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08.04.011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
张庆宗 湖北大学
摘 要: 原则和写作方法。
主题词: 文献综述;作用;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的好坏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关,同样,也与研究者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本文拟就文献综述的作用、种类、写作原则和方法作一简单的探讨。
信心阅读该研究论文。
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文献综述的作用和目的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表明作者熟知某一知识领域,由此而建立起当前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通过文献综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熟知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能力、研究背景产生信心,从而促使读者有
研究找到突破口。
2 文献综述的种类
2.1 背景式综述
这是文献综述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出现。背景式文献综述介绍某一研究问题的意义、背景情况,将该研究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下,让读者了解到该研究在整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读者可以从背景式综述中看到该研究问题与前期研究的相关性,并了解到前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2 历史性综述
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者们往往对某一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作历史性综述,历史性综述对介绍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历史性综述,会对某一学科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3 理论式综述
理论式综述是对解释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不同理论,比较各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价他们对该现象的解释力。当研究者需要整合两种理论或拓展某一理论时,往往会作理论式综述。
2.4 方法性综述
方法性综述是研究者对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进行综述,评价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确、得当,指出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等。
2.5 整合式综述
整合式综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为读者展现出该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要有评价性,在综述中作者要指出前期研究中的优点,尤其是要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研究者在文献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总的原则:
(1)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2)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清晰、有效、准确无误地表达观点。
(3)采用批判的态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不能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对来自权威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4)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
(5)在阅读一篇论文时,要仔细阅读论文的引言和标题部分,看它们是否与论文其它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
(6)一篇好的论文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阅读时应找出每篇论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7)一篇论文最容易出现错误和纰漏的地方是方法和结论部分。有些研究者们通常不能有效地解释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因此,仔细阅读方法和结论部分,会找出该研究的瑕疵所在,以便完善后续的研究。
(8)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看结论与前面的数据是否一致。
4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4.1 确定选题
选题往往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研究的需要而定,也可根据所占有的文献资料的质和量,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选题过大,可能会由于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时间、精力等因素所限而难于驾驭;选题太小,难于发现各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选题要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
4.2 收集文献
确定选题后,要着手收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文献可以是手工检索,即将自己阅读专业期刊上相关文献做成读书笔记卡片,也可以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论文期刊检索获得,也可以从综述性文章、著作等的参考文献中查到有关的文献目录。
收集文献时,要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常常包括前
期成果的概述和参考资料,可以使人很快了解到某一研究问题的现状。
4.3 拟定提纲
在收集了相关文献之后,大致浏览阅读一遍,确定是否将它们包括在文献综述中。然后,对所收集到的文献作进一步的筛选,仔细阅读,做好笔记,记下所要综述文献中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在此基础上,拟定文献综述的提纲,准备撰写。提纲要缜密,条理清楚,紧扣主题。
4.4 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前言、主体和总结。前言部分主要说明文献综述写作的目的,介绍主要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涉及问题的范围)、文献起止年月、问题的现状和争论焦点等。主体部分包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可根据时间的顺序对文献进行综述、也可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综述。在综述中,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照,阐明有关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找出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使读者了解该研究的切入点。总结部分是对文献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在研问题与前期相关研究的关联性,使读者既了解问题的过去和现在,又能展望未来,由此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
以下是两篇对相同文献的综述(Nueman,1994),试作一比较:
综述1
Smith (1990)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on fear and self-esteem with 150 undergraduates. In the study he tested subject self-esteem and then exposed subjects one at a time to a fear-inducing situation. He found that those with lower self-esteem felt greater fear. Jones and Jones (1982) surveyed elderly residents. The respondents who had the greatest independence, self-esteem, and physical health, had the lowest degree of fear of being the victim of crime. In a study of college women, Rosenberg (1979) found that the greater independence one felt, the less the fear of being left alone in a darkened room. DeSallo’s study (1984) of 45 college males found that those who had the greatest self-esteem felt the least degree of failure. Yu (1988) found the same for college
fear of crime.
