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序渐进健身原则
循序渐进就是健身者要逐渐地增加负荷,增加负荷时要考虑健身者的机能状态。论文大全。这有助于在健身者学习高级动作之前对基本动作的掌握;也有助于健身者的长期发展,从而阻止损伤和过度健身。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健身器械或是健身方法,力量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就变得十分困难;如果突然进行一次强度较大,时间较短的力量练习,同样也不符合力量逐渐增长的规律,这样只会使人体机能遭到破坏,甚至引发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力量练习切忌急于求成或草率,盲目地进行。
2.持之以恒健身原则
在健美健身中要想达到完美的效果,长期保持健美的体型,必须要持之以恒的锻炼下去。国内外优秀的运动员健美的肌肉,绝不是一朝一夕或短短一两年就可以练出来的。要想取得“减肥”的明显的效果,练出健美的体型,需要长期的坚持锻炼,这样可达到理想的目的。力量的增长不是一瞬间就能办到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虽然在力量练习的初期,肌肉力量和体积增加较明显,但在后一段时间里,再提高就变得相对难一些了,很多健身健身者会进入一个平台期,需要变换方式,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顺利度过平台期,力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练习者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3.合理安排运动量的健身原则
有关专家建议可通过心率计算等方法来合理安排运动量。
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分钟的最高心率可用220(女子可用210)减去年龄的方法来估算。例如,一位20岁男子的极限运动量心率为每分钟200次,其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200×70%至85%的范围,即每分钟140次至170次。假设这名男子安静时的心率为每分钟60次,可用极限运动量心率减去安静时的心率,乘以70%后再加上安静心率的方法来估算其最佳运动心率,即(200-60)×70%+60=158次(每分钟)。 除了心率计算法,还可根据饮食量和出汗量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如果锻炼后食欲很好,食量略有增加,则表明运动的负荷量较为恰当。进行锻炼较为合适的程度是锻炼后微出汗。
4.专门性与均衡发展
专门性原则是指力量练习中身体部位的专门性, 比如对于想要对身体的某块肌肉进行提高性练习,那就要了解该部位的肌肉类型及发力特点。制定合理的练习方法和计划。所采用的力量练习的动作结构要与实际的动作结合,应该从节奏、速度上出发或者类似,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肌肉神经系统协调用的能力,这样肌肉会发生良性的生理、生化变化。论文大全。从练习方法上,发展肌肉力量分为绝对力量练习和力量耐力练习等,这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法要求的负荷阻力,重复次数,练习组数各不相同。从该点表明,力量练习表现出明显的专门性特点。
在专门练习的基础上,还应坚持全面均衡发展。人体的力量讲究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力量的发展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为原则,增强它们整体的协作能力,使全身主要肌群的力量都得到提高。如果忽视了整体性这一点,只注重发展身体某一局部的力量,就会造成“头重脚轻”的现象使得某些部位肌力薄弱,某些部位的力量过于强大,进一步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身体形态的畸形发展和机能的紊乱。失去美感和部分功能。尤其对于青少年在发育时期进行健美、健身训练的人群在这一点上应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往往出于兴趣和爱好只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练习,忽视肌肉力量的全面发展,这对他们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5.动作规格和身体姿势
动作规格主要指完成练习动作时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动作到
位”。进器械健身练习时,肌肉收缩时要用尽全力,放松时要充分放松,使整个动作的完成尽可能做到舒展、有力。如在卧推力量练习器上练习伸臂推举时,两臂一定要尽量伸直,这样肱三头肌充分拉长,然后再发力上推。千万不要为了“凑数”而忽视练习动作的规格,否则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身体姿势是身体部位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具完整的练习过程包括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3个部分,一个完整的动作对于这3个姿势都有明确的要求,练习者要严格遵循,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6.超负荷健身原则
人体对力量健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就是机体一旦适应了给定的练习,通过一定时期的适应以后,机体对已经习惯的刺激作用反映将减少,换句话说,健身一段时间后,自身的肌肉力量已经有了逐步的提高,想要进步发展为了能够提高健身效果,必须采取不同的、更深一步的健身措施,或健身计划,也就是要制定长期的计划,这就是超负荷健身原则。对于一些健身水平相对较高的健身者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力量和身体机能,就要遵循此健身方法。运用超负荷健身,增加力量阻力、增加重量使练习重力再次增加。不过这个办法存在缺点,就是为确保安全,只能缓慢地增加重量,同时就会延长完成动作的时间。论文大全。这时候可以改变间歇时间,通过改变练习的间歇时间,同样可以增加或降低练习的难度。比如不让学生在两组之间休息足够时间,这样练习的难度自然会增大;如果允许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那么学生就有可以轻松地完成较大力量的练习。也可以通过改变练习顺序,打乱肌肉的固定思维从而影响练习的难度。
如果在健身中练习者出现缺乏锻炼热情、耐久力、肌肉控制能力减退和关节、肌肉有持续的隐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时,说明学生已经出现了健身过度的情况。这时候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与此同时,健身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局部肌肉过度疲劳,这样会极大影响整体的健身效果,有可能造成肌肉萎缩。一般每次健身时间因在75-90分钟。坚决不允许在不增加健身组数的同时延长健身时间,也不能无故增加或改变健身动作和组数。这也可能造成学生在健身中的损伤。
总之,每次健身后都应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如果健身的强度大了,第二天一定要休息。必须感觉到身体恢复后再进行下次健身。最好做到“超量恢复”的原则。
