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
教材第6、第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第4题。
1. 通过操作, 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比较的方法, 会正确地比较事物的多少。
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和△等图片。
1. 数数, 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
2. 认数。老师拿数字卡片让学生认; 老师说数, 学生拿卡片。
1. 学习“同样多”。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 引入新课。
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 小猪们正在帮小兔子们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 有的扛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 禁不住跳出水面, 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还在房子前的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
(2)让学生自己观察, 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3)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子? 让学生拿出学具○代替小兔子摆出来, 老师将图中的4只小兔子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或把4只小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
(4)再问:“每只小兔子搬几块砖? ”随着学生的回答, 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子一一对应, 每复制1块砖, 都用对应线把小兔子和砖连起来, 表示1只小兔子搬1块砖。
(5)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砖照此方法摆放。
老师说明:1只小兔子搬1块砖, 正好都对上了, 没有多余的小兔子, 也没有多余的砖, 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6)让学生说说小兔子和砖怎样比。(小兔子和砖比较,1只小兔子搬1块砖, 都没有多余的, 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7)学生摆一摆, 说一说。
拿出2个○摆好, 再摆□, □要和○同样多。
摆好后同桌交流, 再集体交流。找学生到模型上摆, 让大家看, 重点交流摆的方法并表述
出来。
你是怎样比较○和□的?(我是数出来的, ○有2个, □也有2个, 那么○和□就同样多; 我是摆的,1个□对着1个○, 没有多余的○, 也没有多余的□, 我就说□和○同样多)
2. 学习“多、少”。
(1)提问:小猪们在干什么? 有几只小猪, 有几根木头?
引导回答:小猪们在扛木头, 有3只小猪, 有4根木头。
提问:小猪和木头的数量怎样比? 自己想办法比比看。
在自己比的基础上, 同桌交流比的方法。
(2)集体交流。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 老师把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起来, 木头多1根。
老师引导说明: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 小猪没有多余的, 而木头有多余的, 就是木头多, 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同桌互相说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板书:多、少
3. 仔细观察图, 看还可以将谁和谁相比。
(1)提问:图中有几个苹果?1只小猪吃1个苹果, 够不够?
两人合作用学具摆一摆, 得出答案。
(2)还可以谁和谁比?
小组合作, 看看图中还有什么, 用学具摆出来。(每人摆一种并表述出来)
(3)集体交流。
鼓励与众不同的比较方法。可随意进行比较, 可以是动物间的比较(小猪和小兔子, 小猪和小鱼), 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通过这些活动, 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 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两种学具摆一摆, 使得这两种学具同样多。
(2)比较完后说说比较的结果, 先同桌说, 再指名说。
2. 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1)两人一组随意摆, 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2)集体交流。
不同类的比较:
△和○比, △多。
同类比较: 和 较, 前边的比后边的多。
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可以是数出来的, 也可以是凭直觉, 等等)
3. 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3题。
(1)根据图中的对应关系, 让学生说说结果。
(2)再让学生说一说, 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
4. 练习一的第3题。
先看看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
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检验。
最后老师订正, 可能有的学生用画对应线的方法比, 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比, 不管用什么方法, 只要是对的, 老师都要加以鼓励。
5. 练习一的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巡视指导。
再集体交流, 主要交流比较的方法和表述是否正确。
1. 画○, 数量比△少1。
△△△△△
2. 把数量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 略
3. 在蜜蜂和小狗后面画“ 。
4. 鸡少
5. 红球少
思维训练
1. ○○○○
2. 略
比 多 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 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 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 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 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多少
教材第6、第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第4题。
1. 通过操作, 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比较的方法, 会正确地比较事物的多少。
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和△等图片。
1. 数数, 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
2. 认数。老师拿数字卡片让学生认; 老师说数, 学生拿卡片。
1. 学习“同样多”。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 引入新课。
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 小猪们正在帮小兔子们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 有的扛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 禁不住跳出水面, 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还在房子前的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
(2)让学生自己观察, 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3)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子? 让学生拿出学具○代替小兔子摆出来, 老师将图中的4只小兔子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或把4只小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
(4)再问:“每只小兔子搬几块砖? ”随着学生的回答, 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子一一对应, 每复制1块砖, 都用对应线把小兔子和砖连起来, 表示1只小兔子搬1块砖。
(5)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砖照此方法摆放。
老师说明:1只小兔子搬1块砖, 正好都对上了, 没有多余的小兔子, 也没有多余的砖, 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6)让学生说说小兔子和砖怎样比。(小兔子和砖比较,1只小兔子搬1块砖, 都没有多余的, 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7)学生摆一摆, 说一说。
拿出2个○摆好, 再摆□, □要和○同样多。
摆好后同桌交流, 再集体交流。找学生到模型上摆, 让大家看, 重点交流摆的方法并表述
出来。
你是怎样比较○和□的?(我是数出来的, ○有2个, □也有2个, 那么○和□就同样多; 我是摆的,1个□对着1个○, 没有多余的○, 也没有多余的□, 我就说□和○同样多)
2. 学习“多、少”。
(1)提问:小猪们在干什么? 有几只小猪, 有几根木头?
引导回答:小猪们在扛木头, 有3只小猪, 有4根木头。
提问:小猪和木头的数量怎样比? 自己想办法比比看。
在自己比的基础上, 同桌交流比的方法。
(2)集体交流。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 老师把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起来, 木头多1根。
老师引导说明: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 小猪没有多余的, 而木头有多余的, 就是木头多, 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同桌互相说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板书:多、少
3. 仔细观察图, 看还可以将谁和谁相比。
(1)提问:图中有几个苹果?1只小猪吃1个苹果, 够不够?
两人合作用学具摆一摆, 得出答案。
(2)还可以谁和谁比?
小组合作, 看看图中还有什么, 用学具摆出来。(每人摆一种并表述出来)
(3)集体交流。
鼓励与众不同的比较方法。可随意进行比较, 可以是动物间的比较(小猪和小兔子, 小猪和小鱼), 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通过这些活动, 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 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两种学具摆一摆, 使得这两种学具同样多。
(2)比较完后说说比较的结果, 先同桌说, 再指名说。
2. 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1)两人一组随意摆, 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2)集体交流。
不同类的比较:
△和○比, △多。
同类比较: 和 较, 前边的比后边的多。
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可以是数出来的, 也可以是凭直觉, 等等)
3. 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3题。
(1)根据图中的对应关系, 让学生说说结果。
(2)再让学生说一说, 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
4. 练习一的第3题。
先看看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
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检验。
最后老师订正, 可能有的学生用画对应线的方法比, 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比, 不管用什么方法, 只要是对的, 老师都要加以鼓励。
5. 练习一的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巡视指导。
再集体交流, 主要交流比较的方法和表述是否正确。
1. 画○, 数量比△少1。
△△△△△
2. 把数量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 略
3. 在蜜蜂和小狗后面画“ 。
4. 鸡少
5. 红球少
思维训练
1. ○○○○
2. 略
比 多 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 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 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 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 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