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动能定理应用]教学设计

《3.3动能定理应用》教学设计

王改霞 陕西省黄陵县黄陵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2》第3章第3节。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后,呈现的一个规律的应用问题,主要想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物理意义的理解,并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课题,利用前期学过的动能定理,功和能的知识进行计算、推理,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本节课学习要求和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

2、能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加深对动能定理内涵准确把握,掌握应用研究动能定理的解题方法;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案例中所体现的物理规律及解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汽车制动距离的研究,感受物理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体现,能用所学物理规律指导具体的实践。

[重、难点]:

重点:1、对动能定理深入理解和把握;

2、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导学案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完成导学案《提取记忆》部分内容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步骤]:

(一)明确学习目标(略)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

(二)主要教学环节

[板书设计]

类型一:研究汽车的制动距离

归纳1: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类型二: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

归纳2:

[教学后记]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案例分析课的设计模式,采用了问题讨论式和探究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猜想,相互讨论,推导,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这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并初步会用动能定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另外,这节课通过大量的学生讨论,学生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自主寻找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3.3动能定理应用》教学设计

王改霞 陕西省黄陵县黄陵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2》第3章第3节。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后,呈现的一个规律的应用问题,主要想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物理意义的理解,并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课题,利用前期学过的动能定理,功和能的知识进行计算、推理,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本节课学习要求和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

2、能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加深对动能定理内涵准确把握,掌握应用研究动能定理的解题方法;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案例中所体现的物理规律及解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汽车制动距离的研究,感受物理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体现,能用所学物理规律指导具体的实践。

[重、难点]:

重点:1、对动能定理深入理解和把握;

2、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导学案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完成导学案《提取记忆》部分内容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步骤]:

(一)明确学习目标(略)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

(二)主要教学环节

[板书设计]

类型一:研究汽车的制动距离

归纳1: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类型二: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

归纳2:

[教学后记]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案例分析课的设计模式,采用了问题讨论式和探究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猜想,相互讨论,推导,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这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并初步会用动能定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另外,这节课通过大量的学生讨论,学生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自主寻找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相关文章

  • 高中物理目录与考点分布(沪科版)
  • 高中物理教科书目录与考点分布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本套教材咸阳市大部分学校使用,与人教版内容基本相同,知识的安排顺序有部分区别.本目录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其中必修1与必修2高一学习,选修3- ...查看


  • 动能 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
  • 动能 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的公式,会用动能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 ...查看


  •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 动能 动能定理 物理组:周洋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 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考虑到是高三第一轮的复习,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概念和 ...查看


  •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老师的03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动能和动能定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 ...查看


  • 高中物理 动能 动能定理
  • 动能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高中教学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起高度重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动能. 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 ...查看


  • 七.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 七.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运 ...查看


  •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3.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查看


  • 上海初中到高中的物理目录
  • 物理 初二第一学期 第一章 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2声音的特征 第二章 光 2.1光的反射 2.2光的折射 2.3透镜成像 2.4光的色散 3.1机械运动 3.2直线运动 3.3力 3.4重力 力的合成 3.5二力平衡 3.6惯性 ...查看


  • 浅议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思路创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思路创新 作者:胡海荣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04期 摘 要:高中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进入高中之后,在初中定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