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

写作提纲

一、发展西部旅游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特色优势的旅游业

(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三)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促进西部地区发展

(四)有利于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五)有利于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一)观念滞后

(二)体制创新不足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

三、实现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突出资源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

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

内容摘要:西部的自然、历史等条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发展西部旅游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城镇化进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比如利于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或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等等,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发展 旅游业 大开发 西部 障碍 分析

一、发展西部旅游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特色优势的旅游业

青藏高原,孕育了中国最长的两条大河;长江、黄河,其流域曾是中华大地最肥美的地方。历史的原因,西部的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破坏,特别是目前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已到了危险边缘,如黄土高原沙化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多年季节性断流,沙暴一年烈于一年;而草木葱郁的西南各省,也因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渐严重,1997年的长江洪灾可谓是自然的一次报复。因此,拯救西部自然资源环境,已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另一方面,绿化西部,又可美化自然,丰富旅游资源。在自然的绿化下,仅四川就有九寨沟、黄龙——天上人间;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在人工的绿化下,山川重新秀美,大地再现生机,如山峡工程将在高峡出乎湖,从而极大的提升重庆旅游资源的地位。因此,西部发展旅游业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反过来,西部又因历史原因,又处在富饶中的贫困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由于西部绿化事关中华前程,我国又已在加速市场经济发展,重走工业污染老路不行,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也无法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旅游业之所以是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投资相对较小,回收相对较快,滚动发展相对较容易

带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相对较强,而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空间极其辽阔,因此,凭籍资源优势是保证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西部集中了全国半数的少数民族,尤其高度集中在云南、新疆、四川等地。而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落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的结果就是收入水平偏低。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丰富,民风民俗也独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地方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度高,直接受益面较大,有利于他们脱贫致富;发展旅游业,先进地区的理念、投资经营方式将带进民族地区,对更新观念、改变收入方式等有促进作用;发展旅游业,多种文化必然交流、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促进民族的大团结。

(三)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促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我国的缄镇化水平,对于西部发展来说更应如此。而城镇化需要庞大资金,少数民族又多生活在高山大川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城镇化没有有效途径就更难。如前所述,西部自然资源十分优良,又地处名山大川,原来正属老、少、边、穷,现在,在旅游热不断升温、回归大自然趋势更旺之势,合理开发这些自然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业,对贫穷地区城镇化有很大推动作用。若能迅速开发好这些民族集聚区的自然资源,形成良好的旅游业,对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和提高地区人民收入水平是非常现实的推动力。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和带动交通运输业、农牧业、工业、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特别是旅游部门积极开拓创新,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比如,贵州、四川、云南等省的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在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旅游产品的种类与品位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相关配套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还有很

多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藏在崇山峻岭中,很多神奇珍稀的古迹遗存沉寂在原始状态中,很多古朴奇特的民风民俗留存在群众生活中,这些都需要不断去挖掘、去利用、去保护。可以说,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带动还有极大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发展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大有可为。

(四)有利于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旺盛,是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旅游产业吸纳就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就业容量大,发展旅游产业既可以直接吸纳就业,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分析,旅游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能给社会增加5个就业岗位。二是就业层次多,由于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无论是大学毕业生,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还是下岗再就业人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三是就业门槛低,特别适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据有关统计,西部地区2006年旅游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170多万人,旅游产业在扩大就业渠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西部不少地方位置偏远,交通落后,过去是 “进不去”、“出不来”。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这些地方的路通了、电通了、电话也通了,在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旅游产业对促进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有利于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

旅游是一个开放性、国际性的产业,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实实在在的生产要素的流动。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很多地方将旅游与当地的经贸、文化活动相结合,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发挥旅游产业对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优秀的企业、先进的理念、高端的

技术、一流的人才、现代的管理引导到西部地区去,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其含义主要是指发展速度快,要大步前进,而不是小步跟进,在短时间内,确立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从实践看,这一模式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一)观念滞后

西部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部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西部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二)体制创新不足

在企业制度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待确立,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现代公司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一言堂”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的顽疾。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

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大量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建国5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地区极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政府。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部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

四、实现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依靠优惠政策,依托国际市场,迅速得到了发展,因此,旅游业是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探索西部旅游业市场化发展特殊路径,综合运用政府职能及市场机制,解决旅游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旅游业在西部的快速发展。西部在发展旅游业时,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与东部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开发和利用中实现与东部的互动式协调发展,进而促进自身和全国旅游业

的健康发展。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特别强调对开发对象的选择,开发程度的控制及开发过程的监督,以防止旅游开发中出现对象错位和程度失控现象。

