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题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 ={x |x ≥1},B ={x |y =log 2(x +2)},则B A =
A .(-2, 1) B .(-2, 1] C .[-2, 1) D .[-2, 1] 2.已知i 为虚数单位,a 为实数,复数z =(a -2i)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M , 则“a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q >0,若a 2=4, 则a 1+a 2+a 3的最值情况为
A .有最小值-4 B .有最大值-4 C .有最小值12 D .有最大值12 4.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正四棱锥组合而成的空间几何体的 正(主) 视图、侧(左)
其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43 B .3 C .23 D .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是
1
2
C . 1 D .-1
A . 0 B .
6.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r 越小,说明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
2
②命题p :“∃x 0∈R ,x 0 -x 0-1>0”的否定⌝p :“∀x ∈R ,x 2-x -1
③用相关指数R 来刻画回归效果,若R 越大,则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④若a =0. 3,b =2,c =log 0. 32,则c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0. 3
22
7.把正奇数数列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两个数,第三个括号三个数,第四个括号一个数,第五个括号两个数,第六个括号三个数,„.依次划分为(1) ,(3, 5) ,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则第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
为
A .396 B .394 C .392 D .390 8.已知函数y =f (x ) 的定义域是R ,若对于任意的正数a ,函数g (x ) =f (x ) -f (x -a ) 都是其定义域上的减函数,则函数y =f (x ) 的图象可能是
A . B . C . D .
9.已知定点A (-2, 0) ,B (2, 0) , N 是圆O :x 2+y 2=1上任意一点,点A 关于点N 的对称点为M ,线段AM 的中垂线与直线BM 相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圆 10.设函数f (x ) 在区间I 上可导,若∀x 0, x ∈I , 总有f (x ) ≥f (x 0) +f '(x 0)(x -x 0) ,
则称y =f (x ) 为区间I 上的U 函数.
2
在下列四个函数y =x ,y =x +
1x
,y =-e ,y =cos 2x 中,在区间(-1, 0) 上为U x
函数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一)必做题:11、12、13题为必做题. 11.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A =60︒,
M 为DC 的中点,则AM ⋅AB 的值为.
第11题图 ⎧y ≤x +1
⎪
12.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y ≥2x -1,若目标函数z =mx +y (m >0)的最大值为35,
⎪x ≥0, y ≥0⎩
则m 的值为 .
ln ln a =.13.设a >1,则当y =a x 与y =log a x 两个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
(二)选做题:第14、15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
1⎧
x =-t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以原点
⎪y =-2+3t ⎪2⎩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则l 上的动点P 与C 上的动点Q 间的最短距离为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以D 为圆心,DA 为半径的圆弧与以BC 为直径的圆O 交于点F ,连接CF 并延长CF 交AB 于E .则线段BF 的长为 .
E
B
第15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3分)
某校为了解高三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课改上自习课的态度(肯定还是否定),进行了如下的调查研究. 全年级共有630名学生,男女生人数之比为11:10,现按分层抽样方 法抽取若干名学生,每人被抽到的概率均为
1. 6
(1)求抽取的男学生人数和女学生人数;
(2)通过对被抽取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如下2⨯2列联表:
①完成列联表;
②能否有97.5%的把握认为态度与性别有关?
(3)若一班有5名男生被抽到,其中4人持否定态度,1人持肯定态度;二班有4名女生被抽到,其中2人持否定态度,2人持肯定态度.
现从这9人中随机抽取一男一女进一步询问所持态度的原因,求其中恰有一人持肯定态度一人持否定态度的概率.
解答时可参考下面临界值表: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A -
(1)求角A 的大小;
(2)若a =2,求b +c 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 =∠ACD =90︒,∠BAC =∠CAD =60︒,PA ⊥面
π
6
) =cos A .
ABCD ,E 为PD 的中点,PA =2AB =4.
(1)求证:PC ⊥AE ; (2)求证:CE //面PAB ; (3)求三棱锥P -ACE 的体积V .
A
B
D
C
第18题图
19.(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2,n ⋅a n +1=S n +n (n +1),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T n =
S n
,n ∈N *. n 2
①当n 为何正整数值时,T n >T n +1;
②若对一切正整数n ,总有T n ≤m ,求m 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4分)
x 2y 2
如图,点F 是椭圆2+2=1(a >b >0)的左焦点,点A ,B 分别是椭圆的左顶
a b
1
点和上顶点,椭圆的离心率为,点C 在x 轴上,且BF ⊥BC ,过点A 作斜率为k (k >0)
2
12
的直线l 与由三点B , F ,C 确定的圆M 相交于D ,E 两点,满足MD ⋅ME =-a .
2
(1)若∆
BOF (2)直线l 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证明你的结论.
