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

Copyright partly reserve by Lucy重点题目

11、13、14、16、17、18、20、26、27、28、29、30

不那么重点的题目:5、6、7、8、12、25、22、24、23

一 概念:

知识、知识管理、信息经济、竞争情报、公司信息门户、实践社团、国家信息化、语义网、CIO、CKO、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方法SNA、梅特卡夫定理。

二 思考题:

1企业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角色、作用。

9为何信息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组织的战略资源需要什么条件?

10为什么管理者常说“员工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资产”,你认为员工这种资产的价值所在?衡量标准?

择供应商时,是认准一家,还是明星组合好?

15就大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战略间最恰当的关系是什么?

19知识管理的奖赏和激励的措施与方式。

21信息化绩效测评指标和方法。

27信息管理项目实施中,如何降低变革引发的阻力?

的培训内容提纲。

息管理的异同?

一 概念:

知识: 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管理: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竞争情报:竞争情报CI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

公司信息门户:所谓信息门户(information portal)是指利用网络浏览器访问组织内部和外部关键信息的单一入口,可以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

实践社团: 实践社团就是有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工作或者同样的兴趣的一群

人,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团体,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就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加深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国家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实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信息的优置。

语义网:语义网 (Semantic Web) 是由万维网联盟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文档 (如: HTML)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1] 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智能网络,实现人与电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CIO: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者。他(她)们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负责人

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有的企业叫CSO(Chief Strategic Officer),也有的企业叫 CLO(Chief Learning Officer),有些企业称之为知识长,或称智识总监。总之,他跟本世纪最热门的管理议题—知识管理脱不了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方法SNA: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又被称结构分析法(structural analysis),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梅特卡夫定理: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梅特卡夫定律认为,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二 思考题:

1企业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角色、作用。

企业是主体、支撑信息化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信息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信息化的主体。

 企业是国家信息化的主体,主要推动者和带动者

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

 企业信息化带动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

 企业信息化带动并促进公民学习与利用信息化的能力

*2目前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改制、管理创新不同步。不少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是技术部门的事,让"信息中心"、"办公室"或"科技部门"抓一下就行了,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火车头。"大多数企业的改制和管理创新进程比较缓慢,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先进的管理理念相冲突,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难以成功。另外,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

失严重,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与国外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4、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5、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专业咨询机构。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3 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困境、难题。

1、信息化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业内有句形象的比喻"不上信息化是等死,上了信息化是找死",这其实能够反映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迷茫,而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作用大多也只是实现了电子化对部分手工作业的代替,企业的效益和作业效率未见得有多大提高。而由于打破了原先的企业运作流程,部分人员会对信息化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企业管理者甚至也会对后续的信息化工作产生怀疑。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往往是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信息部门想方设法满足,这样建设的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整合难度大。

3、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大多停留在业务层面,缺乏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撑作用。

4、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正确的指引,在信息化软件的选择方面经常也无从下手,往往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起到什么效果。选型不当,往往会导致"实施几年后推翻了重新来"的后果。

所谓评价,就是根据拟定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

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变为客观的定量数值或主观效

用的行为,简言之,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考核。为了建

立一套较为完整、易于使用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

系,本文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特点

以及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体现,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

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以及子指标层四

个级别,共有七类准则,26 个指标,37 个子指标,具体如图l 所示。

指标评价值的确定方法

针对以上提出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来确定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将每个末节指标设定五个等级,即很差、较差、一般、较理想、理想,分值分别为1、2、3、4、5分,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评价体系中每一项指标在总体评价中所处的地位并不相同,根据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引入权重的概念。设置合理的权重才能科学、有效地得出企业信息化的评分并以此对企业进行评价,所以在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如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AHP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来确定图1中指标层的各个指标的权重。

9为何信息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组织的战略资源需要什么条件?

How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强大的经

济发展动力.人类生产活动的非物质化趋势逐步加强,创造

每个价值单位的材料和能源逐渐减少,信息和知识的含量逐

渐增加.这些事实导致了人们的资源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信

息资源的重要性得到了经济学界的承认.

詹姆斯赫斯克特也在服务经济的管理[3]一书中指出制造业正以信息取代资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

识到我们正在走向这样一种经济系统,其中的信息不仅仅

是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支持而且日益成为交易的焦点.新信

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已经实际地体现在产品和服务

中,并构成了现代竞争力的焦点.

其价值可以归结为:信息是企业把握市场的前提;可靠的信息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保障;适用信息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立足点;及时的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

What

一种资源要成为战略资源,必须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

必须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必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 社会和

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实现其战略目标可以利用的现

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

导致信息资源对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提高并成为一种

战略资源的主要因素有

1 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从物质

劳动转变为智力劳动这一基本转变又反过来影响服务业和

制造业所采用的经营方式

2 信息处理领域提供了日益多样化的技术创新后者

又反过来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设计以及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改

造提供了机会

3 由于地区国家和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

益加剧信息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正在提高当服务业与制

造业之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

清而且环境的变化也在持续加速时企业监测外部环境的

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4 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大信息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命线一国

经济可以非常容易地受到舆论或信息的微小变化的打击从

而导致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的波动1997年席卷许多东南亚

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风暴表明信息不足能导致和加剧资本市

场的危机

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转化而经济效应的信息。

10为什么管理者常说“员工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资产”,你认为员工这种资产的价值所在?衡量标准?

一个公司优秀的业绩依赖于每个员工优秀的表现.

不管什么样的企业,我们都可以说,员工的责任感凝聚产品(服务)的质量与品质,员工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推动新产品(服务)的推陈出新与高附加值以及企业竞争能力。

然而在为数不少的企业中,这句话可能也就停留在字面上而已,他们嘴上虽这么说,但实际上在对待员工的管理思维与方法模式上却与之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员工不过只是企业活的机器,创造企业价值的工具,不要说他们会比财务资本与机器设备等重要,他们不过仅是企业货币资本与机器设备的佣人与奴仆而已 员工的责任感、忠诚度以及创造力;当然最终业绩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能带来业绩的员工是公司最需要的员工。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需要一大批能为公司创造业绩的员工。

择供应商时,是认准一家,还是明星组合好?