1.循序渐进健身原则
循序渐进就是健身者要逐渐地增加负荷,增加负荷时要考虑健身者的机能状态。论文大全。这有助于在健身者学习高级动作之前对基本动作的掌握;也有助于健身者的长期发展,从而阻止损伤和过度健身。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健身器械或是健身方法,力量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就变得十分困难;如果突然进行一次强度较大,时间较短的力量练习,同样也不符合力量逐渐增长的规律,这样只会使人体机能遭到破坏,甚至引发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力量练习切忌急于求成或草率,盲目地进行。
2.持之以恒健身原则
在健美健身中要想达到完美的效果,长期保持健美的体型,必须要持之以恒的锻炼下去。国内外优秀的运动员健美的肌肉,绝不是一朝一夕或短短一两年就可以练出来的。要想取得“减肥”的明显的效果,练出健美的体型,需要长期的坚持锻炼,这样可达到理想的目的。力量的增长不是一瞬间就能办到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虽然在力量练习的初期,肌肉力量和体积增加较明显,但在后一段时间里,再提高就变得相对难一些了,很多健身健身者会进入一个平台期,需要变换方式,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顺利度过平台期,力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练习者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3.合理安排运动量的健身原则
有关专家建议可通过心率计算等方法来合理安排运动量。
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分钟的最高心率可用220(女子可用210)减去年龄的方法来估算。例如,一位20岁男子的极限运动量心率为每分钟200次,其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200×70%至85%的范围,即每分钟140次至170次。假设这名男子安静时的心率为每分钟60次,可用极限运动量心率减去安静时的心率,乘以70%后再加上安静心率的方法来估算其最佳运动心率,即(200-60)×70%+60=158次(每分钟)。 除了心率计算法,还可根据饮食量和出汗量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如果锻炼后食欲很好,食量略有增加,则表明运动的负荷量较为恰当。进行锻炼较为合适的程度是锻炼后微出汗。
4.专门性与均衡发展
专门性原则是指力量练习中身体部位的专门性, 比如对于想要对身体的某块肌肉进行提高性练习,那就要了解该部位的肌肉类型及发力特点。制定合理的练习方法和计划。所采用的力量练习的动作结构要与实际的动作结合,应该从节奏、速度上出发或者类似,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肌肉神经系统协调用的能力,这样肌肉会发生良性的生理、生化变化。论文大全。从练习方法上,发展肌肉力量分为绝对力量练习和力量耐力练习等,这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法要求的负荷阻力,重复次数,练习组数各不相同。从该点表明,力量练习表现出明显的专门性特点。
在专门练习的基础上,还应坚持全面均衡发展。人体的力量讲究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力量的发展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为原则,增强它们整体的协作能力,使全身主要肌群的力量都得到提高。如果忽视了整体性这一点,只注重发展身体某一局部的力量,就会造成“头重脚轻”的现象使得某些部位肌力薄弱,某些部位的力量过于强大,进一步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身体形态的畸形发展和机能的紊乱。失去美感和部分功能。尤其对于青少年在发育时期进行健美、健身训练的人群在这一点上应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往往出于兴趣和爱好只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练习,忽视肌肉力量的全面发展,这对他们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5.动作规格和身体姿势
动作规格主要指完成练习动作时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动作到
位”。进器械健身练习时,肌肉收缩时要用尽全力,放松时要充分放松,使整个动作的完成尽可能做到舒展、有力。如在卧推力量练习器上练习伸臂推举时,两臂一定要尽量伸直,这样肱三头肌充分拉长,然后再发力上推。千万不要为了“凑数”而忽视练习动作的规格,否则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身体姿势是身体部位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具完整的练习过程包括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3个部分,一个完整的动作对于这3个姿势都有明确的要求,练习者要严格遵循,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6.超负荷健身原则
人体对力量健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就是机体一旦适应了给定的练习,通过一定时期的适应以后,机体对已经习惯的刺激作用反映将减少,换句话说,健身一段时间后,自身的肌肉力量已经有了逐步的提高,想要进步发展为了能够提高健身效果,必须采取不同的、更深一步的健身措施,或健身计划,也就是要制定长期的计划,这就是超负荷健身原则。对于一些健身水平相对较高的健身者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力量和身体机能,就要遵循此健身方法。运用超负荷健身,增加力量阻力、增加重量使练习重力再次增加。不过这个办法存在缺点,就是为确保安全,只能缓慢地增加重量,同时就会延长完成动作的时间。论文大全。这时候可以改变间歇时间,通过改变练习的间歇时间,同样可以增加或降低练习的难度。比如不让学生在两组之间休息足够时间,这样练习的难度自然会增大;如果允许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那么学生就有可以轻松地完成较大力量的练习。也可以通过改变练习顺序,打乱肌肉的固定思维从而影响练习的难度。
如果在健身中练习者出现缺乏锻炼热情、耐久力、肌肉控制能力减退和关节、肌肉有持续的隐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时,说明学生已经出现了健身过度的情况。这时候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与此同时,健身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局部肌肉过度疲劳,这样会极大影响整体的健身效果,有可能造成肌肉萎缩。一般每次健身时间因在75-90分钟。坚决不允许在不增加健身组数的同时延长健身时间,也不能无故增加或改变健身动作和组数。这也可能造成学生在健身中的损伤。
总之,每次健身后都应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如果健身的强度大了,第二天一定要休息。必须感觉到身体恢复后再进行下次健身。最好做到“超量恢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