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练习题.师用

《捕蛇者说》 李尚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大意的理解,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变为让学生提问、教师检查双

边互动的模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改变以往逐段讲授式或逐题提问式,变为以一点提挈全

文,学生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文章的朗读和及时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a、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b、“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导学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当其租入( ) 2.貌若甚戚者( )( ) 3.谨食之( ) ....

4.吾嗣为之十二年( ) 5.募有能捕之者( ) 7.以俟夫观人风者( )...

8.更若役( )9.黑质而白章( ) 20、今虽死乎此( ) .....

10.曩与吾祖居者( ) 11.积于今六十岁矣( )12.殚其地之出( )...

13.则弛然而卧( ) 14.犯寒暑( ) 15、岁赋其二( ) ....

18、又安敢毒耶( ) 19、复若赋( ) 17、可以已大风( ) ....

16、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叫嚣( ) 2.隳突( ) 3.日蹙( ) 4.谨食之( ) 5.腊( )之以饵( )6.视.....

其缶( )7.吾嗣为之十二年( )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9.几死者数矣(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3.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9、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二、课堂研讨

1、《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字。“说”

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

2、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1—4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段是议论。其中第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2 段叙述蒋氏三代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

面的议论打下了基础;而第 5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点出主题。

3、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描写官吏到乡间情形的句子是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

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苛政猛于虎。

6、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余问而愈悲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7、“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两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心和同情之心,但自己又无力解决这现状,于是把解决矛

盾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

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其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

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

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

悲(为社会)。

9、出自“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一句的成语是 鸡犬不宁,多用来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10、本文的主旨是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但文中的蒋氏却“弛然而卧”“退面食

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蒋氏的“甘”和“乐”的呢?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结合蒋氏的血泪控诉可知蒋氏所谓有“乐“并非真正的乐,是相对于众乡邻的

悲惨遭遇而言,是在沉重赋税重压下的特殊心理,“乐”中含悲。

11、蒋氏陈述心曲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你举例具体说说他从哪些方面对比的?这些

对比印证了蒋氏话语中的哪一句?

①生存状况的对比:以捕蛇独存 非死即徙

②心理负担的对比: 弛然而卧 鸡犬不宁

③冒死的次数对比:一岁之死者二 旦旦有是

④死亡时间的对比:后死 先亡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2、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从内容上看,是作为立论根据,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

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从文章形式上看,以此引出自己由“尝

疑乎是”到“今……犹信”的认识过程,使下文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显

得水到渠成。

三、拓展迁移:

1、文中的“虽鸡狗不得宁焉”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同样是写

鸡鸣狗叫,你觉得两者反映的现象有何不同?

“鸡犬不宁”可见悍吏来乡索租的骇人气势,而“鸡犬相闻”则体现桃花源的宁

静美好,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2、在士大夫阶级中,像柳宗元这样关心民生疾苦的人不在少数,请写出两句反映民生

疾苦的古诗文名句。

白居易: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苛政猛于虎”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的深切认识,请你再举一个历史事例佐证其观点。

历史事例:秦王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读到

这样的句子,不由得让人想到安史之乱中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以何苦”的凶暴景象。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50字左右)

《捕蛇者说》 李尚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大意的理解,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变为让学生提问、教师检查双

边互动的模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改变以往逐段讲授式或逐题提问式,变为以一点提挈全

文,学生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文章的朗读和及时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a、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b、“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导学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当其租入( ) 2.貌若甚戚者( )( ) 3.谨食之( ) ....

4.吾嗣为之十二年( ) 5.募有能捕之者( ) 7.以俟夫观人风者( )...

8.更若役( )9.黑质而白章( ) 20、今虽死乎此( ) .....

10.曩与吾祖居者( ) 11.积于今六十岁矣( )12.殚其地之出( )...

13.则弛然而卧( ) 14.犯寒暑( ) 15、岁赋其二( ) ....

18、又安敢毒耶( ) 19、复若赋( ) 17、可以已大风( ) ....

16、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叫嚣( ) 2.隳突( ) 3.日蹙( ) 4.谨食之( ) 5.腊( )之以饵( )6.视.....

