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未来主义有感

观未来主义有感

周二之行,我们来到中国美术馆参观未来主义艺术作品感受良多。

此次展览汇集绘画、雕塑,摄影、设计乃至海报、建筑设计手稿、出版物以及家具等作品,展出作品的时间跨越100年,既展出未来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脉络,也提示了这股艺术思潮对意大利当代艺术乃至当代文化产生的影响。透过该展览,我不仅可以观赏未来主义的艺术特色,更能领略未来主义的时代精神。

展览中能够看到未来主义的大量宣言,大批的感叹号好像一记又一记的重锤,在字里行间敲打着。他们的口号现在看来不免简单粗暴甚至鲁莽,“艺术,说到底,就是暴力、残酷和邪恶”;“我们的心还没有感到丝毫疲惫,因为它以火焰、仇恨和速度作为养料!”这种充满挑衅的态度,在当时的确惊世骇俗,却取得了强烈的效果。“激烈的方式、粗暴的言辞,都是未来主义的特点,它制造了恐慌。”拉法格罗这样总结,“但经历了短暂的抗议和怀疑之后,很多人加入了这个运动,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用马里内蒂的定义来说,未来主义“是一次反文化、反哲学的运动,一次思想、直觉、耳光以及要使这个世界更加洁净和迅速的拳头的运动,未来主义者与外交式的谨慎、传统主义、中庸主义、博物馆,以及对于书籍的崇拜作斗争”。

我通过查资料得知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在宣言中,他声称:“我们将竭 翁贝特·波丘尼作品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所谓的“赛伯朋克”就是在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在美术馆中大多是未来主义画作,未来主义热情讴歌的是现代机器、科技甚至战争和暴力。他们迷恋运动和速度,要求“摧毁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割断历史以白手起家,创造全新的艺术。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由于一种新的美感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度的美。……如机关枪一样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膀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

更美。”如何把这种文字描述的画面展示在画布上,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的视觉形式——绘画呢这是聚集在马里内蒂周围的那些画家们所努力探寻的。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在把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未来主义深受新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它借鉴了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术,其色彩大多比较强烈,如被棱镜分解过一般呈现出某种特别的闪烁波动。它也借鉴了许多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并与立体主义一样,致力于传达现代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然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立体主义是一种静止的几何构成,它通过分解重构展示机械的静态美,而未来主义追求运动和变化,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光十色的场景诉说了艺术家对工业文明的狂热和激情。1914年爆发的战争意味着未来主义画派的解体。

未来主义理论其实非常庞杂,它扎根于伯格森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扎根于无政府主义气氛中,并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流行的虚无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在政治上,它遗憾地被法西斯势力所用,成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附庸。从绘画上看,未来主义没有统一的风貌,也没有太多的创造,甚至从时间上看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但这一切并不能抹煞它的重要意义。如里德所说,就整个而言,“它对现代运动的贡献是重要的和有决定性作用的。……它们的真正的重要意义却在于:它们促进了大家对我们时代的典型事物的一种新的感受,如对机械的感受;促进了大家对现代人最切身的事物的感受,如对速度的感受。”他们的一些艺术主张,如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提倡“一切创造的形式”,反对既定规范及“和谐”、“高雅”等传统鉴赏标准,尽管语辞过激,但不失为重要的现代意识。事实上,“正是这些观点的力量,而不是这些观点实现的程度,才使得未来派名扬整个欧洲,才使得它甚至在马里内蒂自己的才能名誉丧失殆尽以后还能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

“在某种意义上,未来主义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是一种经验的借鉴和启示,那便是如何处理社会发展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如何将现代生活的漩涡表现为艺术上„有意味的形式‟。”

观未来主义有感

周二之行,我们来到中国美术馆参观未来主义艺术作品感受良多。

此次展览汇集绘画、雕塑,摄影、设计乃至海报、建筑设计手稿、出版物以及家具等作品,展出作品的时间跨越100年,既展出未来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脉络,也提示了这股艺术思潮对意大利当代艺术乃至当代文化产生的影响。透过该展览,我不仅可以观赏未来主义的艺术特色,更能领略未来主义的时代精神。

展览中能够看到未来主义的大量宣言,大批的感叹号好像一记又一记的重锤,在字里行间敲打着。他们的口号现在看来不免简单粗暴甚至鲁莽,“艺术,说到底,就是暴力、残酷和邪恶”;“我们的心还没有感到丝毫疲惫,因为它以火焰、仇恨和速度作为养料!”这种充满挑衅的态度,在当时的确惊世骇俗,却取得了强烈的效果。“激烈的方式、粗暴的言辞,都是未来主义的特点,它制造了恐慌。”拉法格罗这样总结,“但经历了短暂的抗议和怀疑之后,很多人加入了这个运动,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用马里内蒂的定义来说,未来主义“是一次反文化、反哲学的运动,一次思想、直觉、耳光以及要使这个世界更加洁净和迅速的拳头的运动,未来主义者与外交式的谨慎、传统主义、中庸主义、博物馆,以及对于书籍的崇拜作斗争”。

