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一、 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1、根据中************工程,**********提升泵站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及有关技术条款。
1.2、********提升泵站施工图。
1.3、国家及现行质量评定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
1.4、本公司类似工程施工技术及经验
2、编制指导思想
2.1、完全响应招标文件的全部条款,满足业主及项目监理对施工工期、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用电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均衡、连续施工,实行分段流水作业,充分 利用空间及工作面。
2.3、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提高机械化 施工水平,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2.4、科学选定施工方案,降低工料消耗。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工程,********提升泵站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占地面积385.37m2,总建筑面积518.30 m2,地下一层(水池)、地上一层,檐高7.5m,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6度;零米以下墙体采用MU10粘土砖水泥砂浆砌筑、零米以上墙体采用A5.0级增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合砂浆砌筑,屋面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普通房间为防滑地板砖地面、配电间为防静电地板胶地面。
相应排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内管道及设备安装以及采暖、电照等均在本
工程施工范围内。
第二章 施工组织及管理
我公司长期从事工业建筑及水处理等类似工程的建设施工,积累了丰
富的大中型工程综合施工经验。我公司根据该工程项目的特点及“项目法”施工的要求组织施工,抽调具有丰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成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管理。该项目部下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材料等部门,做好现场组织、指挥、协调及管理工作。
一、 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选派承担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
并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项目总工程师由技术管理水平较高、有创优管理经验、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并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根据本工程特点,组建精干项目经理部,对本项目的人、财、物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要求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布置,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认真执行ISO9002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本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组织管理机构
二、项目部下设作业队及分工:
1.土建施工作业队:负责工程的基础、结构等土建工程的施工综合管理 工作,以及配合专业公司的施工。
2.安装工程作业队:负责设备的调试、安装工作。
3.电气工程作业队:负责电管预埋、管线敷设、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4.水、暖工程作业队:负责给排水及采暖管道预埋、敷设;给排水及采 暖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第三章 施工部署及计划管理措施
一、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2、工期目标:确保本工程在110日历天内完成全部合同施工任务。
3、现场管理目标:强化施工现场科学管理,争创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在施工期间杜绝一切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文明管理。
二、本工程主要的施工流程为:
1、泵站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场地平整→定位放线→水池及深基础基坑开挖→底板钢筋绑扎及浇筑砼、养护→池壁钢筋绑扎、支模、浇筑→顶板支模、钢筋绑扎及浇筑砼→泵站框架基坑开挖→泵站基础钢筋绑扎、支模、浇注砼→泵站框架结构施工→泵站围护结构施工→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竣工验收。
2、排水管道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场地土方平整→定位放线→沟槽开挖→管道安装(管道附属构筑物砌筑)→砌筑检查井→闭水实验→土方回填→竣工验收。
三、施工区域降排水
1、由于已进入雨季施工,基坑底部周边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及时排出积水。
2、水池部位及较深基坑处,根据水量大小,采用轻型井点或大口径井点降
水法降低地下水位,以满足降低后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全过程中低于槽底最低点不小于100cm(根据实际情况另出降水方案)。
3、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生产或生活污水,我方将修筑明沟或埋设管道,结合水泵将水就近排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区域。
四、计划安排原则
1、依据本工程合同文件的要求安排施工,具体施工前将结合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可行性研究,并将合理化方案建议上报业主及项目监理。
2、划分施工段,选择平行流水施工,分区分阶段落实计划,紧凑衔接、见缝插针、排满时间、占满空间、科学安排好有限的时间和空间。
3、劳动力、机具、材料调配及时平衡、加快周转,人力、物力围绕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统筹安排。
4、充分发挥机械设备能力,尽量使用机械代替劳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五、计划管理措施
1、按照施工组织总设计部署进行计划交底,编制分段施工进度施工计划。
2、长计划、短安排,落实阶段性计划,督促各施工段进行计划性管理,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整个工期。
3、每周召开一次现场协调会,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或关键环节(工序)施工时召开工作间隙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计划,制定近期施工方案及计划,解决实际问题,集思广益,并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和计划落实情况,及时更正失误,统一思想,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章 施工准备及临建工程
一、施工准备
1、人员进场筹备
本工程合同签署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迅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筹备,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陆续、及时到岗。
2、技术交底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专职质检人员、试验员、各班组长,熟悉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答疑)、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操作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等,并进行交底。结合各施工段的具体情况组织并下达编制各施工段具体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
3、定位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或项目监理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进行现场轴线、高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项目监理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以便对整个标段的建筑及构筑物实行同精度控制,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4、向项目监理提出开工报告
根据技术条款要求,在单位工程开工前,向项目监理提交开工报告单,该报告单得到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开工。
5、选购原材料
本工程中材料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材料运输计划,组织材料设备进场,每批材料进场后,要向项目监理工程师报检,需要复检的申请鉴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项目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6、设备供应方面
公司对机械设备要提前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状态良好。可根 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调配机械设备进场,具体机械设备供应情况见投入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材料试验
本工程的材料试验工作将由具备检测试验资质的正规实验室来完成。
本工程合同签署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迅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筹备,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陆续、及时到岗。 2、技术交底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专职质检人员、试验员、各班组长,熟悉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答疑)、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操作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等,并进行交底。结合各施工段的具体情况组织并下达编制各施工段具体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 3、定位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或项目监理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进行现场轴线、高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项目监理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以便对整个标段的建筑及构筑物实行同精度控制,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4、向项目监理提出开工报告
根据技术条款要求,在单位工程开工前,向项目监理提交开工报告单,该报告单得到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开工。 5、选购原材料
本工程中材料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材料运输计划,组织材料设备进场,每批材料进场后,要向项目监理工程师报检,需要复检的申请鉴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项目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6、设备供应方面
公司对机械设备要提前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状态良好。可根 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调配机械设备进场,具体机械设备供应情况见投入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材料试验
本工程的材料试验工作将由具备检测试验资质的正规实验室来完成。
二、临建工程 1、施工总平面布置 1.1、办公生活设施
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建造功能相对完善的办公设施,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设施及库房等。 1.2、生产设施
工具、材料堆放场地;库房;材料加工场地;下夜房及休息间等。 1.3、施工道路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建施工临时道路,并与场外道路联通,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维护,确保施工道路畅通。 1.4、供电系统
由于业主未提供现场施工电源,项目部将采用两套柴油发电系统分别满足施工及现场生活区用电需要,综合考虑现场用电设备和错峰调节因素,施工及生活用电分别采用75KVA和20KVA柴油发电机组,能够满足现场正常施工及生活用电需求。 1.5、供水系统
由于业主未提供现场水源,现场施工及生活用水将采用水罐车拉水的方法进行解决,在施工及生活区分别放置储水罐储存满足一天的用水量,并及时进行补充,以解决现场施工及生活用水问题。 1.6、通讯系统
工地管理人员手机全天开通,保证内外联络通畅。 三、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一览表
四、施工人员安排
劳动力计划一览表
第五章 工程总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一、阶段工期目标 1、施工工期的确定
按照精心组织、合理施工布置,以及科学的、合理的施工方案,可达到本工程期望的工期目标,即按期完成合同文件所确认的和经业主及项目监理确认修改的全部工程内容。本工程拟定于 年 月 日开工(以建设单位实际下发开工令为准), 年 月 日竣工,拟定工期***日历天,确保在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合同任务,根据各阶段控制性进度计划目标,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
见附页
二、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为保证阶段性计划工期的如期完成,我公司分别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对此工程给予大力支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证。 1、组织保证:
建立精干、有力、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抽调年富力强的技术管理骨干组成项目经理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抽选技术较好、工作积极、素质较高的熟练技术工人作为主要的施工操作人员。 2、人员保证:
一批经受考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工人,将是该工程如期完成的主要保证。 3、资金保证:
