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晶状体手术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应用

  【摘要】在过去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多数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针对角膜缘进行大切口晶状体的捞出术治疗。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虽然是针对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但是在手术之后十分不利于恢复原本的视力,恢复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此外,角膜缘大切口晶状体在治疗之后容易引发其他症状。因此,近些年来,医学界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切口的晶状体手术治疗中。自从加强对小切口的晶状体治疗的研究,这种治疗方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并应用到实际的治疗中,主要是针对于晶状体脱位的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将会大力发展该治疗方式。   【关键词】小切口晶状体;青光眼;应用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便于了解小切口晶状体的症状以及治疗效果,因此采用了一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这组患者治疗时间是从2008年4月开始,一直到2012年2月结束。这些患者共同的特点都是患上了晶状体脱位继发性的青光眼,并且针对病情进行了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治疗。在对这组患者的病例分析中,得出一个结论,晶状体脱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患者所进行的手术方式也随着不同。换句话说,一样是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一样是进行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治疗,但是每个患者都是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对这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后期观察得到了以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08年4月到2012年2月中,存在着21个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接受了小切口晶状体手术的手术治疗。这组患者的年纪在8-82岁之间,男性比女性多3例,也就是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9例。这组患者在患病以后出现的共同症状包括眼部疼痛以及视力下降,时间从1天到6年不等。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还需要持续进行术后的治疗,时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基本上位,3-72个月。在对这组患者的研究中,主要是对患者的眼压和视力进行手术前、后记录,以便进行观察和对比,再对患者进行小切口晶状体的手术方式以及在手术之后引起的并发症进行研究和判断。   1.2手术方式   1.2.1前房固定原位晶状体吸除术如果患者动手术需要涉及到2只眼睛(9.09%),那么就需要利用一期的时间,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中要进行缝线和进行手术的眼睛数量为1只。   1.2.2晶状体完全脱位进入前房如果患者是这种情况,那么就需要用长针穿过晶状体下三分之一处穿刺8点位角膜边缘,从而进入前房。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此项操作的同时,要把4点位角膜边缘穿出来,在完成上述操作之后才能进行缝线。   1.2.3涉及到3只眼睛(13.64%),这就需要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进行的时间约为1期。   1.2.4晶状体咬切术此处需要涉及到的2只眼(9.09%)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睫状沟的缝线以及固定的手术,时间大概为一期。   1.2.5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二通道晶状体咬切术这里涉及到1只眼(4.55%);在所有手术中,并不是都以独立的方式存在,这些手术在操作的过程中根据病情的不同而与其他的手术一起进行,术眼为灌注液行房角分离术,并且都要使用粘弹剂,在进行的手术中,包括小梁切除术(3只眼,13.64%)。2术前、术后视力   在手术之前,要对手术的视力进行检查以及记录,以便在手术之后进行对比、观察。在观察中,我们分析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果在手术之前视力为NLP-0.8,那么视力小于0.05的有14只眼,视力在0.05到0.3之间会有6只眼,而大于0.3的只有一只眼睛。   此外,在进行手术之后,可以对视力进行通矫正。在手术之后的最后的复查中,经过手术的研究最好的矫正视力出现在NLP-1.2。   从这里我们可以对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视力情况做一个直观的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差异异常明显(视力  在进行手术之前,为了保证手术之后的结果,我们通常会进行眼压的测量以及记录。