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两周一次(语文:周三上午三四节)。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要求在新的学期开始,各备课组长根据学科进度表,把备课分好工,轮流作主讲人。中心发言人(主讲人)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把教案写好(或打印)发给本组成员,在集体备课时,由主讲人先说课,其他人评论增补,并记录在教案上。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一下要求: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一 、学期备课
1.内容:
(1)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本学期共学几个模块)和教学要求。
(2)教材分析:重点是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点,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
(3)学情分析:分析上学期和本学期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措施。
(4)教学方法:上学期教师教学方法的得与失及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时间分配: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标明章节单元所需时间,课题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月考、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的时间安排。
(6)教改计划: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计划措施落实情况。
(7)目标测试:包括单元或章节、课时测试的内容及形式。
(8)第二课堂:本学期弱课学生小组补课安排(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方式等)
(9)开展活动:本学期根据学科特点举行哪几项(竞赛)活动。
(10)教研课题或实验项目
2.要求:要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广度,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技能和能力要求,找准思想教育的因素,掌握本册教材在整个高中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学科的联系;掌握本册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中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二、单元或章节备课(集体备课或周教案)
1.内容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指出突破重点难点方案,并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本章节的权重。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2.要求: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周三下午)、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教研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三、课时备课(个人教案)
1.内容:
(1)目的要求
(2)教材分析
(3)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4)学情分析
(5)课前预习题及指导
(6)实验设计
(7)教学过程(详案)
(8)课堂小结
(9)课堂练习
(10)板书设计
(11)课件设计
(12)作业布置、
(13)教后小记
2.要求:要精心设计教案,明确本课时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采用“个人中心备课—集体讨论—个人写教案”的备课方式。集思广义,兼容多人之长。主备人应于教案使用前一周写好(打印成)草案,备课组长签字后送交年级主任签发复印通知单,到油印室复印后发放到本组每位老师,教研活动时集体讨论后,方可写在个人备课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备课,写好教案,并提倡教师间相互参阅,修改自己的教案,平时有问题还要随时随地商量。教案书写要认真、工整,详实。
四、注意事项:
1.实行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倡个人创造性教学,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2.备课时要注明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3.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备现象,上课之前要复备,准备好教学用具。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一、集体备课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因此,建立备课组势在必行。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备课组的活动,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年级备课(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务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能力(音、体、美、信息与劳动技术)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艺体(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一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确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六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六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三、备课操作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主备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每位教师都要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2)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一轮新教师要求写出详案。
(3)集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共享资源。
(4)集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5)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集体研讨
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陈述自己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讨论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四个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这“四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2)中心发言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其他年级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3.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四、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大家要有所分工,责任要明确。
2.整体意识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集体备课教师要有整体意识,要系统安排,要处理好宏观、中观、微观的关系。第一次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计划,甚至,有可能的话,制定整个学年的计划;同时,要主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集体备课活动有时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
3.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制定好整体计划的情况下,最好能提前一、二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
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常常包含: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思(Posner,1989)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阶段,抓好集体备课组建设意义更为重大,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两周一次(语文:周三上午三四节)。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要求在新的学期开始,各备课组长根据学科进度表,把备课分好工,轮流作主讲人。中心发言人(主讲人)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把教案写好(或打印)发给本组成员,在集体备课时,由主讲人先说课,其他人评论增补,并记录在教案上。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一下要求: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一 、学期备课
1.内容:
(1)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本学期共学几个模块)和教学要求。
(2)教材分析:重点是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点,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
(3)学情分析:分析上学期和本学期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措施。
(4)教学方法:上学期教师教学方法的得与失及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时间分配: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标明章节单元所需时间,课题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月考、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的时间安排。
(6)教改计划: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计划措施落实情况。
(7)目标测试:包括单元或章节、课时测试的内容及形式。
(8)第二课堂:本学期弱课学生小组补课安排(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方式等)
(9)开展活动:本学期根据学科特点举行哪几项(竞赛)活动。
(10)教研课题或实验项目
2.要求:要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广度,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技能和能力要求,找准思想教育的因素,掌握本册教材在整个高中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学科的联系;掌握本册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中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二、单元或章节备课(集体备课或周教案)
1.内容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指出突破重点难点方案,并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本章节的权重。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2.要求: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周三下午)、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教研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三、课时备课(个人教案)
1.内容:
(1)目的要求
(2)教材分析
(3)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4)学情分析
(5)课前预习题及指导
(6)实验设计
(7)教学过程(详案)
(8)课堂小结
(9)课堂练习
(10)板书设计
(11)课件设计
(12)作业布置、
(13)教后小记
2.要求:要精心设计教案,明确本课时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采用“个人中心备课—集体讨论—个人写教案”的备课方式。集思广义,兼容多人之长。主备人应于教案使用前一周写好(打印成)草案,备课组长签字后送交年级主任签发复印通知单,到油印室复印后发放到本组每位老师,教研活动时集体讨论后,方可写在个人备课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备课,写好教案,并提倡教师间相互参阅,修改自己的教案,平时有问题还要随时随地商量。教案书写要认真、工整,详实。
四、注意事项:
1.实行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倡个人创造性教学,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2.备课时要注明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3.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备现象,上课之前要复备,准备好教学用具。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一、集体备课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因此,建立备课组势在必行。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备课组的活动,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年级备课(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务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能力(音、体、美、信息与劳动技术)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艺体(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一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确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六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六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三、备课操作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主备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每位教师都要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2)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一轮新教师要求写出详案。
(3)集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共享资源。
(4)集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5)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集体研讨
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陈述自己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讨论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四个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这“四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2)中心发言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其他年级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3.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四、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大家要有所分工,责任要明确。
2.整体意识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集体备课教师要有整体意识,要系统安排,要处理好宏观、中观、微观的关系。第一次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计划,甚至,有可能的话,制定整个学年的计划;同时,要主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集体备课活动有时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
3.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制定好整体计划的情况下,最好能提前一、二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
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常常包含: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思(Posner,1989)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阶段,抓好集体备课组建设意义更为重大,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