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都]社区价值的丧失(10.1.14)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讲在广东中山市的某公寓中发现了一位老人死在自己公寓的厕所里。这个消息之所以可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位老人已经死了六年却无人知晓!发现的时候他已是一堆白骨。

我相信这位老人的邻居想起他们几年来一直陪伴着一堆白骨生活一定毛骨悚然。从访谈中可以发现,邻居们对这位邻居的存在与否都不是很关心。其实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谈的问题——社区的丧失。

我们不应该责怪这些邻居。因为很大程度上这是我们现在的单元式小区住宅社区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在深圳居住超过十年,租住过四五个不同的公寓,除了天天见面的保安,几乎不认识任何邻居,在碰到的时候是连招呼都不打的。社区是冷漠的,你在楼下走都不知道上面会抛下什么东西砸到你的头。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城市居住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西方建筑学理论研究领域系统庞杂,其中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建筑社会学,一个是环境行为心理学。其研究都涉及社区问题。社区是家庭最基本社会单元之上的一个必要环节,缺乏好的社区环境将会导致许多城市典型的社会问题。比如犯罪率上升,家庭失和率上升,青少年教育问题,以及公共健康危机等等。这些就是城市衰败的表征。在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将一个问题巨多的单元住宅小区炸掉。

现在的城市人大部分都是在这种单元楼的住宅里长大的,所以没有觉得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但是真正的不同在于,相当多的单元楼的住户都是一个单位的,至少是一个系统的。所以大家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走出家门谁都认识谁,谁家结婚了谁家吵架了都知道。所以现在的电视剧里有许多关于大院的故事。我们权且将这些作为五六十年代生人的怀旧式青春回忆吧。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这样去回忆呢?拂去表面那层恍惚的情节,从专业的角度去看,那实际上就是在描写社区的生活。然而当商业住宅成为城市的主要居住方式的时候,单位的意义开始消失。联结小区住户的纽带环节没有填补上。于是中国人在经过了几十年没有隐私的生活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纵欲般地享受着绝对隐私的权利。现在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还有家庭,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关系在维系着社会的最基本层。而我们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孩子们呢?亲戚的社会结构不存在了,如果还没有社区的支撑,他们该如何生活呢?这是完全有理由担忧的。

在西方,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社区重建运动非常活跃。而在中国,我印象中最好的社区建设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中在北京等城市开展的“向阳院”活动。然而它却随着“四人帮”的倒台而中止了。在我们这个一切都依赖公家出头的社会里,社区建设还暂时看不到前景。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讲在广东中山市的某公寓中发现了一位老人死在自己公寓的厕所里。这个消息之所以可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位老人已经死了六年却无人知晓!发现的时候他已是一堆白骨。

我相信这位老人的邻居想起他们几年来一直陪伴着一堆白骨生活一定毛骨悚然。从访谈中可以发现,邻居们对这位邻居的存在与否都不是很关心。其实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谈的问题——社区的丧失。

我们不应该责怪这些邻居。因为很大程度上这是我们现在的单元式小区住宅社区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在深圳居住超过十年,租住过四五个不同的公寓,除了天天见面的保安,几乎不认识任何邻居,在碰到的时候是连招呼都不打的。社区是冷漠的,你在楼下走都不知道上面会抛下什么东西砸到你的头。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城市居住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西方建筑学理论研究领域系统庞杂,其中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建筑社会学,一个是环境行为心理学。其研究都涉及社区问题。社区是家庭最基本社会单元之上的一个必要环节,缺乏好的社区环境将会导致许多城市典型的社会问题。比如犯罪率上升,家庭失和率上升,青少年教育问题,以及公共健康危机等等。这些就是城市衰败的表征。在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将一个问题巨多的单元住宅小区炸掉。

现在的城市人大部分都是在这种单元楼的住宅里长大的,所以没有觉得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但是真正的不同在于,相当多的单元楼的住户都是一个单位的,至少是一个系统的。所以大家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走出家门谁都认识谁,谁家结婚了谁家吵架了都知道。所以现在的电视剧里有许多关于大院的故事。我们权且将这些作为五六十年代生人的怀旧式青春回忆吧。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这样去回忆呢?拂去表面那层恍惚的情节,从专业的角度去看,那实际上就是在描写社区的生活。然而当商业住宅成为城市的主要居住方式的时候,单位的意义开始消失。联结小区住户的纽带环节没有填补上。于是中国人在经过了几十年没有隐私的生活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纵欲般地享受着绝对隐私的权利。现在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还有家庭,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关系在维系着社会的最基本层。而我们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孩子们呢?亲戚的社会结构不存在了,如果还没有社区的支撑,他们该如何生活呢?这是完全有理由担忧的。

在西方,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社区重建运动非常活跃。而在中国,我印象中最好的社区建设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中在北京等城市开展的“向阳院”活动。然而它却随着“四人帮”的倒台而中止了。在我们这个一切都依赖公家出头的社会里,社区建设还暂时看不到前景。


相关文章

  • 交通事故逃逸,保险公司也应理赔判决书
  •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7)六民一初字第165号 原告张传翠,女,1965年7月3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安徽省来安县雷官镇姜渡村向阳组5号. 原告刘玲玲,女,1985年9月23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址同上. 原告刘晓庆,女 ...查看


  • 生命的阳光 1
  • 生命的阳光 ------------- 记向明中学金爱心获得者刘晓卫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列·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么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 ...查看


  • 美德少年推荐表
  • 东港区"美德少年"推荐表 姓名 所在县市 山东日照东港区 区 学校 家庭住址 石臼中心小学 石臼路居委 6 号楼 4 单元 301 室 班级 联系电话 四(2)班 [1**********] 出生年月 2003-07-1 ...查看


  • 现代化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现代化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 以南锣鼓巷民俗旅游为例 吴越 [1**********] 10社工一班 指导老师:江娅 现代化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 --以南锣鼓巷民俗旅游为例 摘要:随着非物质经济时代的到来 ...查看


  • 上肢创伤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18.023上肢创伤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李冬妹 区锦燕 刘晓捷[摘要] 目的 探讨上肢创伤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防止上肢骨折患者麻醉手术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方法 回顾性分 ...查看


  • 论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与限制_刘晓华
  • 2002年11月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Dov. , 2002 第6期 总第66期 Journal of Shandong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No. 6 Ser. No. 66 论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与限制 刘 ...查看


  • 高校体育场馆怎样开放
  • 将体育场馆修进校园,让校园场馆对外开放,这是近年来开展全民健身.促进校园体育的"双赢"思路.但校园场馆如何开放?全民健身何时不再望"馆"兴叹?却是一道待解难题. 将体育场馆修进校园,让校园场馆对外开放 ...查看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
  • LMl'--"-"7-"-一-"o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 孙昌军周亮 (湖南大学法学院,长沙410079)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以及比较 ...查看


  • 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1)
  • 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亚伟,刘晓瑞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文章基于2006年CHNS数据,采用分层模型对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进行实证分 析.在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异进行分解时,我们发现社区间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