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阅读时代,怎样避免碎片认知?

【精读君曰】

今天,精读君想问你3个问题:

你是否已经丧失了阅读长文以及书籍的能力?

碎片认知,究竟有多大危害?

时间碎片化不可避免,但碎片认知可以减少,要怎么做?

精读君自2016年11月26日发布《成长日课》,此前已介绍了前14课,分别是目标、输出、成长、资源、学习力、量化反馈、自律、习惯、拖延、时间、选书、阅读质量、写作流程、读书笔记,读友们可以点击阅读。

今天推送第16课《碎片认知》,想了解第15课《学习曲线》,请移步第二条。

《第16课:碎片认知》

Q1:为什么碎片认知问题越来越尖锐?

A:

1、碎片认知,自古在学习者身上就常见。碎片认知,顾名思义,是碎片、孤立、没有整合到知识网络的知识点。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们常常指出学习后进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会联系,不会融会贯通”。

与之相对的,就是学问深厚。学问深厚具体就表现在,任何一个概念出来,都能说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前提条件、与哪些概念相关、在概念网络上处在哪个层级等等。

2、智能手机时代,碎片认知问题越来越尖锐。因为有了智能手机,任何一个碎片化的时间,我们都能阅读,譬如等车、排队的间隙,都可以读上几分钟。这是工具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

只是凡生一利,必生一弊。为了迎合我们的碎片化阅读,有不少文章都会简化,例如只给出信息的集合而非逻辑,简化掉推演过程,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以让读者能在3-5分钟之内就读完一篇文章。未经训练的阅读者,沉溺于这种阅读,感觉这种阅读已足够,不愿意读也就逐渐丧失了阅读长文以及书籍的能力。

但从本质上来看,这种阅读和学习模式,难出成效,更谈不上效率。就会出现“为什么我刷微信,读了这么多,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的现象,而且还会变成墙头草,失去独立判断能力,例如“A说了一通道理,感觉很对;B说了一通道理,感觉也很对。但实质上,A和B的观点是冲突矛盾的。”

3、用三个问题定性测一测自己碎片认知的严重度。一是你能连续专注地读几个小时的长文章或书籍吗?二是每看一篇文章,你能说出文中的概念应该放在你知识网络的哪个位置上,和哪些概念有联系吗?三是你能用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分析一个概念、一个现象或一个问题吗?

Q2:怎样减少碎片认知?

A:

1、时间碎片化不可避免,认知碎片化可以减少。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看,尽量安排整块时间学习阅读最重要的内容,学习效率最高。但不可避免,我们都会有些时间碎片,尤其是忙的人,时间碎片会更多。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时,要提醒自己“每读一点,尽快整合”。

在《第15课:学习曲线》中提到的典型的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避免碎片认知的环节,就是“整合”。只要做好整合这一步,将碎片阅读获得的知识点,嵌入到知识网络中,认知碎片化就可以减少。

2、整合前,先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你不清楚你知识体系是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的知识体系缺什么,就不知道去获取什么,整合什么。梳理知识体系可以采用概念地图、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后续精读君成长日课中也会提到,当然你现在也可以用关键词去检索如何使用。

你在梳理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我究竟知道了些什么?怎样才算梳理清楚?在这个时候,不用过于关注这个问题,还是那个原则“写,就对了”。其实大家写读书笔记,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梳理工作。

你把自己所有写的内容整理整理,就好像自己在出书一样,有中心主题,有分章分节,其实就是梳理知识体系了。整理多了,你就知道如何整理。

3、每读一点,尽快整合。所谓的尽快,是指如果不能实时整合,就是当天整合。你读了一篇感觉有收获的内容,如果你只是用微信收藏,或者用印象笔记之类的工具收藏。我敢打赌,99%的人不会再看这篇收藏。

因此,精读君建议你,读到对你有用的内容,如果无法实时整合,你可以先收藏。在当天,将里面有用的内容整合到你的书面化的知识体系中,然后就可以把这个收藏删掉。

大家还记得《第13课:读书笔记》中钱钟书先生是如何做笔记的吗?读完,做完笔记,钱先生把书还掉,家里不存书。这两种做法,实质是一样的。

4、整合再整合,精简再精简。梳理知识体系,如果只是自己使用,你可以精简,用关键词提示自己,自己看明白就可以。如果后续需要输出和分享,则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自己看的高度精简版本,另一部分是这个精简版本展开后所需要的必要内容。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精读君的《成长日课》,每天的日课内容,是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属于展开部分;而精读君自用,则会高度精简,例如包括本篇在内的16个日课,精读君的自用精简版本附后,这也可以算是“概念地图”。

虽然这些概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之间的联系不只这么多,但作为自用的精简版本,提示作用已足够。

思考题:

①《成长日课》每篇内容也是认知碎片,精读君又是怎样让《成长日课》有系统?