21.(本小题满分14分)
第20题图
a (x -1)
(a ∈R ,a ≠0),g (x ) =x 2+x . x +1
a (x -1)
⋅g (x ) 的单调区间, 并确定其零点个数; (1)求函数h (x ) =a ln x -
x +1
已知函数f (x ) =ln x -
(2)若f (x ) 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3)证明不等式
1111+++ +
数学试题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 ={x |x ≥1},B ={x |y =log 2(x +2)},则B A =
A .(-2, 1) B .(-2, 1] C .[-2, 1) D .[-2, 1] 2.已知i 为虚数单位,a 为实数,复数z =(a -2i)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M , 则“a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q >0,若a 2=4, 则a 1+a 2+a 3的最值情况为
A .有最小值-4 B .有最大值-4 C .有最小值12 D .有最大值12 4.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正四棱锥组合而成的空间几何体的 正(主) 视图、侧(左)
其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43 B .3 C .23 D .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是
1
2
C . 1 D .-1
A . 0 B .
6.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r 越小,说明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
2
②命题p :“∃x 0∈R ,x 0 -x 0-1>0”的否定⌝p :“∀x ∈R ,x 2-x -1
③用相关指数R 来刻画回归效果,若R 越大,则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④若a =0. 3,b =2,c =log 0. 32,则c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0. 3
22
7.把正奇数数列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两个数,第三个括号三个数,第四个括号一个数,第五个括号两个数,第六个括号三个数,„.依次划分为(1) ,(3, 5) ,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则第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
为
A .396 B .394 C .392 D .390 8.已知函数y =f (x ) 的定义域是R ,若对于任意的正数a ,函数g (x ) =f (x ) -f (x -a ) 都是其定义域上的减函数,则函数y =f (x ) 的图象可能是
A . B . C . D .
9.已知定点A (-2, 0) ,B (2, 0) , N 是圆O :x 2+y 2=1上任意一点,点A 关于点N 的对称点为M ,线段AM 的中垂线与直线BM 相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圆 10.设函数f (x ) 在区间I 上可导,若∀x 0, x ∈I , 总有f (x ) ≥f (x 0) +f '(x 0)(x -x 0) ,
则称y =f (x ) 为区间I 上的U 函数.
2
在下列四个函数y =x ,y =x +
1x
,y =-e ,y =cos 2x 中,在区间(-1, 0) 上为U x
函数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一)必做题:11、12、13题为必做题. 11.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A =60︒,
M 为DC 的中点,则AM ⋅AB 的值为.
第11题图 ⎧y ≤x +1
⎪
12.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y ≥2x -1,若目标函数z =mx +y (m >0)的最大值为35,
⎪x ≥0, y ≥0⎩
则m 的值为 .
ln ln a =.13.设a >1,则当y =a x 与y =log a x 两个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
(二)选做题:第14、15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
1⎧
x =-t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以原点
⎪y =-2+3t ⎪2⎩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则l 上的动点P 与C 上的动点Q 间的最短距离为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以D 为圆心,DA 为半径的圆弧与以BC 为直径的圆O 交于点F ,连接CF 并延长CF 交AB 于E .则线段BF 的长为 .
E
B
第15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3分)
某校为了解高三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课改上自习课的态度(肯定还是否定),进行了如下的调查研究. 全年级共有630名学生,男女生人数之比为11:10,现按分层抽样方 法抽取若干名学生,每人被抽到的概率均为
1. 6
(1)求抽取的男学生人数和女学生人数;
(2)通过对被抽取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如下2⨯2列联表:
①完成列联表;
②能否有97.5%的把握认为态度与性别有关?
(3)若一班有5名男生被抽到,其中4人持否定态度,1人持肯定态度;二班有4名女生被抽到,其中2人持否定态度,2人持肯定态度.
现从这9人中随机抽取一男一女进一步询问所持态度的原因,求其中恰有一人持肯定态度一人持否定态度的概率.
解答时可参考下面临界值表: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A -
(1)求角A 的大小;
(2)若a =2,求b +c 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 =∠ACD =90︒,∠BAC =∠CAD =60︒,PA ⊥面
π
6
) =cos A .
ABCD ,E 为PD 的中点,PA =2AB =4.
(1)求证:PC ⊥AE ; (2)求证:CE //面PAB ; (3)求三棱锥P -ACE 的体积V .
A
B
D
C
第18题图
19.(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2,n ⋅a n +1=S n +n (n +1),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T n =
S n
,n ∈N *. n 2
①当n 为何正整数值时,T n >T n +1;
②若对一切正整数n ,总有T n ≤m ,求m 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4分)
x 2y 2
如图,点F 是椭圆2+2=1(a >b >0)的左焦点,点A ,B 分别是椭圆的左顶
a b
1
点和上顶点,椭圆的离心率为,点C 在x 轴上,且BF ⊥BC ,过点A 作斜率为k (k >0)
2
12
的直线l 与由三点B , F ,C 确定的圆M 相交于D ,E 两点,满足MD ⋅ME =-a .
2
(1)若∆
BOF (2)直线l 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证明你的结论.
21.(本小题满分14分)
第20题图
a (x -1)
(a ∈R ,a ≠0),g (x ) =x 2+x . x +1
a (x -1)
⋅g (x ) 的单调区间, 并确定其零点个数; (1)求函数h (x ) =a ln x -
x +1
已知函数f (x ) =ln x -
(2)若f (x ) 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3)证明不等式
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