本工程实行项目制管理,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且在必要时公司确保该工程的资金周转。 4、材料、机具保证:
我公司考虑到工期的紧迫性,准备工作均提前安排,所需材料、设备 等根据项目进度的需要提前到位,并在数量上予以保证。 5、技术保证:
经合理的现场布置和科学的组织,作好图纸会审,编制施工阶段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技术措施,把好方案实施前的各个环节,按业主、项目监理批准的技术方案做好现场实施工作,以确保不出现技术方案的失误,杜绝因技术方案不当引起停工、返工现象的发生,结合实际在施工技术上不断创新,应用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6、措施保证:
6.1、做好全面组织准备工作,加强与现场指挥部、项目监理的联系,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临时住房、生产用房,临时施工道路、临时用水、电等在开工令下达前基本完成。同时技术准备工作提前进行,如土工试验、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等。
6.2、在工程指挥部和项目监理的统一布置和指挥下,项目经理部将认真做好本工程施工项目程序的规划布置工作,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统一周密的内部调配,保证施工顺利实施。
6.3、开工后,如阴雨天过多,造成对进度计划的影响,我方将及时调配预备机械、车辆及劳动力。根据作业现场情况,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连续作业,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6.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科学计划管理,项目部根据本项目工程总体计划安排,按月发布经现场项目监理批准的月施工计划,各施工班组根据月计划作好旬安排并按日制定施工计划,各施工班组根据月计划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计划, 以确保计划的完成,真正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整 个工期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5、进行施工网络化管理,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规范
及合同文件的要求组织施工,开工前,组织学习技术文件、规范,熟悉设 计图纸,作好技术交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 工程返工,确保各工序一次性验收合格,保证各分项工程、各工序有计划、 有条不紊地进行。
6.6、采用合理施工工艺流程作好冬、雨季、夜间施工的保护措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6.7、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安全促进生产,以安全保工期。
第六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一、施工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工作所必要的资料和水准点或基准点,我方在收到这些资料后,将进行复测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且在测量工作完成后及时向项目监理提交一份测量报告;未经项目监理确认,不得改变原工程中的地面高程的准确性,且保护好这些关键的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
1、施工人员认真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参加图纸会审工作,查找技术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掌握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要求,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研究。
2、进行测量放线及对水准点、控制线复测。
3、依据现场测量结果,布置临建设施,为全面开工创造条件。
4、泵站施工前,将根据工程情况完成以下测量工作:
4.1、测设临时水准点。
4.2、测设泵站轴线,钉上轴线桩,经复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测设各 轴线控制桩,并加以保护。
4.3、根据测设的轴线及自然地面高程计算出基坑开挖宽度,并撒出开挖灰线,整理好结果后交由项目监理工程师复核。
5、在外网管道施工开始前,将根据工程情况完成以下测量工作:
5.1、设立多个临时水准点;
5.2、测定管道中心线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
5.3、核对接入原有管道接头处的高程;
5.4、测量有关地面、河道、地下管道高程;
5.5、上述测量成果进行记录并整理,标注在有关图纸上,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成果及整理好的资料及时交项目监理核实。
6、质量控制
6.1、测定管道中线、附属构筑物位置,核对永久水准点,建立临时水准点,施放挖槽边线、堆土堆料界线及临时用地范围。
6.2、中心桩、控制桩及水准点均应设置为固定的、可靠的桩,并设置明显保护标志,对所有测量标志,在施工中(中心桩为开槽前)均应妥善保护,不得损毁或碰撞。严禁攀登控制桩或高程桩,并不得在桩上悬挂任何物体。
6.3、根据图纸测设施工坐标系,测定管道中线,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纵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测设中心桩,桩顶钉中心钉,并应在起点及平面折点的沟槽外面适当位置设置方向桩。
6.4、建立临时水准点,水准测量的闭合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临时水准点应设在稳固及不易被碰撞的地点。其间距以不大于100m为宜,且每次使用 前均应校测。
6.5、在挖槽见底前;灌注混凝土基础前;管道铺设或砌筑前;均及时校测管道中心线及高程桩的高程。
6.6、施工过程中,组织对泵站基础完成后、地上一层结构完成后等各阶段, 以及对已完成敷设的管道及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及结果需得到项目 监理的认可;
二、排水管线施工
1、土方工程
1.1、一般要求:
1.1.1、土方开挖前,我方将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现场条件并结合《工 程勘察报告》编制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1.1.2、当土方开挖需在公路、铁路、河道、建筑物或其它公用设施之下或 其附近进行时,我方将根据相关部门或其它有关单位对穿越公路、铁路、建筑物、河道等地段施工的有关规定,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加固措施,报项目监理审批,以确保公路、铁路、河道、建筑物及公用设施的安全。
1.1.3、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避免在施工中可能损坏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等,并对这些文物设施妥善保护、支撑或维护。
1.1.4、在没有得到有关单位的书面同意和批准及项目监理认可时,不会切断任何公用设施。切断这些公用设施须按有关单位批准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并提前至少24小时书面通知项目监理和将因切断设施受影响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1.1.5、由于施工区段均为沙丘,根据土质情况边坡应按1:1.0~1.50进行放坡。
1.1.6、开挖中若出现地下水时,应根据地下水位及出水量情况,采用相应降水方法。(降水方案另出)
1.1.7、开挖到设计标高时,由项目监理检查沟槽尺寸及地基土质等,经验 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1.8、开挖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或其它现有设施时,在经项目监理同意后,按其同意的方案对管道和检查井位置作适当的改动。
1.1.9、根据现场情况,考虑沿沟槽一侧修建临时施工道路,同时余土应运至业主指定堆土场,并随挖随运,。
1.2、沟槽开挖
1.2.1、沟槽开挖前根据场地地面标高及设计图纸进行整个场区内的土方平衡,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深度,以规范规定加以计算。
1.2.2、当沟槽挖深较大时,要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且需符合下列规
定:
①、人工开挖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放坡开槽时不小于0.8米,直槽时不小于0.5米,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小于1.5米;
②、采用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
1.2.3、沟槽每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时,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影响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安全;
②、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以及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且不得妨碍其正常使用;
③、堆土高度不超过2米,且距离槽口边缘不小于1.5米。
1.2.4、开挖沟槽若发现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时,则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1.2.5、沟槽的开挖质量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扰动天然地基土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②、槽壁平整,边坡坡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③、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小于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 ④、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50;
2、现场降排水
2.1、场区内降排水主要是指雨水和渗水的排除,雨水影响大,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和畅通的排水渠道,及时排除场区内的雨水。
2.2、若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必要的降水方法后再进行开挖。(根据实际情况降水方案另出)
3、地基处理
3.1、当开挖到设计槽底标高时,由项目监理同有关部门检查地基情况。如果认为地基需要处理,且发出进一步开挖的指令及提出此地段处理的方法,我方将遵照执行。
3.2、地基处理的施工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处理后的地
基由项目监理按《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在挖槽中严格控制槽底高程,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超挖和槽底土壤扰动。
3.3、由于施工超挖、槽底土壤扰动、受冻并发现地基土质松软、坟穴、枯井、地质不匀等特殊情况,会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地基处理措施并会签变更设计洽商记录。
3.4、地基土壤需要换土时,在清除彻底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换填,回填土材料、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应由设计等相关单位确定。
4、管节安装
4.1、管节安装前需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需修补并经鉴定合格后,再使用;
4.2、管节安装前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管节底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调整管节中心及高程时,垫稳,两侧设撑杠,不得发生滚动;
4.3、管道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孔需进行封堵;
4.4、管材的运输和现场堆放需符合规范规定;
4.4.1、管及管件采用兜身吊带或专用工具起吊,装卸时轻装轻放,运输时垫稳、绑牢、保持不互相撞击,接口及钢管的内外防腐层则采取相应的保 护措施;
4.4.2、管节堆放选择使用方便、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需垫稳,堆放层高符合规范规定,使用管节时须自上而下依次搬运;
4.4.3、管道安装前,先将管、管件按施工设计的规定摆放,摆放的位置需便于起吊和运送;
4.4.4、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要符合供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4.4.5、管道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安装,安装时自下游开
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方向;
4.4.6、接口工作坑需配合管道铺设及时开挖,开挖尺寸需符合规范规定;
4.4.7、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互相碰撞,沟内运 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
5、雨期施工拟采取如下措施:
5.1、合理缩短开槽长度,及时砌筑检查井,暂时中断安装的管道及与河道 相连通的管口临时封堵,已安装的管道验收合格后及时回填土;
5.2、做好槽边雨水径流疏导路线的设计、槽内排水及防止漂管事故的应急措施;
6、检查井砌筑
6.1、检查井的砌筑需符合下列要求:
6.1.1、砌筑用砖采用机制普通粘土砖,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粘土砖》的规定;
6.1.2、砌砖需满铺满挤、上下搭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并不得有竖向通缝,曲线段的竖向灰缝,其内侧灰缝宽度不小于5mm,外侧灰缝不大于13mm;
6.1.3、当有抹灰要求时,在砌筑时需将挤出的砂浆刮平。
6.1.4、排水管检查井内的流槽,与井壁同时进行砌筑,采用红砖砌筑时,表面采用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流槽与上下游管道底部接顺,管道内底高程需符合规范规定;
6.1.5、在井室砌筑时,同时安装踏步,位置需准确,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或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混凝土井壁的踏步在预制或现浇时安装;
6.1.6、砌筑圆形检查井时,需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当四面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大于30mm,当偏心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大于50mm;
6.1.7、砌筑检查井的内壁需采用水泥砂浆勾缝,有抹面要求时,内壁抹面
需分层压实,外壁采用水泥砂浆搓缝挤压密实;
6.1.8、检查井砌筑或安装至规定高程后,及时浇筑或安装井圈,盖好井盖;
7、闭水试验
7.1、闭水试验须在管道未回填土时进行,且沟槽内不得有积水;管道闭水试验按规范规定执行;确保闭水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7.1.1、管道内全部预留孔要封堵,不得有明显、持续的渗水现象;
7.1.2、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需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要封堵坚固不得有明显、持续的渗水现象;