软件采购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管理型软件给企业带来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在采购时要综合考虑,对软件厂商要全面考察,以确保软件应用成功。软件厂商及产品的选择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软件厂商的综合实力、软件厂商的能力、产品的成熟度、产品的应用情况、产品的价格。

首先厂商的综合实力是长期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也是保护软件投资的基础。在企业应用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曾有一些企业因为价格原因找了小公司甚至个人为其定制相应软件,结果是或者软件不如人意;或者即使勉强可用,但是升级和维护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变化,导致用了一段时间只能停掉,不仅使前期投资付之东流,也挫伤了企业软件应用的积极性。

其次厂商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这种专业背景使得厂商能够具备专业能力,表现为:咨询能力、实施能力、服务能力。厂商要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如果厂商只是无条件的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说明厂商对于软件如何支持企业管理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和软件的厂商才可能提出解决方案,才可能为企业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厂商不仅能够提供方案和产品,还应有能力提供高水平的实施。管理型的软件的应用不是会操作就行了,简单的操作培训不能将软件体现的先进管理理念转移到企业中。软件的成功应用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予以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软件厂商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流程,同时提高应用者管理意识,这才能从根

本上保证软件发挥最大的效用。厂商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实际也提供了一种责任,就是长期为企业服务的责任。厂商必须能够长期维护其提供的产品,保证产品在交付使用后正常的运行。由于企业自身在软件维护上能力有限,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

再次产品应有一定的成熟度。产品应体现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业务处理上充分考虑建筑企业的特点,能够支持最基本的业务处理。如:按时间、按部位的盈亏

分析;限额领料等。在实际工程上也应经过实践应用,并取得使用者的认可。 对于有实力的软件厂商,都会用成功应用的客户。企业应该关注应用情况,最好能够参观应用客户。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参观,也应该要求厂商较详细地说明当时的应用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验证上面提到的厂商实力、厂商能力以及软件的成熟度。

最后产品价格应适宜。企业在采购中应该追求最合理的价格而不是最低价格。软件厂商要想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会投入很高的成本,价格自然会高。但是,好的产品和服务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相反,底价的产品有时不仅不能产生效益,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企业应该更关注于软件的应用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追求投入产出比。企业还可以通过价格比选、批量采购等手段降低单价,获得合理的价格。

要从最顶层进行设计!

12解释“语义网”,它未来对企业会有什么影响?

语义网 (Semantic Web) 是由万维网联盟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文档 (如: HTML)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1] 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智能网络,实现人与电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精准搜索

提出了基于语义网的企业知识协同管理框架

13信息管理战略有“信息导向”和“技术导向”观点,你的看法?

信息技术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基础,其核心任务是设计和建立与一个公司的业务相调配的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行和管理方面的作用,重塑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信息资源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挖掘、收集、组织、分析、传播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资源,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成功率,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含量,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加速企业的变革和转型;

兼顾、取决于你的企业

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代表首席知识官,他的职责正是把知识变成可使用的资源,其基本功能是为企业创造一个知识共享的氛围。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 CKO:站在CEO的立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战略业务问题,是企业决策层的成员之一。形象地描述CKO的地位,他应该是企业的参谋,是企业内部咨询顾问。

CIO: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是企业第一把手的主要副手。

CKO: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关心的是员工坐在这里会想什么。CKO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关于它的工作内容还没有成熟的规定。CKO通过各种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3个,那就是减少员工的重复劳动、避免组织失忆和提高组织的整体智商 譬如要提高组织的整体智商就要使员工保持一致性,CKO要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公司各部门都会用统一的表单,在思路上使他们具有连贯性;遇到员工的学习速度不够快的情况,CKO会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让企业中一些优秀员工先学习,然后让他们总结出一套学习经验要点,给大家分享,让员工避免重复劳动,加速员工的学习速度;CKO要想方设法不让无形的知识流失,建立一套好像医院病历一样的客户管理系统把这些专业知识和资料储存下来,在用的时候再调出来。这样可以避免组织失忆。

CIO:在一些传统企业中,CIO最初指的应该是信息中心主任或者是IT部门总经理,但他们主要是负责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与此相比,CIO不仅要负责IT业务运作,更重要的是要参与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企业的信息战略。一个系统建设从定单、采购到交付,这些事情都要管。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IT系统的使用,这是IT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

15就大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战略间最恰当的关系是什么?

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电子商务战略,则是整合电子商务发展经验,通过对产品、市场、核心业务及各种环境的深刻分析,制定并执行的推进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发展的方略。

信息质量评价宗旨是“使用户感到满意”。对信息质

量的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但主要应从用户的视角出

发。这里,在综合前人研究中所共有的和比较一致的指标

内容基础上,设计出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如下方面: (1)时限性(2)有用性(3)充分性(4)可信性(5)易用性

知识质量是指新知识在提高生产力、影响社会生活、节约试错成本以及知识增值等特性上满足要求的程。

故评价指标应该更多的看重贡献度和创新度;

共通的指标:内容质量、信息的集合质量、表达质量;

目前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管理中常用于识别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小团体以及中间人。

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历史不长,但已发挥成效。作为一种图形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工具,社会网络分析能够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创新、获取、转移、共享和扩散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工具,能够促进非正式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改善正式组织内部的知识活动,推进部门间的合作。

1.从理论上探究社会网络分析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一种工具

1999年,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收集和分析群体中人际间联系模式的诊断方法,首次被哈佛大学的汉森(Morten T. Hansen)引入知识管理领域,用社会网络中的弱联系(Weak Ties)解释组织内部知识转移问题。研究结果发现,部门间的弱联系(weak interunit ties)利于发现存在其他部门的有用知识,但却不利于部门间复杂知识(Complex Knowledge)的转移,只有存在强联系(Strong Ties)才能实现复杂知识的转移。

2000年,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项知识管理实践由IBM知识基础组织学院(IBM Institute for 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s,IKO)首次提出。IBM的研究者们在进行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改进知识创造和分享”的相关研究后认为,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知识创造和分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识别组织中促进信息、知识有效流动的核心人物,注意他们有时候会成为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②识别组织内部网络中的边缘人物,如果是高层管理人员,会延缓决策;③辨识某一小组与整个网络的关系,判断其与整个组织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分享情况。在企业实践中,IBM一直积极利用社会网络促进知识管理,如开辟“创新智慧园”,可直接接收全球30多万名员工提交的创新想法和实施方案,加快知识流通,促进知识共享。

2001年,作为IBM管家的帕克等(Andrew Parker,Rob Cross and Dean Walsh)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了《社会网络的隐藏力量》一书,详细讲述了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他们认为社会网络分析的确能够促进非正式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改善正式组织内部的知识活动,推进部门间的合作。同年,文聘 塔斯(Wenpin Tasi)通过自己的实证调查指出,在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中,网络位置影响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业务单位的创新和绩效。社会内聚力(social cohesion)与网络范围(network range)对知识转移的效果远高于个人之间强关系的作用。

2003年,安克拉姆(Patti Anklam)在企业知识管理权威期刊《知识管理》上发表观点,认为社会网络分析是支撑战略知识管理的强有力的诊断工具。人们一旦掌握了这一分析工具,就能够利用它来改善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促进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3。

