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国上市公司年度分析评价报告

2003中国上市公司年度分析评价报告

大连北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

课题组成员:王 醒 康 帅 叶晓彤 荆小光

编者按:为推动证券市场各相关主体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研究,特别是从公司基本面和财务方面进行价值发掘、风险防范和透视问题,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本期采用“BBA财务分析方法、BBA股票动态评价方法”和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 经过专业和创新性的研究,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方面和股票市场表现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精解、评价,从而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提高投资效率。利于证券市场各相关主体对上市公司增进了解,监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宣传倡导基本分析理念和理性的上市公司分析评价方法的应用;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是由北部资产研究开发,经多年持续研究攻关和实践,汲取国内外上市公司分析评价方法研究的精华,创造性构造的国际先进的上市公司和行业分析评价方法与功能的专业集成软件系统。实现基本分析指标化、模型化、体系化、系统化,分析评价智能化,分析工具平台化。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理念、方法创新,分析评价模式、产品创新,集专业化、系统化、智能化为一体,创新性、实用性特色鲜明。能极大地提高分析和决策效率,是针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进行价值发掘,透视问题,风险分析、评估、防范的开放式专业化工具平台。

2003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分析评价

导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所依赖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正逐步走向完善和规范,这为市场参与者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了基础和必要条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集中体现了其在财务报告期内基本面的变化,利用科学的财务分析理论方法,我们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绩效评价,同时通过对各种指标的关联进行深入研究,是价值发掘、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本篇我们应用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BBA财务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2003年度经营状况进行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一、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体评述

根据两市A股公司及证券交易所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BBA禾银系统和BB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2003年度上市公司财务的一般性结论: ㈠、总体财务水平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各财务项目均衡增长,收入与利润都大幅提高,但是现金状况并不乐观。 ㈡、总体绩效水平

运用BBA禾银绩效评价体系和BB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年总体绩效水平与2002年相比略有提高。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偿债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A股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分析 ㈠、财务状况评述 1、分析数据统计

2、财务结构在合理范围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总资产为36110亿元,其中,债权人权益为1809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0.11%;所有者权益为1634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5.27%;其他占资产总额的4.62%。 3、财务项目增长较为均衡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为36110亿元,较2002年增长14%,负债总额为18096亿元,较2002年增长15%,所有者权益为16348亿元,较2002年增长12%。三者的增长基本均衡,原有的资本结构变化不大。 ㈡、资产状况分析

1、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平分秋色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为36110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585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4%,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存货等环节,分别占流动资产合计的28%、15%和31%;长期投资为223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主要分布在长期股权投资环节,占长期投资合计的95%;固定资产为1683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7%,主要分布在固定资产净额和在建工程净额环节,分别占固定资产合计的86%、13%;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为119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主要分布在无形资产净额和长期待摊费用,分别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的76%、15%。

从资产构成来看,两市A股上市公司持有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高,而且比重相当,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质量和周转效率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2、固定资产增长迅速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比2002年增长14%。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2053亿元。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分析者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分析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信用资产的比重最大,占37.69%,存货资产的比重次之,占30.60%。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为14.79%。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 ㈢、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状况分析 1、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旗鼓相当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负债总额为1809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1366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0%,主要分布在短期借款、应付帐款等环节,分别占流动

负债合计的38%和19%;长期负债及其他为4430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3%,主要分布在长期借款环节,占长期负债合计的84%;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634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7%,主要分布在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环节,分别占所有者权益合计的38%、43%、11%和8%。

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来看,两市A股上市公司承担的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高,流动负债的情况对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起决定性作用。 2、流动负债与未分配利润增长较快

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重看,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为37.85%,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57.5%。说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中,流动负债增长15.38%,长期负债增长15.50%。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幅度为12.41%,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比重比2002年上升,表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是以营业性质为主,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

