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行宫(元稹)

五言绝句行宫(元稹)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

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五言绝句行宫(元稹)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

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相关文章

  • 唐诗五言绝句精选(绝对经典!)
  • 一.蝉(虞世南) 垂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三.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四.于易水送人( ...查看


  • 古典诗歌的分类及有关知识
  • 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 ...查看


  • 唐诗三百首之.卷八.五言绝句
  • =============================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 ...查看


  • [新选千家诗]目录
  • <新选千家诗>目录 (李华 李如鸾 选注) 五言绝句(六十三首) 1. 蝉---------虞世南 2.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3. 山中--------王勃 4. 夜送赵纵------杨炯 5. 渡汉江-------宋之 ...查看


  • 诗词格律十讲
  • 诗词格律十讲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及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 ...查看


  • 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
  • 一.唐诗的演进阶段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 (2)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3)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4)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 (1)"声 ...查看


  • 唐诗文化常识
  • 一.诗人介绍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有<卢升之集>,代表作<长安 ...查看


  • 唐诗文学常识
  • 唐诗文化常识 一.诗人介绍 1.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有<卢升之集>,代 ...查看


  •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