在本组患者中,眼压值在8.7-71.6mmHg之间浮动,本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42.29±18.99)mmHg。在进行了手术之后,一部分患者为了控制眼压初期会使用降压的滴眼液,眼压在21mmHg以下。在手术之后最后一次的复查结果中,眼压在7-21mmHg之间浮动,平均眼压为(12.47±3.77)mmHg。   在进行手术前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差异异常明显(t=7.185,P=0.000)。4术后前房及前房角关于深度的变化   患青光眼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会出现其他的变化,如前房和前房角深度的改变。在手术后,前房会出现明显加深的趋势。超过86.36%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以后,眼睛周边虹膜前粘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解。前房角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5手术并发症   在进行青光眼的手术之后,不常引发并发症。一般而言,手术之后会出现眼角膜水肿的症状,但这种症状并不会维持很长的时间,一般在两个星期以内会消失。此外,如果一只眼睛的晶状体出现脱离,并且脱离范围很大,也就说明出现了后囊膜破裂的情况,在发生这种情况时候,角膜切口也会进行相应的扩大,一般到5mm。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6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   在医院进行小切口晶状体手术,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具体的操作如下:   6.1在选择小切口晶状体手术,如果出现晶状体全部脱位,并且晶状体在玻璃体腔内。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晶状体的核,如果是软核,那么可以通过咬切手术;如果是较硬,那么可以进行超声粉碎。   6.2需要在晶状体囊袋内进行吸除手术的情况是晶状体脱离达到了二分之一,在植入张力环后吸除。   6.3晶状体出现二分之一以上的半脱位情况,要通过行后房固定原位晶状体吸除术吸除。   6.4晶状体全脱位,那么就需要进行前房者行原位固定晶状体吸除术。   如果晶状体全脱位,在过程中就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术,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   在本次进行研究的患者病理中,大部分是以患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为主,比例达到了本组患者的95.45%。而其中,有一大部分患者是急性发作,占到了81.82%。在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眼压记录对比中,进行了原因分析。从中发现眼压和瞳孔阻滞解除、房角开放程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患者没有进行联行滤过手术,在手术之后应该密切关注眼压,如果眼压控制不理想,需要在之后再重新进行小梁切除术。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在三种手术的选择之间,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根据病人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的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能够在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中占据安全的手术作用,在手术之后很少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症状。如果患青光眼的患者时间很短,并且归纳于晶状体脱位继发闭角型的类型,那么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病理变化。7结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一共对22只继发性青光眼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展在这22只继发性青光眼中,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差异,在未进行手术之前,平均眼压大概为是(42.29±18.99)mmHg,在经过了手术治疗之后,对手术后的眼压进行检查,发展平均眼压为(12.47±3.77)mmHg。前后对比得到了显而易见的差别(t=7.185,P=0.000)。这个结果对于今天的手术研究将提供一个依据。此外,在进行手术以后,视力也得到了矫正。22只手术治疗之后的眼睛视力在NLP-1.2之间,差别也很明显(t=-2.929,P=0.008)。而在手术之后,并发症不但很少出现,而已也不严重。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6,1584.   [2]李美玉,主编.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204:403-404.   [3]Chandler PA.Choice of treatment in dislocation of the lens[J].Arch Ophthalmol,1964,(71):765-786.   [4]石晶,丛爱宁,张晗.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脱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638-63.   [5]彭寿雄,等.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与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3,(29):332.