其缶( )7.吾嗣为之十二年( )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9.几死者数矣(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3.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9、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二、课堂研讨

1、《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字。“说”

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

2、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1—4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段是议论。其中第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2 段叙述蒋氏三代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

面的议论打下了基础;而第 5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点出主题。

3、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描写官吏到乡间情形的句子是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

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苛政猛于虎。

6、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余问而愈悲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7、“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两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心和同情之心,但自己又无力解决这现状,于是把解决矛

盾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

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其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

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

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

悲(为社会)。

9、出自“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一句的成语是 鸡犬不宁,多用来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10、本文的主旨是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但文中的蒋氏却“弛然而卧”“退面食

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蒋氏的“甘”和“乐”的呢?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结合蒋氏的血泪控诉可知蒋氏所谓有“乐“并非真正的乐,是相对于众乡邻的

悲惨遭遇而言,是在沉重赋税重压下的特殊心理,“乐”中含悲。

11、蒋氏陈述心曲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你举例具体说说他从哪些方面对比的?这些

对比印证了蒋氏话语中的哪一句?

①生存状况的对比:以捕蛇独存 非死即徙

②心理负担的对比: 弛然而卧 鸡犬不宁

③冒死的次数对比:一岁之死者二 旦旦有是

④死亡时间的对比:后死 先亡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2、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从内容上看,是作为立论根据,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

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从文章形式上看,以此引出自己由“尝

疑乎是”到“今……犹信”的认识过程,使下文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显

得水到渠成。

三、拓展迁移:

1、文中的“虽鸡狗不得宁焉”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同样是写

鸡鸣狗叫,你觉得两者反映的现象有何不同?

“鸡犬不宁”可见悍吏来乡索租的骇人气势,而“鸡犬相闻”则体现桃花源的宁

静美好,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2、在士大夫阶级中,像柳宗元这样关心民生疾苦的人不在少数,请写出两句反映民生

疾苦的古诗文名句。

白居易: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苛政猛于虎”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的深切认识,请你再举一个历史事例佐证其观点。

历史事例:秦王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读到

这样的句子,不由得让人想到安史之乱中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以何苦”的凶暴景象。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50字左右)


相关文章

  • 小学足球训练周计划
  • 2010---2011 学年上期 周 训 练 计 划 周次: 1 周 训练 目的 训练 内容 训练 手段 次数 教练:刘 豪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足球运动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熟悉球性.颠球练习.身体素质练习. 教练传授并指导运动员练 ...查看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2]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来源: 任明嘉的日志 经济金融 [PDF格式]<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Word格式]<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自学推荐,23页) [Word格式]<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 ...查看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 初中语文第一册目录 第-单元 阅读 1<短文两篇>教案及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课件及音频朗读 2<背影>教案及同步练习 <背影>课件及音频朗读 3&l ...查看


  • 2015电大继续教育多选题
  • 一.多选题 1.以下关于"问题"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B.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 C.问题来源于怀疑精神 D.问题是一个系统 正确答案为:ABCD 下次再练习 以后不再练习本题 2.思维定势源于( ...查看


  • 三年级体育全集
  • 三年级体育教案 第1课 学习目标:在徒手.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学习内容:徒手.队列等练习 学习步骤: 感情导入.带动气氛 教师活动:教师自我介绍,与全班见面.同时提出上体育课的一些常规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关于体育课看 ...查看


  • 健美操普修课教案一
  • 健美操普修课教案一 教学内容: 1.基本练习:弹动.踏步.各方向的移动: 2.大众锻炼标准:一级动作① 教学任务: 1.介绍课程基本情况和教学总体安排,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努力方 向: 2.学习弹动.踏步等基本技术,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技术要求 ...查看


  • 大众健美操教案
  • 健美操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1.基本练习:弹动.踏步.各方向的移动: 2.大众锻炼标准:一级动作① 教学任务:1.介绍课程基本情况和教学总体安排,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 2.学习弹动.踏步等基本技术,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技术要求,初步体 ...查看


  • 体育--三年级教案下
  • 二年级下体育教案 单位:绳家峪联小 姓名: 2011年3月 三年级下体育教案 第1课 广播操 学习目标:学会保持正确动作姿势:乐于向同学展示一些基本的运动动作. 学习内容:常规教育 广播操. 学习步骤: 一.游戏激趣,巩固常规 教师的指导: ...查看


  • 足球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
  • 足球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是肌肉关节活动范围大小能力的表现.柔韧性对运动员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柔韧性差易疲劳.损伤,技术受到影响.良好的柔韧性意味着肌肉关节活动范围较大.然而,柔韧性过强或活动范围过大也容易造成关节损伤的危险.所以足球运 ...查看


  • 足球课教案全集
  • 授课内容 1 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 2 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耐力 1 通过教授脚内侧踢.停球的基本技术使学生基本掌握踢停球技术 教学目标 2 通过各种类型的变速跑发展学生的体能及身体素质 3 通过比赛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到的基本技术,培养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