2.从应用的角度来探究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各环节的应用 这一阶段,克罗斯和鲍格蒂(Cross,Borgatti)对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的贡献功不可没。2002年,他们通过对两个组织的知识获取行为的调查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了一个知识获取模型。在该模型中,“知道(知道那个人知道什么)”、“通道(能够及时得到那个人想法的途径)”和“成本(认识到从那个人那里找到信息所要花费的代价)”这三个变量影响知识获取4。只要该网络模型构建良好,就能很好的实现知识获取。此后,人们对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更加细化,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展开对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各环节的研究。如2002年,李久鑫在其博士论文中,以社会网络视角定量地解析了市场知识活动、R&D活动、决策活动等代表性的企业知识活动,并提出了一个可供实际操作的企业知识管理活动成熟度模型(EKM-AAM)5。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等探讨了企业研发中的非正式网络在知识开发﹑知识转换和知识分发中的角色6。里根和麦克爱威立(Ray Reagans,Bill McEvily)从网络位置的角度研究知识转移,结果发现,不仅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转移,网络的聚合力和网络规模都会影响知识转移。杜雷格和胡布勒(Scott B Droege,Jenny M Hoobler,2003)则专门研究了社会网络的属性与隐性知识扩散之间的关系。结论是:①在社会网络密度高的企业中,隐性知识的扩散更迅速;②在成员互动频繁的企业中,隐性知识扩散更迅速;③在合作水平高的企业中,隐性知识扩散更迅速。④在拥有强弱关系混合的企业中,隐性知识扩散更迅速。2004年,丹尼尔和克罗斯(Daniel Z Levin,Rob Cross)分析了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在知识转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高信任度能大大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尤其在强联系居多的网络中,成员间的高密度联系促使彼此间信任度的增加,成员间愿意相互交流和交换隐性知识。

3.从综合的角度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2004年,克罗斯和卡明斯(Rob Cross,Jonathan N. Cummings)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对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他们将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方法和有限(边界)网络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关系节点、网络结构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他们认为:①网络结构使一些关系结点可以获得其他结点得不到的信息;②中介中心性可以使个人的信息网络和意识网络完美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促使工作绩效的大大提高。所谓的信息网络中心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利用专业技能解决目前问题的能力,意识网络中心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利用他人专业技能获取新机会的能力。

伯克(Sandra M. Birk,2005年)则研究了如何利用SNA评估一个组织的知识能力。他选取三个指标,如专家选择、选择频率、连通性,来评价组织知识能力。他通过研究发现:①社会网络分析是描述网络成员与专家之间联系的好工具,因为它能使不可见组织间联系成为可见;②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快速了解企业的知识能力提供系统的方法,因为它能使管理者对企业活动所需专业技能的潜在所有者的网络分布有一个清晰认识。伊波拉希(Ibrahim Rahinah,2005

年)的博士论文“组织间的不连续性:知识流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中整合知识流动力学和组织理论,提出知识的非连续性,倡议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去研究企业的知识流,建议为减少动态环境中知识的流失,企业内部成员应该建立非连续性的联系。

莱伯维兹(Jay Liebowitz,2005)认为,“区间测量”可用于人际网络分析,用以判断组织中个体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度,而“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发展这种区间测量,最终完善知识地图。薛杰(2005)在其博士论文“为知识管理在网络中挖掘静态和动态的结构模式:一个计算框架和案例研究”中提出企业内外部都存在网络。他认为企业内外部都存在网络,企业内网是由员工组成,企业外网是由供应商,买方和股东等组成。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有赖于这些网络的良好构建,因为内外网的网络结构和联系都会对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中的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产生重大影响。

佛兰芒和马克斯(Lee Fleming,Matt Marx,2006)以硅谷为例,分析了知识创新中的小世界现象。指出小世界中的创新既赋于跨组织边界的创新以活力,也加速了组织中的知识溢出。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强对小世界中的创新管理成了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辨识核心结点,加强对其的控制与管理。

萨尔瓦多·派瑞斯(salvatore Parise ,2007年)在调查了80多家公司后得出结论:社会网络分析有利于知识创造和革新、知识转移和保存以及成功工作经验的继承。

格雷格·佩普斯(Greg Pepus 2007年)认为社会网络分析能自动生产、处理和可视化商业智能信息,知识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也正在于此,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企业知识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管理绩效。

布鲁斯卡姆(Mary Branscombe 2007年)认为企业的最大资产就是你的员工知道的和企业内部员工们所保有的知识。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这些知识,倡议利用社会网络创造一个商业合作框架来避免传统的知识管理问题。 总的来说,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虽然只是在近几年才兴起,但已取得一定成绩。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方法,社会网络分析能够确实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创新、获取、转移、共享和扩散每一环节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从总体上来讲,学术界对社会网络分析与知识管理交叉研究开始较晚。虽然自2005年以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知识管理实践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数量在逐渐增多,并且对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对知识管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也展开了研究,但缺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诊断和发现企业知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的研究。

实践社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工程师们可能会在午餐时间聚在一起,就目前一个新兴的技术进行探讨;销售经理可能会通过电话交流如何处理一个特别棘手的公司大客户;家长们可以在学校门口利用等待孩子放学的时间,对于如何管教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相互取经;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聚集在山洞中共同讨论如何猎取食物,如何抵御外敌。这些都是实践社团,我们可能属于很多社团,或是在工作中,或是在朋友中。我们也可能是一些社团的常客,而是另一些社团的过客,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实践社团的经历。

最初,实践社团一般是一个松散的网络,但它们具有形成更紧密联系的潜力。当成员们之间建立起联系之后,他们互相结合,形成一个社团。而一旦社团形成,它的成员数量和成员们分享知识的深度通常会逐渐增加。成熟之后,就像其他有生命的事物一样,社团会经历发展的高潮和低谷。在这个阶段中,社团积极地管理他们所分享的知识和实践,并有意识地发展这些知识和实践。 培育实践社团的七项原则 1. 精心设计社团的演化历程;

2. 3. 4. 5. 6. 在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观点之间建立公开的对话; 鼓励不同程度的参与; 既发展社团的公共空间,也发展社团的私人空间; 以价值为关注焦点; 组合熟悉与兴奋的感觉;

7. 创造社团的节奏。

19知识管理的奖赏和激励的措施与方式。

企业报酬制度

成就激励制度

机会激励

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形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不断将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化为显性知识,并及时地与他人交流共享。对于那些通过情报分析、参考咨询等方式创造新知识的员工和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和辅导等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经验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同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知识所有权

一、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一)适应企业经营目的的转变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创造财富,攫取最大经济利益,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重塑企业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竞争规则,使得企业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从大批量、单一规格、统一标准的厂家中心型向小批量、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中心型转变;价值来源从以资金、厂房、设备等硬件为主转变为以技术、专利、信息、营销、服务等软件为主;企业组织结构从金字塔的科层制转变为网络化的伙伴制,这些变化使企业面对更多的公众,与企业所在的地区、国际社会和世界环境有着更直接的关系,为社会大环境的一部分。尤其是跨国企业,更是成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先锋,企业经营目的反映出与社会目标追求的一致性。

(二)维护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人类历史上有两次“西学东渐”,第一次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始于美洲大陆、以美国为首的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后工业革命。第二次比第一次来势更凶猛,信息产业是其主导产业,教育与研发是其中心支柱,资本所有权(物的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知识的所有权)分离,知识与其载体(知识分子)密不可分,成为企业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知识,关注竞争对手获得的知识,保护自身已有的知识不受侵犯,并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研究与开发新的知识及其产品。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加,专利授权总数直线上升,并向国际化的趋势发展。标准也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一流的企业掌握标准,没有标准的企业就没有技术优势,我国因标准问题带来的损失