  【摘要】在过去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多数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针对角膜缘进行大切口晶状体的捞出术治疗。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虽然是针对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但是在手术之后十分不利于恢复原本的视力,恢复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此外,角膜缘大切口晶状体在治疗之后容易引发其他症状。因此,近些年来,医学界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切口的晶状体手术治疗中。自从加强对小切口的晶状体治疗的研究,这种治疗方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并应用到实际的治疗中,主要是针对于晶状体脱位的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将会大力发展该治疗方式。   【关键词】小切口晶状体;青光眼;应用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便于了解小切口晶状体的症状以及治疗效果,因此采用了一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这组患者治疗时间是从2008年4月开始,一直到2012年2月结束。这些患者共同的特点都是患上了晶状体脱位继发性的青光眼,并且针对病情进行了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治疗。在对这组患者的病例分析中,得出一个结论,晶状体脱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患者所进行的手术方式也随着不同。换句话说,一样是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一样是进行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治疗,但是每个患者都是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对这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后期观察得到了以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08年4月到2012年2月中,存在着21个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接受了小切口晶状体手术的手术治疗。这组患者的年纪在8-82岁之间,男性比女性多3例,也就是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9例。这组患者在患病以后出现的共同症状包括眼部疼痛以及视力下降,时间从1天到6年不等。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还需要持续进行术后的治疗,时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基本上位,3-72个月。在对这组患者的研究中,主要是对患者的眼压和视力进行手术前、后记录,以便进行观察和对比,再对患者进行小切口晶状体的手术方式以及在手术之后引起的并发症进行研究和判断。   1.2手术方式   1.2.1前房固定原位晶状体吸除术如果患者动手术需要涉及到2只眼睛(9.09%),那么就需要利用一期的时间,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中要进行缝线和进行手术的眼睛数量为1只。   1.2.2晶状体完全脱位进入前房如果患者是这种情况,那么就需要用长针穿过晶状体下三分之一处穿刺8点位角膜边缘,从而进入前房。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此项操作的同时,要把4点位角膜边缘穿出来,在完成上述操作之后才能进行缝线。   1.2.3涉及到3只眼睛(13.64%),这就需要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进行的时间约为1期。   1.2.4晶状体咬切术此处需要涉及到的2只眼(9.09%)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睫状沟的缝线以及固定的手术,时间大概为一期。   1.2.5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二通道晶状体咬切术这里涉及到1只眼(4.55%);在所有手术中,并不是都以独立的方式存在,这些手术在操作的过程中根据病情的不同而与其他的手术一起进行,术眼为灌注液行房角分离术,并且都要使用粘弹剂,在进行的手术中,包括小梁切除术(3只眼,13.64%)。2术前、术后视力   在手术之前,要对手术的视力进行检查以及记录,以便在手术之后进行对比、观察。在观察中,我们分析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果在手术之前视力为NLP-0.8,那么视力小于0.05的有14只眼,视力在0.05到0.3之间会有6只眼,而大于0.3的只有一只眼睛。   此外,在进行手术之后,可以对视力进行通矫正。在手术之后的最后的复查中,经过手术的研究最好的矫正视力出现在NLP-1.2。   从这里我们可以对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视力情况做一个直观的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差异异常明显(视力  在进行手术之前,为了保证手术之后的结果,我们通常会进行眼压的测量以及记录。在本组患者中,眼压值在8.7-71.6mmHg之间浮动,本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42.29±18.99)mmHg。在进行了手术之后,一部分患者为了控制眼压初期会使用降压的滴眼液,眼压在21mmHg以下。在手术之后最后一次的复查结果中,眼压在7-21mmHg之间浮动,平均眼压为(12.47±3.77)mmHg。   在进行手术前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差异异常明显(t=7.185,P=0.000)。4术后前房及前房角关于深度的变化   患青光眼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会出现其他的变化,如前房和前房角深度的改变。在手术后,前房会出现明显加深的趋势。超过86.36%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以后,眼睛周边虹膜前粘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解。前房角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5手术并发症   在进行青光眼的手术之后,不常引发并发症。一般而言,手术之后会出现眼角膜水肿的症状,但这种症状并不会维持很长的时间,一般在两个星期以内会消失。此外,如果一只眼睛的晶状体出现脱离,并且脱离范围很大,也就说明出现了后囊膜破裂的情况,在发生这种情况时候,角膜切口也会进行相应的扩大,一般到5mm。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6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   在医院进行小切口晶状体手术,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具体的操作如下:   6.1在选择小切口晶状体手术,如果出现晶状体全部脱位,并且晶状体在玻璃体腔内。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晶状体的核,如果是软核,那么可以通过咬切手术;如果是较硬,那么可以进行超声粉碎。   6.2需要在晶状体囊袋内进行吸除手术的情况是晶状体脱离达到了二分之一,在植入张力环后吸除。   6.3晶状体出现二分之一以上的半脱位情况,要通过行后房固定原位晶状体吸除术吸除。   6.4晶状体全脱位,那么就需要进行前房者行原位固定晶状体吸除术。   如果晶状体全脱位,在过程中就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术,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   在本次进行研究的患者病理中,大部分是以患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为主,比例达到了本组患者的95.45%。而其中,有一大部分患者是急性发作,占到了81.82%。在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眼压记录对比中,进行了原因分析。从中发现眼压和瞳孔阻滞解除、房角开放程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患者没有进行联行滤过手术,在手术之后应该密切关注眼压,如果眼压控制不理想,需要在之后再重新进行小梁切除术。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在三种手术的选择之间,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根据病人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的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能够在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中占据安全的手术作用,在手术之后很少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症状。如果患青光眼的患者时间很短,并且归纳于晶状体脱位继发闭角型的类型,那么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病理变化。7结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一共对22只继发性青光眼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展在这22只继发性青光眼中,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差异,在未进行手术之前,平均眼压大概为是(42.29±18.99)mmHg,在经过了手术治疗之后,对手术后的眼压进行检查,发展平均眼压为(12.47±3.77)mmHg。前后对比得到了显而易见的差别(t=7.185,P=0.000)。这个结果对于今天的手术研究将提供一个依据。此外,在进行手术以后,视力也得到了矫正。22只手术治疗之后的眼睛视力在NLP-1.2之间,差别也很明显(t=-2.929,P=0.008)。而在手术之后,并发症不但很少出现,而已也不严重。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6,1584.   [2]李美玉,主编.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204:403-404.   [3]Chandler PA.Choice of treatment in dislocation of the lens[J].Arch Ophthalmol,1964,(71):765-786.   [4]石晶,丛爱宁,张晗.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脱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638-63.   [5]彭寿雄,等.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与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3,(29):332.


