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二面角求法

1 .定义法

即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分别作棱的射线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 . 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 二面角A-BD-C 1的正切值为.

解析:易知∠COC 1是二面角C-BD-C 1的平面角,且tan ∠COC 1=2。

图1

B

C

A 1

PA =PD =例2. 在锥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DAB=60︒

,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

解:由(1)知∠PGB 为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

17

A ,在Rt ∆PGA 中

,PG 2=-() 2=;在R t ∆B G 中

24

13

BG 2=12-() 2=;

24

PG 2+BG 2-PB 2在∆

PGB 中,cos ∠PGB =. =2PG ⋅BG 7

A

B

2 三垂线法

此法最基本的一个模型为:如图3,设锐二面角α-l -β,过面α 内一点P 作PA ⊥α于A ,作AB ⊥l 于B ,连接PB PB ⊥l ,则∠PBA 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故称此法为三垂线法.

A 图3

l

例3. 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 ,A ∈α,B ∈β,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A 1,点B 在l 的射影为B 1,已知AB=2,AA 1=1,BB 1=2, 求:二面角A 1-AB -B 1的正弦值. 分析与略解:

作A 1E ⊥AB 1于AB 1于E ,则可证A 1E ⊥平面AB 1B.

过E 作EF ⊥AB 交AB 于F ,连接A 1F ,则得A 1F ⊥AB ,

∴∠A 1FE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依次可求得

AB 1=B1B=2,A 1B=,A 1E=

2,A 1F=,

22

A 1

1图4

l

A 1E 6

则在Rt △A 1EF 中,sin ∠A 1FE=A F =3.

1

例4. 如图所示, 在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点E 在线段PC 上,PC ⊥平面BDE.

(1)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

解法一:由(1)得BD ⊥平面PAC, ∴BD ⊥AC.

又四边形ABCD 为矩形,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设AC 交BD 于O 点, ∵PC ⊥平面BDE, ∴∠BEO 即为二面角B-PC-A 的平面角. ∵PA=1,AD=2,∴AC=2,BO=OC=, ∴PC=

=3,

又OE===在直角三角形BEO 中,tan ∠BEO===3,∴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为3.

例5. (2010重庆, 19, 12分) 如图, 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 PA⊥底面ABCD, PA=AB=, 点E 是棱PB 的中点. (1) 若AD=

, 求二面角A-EC-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 过点D 作DF ⊥CE, 交CE 于F, 过点F 作FG ⊥CE, 交AC 于G, 则∠DFG 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Ⅰ) 知BC ⊥平面PAB, 又AD ∥BC, 得AD ⊥平面PAB, 故AD ⊥AE, 从而DE=

=

. 在Rt △CBE 中, CE=

.

=

. 由CD=

, 所以△CDE 为等边三角形,

故F 为CE 的中点, 且DF=CD·sin =

因为AE ⊥平面PBC, 故AE ⊥CE, 又FG ⊥CE, 知FG AE, 从而FG=, 且G 点为AC 的中点.

连结DG, 则在Rt △ADG 中, DG=AC

==.

所以cos ∠DFG=

=.

3、向量法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中是一种十分简捷的也是非常传统的解法,可以说所有的立体几何题都可以用向量法求解,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时,通常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然后将几何图中的线段写成用坐标法表示的向量,进行向量计算解题。①分别求出α和β的法向量m , n ,则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或π—

例1. 如图所示, 在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点E 在线段PC 上,PC ⊥平面BDE.

(1)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

由(1)可知BD ⊥面PAC, ∴BD ⊥AC,

∴矩形ABCD 为正方形,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xyz, 则

A(0,0,0),P(0,0,1),C(2,2,0),B(2,0,0).

∴=(0,0,1),=(2,2,0). 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1=(x,y,z),

则令x=1,

∴y=-1,z=0. 即n 1=(1,-1,0).

同理求得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n 2=(1,0,2). ∴cos 1,n2>=

.

设二面角B-PC-A 的大小为α, 则cos α=, ∴sin α=, ∴tan α=3.

例2. (2014广东,18,13分) 如图,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DPC=30,AF⊥PC 于点F,FE ∥CD, 交PD 于点E. (1)求二面角D-AF-E 的余弦值

.