巨大。鉴于此,国内某大型通信制造公司总裁说,要让自己公司的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是该公司长期奋斗的目标。知识产权的获得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结果。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成果,保护的方法就是信息公开,及时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向有关部门或团体提交标准草案。

产品信息 经营信息 环境行为 社会责任承担行为;非战略信息的公开 21信息化绩效测评指标和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根据徐工集团对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实例,其在设计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易度量性原则指标5.动态性原则

6.可比性原则

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思路

1.关于财务指标

(1)信息化资金投入(FI)

(2)信息化财务收益(F2)

(3)信息化投入的风险控制(F3)

2.关于客户指标

(1)客户满意度(C1)

(2)市场份额(C2)

(3) 客户忠诚度(C3)

3.关于内部流程指标

(1)业务角度(S1)

(2)系统角度(S2)

(3)员工角度(S3)

4.关于学习与成长指标

(1)企业发展(G1)

(2)员工发展(G2)

(3)企业架构的改善(G3)

以顾客信息为例,目前有许多中小企业对于自己掌握的信息没有去利用,想用用不上,用上了效果不好的情况比比皆是。归根结底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 原因:

2.1企业并未认识信息化实质

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其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不了解。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且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2.2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关键是管理问题。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规范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基础数据没有积累,不能很好地共享,难以实施科学管理,导致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

2.3信息化人才短缺

中小企业从事信息化的专业人员非常少,很少有自己的团队和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计算机及软件在企业的普及与应用增加了难度。

2.4缺乏信息化资金

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购买硬件和软件,还要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同时,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毕后还要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这都需要大量

资金的投入,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的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达不到预期的收益。

2.5适合中小企业个性化的信息化软件较少

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行业分布广,企业性质、规模差异较大,因此,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能找到一个满足自己具体需要,适合自己业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非易事。

建议:

3.1以管理需求为导向,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建立相应信息系统

3.2根据企业发展周期阶段选择适当的信息化内容,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3.3以SaaS模式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减少投资成本,降低风险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3.4选择柔性信息化软件,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柔性软件系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满足和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3.5双重激励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最终的决定因素在于人。

结束语

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中小企业只有在管理方面多下工夫,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周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具体应以业务为中心,而不是以虚拟概念为中心,考虑业务的现状,企业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作好规划,树立明确目标,选择精通业务的人,选用最适合的信息化软件,提高经济效益。

1.信息化必须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符合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的信息 化总体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分步实施

任何一个公司的信息化战略与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公司的整体经营的战略规划。

2.信息化项目,特别是ERP系统的实施是一项投入大、风险大、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没有企业决策者对这一巨大工程的认识、支持与直接参与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3.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是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融合过程

要成功实施ERP系统,就要不断地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治理,以ERP为核心管理思想和手段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先进的实施方法及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化项目,特别是ERP项目,不是简单的设备或软件安装,需要将系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与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融合,即系统实施过程,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严谨的方法来指导整个项目的实施。

5.项目宣传及培训不能忽视

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究其原因,还是重视不够,支持不力造成的。

6.业务部门全程深入参与项目实施

建设JOS系统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公司在搭建系统时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JOS不仅仅是一个纯粹信息技术项目,它将引起人们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改进、业务流程的重组等。

泄露 低价

使传统企业获得了专业的、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提高效率

1。你的声誉取决于其他人的工作质量

2。更多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使得企业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增加。

29假如你是信息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一天培训,列一份你的培训内容提纲。

技术 管理 链条

① 密码学基础

② 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

③ 黑客与网络犯罪、取证

④ 信息安全防护

⑤ 个人上网安全

⑥ 安全配置和管理

息管理的异同?

业务流程划分为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几个流程片断。 传统的采访工作包括选书、查重、定购、填写订单、组织采购目录、验收、抽取采购卡、总括登记、结算金额、盖馆藏章、打印新书通报、送交编目等。

传统的编目工作主要是针对印刷型文献,采用手工实现方式,具体包括查重、分类、检查、抽取主题词、编制目录卡片、组织目录(包括书名、著者、分类和主题目录)、打印馆藏登录号、图书入藏等工作。

典藏是指对加工处理后的文献进行物理空间上的收藏、分配,对文献物质载体进行保管,具体包括文献在各个部门的分配、包装、上架等工作。

流通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文献的外借服务,具体包括图书的借、还、预约、续借、查询、过期罚款、统计等。

阅览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文献的馆内阅览服务,一般来说,这项工作不会分解为更多的流程片断。

参考咨询是指图书馆利用各种馆藏文献,根据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检索、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专题报告、情报调研、用户培训等工作,这项工作为读者提供的是特殊服务,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企业信息管理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开放与保护、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信息管理的必要条件。大致任务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建立与因特网的联接等);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的运用);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KM等);企业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利用、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等)。

企业信息开放与保护,信息开放有两层含义,即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信息公开包括向上级主管公开信息、向监督部门公开信息、向社会公开信息、向上下游企业公开信息和向消费者公开信息、向投资者公开信息等。企业信息按照一定的使用权限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和与之合作伙伴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企业信息保护的手段很多,如专利保护、商标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同保护、公平竞争保护等。

企业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从信息资源类型出发,企业信息资源有记录

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和智力型信息资源之分。智力型信息资源是一类存储在人脑中的信息、知识和经验,这类信息需要人们不断开发加以利用。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包括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和法律信息等等

无用的信息态度

合作:资金+资讯 首先,信息资源管理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强调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使隐性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知识管理同时也重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 其次, 信息资源管理只重视对信息活动成果的管理,而忽视了成果的创造过程,即没有实现知识的创新, 在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忽略了对信息的生产和创造。

第三,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范围较窄,主要是服务于上层管理者。而知识管理不但继承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而且还提供容易理解和使用的知识, 充分体现知识的共享, 为组织内的各个成员服务,在增加组织成员的知识内容方面,知识管理要优于信息资源管理。

Copyright partly reserve by Lucy重点题目

11、13、14、16、17、18、20、26、27、28、29、30

不那么重点的题目:5、6、7、8、12、25、22、24、23

一 概念:

知识、知识管理、信息经济、竞争情报、公司信息门户、实践社团、国家信息化、语义网、CIO、CKO、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方法SNA、梅特卡夫定理。

二 思考题:

1企业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角色、作用。

9为何信息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组织的战略资源需要什么条件?

10为什么管理者常说“员工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资产”,你认为员工这种资产的价值所在?衡量标准?

择供应商时,是认准一家,还是明星组合好?

15就大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战略间最恰当的关系是什么?

19知识管理的奖赏和激励的措施与方式。

21信息化绩效测评指标和方法。

27信息管理项目实施中,如何降低变革引发的阻力?

的培训内容提纲。

息管理的异同?