7.1.3、要有充分的水源及排水出路,管道的试验水源按规范规定;
7.1.4、管道闭水试验按规范规定的试验进行。试验时要对接口和管身进行外观检查,以无漏水和无严重渗水为合格;
7.2、管道闭水试验的允许渗水量需符合规范规定:
7.2.1、实测渗水量小于或等于规范规定的允许渗水量;
7.2.2、管道内径大于规范规定的管径时,实测渗水量需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Q=1.25√D式中Q-允许渗水量(m3/(24h.km));D- 管道内径(mm);
8、回填夯实
回填在管道安装完毕经闭水检验合格并经项目监理批准后进行。所有回填土的标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回填前清除槽中遗留的木板、草、砖头、钢材等杂物,且在回填期间保持槽内无积水。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持沟槽的安全与稳定。管道回填的施工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其密实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要符合规范规定。
8.1、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沟槽及时回填。回填前,预制管铺设管道的现场浇筑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或预制构件现场装配的接 缝水泥砂浆强度不小于5N/mm2;
8.2、压力管道沟槽回填前需符合下列规定:
8.2.1、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小于0.5米,水压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8.2.2、无压管道的沟槽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
8.2.3、沟槽的回填材料,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槽底至管顶50cm范围内,不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采用细粒土回填;
2、冬期回填时管顶以上50cm范围以外可均匀掺入冻土,其数量不超○
过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块尺寸不超过100mm;
8.2.4、回填土的含水量,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
8.2.5、回填土的每层虚铺厚度,按采用的压实工具和要求的压实度来确定;
8.2.6、回填土每层的压实遍数,按要求的压实度、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
8.2.7、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较重车辆在回填土上行驶时,管道顶部以 上需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其最小厚度按压实机械的规格和管道的设计承载力,通过计算确定;
8.2.8、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节及其接口,且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根据一层虚铺厚度的用量将回填材料运至槽内,且不得在影响压实的范围内堆料;
②、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③、需要拌和的回填材料,在运入槽内前拌和均匀,不得在槽内拌和;
8.2.9、检查井、出水口及其他井室周围的回填,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
②、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宽
度不小于40cm;
③、井室周围的回填,与管道周围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则留台阶接槎;
④、井室周围回填压实需沿井室周围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⑤、回填材料压实后与井壁紧贴;
三、泵站施工
1、测量放线
基坑平面放样应根据图纸要求放出的基坑开挖边线,测定基坑标高应设置高程样板控制。高程样板必须经复核后方可使用,在挖至底层土、做基础、围护等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复核,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放样复核的 原始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考。
2、基坑开挖
2.1、本工程施工区域位于开阔区,水池等主要基坑、沟槽等的开挖采用机 械大开挖并辅以局部人工开挖的施工方案。挖出的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待基坑回填时由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点。
2.2、除场地限制造成坡度较小、较深的基坑采用支撑加以支护的区域外,本工程中的其他具备放坡条件的施工段在开挖过程中我方拟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具体情况(沙丘、风积沙),确定放坡系数为1:1.5。
2.3、根据《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2.4、根据设计断面坡度算出坡脚位置,并进行轴线和高程控制,施工时可使用撒石灰、钉坡脚桩等方法,沿线标距不宜太长,并标注开挖深度,便于施工人员把握。
2.5、开挖顺序:根据现场自然条件首先在水池部位挖至-5.60底板的底部后,重新放线,做基坑降水工程,继续开挖-6.40及-7.90底板土方,同时 独立柱基坑一同开挖。
2.6、水池基坑底部周围应留出1500宽工作面,沿底部周边设置明排水沟, 四角设集水坑,安装污水泵及时排出坑内积水。
3、水池及框架部分施工
首先进行水池底板部分的施工,底板浇筑养护结束后进行池壁及顶板施工,此部分施工无特殊工艺要求只须按正常工序和规范施工即可,施工时注意以下主要工序质量控制:
3.1、钢筋
3.1.1、原材料要求:
钢筋进场须有质保书,按规范要求对钢筋进行原材料试验,试验不合格的钢筋不得使用,需要代换采用其他规格、品种的钢筋要设计认可及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3.1.2、放样加工:
1、由于现场条件所限(均为沙丘,风沙较大、且业主未提供电源),○
钢筋加工场设在临时办公区院内,加工好的钢筋及半成品用加长汽车运至施工地点进行绑扎、安装(3km)。
2、根据规范要求按设计大样表进行放样和加工,翻样加工必须符合设 ○
计要求,钢筋的接头采用搭接绑扎,搭接长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接头错开。
03、成型钢筋检查及验收:I级钢筋末端的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1350弯钩(箍筋)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段长度为10倍钢筋直径。Ⅱ、Ⅲ级钢筋末端900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3.1.3、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时钢筋规格、数量、形状、间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钢筋保护层采用砼垫块来保证。钢筋绑扎后应由甲 方和监理进行验收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二次结构及墙拉筋采用植筋
的施工方法。
2、洞口附加钢筋各节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和○
施工规范的要求,加密区的箍筋应按设计要求加密,不得遗漏,加密区长度按设计要求,梁的钢筋在底模支好后要及时绑扎,合理安排梁主筋的绑扎位置。
3、为了保证现浇板及底板上部钢筋及负弯矩筋在浇筑混凝土时不错位、○
不变形,采取上部钢筋架设钢筋马凳的方法(现浇板采用Ф12钢筋,每个长150,高为板厚减一个保护层,下部弯脚各长100,双向按@800布置。水池底板采用Ф20钢筋通常设置,下部按@1000焊接一对支撑腿总高度为底板厚减保护层及上部主筋直径,此马凳布置间距为@2000),以保证上层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4、允许偏差: ○
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
3.2、模板工程
3.2.1、模板采用竹胶板、木方及钢管支撑体系,局部配以钢模。根据施工
图翻样加工,需整体吊装的大块模板在现场拼装成型,木模表面应刨光,拼缝严密不漏浆,所有模板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竖向围檩选用木方,墙板对拉螺栓选用Ф14mm圆钢且中部焊接50*50止水钢板。
3.2.2、模板安装应按先内后外原则,断面尺寸及轴线误差均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拉螺栓紧固时利用拉杆两头焊接的限位控制断面尺寸,池壁、顶板的宽(厚)度误差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为防止浇砼时模板变形,应加强支撑及模板接缝处检查,特别是采用大模板的拼缝处围檩连接要加强钢度,同时对拼缝等所有孔洞要逐个检查嵌密,防止漏浆。 3.2.3、预埋件埋设
洞口及其他预埋件根据设计图纸由测量员精确定位后埋设,并应保证施工期间不移位,按图复核埋件,严禁遗漏。放置后的位置应由甲方和监理进行验收,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3.2.4、 模板拆除:
1、模板的拆除必须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 ○
2、拆模时,必须考虑混凝土强度,侧模拆除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
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或达到强度的30%时方可拆模,承重梁、板底模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拆除。
3、拆模时应遵循由一头开始按顺序拆除、退出,避免交叉作业,拆下○
的模板及钢木支撑等应由汽车吊进行吊卸,不得随意往下扔,拆梁底、板底时应加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脱落伤人。
4、拆除后的模板、木方、钢管应及时运走、清理,分规格堆码整齐,○ 拆下的木楔、扣件及零星钢管等应集中收集管理,做到活完场清,文明施 工。
5、起完钉及修整好的模板、木方,按规格或使用部位堆码整齐、挂好○标识牌,以便下次周转使用。 3.2.5、允许偏差: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3.3、砼工程
3.3.1、本工程所用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砼。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配合比,水泥应有质保书和准用证,应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且含泥量小于1%,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强度及抗渗要求,为满足砼的和易性和初凝要求加泵送剂,砼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当坍落度不足时,及时通知搅拌站进行调整。砼浇筑前后应做坍落度试验。
3.3.2、砼浇筑前全面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班组分头分区情况,砼入模前清除模板内各种垃圾、杂物并浇水湿润。同时在砼开浇时施工缝应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接槎处理。
3.3.3、施工中严格控制层差、杜绝冷缝出现,振捣时应循序渐进,振捣器头插入下层砼5cm左右,注意不漏振、过振,钢筋密集处加强捣固,分区分界处要加倍注意,保证砼外光内实。
3.3.4、.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 1.2N/mm2,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 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紧
密结合。
3.3.4、水池底板的施工质量非常关键,除按常规要求控制质量外,还必须注意:
1、底板垫层混凝土浇完24小时后,方可进行底板施工。 ○
2、垫层砼面高程只允许略低于设计标高面,不允许高出设计高程,以 ○
保证上层底板钢筋绑扎位置正确,保证底筋保护层厚度。
3、底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由于底板厚度薄,采用连续浇筑方法 ○
进行,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现象。
4、严格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拌制混凝土。 ○
5、○池壁接槎处应留置在距底板高度H≥450的部位,同时设置止水板。
3.3.5、钢筋工、木工跟班人员加强值班巡检,保证正常施工,交接班时应交清振捣情况后才能离岗。砼浇筑完成12小时后浇水养护,在高温和干燥情况下加盖草袋进行保湿养护。 3.3.6、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
4、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4.1、插入式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 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微抽 动,以便上下振捣均匀。
4.2、每一插入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在显著下沉,不在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3、插入式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4.4、插入式振动器使用时,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振动。
4.5、本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捣可能在高温季节进行,必须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组织,根据诱导缝位置划分施工段,确保每段混凝土能一次性连续 顺利浇捣完成,根据施工进度及混凝土的供应能力计算,配备足够的泵车和搅拌运输车辆。
4.6、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按现场浇捣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由专职试块员抽样制作试块之外,另制定现场测定塌落度的制度,现场每小时测定塌落度指标一次,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及时与现场拌台联系,随时调整级配量。
4.7、混凝土的平面及收头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用2m长刮尺刮平多余浮浆,并用木抹子抹平。在混凝土表面初凝之前,应加强力量集中抹灰工再用木抹子抹压一遍,防止混凝土表面收水开裂。
4.8、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 产生收缩裂缝,在砼浇筑完成后12小时开始浇水养护,使砼始终保持湿润
状态,养护时间14天。 5、装饰、装修工程 5.1、抹灰
5.1.1、抹灰操作前对墙面浇水湿润,对局部凸出不平处应先凿平,然后用小线校正挂直,用砂浆每距离1.5-1.8米墙面贴饼。
5.1.2、护角线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底灰找平工作,刮平厚度20mm,分层刮平,底灰表面平整必须一致,无凹陷,无开裂。 5.1.3、阴阳角,操作时应用方角器加以方直。
5.1.4、抹底层砂浆前,如墙面偏差较大时,应用砂浆提前垫平。 5.1.5、待底层砂浆6-7成干后,可抹面层砂浆,用刮尺赶平后再用木抹抹平整、铁抹压光,注意丝纹清晰顺直,无明显接搓。 5.2、乳胶漆涂料施工
5.2.1、新抹水泥砂浆墙面常温龄期不少于10天,冬季不少于20天,墙面含水率小于10%时方可施工。
5.2.2、粘度大时,可用自来水调稀,切忌与有机溶剂和石灰水混合。 5.2.3、涂漆时墙面温度不低于0℃。
5.2.4、涂刷时清理墙面,将墙面上的浮灰、杂质等清理干净,并用配套腻子刮平凹凸处。
5.2.5、整个墙面满刮腻子,并用砂纸磨平。