(2)解法一:设AB=1,则Rt △PDC 中,CD=1,∵∠DPC=30°, ∴PC=2,PD=

, 由(1)知CF ⊥DF,

∴DF=,

∴CF=, 又FE ∥CD,

∴==, ∴DE=, 同理EF=CD=,

如图所示, 以D 为原点,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0,1),

E ,F ,P(,0,0),C(0,1,0).

设m=(x,y,z)是平面AEF 的法向量,

则又

令x=4,得z=, 故m=(4,0,),

由(1)知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为θ为锐角,

=(-,1,0), 设二面角D-AF-E 的平面角为θ, 可知

cos θ=|cos

>|===, 故二面角D-AF-E 的余弦值为.

例3. (2010天津, 19, 12分) 如图, 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E, F分别是棱BC, CC1上的点, CF=AB=2CE, AB∶AD ∶AA 1=1∶2∶4. (1) 求二面角A 1-ED-F 的正弦值

(1) 设平面EFD 的法向量

u=(x, y, z) , 则即

不妨令x=1, 可得u=(1, 2, -1) .

由(Ⅱ) 可知, 为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 于是cos==. >=.

所以二面角A 1-ED-F 的正弦值为.

从而

sin

二面角求法

1 .定义法

即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分别作棱的射线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 . 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 二面角A-BD-C 1的正切值为.

解析:易知∠COC 1是二面角C-BD-C 1的平面角,且tan ∠COC 1=2。

图1

B

C

A 1

PA =PD =例2. 在锥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DAB=60︒

,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

解:由(1)知∠PGB 为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

17

A ,在Rt ∆PGA 中

,PG 2=-() 2=;在R t ∆B G 中

24

13

BG 2=12-() 2=;

24

PG 2+BG 2-PB 2在∆

PGB 中,cos ∠PGB =. =2PG ⋅BG 7

A

B

2 三垂线法

此法最基本的一个模型为:如图3,设锐二面角α-l -β,过面α 内一点P 作PA ⊥α于A ,作AB ⊥l 于B ,连接PB PB ⊥l ,则∠PBA 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故称此法为三垂线法.

A 图3

l

例3. 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 ,A ∈α,B ∈β,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A 1,点B 在l 的射影为B 1,已知AB=2,AA 1=1,BB 1=2, 求:二面角A 1-AB -B 1的正弦值. 分析与略解:

作A 1E ⊥AB 1于AB 1于E ,则可证A 1E ⊥平面AB 1B.

过E 作EF ⊥AB 交AB 于F ,连接A 1F ,则得A 1F ⊥AB ,

∴∠A 1FE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依次可求得

AB 1=B1B=2,A 1B=,A 1E=

2,A 1F=,

22

A 1

1图4

l

A 1E 6

则在Rt △A 1EF 中,sin ∠A 1FE=A F =3.

1

例4. 如图所示, 在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点E 在线段PC 上,PC ⊥平面BDE.

(1)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

解法一:由(1)得BD ⊥平面PAC, ∴BD ⊥AC.

又四边形ABCD 为矩形,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设AC 交BD 于O 点, ∵PC ⊥平面BDE, ∴∠BEO 即为二面角B-PC-A 的平面角. ∵PA=1,AD=2,∴AC=2,BO=OC=, ∴PC=

=3,

又OE===在直角三角形BEO 中,tan ∠BEO===3,∴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为3.

例5. (2010重庆, 19, 12分) 如图, 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 PA⊥底面ABCD, PA=AB=, 点E 是棱PB 的中点. (1) 若AD=

, 求二面角A-EC-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 过点D 作DF ⊥CE, 交CE 于F, 过点F 作FG ⊥CE, 交AC 于G, 则∠DFG 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Ⅰ) 知BC ⊥平面PAB, 又AD ∥BC, 得AD ⊥平面PAB, 故AD ⊥AE, 从而DE=

=

. 在Rt △CBE 中, CE=

.

=

. 由CD=

, 所以△CDE 为等边三角形,

故F 为CE 的中点, 且DF=CD·sin =

因为AE ⊥平面PBC, 故AE ⊥CE, 又FG ⊥CE, 知FG AE, 从而FG=, 且G 点为AC 的中点.

连结DG, 则在Rt △ADG 中, DG=AC

==.

所以cos ∠DFG=

=.