一 概念:

知识: 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管理: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竞争情报:竞争情报CI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

公司信息门户:所谓信息门户(information portal)是指利用网络浏览器访问组织内部和外部关键信息的单一入口,可以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

实践社团: 实践社团就是有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工作或者同样的兴趣的一群

人,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团体,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就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加深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国家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实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信息的优置。

语义网:语义网 (Semantic Web) 是由万维网联盟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文档 (如: HTML)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1] 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智能网络,实现人与电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CIO: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者。他(她)们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负责人

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有的企业叫CSO(Chief Strategic Officer),也有的企业叫 CLO(Chief Learning Officer),有些企业称之为知识长,或称智识总监。总之,他跟本世纪最热门的管理议题—知识管理脱不了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方法SNA: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又被称结构分析法(structural analysis),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梅特卡夫定理: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梅特卡夫定律认为,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二 思考题:

1企业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角色、作用。

企业是主体、支撑信息化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信息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信息化的主体。

 企业是国家信息化的主体,主要推动者和带动者

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

 企业信息化带动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

 企业信息化带动并促进公民学习与利用信息化的能力

*2目前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改制、管理创新不同步。不少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是技术部门的事,让"信息中心"、"办公室"或"科技部门"抓一下就行了,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火车头。"大多数企业的改制和管理创新进程比较缓慢,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先进的管理理念相冲突,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难以成功。另外,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

失严重,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与国外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4、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5、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专业咨询机构。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3 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困境、难题。

1、信息化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业内有句形象的比喻"不上信息化是等死,上了信息化是找死",这其实能够反映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迷茫,而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作用大多也只是实现了电子化对部分手工作业的代替,企业的效益和作业效率未见得有多大提高。而由于打破了原先的企业运作流程,部分人员会对信息化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企业管理者甚至也会对后续的信息化工作产生怀疑。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往往是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信息部门想方设法满足,这样建设的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整合难度大。

3、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大多停留在业务层面,缺乏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撑作用。

4、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正确的指引,在信息化软件的选择方面经常也无从下手,往往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起到什么效果。选型不当,往往会导致"实施几年后推翻了重新来"的后果。

所谓评价,就是根据拟定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

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变为客观的定量数值或主观效

用的行为,简言之,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考核。为了建

立一套较为完整、易于使用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

系,本文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特点

以及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体现,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

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以及子指标层四

个级别,共有七类准则,26 个指标,37 个子指标,具体如图l 所示。

指标评价值的确定方法

针对以上提出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来确定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将每个末节指标设定五个等级,即很差、较差、一般、较理想、理想,分值分别为1、2、3、4、5分,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评价体系中每一项指标在总体评价中所处的地位并不相同,根据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引入权重的概念。设置合理的权重才能科学、有效地得出企业信息化的评分并以此对企业进行评价,所以在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如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AHP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来确定图1中指标层的各个指标的权重。

9为何信息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组织的战略资源需要什么条件?

How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强大的经

济发展动力.人类生产活动的非物质化趋势逐步加强,创造

每个价值单位的材料和能源逐渐减少,信息和知识的含量逐

渐增加.这些事实导致了人们的资源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信

息资源的重要性得到了经济学界的承认.

詹姆斯赫斯克特也在服务经济的管理[3]一书中指出制造业正以信息取代资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

识到我们正在走向这样一种经济系统,其中的信息不仅仅

是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支持而且日益成为交易的焦点.新信

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已经实际地体现在产品和服务

中,并构成了现代竞争力的焦点.

其价值可以归结为:信息是企业把握市场的前提;可靠的信息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保障;适用信息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立足点;及时的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

What

一种资源要成为战略资源,必须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

必须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必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 社会和

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实现其战略目标可以利用的现

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

导致信息资源对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提高并成为一种

战略资源的主要因素有

1 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从物质

劳动转变为智力劳动这一基本转变又反过来影响服务业和

制造业所采用的经营方式

2 信息处理领域提供了日益多样化的技术创新后者

又反过来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设计以及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改

造提供了机会

3 由于地区国家和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

益加剧信息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正在提高当服务业与制

造业之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

清而且环境的变化也在持续加速时企业监测外部环境的

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4 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大信息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命线一国

经济可以非常容易地受到舆论或信息的微小变化的打击从

而导致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的波动1997年席卷许多东南亚

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风暴表明信息不足能导致和加剧资本市

场的危机

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转化而经济效应的信息。

10为什么管理者常说“员工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资产”,你认为员工这种资产的价值所在?衡量标准?

一个公司优秀的业绩依赖于每个员工优秀的表现.

不管什么样的企业,我们都可以说,员工的责任感凝聚产品(服务)的质量与品质,员工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推动新产品(服务)的推陈出新与高附加值以及企业竞争能力。

然而在为数不少的企业中,这句话可能也就停留在字面上而已,他们嘴上虽这么说,但实际上在对待员工的管理思维与方法模式上却与之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员工不过只是企业活的机器,创造企业价值的工具,不要说他们会比财务资本与机器设备等重要,他们不过仅是企业货币资本与机器设备的佣人与奴仆而已 员工的责任感、忠诚度以及创造力;当然最终业绩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能带来业绩的员工是公司最需要的员工。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需要一大批能为公司创造业绩的员工。

择供应商时,是认准一家,还是明星组合好?

软件采购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管理型软件给企业带来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在采购时要综合考虑,对软件厂商要全面考察,以确保软件应用成功。软件厂商及产品的选择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软件厂商的综合实力、软件厂商的能力、产品的成熟度、产品的应用情况、产品的价格。

首先厂商的综合实力是长期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也是保护软件投资的基础。在企业应用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曾有一些企业因为价格原因找了小公司甚至个人为其定制相应软件,结果是或者软件不如人意;或者即使勉强可用,但是升级和维护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变化,导致用了一段时间只能停掉,不仅使前期投资付之东流,也挫伤了企业软件应用的积极性。

其次厂商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这种专业背景使得厂商能够具备专业能力,表现为:咨询能力、实施能力、服务能力。厂商要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如果厂商只是无条件的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说明厂商对于软件如何支持企业管理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和软件的厂商才可能提出解决方案,才可能为企业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厂商不仅能够提供方案和产品,还应有能力提供高水平的实施。管理型的软件的应用不是会操作就行了,简单的操作培训不能将软件体现的先进管理理念转移到企业中。软件的成功应用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予以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软件厂商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流程,同时提高应用者管理意识,这才能从根

本上保证软件发挥最大的效用。厂商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实际也提供了一种责任,就是长期为企业服务的责任。厂商必须能够长期维护其提供的产品,保证产品在交付使用后正常的运行。由于企业自身在软件维护上能力有限,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

再次产品应有一定的成熟度。产品应体现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业务处理上充分考虑建筑企业的特点,能够支持最基本的业务处理。如:按时间、按部位的盈亏

分析;限额领料等。在实际工程上也应经过实践应用,并取得使用者的认可。 对于有实力的软件厂商,都会用成功应用的客户。企业应该关注应用情况,最好能够参观应用客户。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参观,也应该要求厂商较详细地说明当时的应用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验证上面提到的厂商实力、厂商能力以及软件的成熟度。

最后产品价格应适宜。企业在采购中应该追求最合理的价格而不是最低价格。软件厂商要想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会投入很高的成本,价格自然会高。但是,好的产品和服务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相反,底价的产品有时不仅不能产生效益,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企业应该更关注于软件的应用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追求投入产出比。企业还可以通过价格比选、批量采购等手段降低单价,获得合理的价格。

要从最顶层进行设计!