相关文章

  • 兽医外科学答案
  • 兽医外科手术学 试卷构成表编制说明 一. 试卷难易度: A:较易 B:中等 C:较难 A:B:C =3:4:3 二.总题量: (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及问答题)=10:10:10:10:5 三. 知识点分数分 ...查看


  • 眼耳鼻喉口咽护理学重点复习
  • 第一章:眼的解剖及生理 ☐ 眼球壁 ☐ 角膜的组织学分层 ①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不留瘢痕,易与前弹力层分离: ②前弹力层(Bowman 膜):不能再生: ③基质层:角膜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不能再生,形成瘢痕: ④后弹力层(Desceme ...查看


  • 眼耳鼻咽喉护理学复习资料
  • 三.名词解释: 1.视力: 亦称中心视力,分为远.近视力,是测量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代表黄斑中心凹的视觉敏锐度,正常人视力一般在1.0或以上. 2.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凝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反映周边部视网膜的功能. 3.麦粒肿 即 ...查看


  • 眼科学试题
  • 附件2:试卷模版首页(以章节为单位命题) 蚌埠医学院2014/2015学年第2学期临床医学专业 <眼科学>试卷 试卷类别:A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系 别 临床医学 系 年 级 2012级 学 号 姓 名 说明:该试卷均为选择 ...查看


  • 2016年医学高级眼科学案例分析题
  • 手机.ipad .电脑三位一体学习模式www.cctianyu.com 2016年医学高级眼科学案例分析题 <天宇考王>医学高级职称考试题库包含:习题集.模拟试卷.仿真试题.历年真题.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 ...查看


  • 白内障护理流程
  • 十四.白内障 (一)概念 白内障指晶状体混浊.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临床上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1.按发病原因 可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代谢性(糖尿病性). 并发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天性白内障. 2.按发病时间 可分为先 ...查看


  •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睑板原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睑板原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泪膜:是通过眼睑的瞬目运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um厚的超薄层,其构成由 ...查看


  • 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
  • 绪论 人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外界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来完成的 我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 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武丁时代就有包括"疾目"的甲骨文卜辞.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有70多种眼 ...查看


  • 老年人常见眼病防治与眼保健
  • 老年人常见眼病防治与眼保健 增强眼部保健,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如果允许目前的趋势继续保持不变,到2020年预期中国的盲人将增加4倍.WHO与全世界多国的防盲组织共同发起了:视觉2020:享有看得见的权利.让我国老年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