学生要真正地学好平面构成课,需要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及训练,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视觉形式的规律中掌握其法则及原则,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设计素养。因此,平面构成课程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有着以下重要意义:首先丰富学生的设计语言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可以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更强的创造性;其次,在平面构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大量优秀的平面构成的作品,这些作品直观上的美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兴趣;第三,平面构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因为平面构成其实质是由抽象的图形辅以基本元素构成的,学生是在视觉美的前提下打破事物本身的规律,发挥想像,设计构成一个视觉完美的整体,因此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单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平面构成课程来说已经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范式,即教学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都相对单一。其内容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渐变以及发身和特异等基本练习,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变通,照本宣科的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而学生却无法深入了解构成的意义及本质,学生所设计出的作品地毫无创造性可言,那么该课程的学习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二)训练方法缺乏创新

很多平面构成教学的课堂上都是教师先讲构成的规律,再列举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再按照范例做类似的练习,从而完成平面构成教学的整个内容。比如学生练习构成作业通常都是采用特定的工具,通过教师所讲的方法,按照教师要求的规格用墨线填充格式,其精力都放在如何描画那些黑白的格子,教师和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作业的精美度,只是为了作业而作业,对于设计的应用、理解以及思考都谈不上创新。

三、平面构成课程改革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

单纯的理论知识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实质意义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有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证,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老师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设计理论对应的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实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解效果。比如在讲解重复构成的内容时,就可以列举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莫里斯的经典《柳叶墙纸》,该作品的创新点是其构造形式体现出自然主义,它代表着工艺产品的再度复苏。那么这件作品中独特的气韵、意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由于莫里斯在设计该作品时采用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其整齐性、秩序性以及严谨性和统一性使这件品表现出独特的气韵及意境。

(二)训练方法灵活多变

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不能拘泥于特定的模式,否则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极为不利,平面构成也不例外。在设定平面构成的课程内容时,要注意课题训练的关联性及系统性,这就包括设计思维的方式、构成的方法以及基础的表现技术等,从小限制、小课题着手,先学习简单的构成方法,通过课堂上小课题的构想方案进行快速的表达训练,学生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来提高创造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积累思维方法以及构成方法和表现方法。比如每个构成课程可以设定五到十个课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五到十种的造型方法,进而掌握更多的设计思维方法,对课题灵活应用,提高整体的设计素养。

(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与互动性

课堂中要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注重采用启发性教学,以增加其创造力,从而弥补教学时间短暂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堂外继续发散思维,继续思考。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产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才可以将平面构成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的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变异构成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设计平面图形的时候怎样才能制造视觉中心?提出问题后可以做一定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可以再做启发:答案在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中,即变异构成。接下来再接着问:“哪些方法还可以制造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再启发一系列的问题。

(四)作业多维评讲

对学生的平面构成作业也要进行多元化、建设性的评价。评价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学生可以通过未完成的作品和老师进行直接的对话,或者结合已经完成的作品做自我评价,找出不足及闪光点,这样对学生的主观感受以及设计思路都做一个整体的梳理,这种评价的目的是利用学生检查作品的优缺点来提升对用品以及平面构成实质的理解;第二,学生和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第三,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和归纳,教师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总结性的评讲可以帮助学生从艺术内涵的高度理解设计、理解平面构成。

总之,平面构成课程是设计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要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多总结、多积累,找出更为有效的方法实现平面构成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章

  •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摘要]职业院校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着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平面设计专业是目前热门专业之一,在各地职业院校普遍重视.本文就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通过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和安排等方面进行简要阐 ...查看


  • 展示设计-教学大纲
  •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就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展示设计主要学习产品展示的一些手段及方法,例如版式.演示文稿.视频等.本课程主要为文字.标志及版式设计的合并,主要教会学生将文字.插图.照片.图形.标 ...查看


  • 服装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考试改革探究
  • ·教学探讨· 服装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考试改革探究 广东科技学院 艺术系 王 萍 [摘要]在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要主动去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的新标准,同时需要对现 ...查看


  • 美术学毕业论文题库2011.10.09
  • 2011级国画.油画.艺术系设计专业 毕业论文题库 1.国画.油画方向 1.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技术性因素 2.浅谈油画色彩的归纳与写生教学 3.色彩课程中新材料新技法的实验性 4.当代背景下油画发展的动力 5.论静物油画的审美价值特征 6.油 ...查看


  • 包豪斯的课程设置
  • 艺术教育 包豪斯的课程设置 ●杨会娟 习,通过理论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其课程设置的一个核心部分.理论教学包括艺术史.哲学.设计理论.构图学.解剖学.造型学.色彩学等一系列的课程.学院的许多教员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显著 ...查看


  • 以构成思维为核心的建筑形态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 2005年9月高等建筑教育 Sep.,2005第14卷第3期 Joumal0fArchitecturalEducationinImitutions0fH曲哪Learning Vd.14No.3 以构成思维为核心的建筑形态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查看


  • 立体几何概念的正方体模型教学法探讨
  • XUEKECHUANG 何概模型 我在每次高三总复习之前都作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为:"你认为高中数学最难学的章节有那些?"答卷中70%左右的回答有"必修2第二章".通过调查分析,原因不外乎有四条: ...查看


  • 怎样培养学生在平面构成中的创意思维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An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1-06, 3(2) :68-69 怎样培养学生在平面构成中的创意思维 张会宽 (鞍山师范学院艺术系, 辽宁鞍山114005) 摘 要:探讨平面 ...查看


  • 图形创意--大纲
  • 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图形创意 学时数:72 学分:2 适合范围:装饰艺术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图形创意>课程是探讨如何运用图形造型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表达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