②每天读完《成长日课》,你整合到你的知识体系了吗?

什么是成长日课?

精读君开发的《成长日课》,出发点有以下3个:

只有透彻了解1个概念,你才能运用这个概念;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只有自我成长,才能驾驭这种不确定性;

每天5分钟,掌握并运用1个概念,就是最好的自我成长。

截止今天,精读君的《成长日课》已发布了88个概念,画了简略的概念地图,具体附后。

《成长日课》是付费的自我成长课程,年费99元。订阅《成长日课》,就视同成为精读读友会会员,还享有以下两项会员权益:

督促阅读打卡,输出倒逼输入

参与好书共读,协作互助学习

如何订阅成长日课?

【精读君曰】

今天,精读君想问你3个问题:

你是否已经丧失了阅读长文以及书籍的能力?

碎片认知,究竟有多大危害?

时间碎片化不可避免,但碎片认知可以减少,要怎么做?

精读君自2016年11月26日发布《成长日课》,此前已介绍了前14课,分别是目标、输出、成长、资源、学习力、量化反馈、自律、习惯、拖延、时间、选书、阅读质量、写作流程、读书笔记,读友们可以点击阅读。

今天推送第16课《碎片认知》,想了解第15课《学习曲线》,请移步第二条。

《第16课:碎片认知》

Q1:为什么碎片认知问题越来越尖锐?

A:

1、碎片认知,自古在学习者身上就常见。碎片认知,顾名思义,是碎片、孤立、没有整合到知识网络的知识点。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们常常指出学习后进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会联系,不会融会贯通”。

与之相对的,就是学问深厚。学问深厚具体就表现在,任何一个概念出来,都能说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前提条件、与哪些概念相关、在概念网络上处在哪个层级等等。

2、智能手机时代,碎片认知问题越来越尖锐。因为有了智能手机,任何一个碎片化的时间,我们都能阅读,譬如等车、排队的间隙,都可以读上几分钟。这是工具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

只是凡生一利,必生一弊。为了迎合我们的碎片化阅读,有不少文章都会简化,例如只给出信息的集合而非逻辑,简化掉推演过程,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以让读者能在3-5分钟之内就读完一篇文章。未经训练的阅读者,沉溺于这种阅读,感觉这种阅读已足够,不愿意读也就逐渐丧失了阅读长文以及书籍的能力。

但从本质上来看,这种阅读和学习模式,难出成效,更谈不上效率。就会出现“为什么我刷微信,读了这么多,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的现象,而且还会变成墙头草,失去独立判断能力,例如“A说了一通道理,感觉很对;B说了一通道理,感觉也很对。但实质上,A和B的观点是冲突矛盾的。”

3、用三个问题定性测一测自己碎片认知的严重度。一是你能连续专注地读几个小时的长文章或书籍吗?二是每看一篇文章,你能说出文中的概念应该放在你知识网络的哪个位置上,和哪些概念有联系吗?三是你能用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分析一个概念、一个现象或一个问题吗?

Q2:怎样减少碎片认知?

A:

1、时间碎片化不可避免,认知碎片化可以减少。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看,尽量安排整块时间学习阅读最重要的内容,学习效率最高。但不可避免,我们都会有些时间碎片,尤其是忙的人,时间碎片会更多。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时,要提醒自己“每读一点,尽快整合”。

在《第15课:学习曲线》中提到的典型的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避免碎片认知的环节,就是“整合”。只要做好整合这一步,将碎片阅读获得的知识点,嵌入到知识网络中,认知碎片化就可以减少。

2、整合前,先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你不清楚你知识体系是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的知识体系缺什么,就不知道去获取什么,整合什么。梳理知识体系可以采用概念地图、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后续精读君成长日课中也会提到,当然你现在也可以用关键词去检索如何使用。

你在梳理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我究竟知道了些什么?怎样才算梳理清楚?在这个时候,不用过于关注这个问题,还是那个原则“写,就对了”。其实大家写读书笔记,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梳理工作。