3、向量法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中是一种十分简捷的也是非常传统的解法,可以说所有的立体几何题都可以用向量法求解,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时,通常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然后将几何图中的线段写成用坐标法表示的向量,进行向量计算解题。①分别求出α和β的法向量m , n ,则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或π—

例1. 如图所示, 在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点E 在线段PC 上,PC ⊥平面BDE.

(1)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

由(1)可知BD ⊥面PAC, ∴BD ⊥AC,

∴矩形ABCD 为正方形,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xyz, 则

A(0,0,0),P(0,0,1),C(2,2,0),B(2,0,0).

∴=(0,0,1),=(2,2,0). 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1=(x,y,z),

则令x=1,

∴y=-1,z=0. 即n 1=(1,-1,0).

同理求得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n 2=(1,0,2). ∴cos 1,n2>=

.

设二面角B-PC-A 的大小为α, 则cos α=, ∴sin α=, ∴tan α=3.

例2. (2014广东,18,13分) 如图,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DPC=30,AF⊥PC 于点F,FE ∥CD, 交PD 于点E. (1)求二面角D-AF-E 的余弦值

.

(2)解法一:设AB=1,则Rt △PDC 中,CD=1,∵∠DPC=30°, ∴PC=2,PD=

, 由(1)知CF ⊥DF,

∴DF=,

∴CF=, 又FE ∥CD,

∴==, ∴DE=, 同理EF=CD=,

如图所示, 以D 为原点,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0,1),

E ,F ,P(,0,0),C(0,1,0).

设m=(x,y,z)是平面AEF 的法向量,

则又

令x=4,得z=, 故m=(4,0,),

由(1)知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为θ为锐角,

=(-,1,0), 设二面角D-AF-E 的平面角为θ, 可知

cos θ=|cos

>|===, 故二面角D-AF-E 的余弦值为.

例3. (2010天津, 19, 12分) 如图, 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E, F分别是棱BC, CC1上的点, CF=AB=2CE, AB∶AD ∶AA 1=1∶2∶4. (1) 求二面角A 1-ED-F 的正弦值

(1) 设平面EFD 的法向量

u=(x, y, z) , 则即

不妨令x=1, 可得u=(1, 2, -1) .

由(Ⅱ) 可知, 为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 于是cos==. >=.

所以二面角A 1-ED-F 的正弦值为.

从而

sin


相关文章

  •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
  • 专题五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 ★★★高考在考什么 二面角的求法是立体几何中的重点,也是立体几何的难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几乎每年都涉及到二面角的求法. 二面角的常见求法:(1)定义法(2)垂线法(3)垂面法(4)延伸法(5)射影法 ...查看


  • 二面角的两类求法
  • 关于二面角的求解问题一直是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一个知识点.本文对二面角的常用求法做了一个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求法基本有两类:一类是代数法即向量法,一类是几何法.其中几何法中一般 ...查看


  • 利用向量方法求角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利用向量方法求角 知识点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 .b ,其夹角为φ,则有cos θ=|cosφ|= . |a|·|b||a·b| (2)两异 ...查看


  • 正四面体二面角8种求法
  • 二面角求法 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分析求二面 ...查看


  • 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 一.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几何体: 2. 多面体: 3. 旋转体: 4. 棱柱: 5. 棱锥: 6. 棱台: 7. 圆柱: 8. 圆锥: 9. 圆台: 10.球: (二)简单几何体的构成: 1. 2. (三)三视图: ...查看


  • 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知识点
  • 三角函数 解三角形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二象 ...查看


  • 高三立体几何知识点
  • 进入高三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高三立体几何知识点关.复习时,将高三复习数学资料熟练掌握运用,小编相信您一定可以提高数学成绩! 高三立体几何知识点:1. 三视图与直观图:注: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比 ...查看


  • 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几种求法
  • 多面体外接球半径常见的几种求法 白维亮 如果一个多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那么称这个多面体是球的内接多面体,这个球称为多面体的外接球.有关多面体外接球的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研究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既要 ...查看


  • 1-立体几何
  • 立体几何 ◆重 难 点: 1.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 2.点线面平行与垂直: 3.二面角: 4.线面之间的夹角: 5.点线面距离 ◆2006-2013年重庆文高考立体几何分布情况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回顾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