我通过查资料得知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在宣言中,他声称:“我们将竭 翁贝特·波丘尼作品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所谓的“赛伯朋克”就是在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在美术馆中大多是未来主义画作,未来主义热情讴歌的是现代机器、科技甚至战争和暴力。他们迷恋运动和速度,要求“摧毁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割断历史以白手起家,创造全新的艺术。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由于一种新的美感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度的美。……如机关枪一样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膀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

更美。”如何把这种文字描述的画面展示在画布上,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的视觉形式——绘画呢这是聚集在马里内蒂周围的那些画家们所努力探寻的。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在把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未来主义深受新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它借鉴了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术,其色彩大多比较强烈,如被棱镜分解过一般呈现出某种特别的闪烁波动。它也借鉴了许多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并与立体主义一样,致力于传达现代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然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立体主义是一种静止的几何构成,它通过分解重构展示机械的静态美,而未来主义追求运动和变化,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光十色的场景诉说了艺术家对工业文明的狂热和激情。1914年爆发的战争意味着未来主义画派的解体。

未来主义理论其实非常庞杂,它扎根于伯格森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扎根于无政府主义气氛中,并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流行的虚无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在政治上,它遗憾地被法西斯势力所用,成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附庸。从绘画上看,未来主义没有统一的风貌,也没有太多的创造,甚至从时间上看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但这一切并不能抹煞它的重要意义。如里德所说,就整个而言,“它对现代运动的贡献是重要的和有决定性作用的。……它们的真正的重要意义却在于:它们促进了大家对我们时代的典型事物的一种新的感受,如对机械的感受;促进了大家对现代人最切身的事物的感受,如对速度的感受。”他们的一些艺术主张,如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提倡“一切创造的形式”,反对既定规范及“和谐”、“高雅”等传统鉴赏标准,尽管语辞过激,但不失为重要的现代意识。事实上,“正是这些观点的力量,而不是这些观点实现的程度,才使得未来派名扬整个欧洲,才使得它甚至在马里内蒂自己的才能名誉丧失殆尽以后还能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

“在某种意义上,未来主义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是一种经验的借鉴和启示,那便是如何处理社会发展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如何将现代生活的漩涡表现为艺术上„有意味的形式‟。”


相关文章

  • 读[雪梅]诗有感读[小马过河]有感
  • 读<雪梅>诗有感 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诗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究竟哪个美?其实是无法加以评论的.纷纷扬扬.自天而降的雪是那样洁 ...查看


  •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看[爱国主义电影之雷锋的故事]有感
  •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看<爱国主义电影之雷锋的故事>有感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看<爱国主义电影之雷锋的故事>有感 自从看了雷锋的故事后,它一直感动着我.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经 ...查看


  • [十六字令三首]教案
  •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说出来.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4.有感情地朗读 ...查看


  •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读[爱国少年]有感
  •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读<爱国少年>有感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读<爱国少年>有感 徐特立曾说过: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我看了<爱国少年>这个故事认为这个少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查看


  •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通过阅读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我了解到了当时红军方面出现的问题的一个方面,然而收获远非如此.独具领导气质和才能的毛泽东,此时已显现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辉,他透彻的理论分析.毫不留情的直指 ...查看


  • 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 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在支部集中学习的时候,我仔细阅读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感受很深. 文中提到,"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 ...查看


  •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 参观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在这片我生活了近20年的博大的土地上,在这本我读了12年的历史中,曾有一段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痛心的屈辱史,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重温了战争的残忍,也让我明白了身上的重任. 瑟瑟秋风中,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 ...查看


  • 读[夏洛的网]有感(5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读<夏洛的网>有感(500字) 作文 这学期,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夏洛的网>,我读后内心深受震动. 在一座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情.有一天威尔伯突然得知自己的 ...查看


  •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这次我们一行四个人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当 我们走进大门时,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物所折服,大大叹为观止.眼前是孙中山先生铜像, 他庄严的表情正体现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广州中山纪念堂是 ...查看


  • 观复兴之路有感6篇
  • [篇1:观复兴之路有感] 观复兴之路有感 观看纪录片<复兴之路>.说实话,在观看完影片后,我的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和感悟. 影片的开端首先带我们回顾了历史.1840,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不可忘怀的数字,这一年,英国战舰轰开了国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