2003年和2002年的长期负债占结构性权益的比率分别为21.26%、20.81%,该项数据有所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结构比例有所降低。盈余公积比重提高,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有留利增强经营实力的愿望。未分配利润比去年增长了141.97%,表明2003年增加了一定的盈余。未分配利润所占结构性权益的比重比2002年也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筹资和应付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总体上,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长期和短期的融资活动比2002年有所增加,以负债资金为主来开展经营性活动,资金成本相对比较高。 三、A股上市公司经营成果分析 ㈠、经营成果总体评述 1、综合获利能力略有提高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1.47%,综合净利率为4.8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91%。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0.54%、0.59%、0.54%,平均提高0.20%,说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处于稳定发展阶段,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将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2、收益质量很好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反映企业收益质量,衡量风险的指标。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净收益营运指数为0.9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0%,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变化不大。上市公司的净收益营运指数绝对数值较高,经营性收益的比重很高,说明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很好。 3、利润协调性有待加强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为25.14%,其中,主营收入增长率为27.43%,说明上市公司综合成本费用率有所上升,提请上市公司管理者予以重视,应提高收入与利润协调性,加强企业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水平。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为28.31%,说明上市公司综合成本率有所上升,毛利贡献率有所下降,提请上市公司管理者予以重视,应提高成本与收入协调性,加强企业成本的控制水平。营业费用增长率为27.60%。说明上市公司营业费用率变化不大,应进一步提高营业费用与收入协调性,加强企业营业费用的控制水平。管理费用增长率为15.30%,说明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应尽可能保持对管理费用的控制水平。财务费用增长率为9.25%。说明上市公司财务费用率有所下降,财务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财务费用的控制水平。 ㈡、利润分析 1、分析数据统计

2、营业利润左右上市公司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中营业利润数额较大,占利润总额的91%,表明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营业利润。应当关注营业利润的变化。投资收益的数额也较大,约占利润总额的6%,说明投资收益情况的变化会给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带来较大影响,投资者要考察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就必须密切关注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变化情况。 3、利润增长情况 ⑴、利润总额大幅提高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为1792亿元,与2002年的1315亿元相比,增长36%。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⑵、增加收入是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476.4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形成的营业利润增加值为466亿元,占总增加值的近98%。投资收益增加46亿元,补贴收入增加12亿元,营业外收支净额减少49亿元。 ㈢、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4676亿元,较2002年19365亿元提高27%。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4676亿元,年末应收帐款为241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77%。2002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9365亿元,年末应收帐款为220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1.40%。2003年应收帐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2002年相比降低了1.63个百分点,说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实现程度略好于2002年。 四、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 ㈠、分析数据统计

㈡、现金流量总体评述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6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22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5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9亿元。表明2003年投资扩大再生产热情高涨,将经营现金净额全部投入了固定资产中。在现金流入方面,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所占比例分别是69%、3%、28%,可以看出现金增加主要依赖正常的业务经营,而投资所得现金流入微乎其微;同时,经营与筹资的对比约为2:1,一方面是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体现,另一方面表明由于扩大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筹资来弥补。在现金流出方面,三者比例是63%、10%、27%,比较现金流入明显看出向投资活动倾斜,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相一致。 2、现金流动性略下降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入负债比为0.16,较2002年有所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动性有所减弱,现金支付能力有所下降,债权人权益的现金保障程度小幅降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为8.09%,较2002年小幅下降,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将全部资产以现金形式收回的能力与2002年相比有所减弱。 3、获取现金能力略有下降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销售现金比率为11.84,较2002年小幅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有所降低,收益的实现程度不如2002年。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为0.47元,与2002年略有提高,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现金含量变化不大。 4、财务弹性小幅下降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满足投资比率为0.48,较2002年有所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弹性逐步缩小,财务环境比较紧张,现金流量满足投资与经营需要的压力很大。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保障倍数为2.99,较2002年略有提高,说明股利支付能力逐渐增强,财务弹性的小幅下降使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小幅上升,现金流量对股利政策的支持力度有所提高。 5、现金营运风险略有增加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营运指数为1,较2002年小幅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回收质量有所下降,停留在实物或债权形态的收益比重小幅上升,增加了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营运风险。但是,由于现金营运指数绝对值较高,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营运风险并不是很高。