5.2.6、刷底漆:均匀刷涂一道墙面封底抗碱并提高附着力。
5.2.7、涂面漆:涂面漆可用长毛辊或用羊毛排笔刷涂。一般刷涂两道,待第一道干后(至少间隔2h)再刷第二道。第一道与第二道涂刷方向相互垂直。 6、垂直运输
6.1、由于现场环境限制,本工程的垂直运输,全部采用2台25T汽车吊完 成垂直运输。
6.2、汽车吊选用机械状态良好、手续齐全的车辆,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
6.3、吊卸作业时要放置专人进行指挥作业。 7、施工临时道路
7.1、由于施工现场为沙丘地貌,车辆进出非常困难,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沿建筑周围铺设临时施工道路,并应与周边临时道路联通。
7.2、施工路面要高于初步平整地面,基层用装载机把原土推平(挖高垫底),充分碾压后表面铺200厚碎石,整平、碾压;路宽4m。
7.3、沿临时道路南北两侧各设一处12m*12m混凝土泵车及吊车车位,具体做法同临时道路。
7.4、临时道路应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出雨水,确保运输畅通。
第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为合格工程。 二、组织措施与运作
1、公司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在施工现场设立专职的质检员负责本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检查,质检人员由工作满三年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2、每个部位工序由班组自检、项目部质检员组织复检,复检合格后报送建设、监理单位检验,对各级质检人员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3、新进场材料需取样复检的,要由项目监理现场见证。
4、对质量进行预控管理,事先确定质量目标,保障工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三、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措施
2.1、认真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严格按各程序文件的规定运行。严格按图纸、操作规程、规范及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施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2、定岗、定责,设立一线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在施工中重视对施工技术人员、材料员等进行质量教育。
2.3、层层开展质量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和每道工序由上而下直到工人,操作前进行技术交底、质量交底和通病防治的交底,并进行交底签字记录。 2.4、建立测量复核制度和技术复核制度,重要工序的测量工作如轴线、高程等一定要一测一复。施工临时水准点和轴线控制桩设置必须便于观测且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和经常校核。
2.5、把好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质量关,进场材料要有质保书,需复检的材料经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6、工地试验员配置好试验器具,在施工过程中按标准做好施工试验,提供准确的数据供质检参考。
2.7、强化工序质量管理,工程质量通病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部位工序不合格而返工,确保工序交验一次性合格,一旦发现不合格工序,坚决予以返工。
2.8、工程技术资料专人整理、收集,做到齐全并与工程同步,准确整洁地分类加以保存。 四、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基坑开挖后,零米以下工程的施工要紧凑、集中,工序安排合理,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创造条件尽快进行土方回填。同时基坑开挖后,坑底设置集水沟和集水坑,如有积水及时用水泵排出坑外。坑的上口边缘要用土做成围堰,防止雨水流入。
2、沟槽完成一段再开一段,切忌在全线大挖大填,应分段施工,沟底应保留15~30cm土层,待垫层或基层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方可清除。 3、存土宜集中堆放,还土时清除表层。回填的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可掺炉灰或白灰。
4、雨前应选择因雨水易翻浆处或低洼处等不利地段先行施工。
5、边沟、集水井、渗水井等排水设施畅通,如阻塞、溢满,应立即挑通放水或用水泵抽出,以防连日阴雨积水倒流。
6、雨后搅拌站再次拌和混凝土时,应重做砂石含水量试验和配比通知单。 7、雨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缩短运输、摊铺、振捣、抹面等工序时间,浇筑完毕应及时覆盖养护。
8、雨季施工材料的堆放、存储要格外重视,尽可能存放于库房中,若必须室外存放的,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下部要垫起、上部用防水材料 覆盖,并经常进行检查。
第八章. 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框架梁模板:
1.1.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涨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1.2.防治措施:
1.2.1.支模时应遵守边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边相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1.2.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梁底模板应按规定起拱。 1.2.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浇水湿润。 2、框架柱模板:
2.1.通病现象:涨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 2.2.防治措施:
2.2.1.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加固。
2.2.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2.2.3.四周斜撑要牢固、间距合理。 3、现浇板模板:
3.1.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3.2.防治措施:
3.2.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所有搁栅均刨至统一尺寸。 3.2.2.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3.2.3.模板按规定起拱。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通病现象:钢筋下料长度不准、箍筋歪斜扭曲,绑扎间距不均,钢筋紧贴模板,钢筋下塌等。
2、预防及纠正措施:
2.1.由熟练工人操作钢筋加工机械,定期校核调直机的计量部件。
2.2.加工箍筋时一次性加工个数不宜过多。
2.3.梁板及柱钢筋绑扎时,先划线,后绑扎,严格按线及规定要求进行绑扎。
2.4.严格用按规定厚度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砂浆垫块将梁、板钢筋垫起,位置、间距合理;墙柱钢筋的保护层垫块要绑扎牢固。
2.5.板面负弯筋要用固定马凳垫起,数量要足够,绑扎要牢固,并且要避免踩踏。
三、砼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通病现象: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2、预防措施:
2.1.按规定使用振动器。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槎范围要仔细振捣,使
接槎处混凝土密实。
2.2.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灰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底板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3、通病现象: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但不实。
4、预防措施:
4.1.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此,使钢筋下沉挠度减少。
4.2.使用振动器振捣时,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5、通病现象: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6 、预防措施:
6.1.旧模板使用前必须进行认真清理,钢模板在使用前要认真涂刷隔离剂,使模板表面洁净、光滑,同时振捣要密实。
7、通病现象: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8、预防措施:
8.1.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
8.2.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特殊部位采用¢35小直径振动棒仔细振捣。
9、通病现象: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
10、预防措施:
10.1.在施工缝处模板位置留出清扫口,以清除杂物。
10.2.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并对接槎处充分浇水冲洗、湿润。
11、通病现象:墙、柱烂根。产生原因:模板下口有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接槎砂浆。
12、预防措施:
12.1.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
12.2.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的高标号水泥砂浆。
13、通病现象: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14、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方允许接拼梁模板。
15、通病现象:楼板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16、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表面上人及操作。
17、通病现象: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18、预防措施:模板的加固及支撑体系必须牢固可靠,埋件安装固定方法正确,在浇筑前模板及支撑、加固系统要认真检查验收。
19、通病现象: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20、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澡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21、通病现象: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过早,拆模方法不当。
22、预防措施:
22.1.投料计量要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具有较好和易性。
22.2.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后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四、砌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通病现象: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垂直灰缝有通缝、死缝;墙面粗糙;顶砖倾斜角度不够。
2、预防措施:
2.1.砌筑工程开始前先立皮数杆,并正确使用。
2.2.底层砌块应预排,在确定排活正确后方可正式砌筑。
2.3.正反手墙面多余的砂浆应随砌随清理,每天收工时清扫墙面。
2.4.顶砖延后6天砌筑,并双面塞缝。
第九章 成品保护措施
一、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为防止降雨,温度骤变,冰冻和混凝土干燥等气候引起的有害影响,应立即将混凝土加以养护,养护方法和时间,应使混凝土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强度。应使混凝土构件变形最小,不要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引起结构开裂。养生一般采用湿草袋、草帘等,养生结束后应移走覆盖物。
2、工程施工时,各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格交底及检查制度。
二、管理措施
1、关键部位指派专人看护,在成品前设立醒目标志,防止车辆通行或碰撞。
2、采取“护、包、盖、封”的保护措施,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第十章 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一、安全生产
工程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第一负责人,对工程生产、安全负有领导责任,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负责制,构成管理网络,形成有力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
1、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程。执行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设立专职安全员,经常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整顿、改善。
3、进行上岗前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
4、特殊工种工人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非本职人员不允许代岗。
5、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如劳保手套、绝缘鞋、绝缘手套以及
安全帽、安全带等。
6、土方施工时应防止坍方,注意运行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汽车倒车、挖 掘机摆臂时注意对他人的安全。
7、所有施工区域内,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做好临时围栏,并定期对围栏进行检查和维护,对缺陷及时修复;在施工现场安装适当的警告标牌,反光标志以及夜间安全照明设施,避免施工活动时车辆、施工人员、来访者及公众造成伤害。
8、所有机电设备需设立有效、可靠的三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严格执行配电箱上锁制度。
9、合理布置消防、灭火器材,并派专人定期检查,保持有效,并进行有关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二、文明施工
1、成立现场文明施工监督小组,定期组织监督检查评比,制定奖罚制度,重点强化,及时整改。
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业主及项目监理的许可,进行有序合理的现场布置,机械设备及时保养整洁,排水通畅,临时道路用碎石铺设,砂石料归堆, 车辆停放整齐。
3、实行分片包干制,由各作业班组包干管理施工现场。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搞好食堂、生活区的卫生清理工作,垃圾不乱堆、乱放、乱扔。
5、施工中积极与当地居民沟通,搞好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尽可能地保护居民的利益,为当地群众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
6、做好防盗工作。
7、与各班组签定协议时,明确有关安全责任,并不准在班组内或与其他工种、个人间发生打斗,否则一律给予重罚。
