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嫩江一小王淑华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但是,当前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和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太低了,口算速度减慢,对计算的兴趣没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计算教学呢?我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下面我就对我班计算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对计算题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
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和0,1和7,9和4写得模糊不清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进位1不加上,退位1不减去导致整题错;
4、做作业时分心。边吃零食边写作业,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情况都有。针对这种情况,我让我班的学生。放学回到家先洗手,喝水,吃辅食。然后静心,深呼吸15分钟之后再开始写作业。写作业期间,尽量不走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二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以上原因教者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我认为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用多样的形式引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改编: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总共是8. 7元,你们猜猜看,我会怎么付钱?
生:正好付8.7元;付10元(付20元,付50元,付100元)。
师:那么,营业员该找我多少钱呢?
生:(计算)应该找你1.3元(11.3元,41.3元,91.3元。)。
师:(先是巡视,看学生中对于10-8.7的计算有没有计算错误的,特别是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学生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非常好!那么,你在计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呢?
生:10减8.7等于1.3,得数的整数部分是1,要写1. „„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中的数学更贴近生活。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54和45,37和63,112和888,423和577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特特殊记忆14,15 ,16乘9的积,24,25,26 乘9的积,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4和7,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8,如13×3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五、关注练习后的反思,在错误中不断提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这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
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以为是两个“125×8”相除。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批作业时我备有学生易错题记录。这样便于我和孩子们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同样;我也让学生准备了错题本。这样也便于孩子们自己当找错误原因。在教学中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分析错题,定正错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训练后,我们班师生共同总结了计算五步法如下:
1、 抄题。
2、核对题目的数字与运算符号。
3、标明运算顺序。
4、计算。
5、验算。
孩子们按上面的五个步骤再去完成计算题后,错误率明显下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学习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们的针对性训练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嫩江一小王淑华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但是,当前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和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太低了,口算速度减慢,对计算的兴趣没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计算教学呢?我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下面我就对我班计算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对计算题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
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和0,1和7,9和4写得模糊不清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进位1不加上,退位1不减去导致整题错;
4、做作业时分心。边吃零食边写作业,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情况都有。针对这种情况,我让我班的学生。放学回到家先洗手,喝水,吃辅食。然后静心,深呼吸15分钟之后再开始写作业。写作业期间,尽量不走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二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以上原因教者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我认为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用多样的形式引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改编: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总共是8. 7元,你们猜猜看,我会怎么付钱?
生:正好付8.7元;付10元(付20元,付50元,付100元)。
师:那么,营业员该找我多少钱呢?
生:(计算)应该找你1.3元(11.3元,41.3元,91.3元。)。
师:(先是巡视,看学生中对于10-8.7的计算有没有计算错误的,特别是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学生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非常好!那么,你在计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呢?
生:10减8.7等于1.3,得数的整数部分是1,要写1. „„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中的数学更贴近生活。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54和45,37和63,112和888,423和577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特特殊记忆14,15 ,16乘9的积,24,25,26 乘9的积,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4和7,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8,如13×3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五、关注练习后的反思,在错误中不断提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这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
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以为是两个“125×8”相除。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批作业时我备有学生易错题记录。这样便于我和孩子们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同样;我也让学生准备了错题本。这样也便于孩子们自己当找错误原因。在教学中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分析错题,定正错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训练后,我们班师生共同总结了计算五步法如下:
1、 抄题。
2、核对题目的数字与运算符号。
3、标明运算顺序。
4、计算。
5、验算。
孩子们按上面的五个步骤再去完成计算题后,错误率明显下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学习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们的针对性训练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