12解释“语义网”,它未来对企业会有什么影响?

语义网 (Semantic Web) 是由万维网联盟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文档 (如: HTML)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1] 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智能网络,实现人与电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精准搜索

提出了基于语义网的企业知识协同管理框架

13信息管理战略有“信息导向”和“技术导向”观点,你的看法?

信息技术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基础,其核心任务是设计和建立与一个公司的业务相调配的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行和管理方面的作用,重塑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信息资源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挖掘、收集、组织、分析、传播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资源,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成功率,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含量,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加速企业的变革和转型;

兼顾、取决于你的企业

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代表首席知识官,他的职责正是把知识变成可使用的资源,其基本功能是为企业创造一个知识共享的氛围。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 CKO:站在CEO的立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战略业务问题,是企业决策层的成员之一。形象地描述CKO的地位,他应该是企业的参谋,是企业内部咨询顾问。

CIO: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是企业第一把手的主要副手。

CKO: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关心的是员工坐在这里会想什么。CKO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关于它的工作内容还没有成熟的规定。CKO通过各种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3个,那就是减少员工的重复劳动、避免组织失忆和提高组织的整体智商 譬如要提高组织的整体智商就要使员工保持一致性,CKO要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公司各部门都会用统一的表单,在思路上使他们具有连贯性;遇到员工的学习速度不够快的情况,CKO会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让企业中一些优秀员工先学习,然后让他们总结出一套学习经验要点,给大家分享,让员工避免重复劳动,加速员工的学习速度;CKO要想方设法不让无形的知识流失,建立一套好像医院病历一样的客户管理系统把这些专业知识和资料储存下来,在用的时候再调出来。这样可以避免组织失忆。

CIO:在一些传统企业中,CIO最初指的应该是信息中心主任或者是IT部门总经理,但他们主要是负责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与此相比,CIO不仅要负责IT业务运作,更重要的是要参与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企业的信息战略。一个系统建设从定单、采购到交付,这些事情都要管。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IT系统的使用,这是IT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

15就大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战略间最恰当的关系是什么?

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电子商务战略,则是整合电子商务发展经验,通过对产品、市场、核心业务及各种环境的深刻分析,制定并执行的推进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发展的方略。

信息质量评价宗旨是“使用户感到满意”。对信息质

量的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但主要应从用户的视角出

发。这里,在综合前人研究中所共有的和比较一致的指标

内容基础上,设计出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如下方面: (1)时限性(2)有用性(3)充分性(4)可信性(5)易用性

知识质量是指新知识在提高生产力、影响社会生活、节约试错成本以及知识增值等特性上满足要求的程。

故评价指标应该更多的看重贡献度和创新度;

共通的指标:内容质量、信息的集合质量、表达质量;

目前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管理中常用于识别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小团体以及中间人。

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历史不长,但已发挥成效。作为一种图形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工具,社会网络分析能够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创新、获取、转移、共享和扩散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工具,能够促进非正式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改善正式组织内部的知识活动,推进部门间的合作。

1.从理论上探究社会网络分析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一种工具

1999年,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收集和分析群体中人际间联系模式的诊断方法,首次被哈佛大学的汉森(Morten T. Hansen)引入知识管理领域,用社会网络中的弱联系(Weak Ties)解释组织内部知识转移问题。研究结果发现,部门间的弱联系(weak interunit ties)利于发现存在其他部门的有用知识,但却不利于部门间复杂知识(Complex Knowledge)的转移,只有存在强联系(Strong Ties)才能实现复杂知识的转移。

2000年,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项知识管理实践由IBM知识基础组织学院(IBM Institute for 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s,IKO)首次提出。IBM的研究者们在进行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改进知识创造和分享”的相关研究后认为,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知识创造和分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识别组织中促进信息、知识有效流动的核心人物,注意他们有时候会成为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②识别组织内部网络中的边缘人物,如果是高层管理人员,会延缓决策;③辨识某一小组与整个网络的关系,判断其与整个组织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分享情况。在企业实践中,IBM一直积极利用社会网络促进知识管理,如开辟“创新智慧园”,可直接接收全球30多万名员工提交的创新想法和实施方案,加快知识流通,促进知识共享。

2001年,作为IBM管家的帕克等(Andrew Parker,Rob Cross and Dean Walsh)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了《社会网络的隐藏力量》一书,详细讲述了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他们认为社会网络分析的确能够促进非正式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改善正式组织内部的知识活动,推进部门间的合作。同年,文聘 塔斯(Wenpin Tasi)通过自己的实证调查指出,在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中,网络位置影响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业务单位的创新和绩效。社会内聚力(social cohesion)与网络范围(network range)对知识转移的效果远高于个人之间强关系的作用。

2003年,安克拉姆(Patti Anklam)在企业知识管理权威期刊《知识管理》上发表观点,认为社会网络分析是支撑战略知识管理的强有力的诊断工具。人们一旦掌握了这一分析工具,就能够利用它来改善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促进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3。

2.从应用的角度来探究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各环节的应用 这一阶段,克罗斯和鲍格蒂(Cross,Borgatti)对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的贡献功不可没。2002年,他们通过对两个组织的知识获取行为的调查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了一个知识获取模型。在该模型中,“知道(知道那个人知道什么)”、“通道(能够及时得到那个人想法的途径)”和“成本(认识到从那个人那里找到信息所要花费的代价)”这三个变量影响知识获取4。只要该网络模型构建良好,就能很好的实现知识获取。此后,人们对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更加细化,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展开对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各环节的研究。如2002年,李久鑫在其博士论文中,以社会网络视角定量地解析了市场知识活动、R&D活动、决策活动等代表性的企业知识活动,并提出了一个可供实际操作的企业知识管理活动成熟度模型(EKM-AAM)5。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等探讨了企业研发中的非正式网络在知识开发﹑知识转换和知识分发中的角色6。里根和麦克爱威立(Ray Reagans,Bill McEvily)从网络位置的角度研究知识转移,结果发现,不仅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转移,网络的聚合力和网络规模都会影响知识转移。杜雷格和胡布勒(Scott B Droege,Jenny M Hoobler,2003)则专门研究了社会网络的属性与隐性知识扩散之间的关系。结论是:①在社会网络密度高的企业中,隐性知识的扩散更迅速;②在成员互动频繁的企业中,隐性知识扩散更迅速;③在合作水平高的企业中,隐性知识扩散更迅速。④在拥有强弱关系混合的企业中,隐性知识扩散更迅速。2004年,丹尼尔和克罗斯(Daniel Z Levin,Rob Cross)分析了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在知识转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高信任度能大大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尤其在强联系居多的网络中,成员间的高密度联系促使彼此间信任度的增加,成员间愿意相互交流和交换隐性知识。