你把自己所有写的内容整理整理,就好像自己在出书一样,有中心主题,有分章分节,其实就是梳理知识体系了。整理多了,你就知道如何整理。

3、每读一点,尽快整合。所谓的尽快,是指如果不能实时整合,就是当天整合。你读了一篇感觉有收获的内容,如果你只是用微信收藏,或者用印象笔记之类的工具收藏。我敢打赌,99%的人不会再看这篇收藏。

因此,精读君建议你,读到对你有用的内容,如果无法实时整合,你可以先收藏。在当天,将里面有用的内容整合到你的书面化的知识体系中,然后就可以把这个收藏删掉。

大家还记得《第13课:读书笔记》中钱钟书先生是如何做笔记的吗?读完,做完笔记,钱先生把书还掉,家里不存书。这两种做法,实质是一样的。

4、整合再整合,精简再精简。梳理知识体系,如果只是自己使用,你可以精简,用关键词提示自己,自己看明白就可以。如果后续需要输出和分享,则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自己看的高度精简版本,另一部分是这个精简版本展开后所需要的必要内容。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精读君的《成长日课》,每天的日课内容,是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属于展开部分;而精读君自用,则会高度精简,例如包括本篇在内的16个日课,精读君的自用精简版本附后,这也可以算是“概念地图”。

虽然这些概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之间的联系不只这么多,但作为自用的精简版本,提示作用已足够。

思考题:

①《成长日课》每篇内容也是认知碎片,精读君又是怎样让《成长日课》有系统?

②每天读完《成长日课》,你整合到你的知识体系了吗?

什么是成长日课?

精读君开发的《成长日课》,出发点有以下3个:

只有透彻了解1个概念,你才能运用这个概念;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只有自我成长,才能驾驭这种不确定性;

每天5分钟,掌握并运用1个概念,就是最好的自我成长。

截止今天,精读君的《成长日课》已发布了88个概念,画了简略的概念地图,具体附后。

《成长日课》是付费的自我成长课程,年费99元。订阅《成长日课》,就视同成为精读读友会会员,还享有以下两项会员权益:

督促阅读打卡,输出倒逼输入

参与好书共读,协作互助学习

如何订阅成长日课?


相关文章

  • 碎片化阅读的利弊
  • 碎片化阅读会导致"低智商社会"吗? [摘要]我们这个'消费社会'的特点:在空洞地.大量地了解符号的基础上,否定真相." 吃完元宵,这年就算过完了.掐指一算,除了陪老人唠嗑.胡吃海喝.走亲访友和抢红包等正经事之外 ...查看


  • 语文高考作文详讲
  • 考场作文(考试体) 第一讲 为何要学写考试体作文 这是高考作文阅读评分的需要. 高考作文阅读,既要保证阅读质量,又要有阅读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凡符合"考试体"的作文,判卷老师易阅读,给分也快,也易给高分. 也是时代和社会 ...查看


  • 2016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解析 1
  • 2016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解析(一)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引起你什么感悟或思考?围绕材料按照要求拟写作文. 从前有个书生,精通佛道.在夏天的一个夜晚,刚要睡觉,谁知耳边传来蚊子的响声:正想拿起蒲扇打蚊子,突然心中想起佛道:切勿杀 ...查看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以东营市实验中学"生活化作文实践与研究"为例 文|于保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倡导生活化作文,现任教于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昵称:教书先生) [摘要]作文教学的课程 ...查看


  • 信息碎片化提升人们的认知水平一辩稿
  •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 随着网络的普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碎片化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信息碎片化对人们的认知水平是提升还是降低.我方认为,信息碎片化提升人们的认知水平.大 ...查看


  • 作文素材碎片化
  • 碎片化阅读 观点(贬) 当一段段140字的文字垄断阅读,当一条条精悍简要的言论指导思想,当零星几个汉字与符号在指挥发送之间联络了感情,我想,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这不可逆转的洪流留给我们选择的难题:是乘流而行,还是固守原 ...查看


  • 怎样读书更有效阅读答案
  • 篇一:怎样读书更有效阅读答案 1. <黑天鹅>里,作者有这么一段:"每天一个多小时或更多,每年足够读一百多本书了,一二十年后,作用就开始显现了".我震撼的是,那句"一二十年后,作用就开始显现了&qu ...查看


  • 非连续文本阅读
  • 什么是"非连续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中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 ...查看


  • 2010年命题意图上海招考热线
  •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试卷评析 语文--稳定中体现课改精神 变化中彰显命题追求 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卷的命制在稳定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变化中彰显试题的选拔功能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1.阅读材料的选文的重要性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