8、安排施工时尽可能减少噪音、粉尘、排水及其它可能对附近单位、居民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一、 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1、根据中************工程,**********提升泵站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及有关技术条款。
1.2、********提升泵站施工图。
1.3、国家及现行质量评定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
1.4、本公司类似工程施工技术及经验
2、编制指导思想
2.1、完全响应招标文件的全部条款,满足业主及项目监理对施工工期、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用电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均衡、连续施工,实行分段流水作业,充分 利用空间及工作面。
2.3、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提高机械化 施工水平,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2.4、科学选定施工方案,降低工料消耗。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工程,********提升泵站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占地面积385.37m2,总建筑面积518.30 m2,地下一层(水池)、地上一层,檐高7.5m,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6度;零米以下墙体采用MU10粘土砖水泥砂浆砌筑、零米以上墙体采用A5.0级增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合砂浆砌筑,屋面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普通房间为防滑地板砖地面、配电间为防静电地板胶地面。
相应排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内管道及设备安装以及采暖、电照等均在本
工程施工范围内。
第二章 施工组织及管理
我公司长期从事工业建筑及水处理等类似工程的建设施工,积累了丰
富的大中型工程综合施工经验。我公司根据该工程项目的特点及“项目法”施工的要求组织施工,抽调具有丰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成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管理。该项目部下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材料等部门,做好现场组织、指挥、协调及管理工作。
一、 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选派承担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
并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项目总工程师由技术管理水平较高、有创优管理经验、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并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根据本工程特点,组建精干项目经理部,对本项目的人、财、物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要求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布置,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认真执行ISO9002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本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组织管理机构
二、项目部下设作业队及分工:
1.土建施工作业队:负责工程的基础、结构等土建工程的施工综合管理 工作,以及配合专业公司的施工。
2.安装工程作业队:负责设备的调试、安装工作。
3.电气工程作业队:负责电管预埋、管线敷设、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4.水、暖工程作业队:负责给排水及采暖管道预埋、敷设;给排水及采 暖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第三章 施工部署及计划管理措施
一、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2、工期目标:确保本工程在110日历天内完成全部合同施工任务。
3、现场管理目标:强化施工现场科学管理,争创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在施工期间杜绝一切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文明管理。
二、本工程主要的施工流程为:
1、泵站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场地平整→定位放线→水池及深基础基坑开挖→底板钢筋绑扎及浇筑砼、养护→池壁钢筋绑扎、支模、浇筑→顶板支模、钢筋绑扎及浇筑砼→泵站框架基坑开挖→泵站基础钢筋绑扎、支模、浇注砼→泵站框架结构施工→泵站围护结构施工→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竣工验收。
2、排水管道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场地土方平整→定位放线→沟槽开挖→管道安装(管道附属构筑物砌筑)→砌筑检查井→闭水实验→土方回填→竣工验收。
三、施工区域降排水
1、由于已进入雨季施工,基坑底部周边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及时排出积水。
2、水池部位及较深基坑处,根据水量大小,采用轻型井点或大口径井点降
水法降低地下水位,以满足降低后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全过程中低于槽底最低点不小于100cm(根据实际情况另出降水方案)。
3、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生产或生活污水,我方将修筑明沟或埋设管道,结合水泵将水就近排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区域。
四、计划安排原则
1、依据本工程合同文件的要求安排施工,具体施工前将结合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可行性研究,并将合理化方案建议上报业主及项目监理。
2、划分施工段,选择平行流水施工,分区分阶段落实计划,紧凑衔接、见缝插针、排满时间、占满空间、科学安排好有限的时间和空间。
3、劳动力、机具、材料调配及时平衡、加快周转,人力、物力围绕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统筹安排。
4、充分发挥机械设备能力,尽量使用机械代替劳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五、计划管理措施
1、按照施工组织总设计部署进行计划交底,编制分段施工进度施工计划。
2、长计划、短安排,落实阶段性计划,督促各施工段进行计划性管理,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整个工期。
3、每周召开一次现场协调会,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或关键环节(工序)施工时召开工作间隙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计划,制定近期施工方案及计划,解决实际问题,集思广益,并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和计划落实情况,及时更正失误,统一思想,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章 施工准备及临建工程
一、施工准备
1、人员进场筹备
本工程合同签署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迅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筹备,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陆续、及时到岗。
2、技术交底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专职质检人员、试验员、各班组长,熟悉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答疑)、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操作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等,并进行交底。结合各施工段的具体情况组织并下达编制各施工段具体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
3、定位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或项目监理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进行现场轴线、高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项目监理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以便对整个标段的建筑及构筑物实行同精度控制,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4、向项目监理提出开工报告
根据技术条款要求,在单位工程开工前,向项目监理提交开工报告单,该报告单得到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开工。
5、选购原材料
本工程中材料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材料运输计划,组织材料设备进场,每批材料进场后,要向项目监理工程师报检,需要复检的申请鉴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项目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6、设备供应方面
公司对机械设备要提前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状态良好。可根 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调配机械设备进场,具体机械设备供应情况见投入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材料试验
本工程的材料试验工作将由具备检测试验资质的正规实验室来完成。
本工程合同签署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迅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筹备,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陆续、及时到岗。 2、技术交底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专职质检人员、试验员、各班组长,熟悉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答疑)、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操作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等,并进行交底。结合各施工段的具体情况组织并下达编制各施工段具体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 3、定位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或项目监理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进行现场轴线、高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项目监理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以便对整个标段的建筑及构筑物实行同精度控制,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4、向项目监理提出开工报告
根据技术条款要求,在单位工程开工前,向项目监理提交开工报告单,该报告单得到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开工。 5、选购原材料
本工程中材料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材料运输计划,组织材料设备进场,每批材料进场后,要向项目监理工程师报检,需要复检的申请鉴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项目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6、设备供应方面
公司对机械设备要提前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状态良好。可根 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调配机械设备进场,具体机械设备供应情况见投入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材料试验
本工程的材料试验工作将由具备检测试验资质的正规实验室来完成。
二、临建工程 1、施工总平面布置 1.1、办公生活设施
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建造功能相对完善的办公设施,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设施及库房等。 1.2、生产设施
工具、材料堆放场地;库房;材料加工场地;下夜房及休息间等。 1.3、施工道路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建施工临时道路,并与场外道路联通,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维护,确保施工道路畅通。 1.4、供电系统
由于业主未提供现场施工电源,项目部将采用两套柴油发电系统分别满足施工及现场生活区用电需要,综合考虑现场用电设备和错峰调节因素,施工及生活用电分别采用75KVA和20KVA柴油发电机组,能够满足现场正常施工及生活用电需求。 1.5、供水系统
由于业主未提供现场水源,现场施工及生活用水将采用水罐车拉水的方法进行解决,在施工及生活区分别放置储水罐储存满足一天的用水量,并及时进行补充,以解决现场施工及生活用水问题。 1.6、通讯系统
工地管理人员手机全天开通,保证内外联络通畅。 三、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一览表
四、施工人员安排
劳动力计划一览表
第五章 工程总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一、阶段工期目标 1、施工工期的确定
按照精心组织、合理施工布置,以及科学的、合理的施工方案,可达到本工程期望的工期目标,即按期完成合同文件所确认的和经业主及项目监理确认修改的全部工程内容。本工程拟定于 年 月 日开工(以建设单位实际下发开工令为准), 年 月 日竣工,拟定工期***日历天,确保在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合同任务,根据各阶段控制性进度计划目标,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
见附页
二、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为保证阶段性计划工期的如期完成,我公司分别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对此工程给予大力支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证。 1、组织保证:
建立精干、有力、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抽调年富力强的技术管理骨干组成项目经理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抽选技术较好、工作积极、素质较高的熟练技术工人作为主要的施工操作人员。 2、人员保证:
一批经受考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工人,将是该工程如期完成的主要保证。 3、资金保证:
本工程实行项目制管理,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且在必要时公司确保该工程的资金周转。 4、材料、机具保证:
我公司考虑到工期的紧迫性,准备工作均提前安排,所需材料、设备 等根据项目进度的需要提前到位,并在数量上予以保证。 5、技术保证:
经合理的现场布置和科学的组织,作好图纸会审,编制施工阶段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技术措施,把好方案实施前的各个环节,按业主、项目监理批准的技术方案做好现场实施工作,以确保不出现技术方案的失误,杜绝因技术方案不当引起停工、返工现象的发生,结合实际在施工技术上不断创新,应用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6、措施保证:
6.1、做好全面组织准备工作,加强与现场指挥部、项目监理的联系,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临时住房、生产用房,临时施工道路、临时用水、电等在开工令下达前基本完成。同时技术准备工作提前进行,如土工试验、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等。
6.2、在工程指挥部和项目监理的统一布置和指挥下,项目经理部将认真做好本工程施工项目程序的规划布置工作,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统一周密的内部调配,保证施工顺利实施。
6.3、开工后,如阴雨天过多,造成对进度计划的影响,我方将及时调配预备机械、车辆及劳动力。根据作业现场情况,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连续作业,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6.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科学计划管理,项目部根据本项目工程总体计划安排,按月发布经现场项目监理批准的月施工计划,各施工班组根据月计划作好旬安排并按日制定施工计划,各施工班组根据月计划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计划, 以确保计划的完成,真正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整 个工期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5、进行施工网络化管理,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规范
及合同文件的要求组织施工,开工前,组织学习技术文件、规范,熟悉设 计图纸,作好技术交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 工程返工,确保各工序一次性验收合格,保证各分项工程、各工序有计划、 有条不紊地进行。
6.6、采用合理施工工艺流程作好冬、雨季、夜间施工的保护措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6.7、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安全促进生产,以安全保工期。
第六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一、施工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工作所必要的资料和水准点或基准点,我方在收到这些资料后,将进行复测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且在测量工作完成后及时向项目监理提交一份测量报告;未经项目监理确认,不得改变原工程中的地面高程的准确性,且保护好这些关键的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
1、施工人员认真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参加图纸会审工作,查找技术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掌握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要求,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研究。
2、进行测量放线及对水准点、控制线复测。
3、依据现场测量结果,布置临建设施,为全面开工创造条件。
4、泵站施工前,将根据工程情况完成以下测量工作:
4.1、测设临时水准点。
4.2、测设泵站轴线,钉上轴线桩,经复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测设各 轴线控制桩,并加以保护。
4.3、根据测设的轴线及自然地面高程计算出基坑开挖宽度,并撒出开挖灰线,整理好结果后交由项目监理工程师复核。
5、在外网管道施工开始前,将根据工程情况完成以下测量工作:
5.1、设立多个临时水准点;
5.2、测定管道中心线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
5.3、核对接入原有管道接头处的高程;
5.4、测量有关地面、河道、地下管道高程;
5.5、上述测量成果进行记录并整理,标注在有关图纸上,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成果及整理好的资料及时交项目监理核实。
6、质量控制
6.1、测定管道中线、附属构筑物位置,核对永久水准点,建立临时水准点,施放挖槽边线、堆土堆料界线及临时用地范围。
6.2、中心桩、控制桩及水准点均应设置为固定的、可靠的桩,并设置明显保护标志,对所有测量标志,在施工中(中心桩为开槽前)均应妥善保护,不得损毁或碰撞。严禁攀登控制桩或高程桩,并不得在桩上悬挂任何物体。
6.3、根据图纸测设施工坐标系,测定管道中线,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纵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测设中心桩,桩顶钉中心钉,并应在起点及平面折点的沟槽外面适当位置设置方向桩。
6.4、建立临时水准点,水准测量的闭合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临时水准点应设在稳固及不易被碰撞的地点。其间距以不大于100m为宜,且每次使用 前均应校测。
6.5、在挖槽见底前;灌注混凝土基础前;管道铺设或砌筑前;均及时校测管道中心线及高程桩的高程。
6.6、施工过程中,组织对泵站基础完成后、地上一层结构完成后等各阶段, 以及对已完成敷设的管道及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及结果需得到项目 监理的认可;
二、排水管线施工
1、土方工程
1.1、一般要求:
1.1.1、土方开挖前,我方将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现场条件并结合《工 程勘察报告》编制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1.1.2、当土方开挖需在公路、铁路、河道、建筑物或其它公用设施之下或 其附近进行时,我方将根据相关部门或其它有关单位对穿越公路、铁路、建筑物、河道等地段施工的有关规定,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加固措施,报项目监理审批,以确保公路、铁路、河道、建筑物及公用设施的安全。
1.1.3、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避免在施工中可能损坏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等,并对这些文物设施妥善保护、支撑或维护。
1.1.4、在没有得到有关单位的书面同意和批准及项目监理认可时,不会切断任何公用设施。切断这些公用设施须按有关单位批准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并提前至少24小时书面通知项目监理和将因切断设施受影响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1.1.5、由于施工区段均为沙丘,根据土质情况边坡应按1:1.0~1.50进行放坡。
1.1.6、开挖中若出现地下水时,应根据地下水位及出水量情况,采用相应降水方法。(降水方案另出)
1.1.7、开挖到设计标高时,由项目监理检查沟槽尺寸及地基土质等,经验 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1.8、开挖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或其它现有设施时,在经项目监理同意后,按其同意的方案对管道和检查井位置作适当的改动。
1.1.9、根据现场情况,考虑沿沟槽一侧修建临时施工道路,同时余土应运至业主指定堆土场,并随挖随运,。
1.2、沟槽开挖
1.2.1、沟槽开挖前根据场地地面标高及设计图纸进行整个场区内的土方平衡,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深度,以规范规定加以计算。
1.2.2、当沟槽挖深较大时,要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且需符合下列规
定:
①、人工开挖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放坡开槽时不小于0.8米,直槽时不小于0.5米,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小于1.5米;
②、采用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
1.2.3、沟槽每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时,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影响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安全;
②、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以及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且不得妨碍其正常使用;
③、堆土高度不超过2米,且距离槽口边缘不小于1.5米。
1.2.4、开挖沟槽若发现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时,则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1.2.5、沟槽的开挖质量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扰动天然地基土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②、槽壁平整,边坡坡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③、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小于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 ④、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50;
2、现场降排水
2.1、场区内降排水主要是指雨水和渗水的排除,雨水影响大,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和畅通的排水渠道,及时排除场区内的雨水。
2.2、若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必要的降水方法后再进行开挖。(根据实际情况降水方案另出)
3、地基处理
3.1、当开挖到设计槽底标高时,由项目监理同有关部门检查地基情况。如果认为地基需要处理,且发出进一步开挖的指令及提出此地段处理的方法,我方将遵照执行。
3.2、地基处理的施工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处理后的地
基由项目监理按《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在挖槽中严格控制槽底高程,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超挖和槽底土壤扰动。
3.3、由于施工超挖、槽底土壤扰动、受冻并发现地基土质松软、坟穴、枯井、地质不匀等特殊情况,会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地基处理措施并会签变更设计洽商记录。
3.4、地基土壤需要换土时,在清除彻底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换填,回填土材料、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应由设计等相关单位确定。
4、管节安装
4.1、管节安装前需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需修补并经鉴定合格后,再使用;
4.2、管节安装前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管节底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调整管节中心及高程时,垫稳,两侧设撑杠,不得发生滚动;
4.3、管道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孔需进行封堵;
4.4、管材的运输和现场堆放需符合规范规定;
4.4.1、管及管件采用兜身吊带或专用工具起吊,装卸时轻装轻放,运输时垫稳、绑牢、保持不互相撞击,接口及钢管的内外防腐层则采取相应的保 护措施;
4.4.2、管节堆放选择使用方便、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需垫稳,堆放层高符合规范规定,使用管节时须自上而下依次搬运;
4.4.3、管道安装前,先将管、管件按施工设计的规定摆放,摆放的位置需便于起吊和运送;
4.4.4、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要符合供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4.4.5、管道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安装,安装时自下游开
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方向;
4.4.6、接口工作坑需配合管道铺设及时开挖,开挖尺寸需符合规范规定;
4.4.7、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互相碰撞,沟内运 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
5、雨期施工拟采取如下措施:
5.1、合理缩短开槽长度,及时砌筑检查井,暂时中断安装的管道及与河道 相连通的管口临时封堵,已安装的管道验收合格后及时回填土;
5.2、做好槽边雨水径流疏导路线的设计、槽内排水及防止漂管事故的应急措施;
6、检查井砌筑
6.1、检查井的砌筑需符合下列要求:
6.1.1、砌筑用砖采用机制普通粘土砖,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粘土砖》的规定;
6.1.2、砌砖需满铺满挤、上下搭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并不得有竖向通缝,曲线段的竖向灰缝,其内侧灰缝宽度不小于5mm,外侧灰缝不大于13mm;
6.1.3、当有抹灰要求时,在砌筑时需将挤出的砂浆刮平。
6.1.4、排水管检查井内的流槽,与井壁同时进行砌筑,采用红砖砌筑时,表面采用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流槽与上下游管道底部接顺,管道内底高程需符合规范规定;
6.1.5、在井室砌筑时,同时安装踏步,位置需准确,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或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混凝土井壁的踏步在预制或现浇时安装;
6.1.6、砌筑圆形检查井时,需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当四面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大于30mm,当偏心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大于50mm;
6.1.7、砌筑检查井的内壁需采用水泥砂浆勾缝,有抹面要求时,内壁抹面
需分层压实,外壁采用水泥砂浆搓缝挤压密实;
6.1.8、检查井砌筑或安装至规定高程后,及时浇筑或安装井圈,盖好井盖;
7、闭水试验
7.1、闭水试验须在管道未回填土时进行,且沟槽内不得有积水;管道闭水试验按规范规定执行;确保闭水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7.1.1、管道内全部预留孔要封堵,不得有明显、持续的渗水现象;
7.1.2、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需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要封堵坚固不得有明显、持续的渗水现象;
7.1.3、要有充分的水源及排水出路,管道的试验水源按规范规定;