3.从综合的角度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2004年,克罗斯和卡明斯(Rob Cross,Jonathan N. Cummings)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对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他们将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方法和有限(边界)网络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关系节点、网络结构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他们认为:①网络结构使一些关系结点可以获得其他结点得不到的信息;②中介中心性可以使个人的信息网络和意识网络完美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促使工作绩效的大大提高。所谓的信息网络中心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利用专业技能解决目前问题的能力,意识网络中心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利用他人专业技能获取新机会的能力。

伯克(Sandra M. Birk,2005年)则研究了如何利用SNA评估一个组织的知识能力。他选取三个指标,如专家选择、选择频率、连通性,来评价组织知识能力。他通过研究发现:①社会网络分析是描述网络成员与专家之间联系的好工具,因为它能使不可见组织间联系成为可见;②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快速了解企业的知识能力提供系统的方法,因为它能使管理者对企业活动所需专业技能的潜在所有者的网络分布有一个清晰认识。伊波拉希(Ibrahim Rahinah,2005

年)的博士论文“组织间的不连续性:知识流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中整合知识流动力学和组织理论,提出知识的非连续性,倡议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去研究企业的知识流,建议为减少动态环境中知识的流失,企业内部成员应该建立非连续性的联系。

莱伯维兹(Jay Liebowitz,2005)认为,“区间测量”可用于人际网络分析,用以判断组织中个体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度,而“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发展这种区间测量,最终完善知识地图。薛杰(2005)在其博士论文“为知识管理在网络中挖掘静态和动态的结构模式:一个计算框架和案例研究”中提出企业内外部都存在网络。他认为企业内外部都存在网络,企业内网是由员工组成,企业外网是由供应商,买方和股东等组成。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有赖于这些网络的良好构建,因为内外网的网络结构和联系都会对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中的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产生重大影响。

佛兰芒和马克斯(Lee Fleming,Matt Marx,2006)以硅谷为例,分析了知识创新中的小世界现象。指出小世界中的创新既赋于跨组织边界的创新以活力,也加速了组织中的知识溢出。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强对小世界中的创新管理成了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辨识核心结点,加强对其的控制与管理。

萨尔瓦多·派瑞斯(salvatore Parise ,2007年)在调查了80多家公司后得出结论:社会网络分析有利于知识创造和革新、知识转移和保存以及成功工作经验的继承。

格雷格·佩普斯(Greg Pepus 2007年)认为社会网络分析能自动生产、处理和可视化商业智能信息,知识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也正在于此,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企业知识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管理绩效。

布鲁斯卡姆(Mary Branscombe 2007年)认为企业的最大资产就是你的员工知道的和企业内部员工们所保有的知识。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这些知识,倡议利用社会网络创造一个商业合作框架来避免传统的知识管理问题。 总的来说,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虽然只是在近几年才兴起,但已取得一定成绩。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方法,社会网络分析能够确实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创新、获取、转移、共享和扩散每一环节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从总体上来讲,学术界对社会网络分析与知识管理交叉研究开始较晚。虽然自2005年以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知识管理实践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数量在逐渐增多,并且对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对知识管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也展开了研究,但缺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诊断和发现企业知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的研究。

实践社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工程师们可能会在午餐时间聚在一起,就目前一个新兴的技术进行探讨;销售经理可能会通过电话交流如何处理一个特别棘手的公司大客户;家长们可以在学校门口利用等待孩子放学的时间,对于如何管教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相互取经;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聚集在山洞中共同讨论如何猎取食物,如何抵御外敌。这些都是实践社团,我们可能属于很多社团,或是在工作中,或是在朋友中。我们也可能是一些社团的常客,而是另一些社团的过客,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实践社团的经历。

最初,实践社团一般是一个松散的网络,但它们具有形成更紧密联系的潜力。当成员们之间建立起联系之后,他们互相结合,形成一个社团。而一旦社团形成,它的成员数量和成员们分享知识的深度通常会逐渐增加。成熟之后,就像其他有生命的事物一样,社团会经历发展的高潮和低谷。在这个阶段中,社团积极地管理他们所分享的知识和实践,并有意识地发展这些知识和实践。 培育实践社团的七项原则 1. 精心设计社团的演化历程;

2. 3. 4. 5. 6. 在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观点之间建立公开的对话; 鼓励不同程度的参与; 既发展社团的公共空间,也发展社团的私人空间; 以价值为关注焦点; 组合熟悉与兴奋的感觉;

7. 创造社团的节奏。

19知识管理的奖赏和激励的措施与方式。

企业报酬制度

成就激励制度

机会激励

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形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不断将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化为显性知识,并及时地与他人交流共享。对于那些通过情报分析、参考咨询等方式创造新知识的员工和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和辅导等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经验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同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知识所有权

一、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一)适应企业经营目的的转变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创造财富,攫取最大经济利益,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重塑企业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竞争规则,使得企业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从大批量、单一规格、统一标准的厂家中心型向小批量、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中心型转变;价值来源从以资金、厂房、设备等硬件为主转变为以技术、专利、信息、营销、服务等软件为主;企业组织结构从金字塔的科层制转变为网络化的伙伴制,这些变化使企业面对更多的公众,与企业所在的地区、国际社会和世界环境有着更直接的关系,为社会大环境的一部分。尤其是跨国企业,更是成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先锋,企业经营目的反映出与社会目标追求的一致性。

(二)维护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人类历史上有两次“西学东渐”,第一次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始于美洲大陆、以美国为首的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后工业革命。第二次比第一次来势更凶猛,信息产业是其主导产业,教育与研发是其中心支柱,资本所有权(物的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知识的所有权)分离,知识与其载体(知识分子)密不可分,成为企业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知识,关注竞争对手获得的知识,保护自身已有的知识不受侵犯,并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研究与开发新的知识及其产品。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加,专利授权总数直线上升,并向国际化的趋势发展。标准也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一流的企业掌握标准,没有标准的企业就没有技术优势,我国因标准问题带来的损失

巨大。鉴于此,国内某大型通信制造公司总裁说,要让自己公司的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是该公司长期奋斗的目标。知识产权的获得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结果。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成果,保护的方法就是信息公开,及时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向有关部门或团体提交标准草案。

产品信息 经营信息 环境行为 社会责任承担行为;非战略信息的公开 21信息化绩效测评指标和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根据徐工集团对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实例,其在设计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易度量性原则指标5.动态性原则

6.可比性原则

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思路

1.关于财务指标

(1)信息化资金投入(FI)

(2)信息化财务收益(F2)

(3)信息化投入的风险控制(F3)

2.关于客户指标

(1)客户满意度(C1)

(2)市场份额(C2)