综述2
be less fearful. esteem and fearrelated. Only Hong (1980) did not fi综述1要好。综述12字简洁。主题句(撰写。 参考文献
[1] Nueman,W.L.. [2] 张丽华, 王娟, 苏源德与方法 [J]. Abstract:Key Words:
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08.04.011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
张庆宗 湖北大学
摘 要: 原则和写作方法。
主题词: 文献综述;作用;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的好坏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关,同样,也与研究者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本文拟就文献综述的作用、种类、写作原则和方法作一简单的探讨。
信心阅读该研究论文。
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文献综述的作用和目的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表明作者熟知某一知识领域,由此而建立起当前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通过文献综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熟知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能力、研究背景产生信心,从而促使读者有
研究找到突破口。
2 文献综述的种类
2.1 背景式综述
这是文献综述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出现。背景式文献综述介绍某一研究问题的意义、背景情况,将该研究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下,让读者了解到该研究在整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读者可以从背景式综述中看到该研究问题与前期研究的相关性,并了解到前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2 历史性综述
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者们往往对某一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作历史性综述,历史性综述对介绍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历史性综述,会对某一学科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3 理论式综述
理论式综述是对解释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不同理论,比较各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价他们对该现象的解释力。当研究者需要整合两种理论或拓展某一理论时,往往会作理论式综述。
2.4 方法性综述
方法性综述是研究者对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进行综述,评价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确、得当,指出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等。
2.5 整合式综述
整合式综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为读者展现出该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要有评价性,在综述中作者要指出前期研究中的优点,尤其是要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研究者在文献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总的原则:
(1)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2)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清晰、有效、准确无误地表达观点。
(3)采用批判的态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不能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对来自权威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4)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
(5)在阅读一篇论文时,要仔细阅读论文的引言和标题部分,看它们是否与论文其它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
(6)一篇好的论文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阅读时应找出每篇论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7)一篇论文最容易出现错误和纰漏的地方是方法和结论部分。有些研究者们通常不能有效地解释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因此,仔细阅读方法和结论部分,会找出该研究的瑕疵所在,以便完善后续的研究。
(8)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看结论与前面的数据是否一致。
4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4.1 确定选题
选题往往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研究的需要而定,也可根据所占有的文献资料的质和量,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选题过大,可能会由于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时间、精力等因素所限而难于驾驭;选题太小,难于发现各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选题要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
4.2 收集文献
确定选题后,要着手收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文献可以是手工检索,即将自己阅读专业期刊上相关文献做成读书笔记卡片,也可以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论文期刊检索获得,也可以从综述性文章、著作等的参考文献中查到有关的文献目录。
收集文献时,要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常常包括前
期成果的概述和参考资料,可以使人很快了解到某一研究问题的现状。
4.3 拟定提纲
在收集了相关文献之后,大致浏览阅读一遍,确定是否将它们包括在文献综述中。然后,对所收集到的文献作进一步的筛选,仔细阅读,做好笔记,记下所要综述文献中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在此基础上,拟定文献综述的提纲,准备撰写。提纲要缜密,条理清楚,紧扣主题。
4.4 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前言、主体和总结。前言部分主要说明文献综述写作的目的,介绍主要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涉及问题的范围)、文献起止年月、问题的现状和争论焦点等。主体部分包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可根据时间的顺序对文献进行综述、也可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综述。在综述中,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照,阐明有关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找出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使读者了解该研究的切入点。总结部分是对文献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在研问题与前期相关研究的关联性,使读者既了解问题的过去和现在,又能展望未来,由此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
以下是两篇对相同文献的综述(Nueman,1994),试作一比较:
综述1
Smith (1990)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on fear and self-esteem with 150 undergraduates. In the study he tested subject self-esteem and then exposed subjects one at a time to a fear-inducing situation. He found that those with lower self-esteem felt greater fear. Jones and Jones (1982) surveyed elderly residents. The respondents who had the greatest independence, self-esteem, and physical health, had the lowest degree of fear of being the victim of crime. In a study of college women, Rosenberg (1979) found that the greater independence one felt, the less the fear of being left alone in a darkened room. DeSallo’s study (1984) of 45 college males found that those who had the greatest self-esteem felt the least degree of failure. Yu (1988) found the same for college
fear of crime.
综述2
be less fearful. esteem and fearrelated. Only Hong (1980) did not fi综述1要好。综述12字简洁。主题句(撰写。 参考文献
[1] Nueman,W.L.. [2] 张丽华, 王娟, 苏源德与方法 [J]. Abstract: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