7.1.4、管道闭水试验按规范规定的试验进行。试验时要对接口和管身进行外观检查,以无漏水和无严重渗水为合格;
7.2、管道闭水试验的允许渗水量需符合规范规定:
7.2.1、实测渗水量小于或等于规范规定的允许渗水量;
7.2.2、管道内径大于规范规定的管径时,实测渗水量需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Q=1.25√D式中Q-允许渗水量(m3/(24h.km));D- 管道内径(mm);
8、回填夯实
回填在管道安装完毕经闭水检验合格并经项目监理批准后进行。所有回填土的标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回填前清除槽中遗留的木板、草、砖头、钢材等杂物,且在回填期间保持槽内无积水。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持沟槽的安全与稳定。管道回填的施工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其密实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要符合规范规定。
8.1、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沟槽及时回填。回填前,预制管铺设管道的现场浇筑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或预制构件现场装配的接 缝水泥砂浆强度不小于5N/mm2;
8.2、压力管道沟槽回填前需符合下列规定:
8.2.1、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小于0.5米,水压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8.2.2、无压管道的沟槽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
8.2.3、沟槽的回填材料,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槽底至管顶50cm范围内,不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采用细粒土回填;
2、冬期回填时管顶以上50cm范围以外可均匀掺入冻土,其数量不超○
过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块尺寸不超过100mm;
8.2.4、回填土的含水量,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
8.2.5、回填土的每层虚铺厚度,按采用的压实工具和要求的压实度来确定;
8.2.6、回填土每层的压实遍数,按要求的压实度、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
8.2.7、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较重车辆在回填土上行驶时,管道顶部以 上需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其最小厚度按压实机械的规格和管道的设计承载力,通过计算确定;
8.2.8、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节及其接口,且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根据一层虚铺厚度的用量将回填材料运至槽内,且不得在影响压实的范围内堆料;
②、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③、需要拌和的回填材料,在运入槽内前拌和均匀,不得在槽内拌和;
8.2.9、检查井、出水口及其他井室周围的回填,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
②、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宽
度不小于40cm;
③、井室周围的回填,与管道周围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则留台阶接槎;
④、井室周围回填压实需沿井室周围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⑤、回填材料压实后与井壁紧贴;
三、泵站施工
1、测量放线
基坑平面放样应根据图纸要求放出的基坑开挖边线,测定基坑标高应设置高程样板控制。高程样板必须经复核后方可使用,在挖至底层土、做基础、围护等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复核,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放样复核的 原始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考。
2、基坑开挖
2.1、本工程施工区域位于开阔区,水池等主要基坑、沟槽等的开挖采用机 械大开挖并辅以局部人工开挖的施工方案。挖出的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待基坑回填时由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点。
2.2、除场地限制造成坡度较小、较深的基坑采用支撑加以支护的区域外,本工程中的其他具备放坡条件的施工段在开挖过程中我方拟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具体情况(沙丘、风积沙),确定放坡系数为1:1.5。
2.3、根据《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2.4、根据设计断面坡度算出坡脚位置,并进行轴线和高程控制,施工时可使用撒石灰、钉坡脚桩等方法,沿线标距不宜太长,并标注开挖深度,便于施工人员把握。
2.5、开挖顺序:根据现场自然条件首先在水池部位挖至-5.60底板的底部后,重新放线,做基坑降水工程,继续开挖-6.40及-7.90底板土方,同时 独立柱基坑一同开挖。
2.6、水池基坑底部周围应留出1500宽工作面,沿底部周边设置明排水沟, 四角设集水坑,安装污水泵及时排出坑内积水。
3、水池及框架部分施工
首先进行水池底板部分的施工,底板浇筑养护结束后进行池壁及顶板施工,此部分施工无特殊工艺要求只须按正常工序和规范施工即可,施工时注意以下主要工序质量控制:
3.1、钢筋
3.1.1、原材料要求:
钢筋进场须有质保书,按规范要求对钢筋进行原材料试验,试验不合格的钢筋不得使用,需要代换采用其他规格、品种的钢筋要设计认可及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3.1.2、放样加工:
1、由于现场条件所限(均为沙丘,风沙较大、且业主未提供电源),○
钢筋加工场设在临时办公区院内,加工好的钢筋及半成品用加长汽车运至施工地点进行绑扎、安装(3km)。
2、根据规范要求按设计大样表进行放样和加工,翻样加工必须符合设 ○
计要求,钢筋的接头采用搭接绑扎,搭接长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接头错开。
03、成型钢筋检查及验收:I级钢筋末端的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1350弯钩(箍筋)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段长度为10倍钢筋直径。Ⅱ、Ⅲ级钢筋末端900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3.1.3、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时钢筋规格、数量、形状、间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钢筋保护层采用砼垫块来保证。钢筋绑扎后应由甲 方和监理进行验收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二次结构及墙拉筋采用植筋
的施工方法。
2、洞口附加钢筋各节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和○
施工规范的要求,加密区的箍筋应按设计要求加密,不得遗漏,加密区长度按设计要求,梁的钢筋在底模支好后要及时绑扎,合理安排梁主筋的绑扎位置。
3、为了保证现浇板及底板上部钢筋及负弯矩筋在浇筑混凝土时不错位、○
不变形,采取上部钢筋架设钢筋马凳的方法(现浇板采用Ф12钢筋,每个长150,高为板厚减一个保护层,下部弯脚各长100,双向按@800布置。水池底板采用Ф20钢筋通常设置,下部按@1000焊接一对支撑腿总高度为底板厚减保护层及上部主筋直径,此马凳布置间距为@2000),以保证上层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4、允许偏差: ○
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
3.2、模板工程
3.2.1、模板采用竹胶板、木方及钢管支撑体系,局部配以钢模。根据施工
图翻样加工,需整体吊装的大块模板在现场拼装成型,木模表面应刨光,拼缝严密不漏浆,所有模板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竖向围檩选用木方,墙板对拉螺栓选用Ф14mm圆钢且中部焊接50*50止水钢板。
3.2.2、模板安装应按先内后外原则,断面尺寸及轴线误差均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拉螺栓紧固时利用拉杆两头焊接的限位控制断面尺寸,池壁、顶板的宽(厚)度误差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为防止浇砼时模板变形,应加强支撑及模板接缝处检查,特别是采用大模板的拼缝处围檩连接要加强钢度,同时对拼缝等所有孔洞要逐个检查嵌密,防止漏浆。 3.2.3、预埋件埋设
洞口及其他预埋件根据设计图纸由测量员精确定位后埋设,并应保证施工期间不移位,按图复核埋件,严禁遗漏。放置后的位置应由甲方和监理进行验收,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3.2.4、 模板拆除:
1、模板的拆除必须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 ○
2、拆模时,必须考虑混凝土强度,侧模拆除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
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或达到强度的30%时方可拆模,承重梁、板底模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拆除。
3、拆模时应遵循由一头开始按顺序拆除、退出,避免交叉作业,拆下○
的模板及钢木支撑等应由汽车吊进行吊卸,不得随意往下扔,拆梁底、板底时应加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脱落伤人。
4、拆除后的模板、木方、钢管应及时运走、清理,分规格堆码整齐,○ 拆下的木楔、扣件及零星钢管等应集中收集管理,做到活完场清,文明施 工。
5、起完钉及修整好的模板、木方,按规格或使用部位堆码整齐、挂好○标识牌,以便下次周转使用。 3.2.5、允许偏差: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3.3、砼工程
3.3.1、本工程所用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砼。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配合比,水泥应有质保书和准用证,应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且含泥量小于1%,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强度及抗渗要求,为满足砼的和易性和初凝要求加泵送剂,砼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当坍落度不足时,及时通知搅拌站进行调整。砼浇筑前后应做坍落度试验。
3.3.2、砼浇筑前全面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班组分头分区情况,砼入模前清除模板内各种垃圾、杂物并浇水湿润。同时在砼开浇时施工缝应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接槎处理。
3.3.3、施工中严格控制层差、杜绝冷缝出现,振捣时应循序渐进,振捣器头插入下层砼5cm左右,注意不漏振、过振,钢筋密集处加强捣固,分区分界处要加倍注意,保证砼外光内实。
3.3.4、.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 1.2N/mm2,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 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紧
密结合。
3.3.4、水池底板的施工质量非常关键,除按常规要求控制质量外,还必须注意:
1、底板垫层混凝土浇完24小时后,方可进行底板施工。 ○
2、垫层砼面高程只允许略低于设计标高面,不允许高出设计高程,以 ○
保证上层底板钢筋绑扎位置正确,保证底筋保护层厚度。
3、底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由于底板厚度薄,采用连续浇筑方法 ○
进行,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现象。
4、严格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拌制混凝土。 ○
5、○池壁接槎处应留置在距底板高度H≥450的部位,同时设置止水板。
3.3.5、钢筋工、木工跟班人员加强值班巡检,保证正常施工,交接班时应交清振捣情况后才能离岗。砼浇筑完成12小时后浇水养护,在高温和干燥情况下加盖草袋进行保湿养护。 3.3.6、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
4、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4.1、插入式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 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微抽 动,以便上下振捣均匀。
4.2、每一插入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在显著下沉,不在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3、插入式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4.4、插入式振动器使用时,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振动。
4.5、本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捣可能在高温季节进行,必须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组织,根据诱导缝位置划分施工段,确保每段混凝土能一次性连续 顺利浇捣完成,根据施工进度及混凝土的供应能力计算,配备足够的泵车和搅拌运输车辆。
4.6、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按现场浇捣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由专职试块员抽样制作试块之外,另制定现场测定塌落度的制度,现场每小时测定塌落度指标一次,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及时与现场拌台联系,随时调整级配量。
4.7、混凝土的平面及收头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用2m长刮尺刮平多余浮浆,并用木抹子抹平。在混凝土表面初凝之前,应加强力量集中抹灰工再用木抹子抹压一遍,防止混凝土表面收水开裂。
4.8、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 产生收缩裂缝,在砼浇筑完成后12小时开始浇水养护,使砼始终保持湿润
状态,养护时间14天。 5、装饰、装修工程 5.1、抹灰
5.1.1、抹灰操作前对墙面浇水湿润,对局部凸出不平处应先凿平,然后用小线校正挂直,用砂浆每距离1.5-1.8米墙面贴饼。
5.1.2、护角线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底灰找平工作,刮平厚度20mm,分层刮平,底灰表面平整必须一致,无凹陷,无开裂。 5.1.3、阴阳角,操作时应用方角器加以方直。
5.1.4、抹底层砂浆前,如墙面偏差较大时,应用砂浆提前垫平。 5.1.5、待底层砂浆6-7成干后,可抹面层砂浆,用刮尺赶平后再用木抹抹平整、铁抹压光,注意丝纹清晰顺直,无明显接搓。 5.2、乳胶漆涂料施工
5.2.1、新抹水泥砂浆墙面常温龄期不少于10天,冬季不少于20天,墙面含水率小于10%时方可施工。
5.2.2、粘度大时,可用自来水调稀,切忌与有机溶剂和石灰水混合。 5.2.3、涂漆时墙面温度不低于0℃。
5.2.4、涂刷时清理墙面,将墙面上的浮灰、杂质等清理干净,并用配套腻子刮平凹凸处。
5.2.5、整个墙面满刮腻子,并用砂纸磨平。
5.2.6、刷底漆:均匀刷涂一道墙面封底抗碱并提高附着力。