(3) 客户忠诚度(C3)

3.关于内部流程指标

(1)业务角度(S1)

(2)系统角度(S2)

(3)员工角度(S3)

4.关于学习与成长指标

(1)企业发展(G1)

(2)员工发展(G2)

(3)企业架构的改善(G3)

以顾客信息为例,目前有许多中小企业对于自己掌握的信息没有去利用,想用用不上,用上了效果不好的情况比比皆是。归根结底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 原因:

2.1企业并未认识信息化实质

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其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不了解。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且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2.2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关键是管理问题。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规范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基础数据没有积累,不能很好地共享,难以实施科学管理,导致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

2.3信息化人才短缺

中小企业从事信息化的专业人员非常少,很少有自己的团队和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计算机及软件在企业的普及与应用增加了难度。

2.4缺乏信息化资金

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购买硬件和软件,还要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同时,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毕后还要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这都需要大量

资金的投入,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的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达不到预期的收益。

2.5适合中小企业个性化的信息化软件较少

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行业分布广,企业性质、规模差异较大,因此,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能找到一个满足自己具体需要,适合自己业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非易事。

建议:

3.1以管理需求为导向,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建立相应信息系统

3.2根据企业发展周期阶段选择适当的信息化内容,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3.3以SaaS模式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减少投资成本,降低风险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3.4选择柔性信息化软件,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柔性软件系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满足和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3.5双重激励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最终的决定因素在于人。

结束语

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中小企业只有在管理方面多下工夫,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周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具体应以业务为中心,而不是以虚拟概念为中心,考虑业务的现状,企业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作好规划,树立明确目标,选择精通业务的人,选用最适合的信息化软件,提高经济效益。

1.信息化必须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符合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的信息 化总体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分步实施

任何一个公司的信息化战略与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公司的整体经营的战略规划。

2.信息化项目,特别是ERP系统的实施是一项投入大、风险大、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没有企业决策者对这一巨大工程的认识、支持与直接参与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3.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是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融合过程

要成功实施ERP系统,就要不断地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治理,以ERP为核心管理思想和手段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先进的实施方法及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化项目,特别是ERP项目,不是简单的设备或软件安装,需要将系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与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融合,即系统实施过程,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严谨的方法来指导整个项目的实施。

5.项目宣传及培训不能忽视

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究其原因,还是重视不够,支持不力造成的。

6.业务部门全程深入参与项目实施

建设JOS系统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公司在搭建系统时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JOS不仅仅是一个纯粹信息技术项目,它将引起人们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改进、业务流程的重组等。

泄露 低价

使传统企业获得了专业的、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提高效率

1。你的声誉取决于其他人的工作质量

2。更多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使得企业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增加。

29假如你是信息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一天培训,列一份你的培训内容提纲。

技术 管理 链条

① 密码学基础

② 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

③ 黑客与网络犯罪、取证

④ 信息安全防护

⑤ 个人上网安全

⑥ 安全配置和管理

息管理的异同?

业务流程划分为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几个流程片断。 传统的采访工作包括选书、查重、定购、填写订单、组织采购目录、验收、抽取采购卡、总括登记、结算金额、盖馆藏章、打印新书通报、送交编目等。

传统的编目工作主要是针对印刷型文献,采用手工实现方式,具体包括查重、分类、检查、抽取主题词、编制目录卡片、组织目录(包括书名、著者、分类和主题目录)、打印馆藏登录号、图书入藏等工作。

典藏是指对加工处理后的文献进行物理空间上的收藏、分配,对文献物质载体进行保管,具体包括文献在各个部门的分配、包装、上架等工作。

流通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文献的外借服务,具体包括图书的借、还、预约、续借、查询、过期罚款、统计等。

阅览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文献的馆内阅览服务,一般来说,这项工作不会分解为更多的流程片断。

参考咨询是指图书馆利用各种馆藏文献,根据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检索、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专题报告、情报调研、用户培训等工作,这项工作为读者提供的是特殊服务,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企业信息管理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开放与保护、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信息管理的必要条件。大致任务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建立与因特网的联接等);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的运用);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KM等);企业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利用、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等)。

企业信息开放与保护,信息开放有两层含义,即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信息公开包括向上级主管公开信息、向监督部门公开信息、向社会公开信息、向上下游企业公开信息和向消费者公开信息、向投资者公开信息等。企业信息按照一定的使用权限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和与之合作伙伴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企业信息保护的手段很多,如专利保护、商标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同保护、公平竞争保护等。

企业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从信息资源类型出发,企业信息资源有记录

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和智力型信息资源之分。智力型信息资源是一类存储在人脑中的信息、知识和经验,这类信息需要人们不断开发加以利用。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包括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和法律信息等等

无用的信息态度

合作:资金+资讯 首先,信息资源管理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强调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使隐性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知识管理同时也重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 其次, 信息资源管理只重视对信息活动成果的管理,而忽视了成果的创造过程,即没有实现知识的创新, 在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忽略了对信息的生产和创造。

第三,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范围较窄,主要是服务于上层管理者。而知识管理不但继承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而且还提供容易理解和使用的知识, 充分体现知识的共享, 为组织内的各个成员服务,在增加组织成员的知识内容方面,知识管理要优于信息资源管理。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摘 要: 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让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很多行业的重新大洗牌,也为企业 ...查看


  • 2015年漳州事业单位招考专业指导目录
  • 漳州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漳州事业单位招考专业指导目录 为规范我省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人员中的专业条件设置和审核工作,现参考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专业目录,结合实际,制定并试行本专业指导目录.凡招考职(岗)位有专业要求的,同一职(岗 ...查看


  • 邵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业分类参考目录
  • 邵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业分类参考目录 为规范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专业条件设置和审核工作,参考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专业目录,结合实际,制定并试行本专业分类参考指导目录.现予公布,以供参考. 学科:文史体艺哲学 门类:哲学 马克思主义 ...查看


  • 信息技术管理创新及其应用 1
  •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成为现代企业挖掘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本文介绍了信息系统以及通常的信息系统结构,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思维,以及在现在商业环境中信息技术管理的实际应用.只有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机制,才能够挖 ...查看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毕业论文选题(1006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 ...查看


  • 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附件1: 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教材培训大纲 公安部.人事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信息网络管理和使用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水平.为规范培训教 ...查看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适合的考研方向
  •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 1电路与系统 2集成电路工程 3自动控制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通信与信息系统 6信号与信息处理 7电子与通信工程 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光电信息工程 10物理电子学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12测试计量技 ...查看


  •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论文
  •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论文 小标题----关于制造业信息化中产品技术信息化 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2011机制1班 学号 [1**********]9 姓名 王孟 产品信息化不可一概而论,但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 ...查看


  •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1
  • 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如今的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那么我们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是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络发展的 ...查看


  •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考 生 姓 名 吉杨姐 专 业 物流管理 准 考 证 号 [1**********]1 指 导 教 师 孙威武 通 讯 地 址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邮 政 编 码 438002 电 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