(二)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1.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企业产权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在权力的行使上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闭环制约和多元激励机制。因此它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旅游企业集团中依然存在的“领导一言堂”、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增值缓慢等传统弊病富于针对性和有效性。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旅游企业在制度上实现创新,从市场中获得效益。同时,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规模化与集中化也必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同步方能取得目标效果。

2.进一步打破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旧体制,建立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旅游业是由核心旅游业和辅助旅游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要实现高效持续的协调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高效的管理部门运用市场化手段对其进行整体规划、规范、指导和控制。这就要求管理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责,改变管理职能扭曲的现实状况。在资源配置方面,旅游产业发展要提高可持续性、均衡性和集中度,就要求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产业间及地区间优化配置。在产业管理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加,旅游经济管理应走出以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为基本特征的传统部门管理模式,过渡到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中。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为此,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一是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西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加速经济增长。二是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社会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三是向外资进入西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

(四)突出资源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西部地区应当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逐渐成熟,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产品多元化,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互补效应,为实现跨地区旅游经济体系的“点线”联合、客源分享、联合促销等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2)》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旅游管理概论栏目

[2]王金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 李树民 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报) 2001 (3) 22—27

[4]陈实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设计[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报) 2000, (2) 85—89

[5] 陈嘉桢 世纪伟业[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写作提纲

一、发展西部旅游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特色优势的旅游业

(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三)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促进西部地区发展

(四)有利于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五)有利于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一)观念滞后

(二)体制创新不足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

三、实现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突出资源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

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

内容摘要:西部的自然、历史等条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发展西部旅游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城镇化进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比如利于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或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等等,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发展 旅游业 大开发 西部 障碍 分析

一、发展西部旅游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特色优势的旅游业

青藏高原,孕育了中国最长的两条大河;长江、黄河,其流域曾是中华大地最肥美的地方。历史的原因,西部的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破坏,特别是目前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已到了危险边缘,如黄土高原沙化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多年季节性断流,沙暴一年烈于一年;而草木葱郁的西南各省,也因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渐严重,1997年的长江洪灾可谓是自然的一次报复。因此,拯救西部自然资源环境,已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另一方面,绿化西部,又可美化自然,丰富旅游资源。在自然的绿化下,仅四川就有九寨沟、黄龙——天上人间;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在人工的绿化下,山川重新秀美,大地再现生机,如山峡工程将在高峡出乎湖,从而极大的提升重庆旅游资源的地位。因此,西部发展旅游业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反过来,西部又因历史原因,又处在富饶中的贫困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由于西部绿化事关中华前程,我国又已在加速市场经济发展,重走工业污染老路不行,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也无法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旅游业之所以是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投资相对较小,回收相对较快,滚动发展相对较容易

带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相对较强,而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空间极其辽阔,因此,凭籍资源优势是保证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西部集中了全国半数的少数民族,尤其高度集中在云南、新疆、四川等地。而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落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的结果就是收入水平偏低。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丰富,民风民俗也独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地方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度高,直接受益面较大,有利于他们脱贫致富;发展旅游业,先进地区的理念、投资经营方式将带进民族地区,对更新观念、改变收入方式等有促进作用;发展旅游业,多种文化必然交流、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促进民族的大团结。

(三)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促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我国的缄镇化水平,对于西部发展来说更应如此。而城镇化需要庞大资金,少数民族又多生活在高山大川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城镇化没有有效途径就更难。如前所述,西部自然资源十分优良,又地处名山大川,原来正属老、少、边、穷,现在,在旅游热不断升温、回归大自然趋势更旺之势,合理开发这些自然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业,对贫穷地区城镇化有很大推动作用。若能迅速开发好这些民族集聚区的自然资源,形成良好的旅游业,对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和提高地区人民收入水平是非常现实的推动力。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和带动交通运输业、农牧业、工业、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特别是旅游部门积极开拓创新,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比如,贵州、四川、云南等省的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在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旅游产品的种类与品位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相关配套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还有很

多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藏在崇山峻岭中,很多神奇珍稀的古迹遗存沉寂在原始状态中,很多古朴奇特的民风民俗留存在群众生活中,这些都需要不断去挖掘、去利用、去保护。可以说,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带动还有极大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发展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大有可为。