5.2.7、涂面漆:涂面漆可用长毛辊或用羊毛排笔刷涂。一般刷涂两道,待第一道干后(至少间隔2h)再刷第二道。第一道与第二道涂刷方向相互垂直。 6、垂直运输
6.1、由于现场环境限制,本工程的垂直运输,全部采用2台25T汽车吊完 成垂直运输。
6.2、汽车吊选用机械状态良好、手续齐全的车辆,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
6.3、吊卸作业时要放置专人进行指挥作业。 7、施工临时道路
7.1、由于施工现场为沙丘地貌,车辆进出非常困难,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沿建筑周围铺设临时施工道路,并应与周边临时道路联通。
7.2、施工路面要高于初步平整地面,基层用装载机把原土推平(挖高垫底),充分碾压后表面铺200厚碎石,整平、碾压;路宽4m。
7.3、沿临时道路南北两侧各设一处12m*12m混凝土泵车及吊车车位,具体做法同临时道路。
7.4、临时道路应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出雨水,确保运输畅通。
第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为合格工程。 二、组织措施与运作
1、公司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在施工现场设立专职的质检员负责本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检查,质检人员由工作满三年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2、每个部位工序由班组自检、项目部质检员组织复检,复检合格后报送建设、监理单位检验,对各级质检人员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3、新进场材料需取样复检的,要由项目监理现场见证。
4、对质量进行预控管理,事先确定质量目标,保障工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三、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措施
2.1、认真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严格按各程序文件的规定运行。严格按图纸、操作规程、规范及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施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2、定岗、定责,设立一线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在施工中重视对施工技术人员、材料员等进行质量教育。
2.3、层层开展质量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和每道工序由上而下直到工人,操作前进行技术交底、质量交底和通病防治的交底,并进行交底签字记录。 2.4、建立测量复核制度和技术复核制度,重要工序的测量工作如轴线、高程等一定要一测一复。施工临时水准点和轴线控制桩设置必须便于观测且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和经常校核。
2.5、把好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质量关,进场材料要有质保书,需复检的材料经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6、工地试验员配置好试验器具,在施工过程中按标准做好施工试验,提供准确的数据供质检参考。
2.7、强化工序质量管理,工程质量通病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部位工序不合格而返工,确保工序交验一次性合格,一旦发现不合格工序,坚决予以返工。
2.8、工程技术资料专人整理、收集,做到齐全并与工程同步,准确整洁地分类加以保存。 四、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基坑开挖后,零米以下工程的施工要紧凑、集中,工序安排合理,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创造条件尽快进行土方回填。同时基坑开挖后,坑底设置集水沟和集水坑,如有积水及时用水泵排出坑外。坑的上口边缘要用土做成围堰,防止雨水流入。
2、沟槽完成一段再开一段,切忌在全线大挖大填,应分段施工,沟底应保留15~30cm土层,待垫层或基层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方可清除。 3、存土宜集中堆放,还土时清除表层。回填的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可掺炉灰或白灰。
4、雨前应选择因雨水易翻浆处或低洼处等不利地段先行施工。
5、边沟、集水井、渗水井等排水设施畅通,如阻塞、溢满,应立即挑通放水或用水泵抽出,以防连日阴雨积水倒流。
6、雨后搅拌站再次拌和混凝土时,应重做砂石含水量试验和配比通知单。 7、雨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缩短运输、摊铺、振捣、抹面等工序时间,浇筑完毕应及时覆盖养护。
8、雨季施工材料的堆放、存储要格外重视,尽可能存放于库房中,若必须室外存放的,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下部要垫起、上部用防水材料 覆盖,并经常进行检查。
第八章. 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框架梁模板:
1.1.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涨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1.2.防治措施:
1.2.1.支模时应遵守边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边相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1.2.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梁底模板应按规定起拱。 1.2.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浇水湿润。 2、框架柱模板:
2.1.通病现象:涨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 2.2.防治措施:
2.2.1.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加固。
2.2.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2.2.3.四周斜撑要牢固、间距合理。 3、现浇板模板:
3.1.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3.2.防治措施:
3.2.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所有搁栅均刨至统一尺寸。 3.2.2.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3.2.3.模板按规定起拱。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通病现象:钢筋下料长度不准、箍筋歪斜扭曲,绑扎间距不均,钢筋紧贴模板,钢筋下塌等。
2、预防及纠正措施:
2.1.由熟练工人操作钢筋加工机械,定期校核调直机的计量部件。
2.2.加工箍筋时一次性加工个数不宜过多。
2.3.梁板及柱钢筋绑扎时,先划线,后绑扎,严格按线及规定要求进行绑扎。
2.4.严格用按规定厚度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砂浆垫块将梁、板钢筋垫起,位置、间距合理;墙柱钢筋的保护层垫块要绑扎牢固。
2.5.板面负弯筋要用固定马凳垫起,数量要足够,绑扎要牢固,并且要避免踩踏。
三、砼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通病现象: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2、预防措施:
2.1.按规定使用振动器。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槎范围要仔细振捣,使
接槎处混凝土密实。
2.2.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灰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底板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3、通病现象: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但不实。
4、预防措施:
4.1.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此,使钢筋下沉挠度减少。
4.2.使用振动器振捣时,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5、通病现象: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6 、预防措施:
6.1.旧模板使用前必须进行认真清理,钢模板在使用前要认真涂刷隔离剂,使模板表面洁净、光滑,同时振捣要密实。
7、通病现象: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8、预防措施:
8.1.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
8.2.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特殊部位采用¢35小直径振动棒仔细振捣。
9、通病现象: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
10、预防措施:
10.1.在施工缝处模板位置留出清扫口,以清除杂物。
10.2.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并对接槎处充分浇水冲洗、湿润。
11、通病现象:墙、柱烂根。产生原因:模板下口有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接槎砂浆。
12、预防措施:
12.1.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
12.2.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的高标号水泥砂浆。
13、通病现象: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14、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方允许接拼梁模板。
15、通病现象:楼板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16、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表面上人及操作。
17、通病现象: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18、预防措施:模板的加固及支撑体系必须牢固可靠,埋件安装固定方法正确,在浇筑前模板及支撑、加固系统要认真检查验收。
19、通病现象: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20、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澡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21、通病现象: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过早,拆模方法不当。
22、预防措施:
22.1.投料计量要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具有较好和易性。
22.2.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后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四、砌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通病现象: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垂直灰缝有通缝、死缝;墙面粗糙;顶砖倾斜角度不够。
2、预防措施:
2.1.砌筑工程开始前先立皮数杆,并正确使用。
2.2.底层砌块应预排,在确定排活正确后方可正式砌筑。
2.3.正反手墙面多余的砂浆应随砌随清理,每天收工时清扫墙面。
2.4.顶砖延后6天砌筑,并双面塞缝。
第九章 成品保护措施
一、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为防止降雨,温度骤变,冰冻和混凝土干燥等气候引起的有害影响,应立即将混凝土加以养护,养护方法和时间,应使混凝土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强度。应使混凝土构件变形最小,不要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引起结构开裂。养生一般采用湿草袋、草帘等,养生结束后应移走覆盖物。
2、工程施工时,各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格交底及检查制度。
二、管理措施
1、关键部位指派专人看护,在成品前设立醒目标志,防止车辆通行或碰撞。
2、采取“护、包、盖、封”的保护措施,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第十章 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一、安全生产
工程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第一负责人,对工程生产、安全负有领导责任,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负责制,构成管理网络,形成有力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
1、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程。执行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设立专职安全员,经常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整顿、改善。
3、进行上岗前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
4、特殊工种工人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非本职人员不允许代岗。
5、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如劳保手套、绝缘鞋、绝缘手套以及
安全帽、安全带等。
6、土方施工时应防止坍方,注意运行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汽车倒车、挖 掘机摆臂时注意对他人的安全。
7、所有施工区域内,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做好临时围栏,并定期对围栏进行检查和维护,对缺陷及时修复;在施工现场安装适当的警告标牌,反光标志以及夜间安全照明设施,避免施工活动时车辆、施工人员、来访者及公众造成伤害。
8、所有机电设备需设立有效、可靠的三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严格执行配电箱上锁制度。
9、合理布置消防、灭火器材,并派专人定期检查,保持有效,并进行有关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二、文明施工
1、成立现场文明施工监督小组,定期组织监督检查评比,制定奖罚制度,重点强化,及时整改。
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业主及项目监理的许可,进行有序合理的现场布置,机械设备及时保养整洁,排水通畅,临时道路用碎石铺设,砂石料归堆, 车辆停放整齐。
3、实行分片包干制,由各作业班组包干管理施工现场。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搞好食堂、生活区的卫生清理工作,垃圾不乱堆、乱放、乱扔。
5、施工中积极与当地居民沟通,搞好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尽可能地保护居民的利益,为当地群众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
6、做好防盗工作。
7、与各班组签定协议时,明确有关安全责任,并不准在班组内或与其他工种、个人间发生打斗,否则一律给予重罚。
8、安排施工时尽可能减少噪音、粉尘、排水及其它可能对附近单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