(四)有利于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旺盛,是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旅游产业吸纳就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就业容量大,发展旅游产业既可以直接吸纳就业,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分析,旅游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能给社会增加5个就业岗位。二是就业层次多,由于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无论是大学毕业生,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还是下岗再就业人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三是就业门槛低,特别适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据有关统计,西部地区2006年旅游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170多万人,旅游产业在扩大就业渠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西部不少地方位置偏远,交通落后,过去是 “进不去”、“出不来”。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这些地方的路通了、电通了、电话也通了,在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旅游产业对促进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有利于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

旅游是一个开放性、国际性的产业,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实实在在的生产要素的流动。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很多地方将旅游与当地的经贸、文化活动相结合,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发挥旅游产业对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优秀的企业、先进的理念、高端的

技术、一流的人才、现代的管理引导到西部地区去,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其含义主要是指发展速度快,要大步前进,而不是小步跟进,在短时间内,确立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从实践看,这一模式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一)观念滞后

西部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部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西部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二)体制创新不足

在企业制度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待确立,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现代公司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一言堂”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的顽疾。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

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大量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建国5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地区极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政府。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部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

四、实现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依靠优惠政策,依托国际市场,迅速得到了发展,因此,旅游业是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探索西部旅游业市场化发展特殊路径,综合运用政府职能及市场机制,解决旅游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旅游业在西部的快速发展。西部在发展旅游业时,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与东部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开发和利用中实现与东部的互动式协调发展,进而促进自身和全国旅游业

的健康发展。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特别强调对开发对象的选择,开发程度的控制及开发过程的监督,以防止旅游开发中出现对象错位和程度失控现象。

(二)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1.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企业产权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在权力的行使上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闭环制约和多元激励机制。因此它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旅游企业集团中依然存在的“领导一言堂”、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增值缓慢等传统弊病富于针对性和有效性。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旅游企业在制度上实现创新,从市场中获得效益。同时,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规模化与集中化也必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同步方能取得目标效果。

2.进一步打破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旧体制,建立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旅游业是由核心旅游业和辅助旅游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要实现高效持续的协调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高效的管理部门运用市场化手段对其进行整体规划、规范、指导和控制。这就要求管理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责,改变管理职能扭曲的现实状况。在资源配置方面,旅游产业发展要提高可持续性、均衡性和集中度,就要求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产业间及地区间优化配置。在产业管理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加,旅游经济管理应走出以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为基本特征的传统部门管理模式,过渡到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中。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为此,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一是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西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加速经济增长。二是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社会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三是向外资进入西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

(四)突出资源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西部地区应当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逐渐成熟,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产品多元化,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互补效应,为实现跨地区旅游经济体系的“点线”联合、客源分享、联合促销等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2)》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旅游管理概论栏目

[2]王金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 李树民 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报) 2001 (3) 22—27

[4]陈实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设计[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报) 2000, (2) 85—89

[5] 陈嘉桢 世纪伟业[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相关文章

  • 西部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开发模式研究
  • 第26卷第3期 V01.26.No.3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Xihua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2007年6月Jun.2007 Sciences) ・西部经济与社会・ ...查看


  • 关于青海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其开发策略
  • 传宣的源资游旅色特省本略对大加策要,设发建施设开础基强:加力大要源,行进资次层分游须必发旅开的源:资游旅海出提,青状现发开:词键关 第23卷总第133期 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出版 攀登(双月刊)Vd23G棚●--.p●" ...查看


  • 旅游文化论文(2)
  • 旅游业的重要性 姓名:益西次仁 学号:1213061003 摘 要: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程度 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 ...查看


  •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临近毕业了,大家的论文写好了吗,下文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综合经济管理 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2.知识经济中管理方式的变革 3.知识经济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4.对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的探讨 5. ...查看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可能选题选题
  • 旅游管理专业2011届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可以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己拟定题目. 一.饭店管理方面的选题 1.对我国(××省)饭店业竞争现状的深层思考: 2.销价竞争对饭店业的影响及策略: 3.浅谈现代饭店服务业中内部营销管理: 4.关 ...查看


  • 论我国西部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 论我国西部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摘要: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适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因此,将旅游 ...查看


  •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
  •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论文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 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 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 辽阔,沿海人想探 ...查看


  • 怎样写论文主体内容论文摘要
  • 摘要的主要内容和模式 1.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或重要性 2.问题的切入点. 3.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4.论文的主要内容. 5.用了什么好的研究方法(一般方法不说). 6.主要的观点和结论或建议. 7.创新之处和重要意义. 除第一条基本上都有外 ...查看


  • 民族学博士论文选题
  • 民族学 序号 中文题名 1 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 2 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 3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 4 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 5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 6 新疆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