五、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报告结论统计 ㈠、分析数据统计

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大幅提高

2003年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报告结论统计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解释无保留”、“解释有保留”、“拒绝表示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2002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说明2003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大幅提高。

注: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格式有别于其他上市公司,因此本篇的“两市A股”不包括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3中国上市公司年度分析评价报告

大连北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

课题组成员:王 醒 康 帅 叶晓彤 荆小光

编者按:为推动证券市场各相关主体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研究,特别是从公司基本面和财务方面进行价值发掘、风险防范和透视问题,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本期采用“BBA财务分析方法、BBA股票动态评价方法”和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 经过专业和创新性的研究,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方面和股票市场表现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精解、评价,从而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提高投资效率。利于证券市场各相关主体对上市公司增进了解,监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宣传倡导基本分析理念和理性的上市公司分析评价方法的应用;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是由北部资产研究开发,经多年持续研究攻关和实践,汲取国内外上市公司分析评价方法研究的精华,创造性构造的国际先进的上市公司和行业分析评价方法与功能的专业集成软件系统。实现基本分析指标化、模型化、体系化、系统化,分析评价智能化,分析工具平台化。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理念、方法创新,分析评价模式、产品创新,集专业化、系统化、智能化为一体,创新性、实用性特色鲜明。能极大地提高分析和决策效率,是针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进行价值发掘,透视问题,风险分析、评估、防范的开放式专业化工具平台。

2003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分析评价

导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所依赖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正逐步走向完善和规范,这为市场参与者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了基础和必要条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集中体现了其在财务报告期内基本面的变化,利用科学的财务分析理论方法,我们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绩效评价,同时通过对各种指标的关联进行深入研究,是价值发掘、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本篇我们应用BBA禾银上市公司分析评价系统、BBA财务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2003年度经营状况进行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一、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体评述

根据两市A股公司及证券交易所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BBA禾银系统和BB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2003年度上市公司财务的一般性结论: ㈠、总体财务水平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各财务项目均衡增长,收入与利润都大幅提高,但是现金状况并不乐观。 ㈡、总体绩效水平

运用BBA禾银绩效评价体系和BB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年总体绩效水平与2002年相比略有提高。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偿债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A股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分析 ㈠、财务状况评述 1、分析数据统计

2、财务结构在合理范围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总资产为36110亿元,其中,债权人权益为1809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0.11%;所有者权益为1634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5.27%;其他占资产总额的4.62%。 3、财务项目增长较为均衡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为36110亿元,较2002年增长14%,负债总额为18096亿元,较2002年增长15%,所有者权益为16348亿元,较2002年增长12%。三者的增长基本均衡,原有的资本结构变化不大。 ㈡、资产状况分析

1、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平分秋色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为36110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585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4%,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存货等环节,分别占流动资产合计的28%、15%和31%;长期投资为223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主要分布在长期股权投资环节,占长期投资合计的95%;固定资产为1683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7%,主要分布在固定资产净额和在建工程净额环节,分别占固定资产合计的86%、13%;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为119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主要分布在无形资产净额和长期待摊费用,分别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的76%、15%。

从资产构成来看,两市A股上市公司持有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高,而且比重相当,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质量和周转效率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2、固定资产增长迅速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比2002年增长14%。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2053亿元。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分析者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分析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信用资产的比重最大,占37.69%,存货资产的比重次之,占30.60%。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为14.79%。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 ㈢、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状况分析 1、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旗鼓相当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负债总额为1809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1366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0%,主要分布在短期借款、应付帐款等环节,分别占流动

负债合计的38%和19%;长期负债及其他为4430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3%,主要分布在长期借款环节,占长期负债合计的84%;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634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7%,主要分布在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环节,分别占所有者权益合计的38%、43%、11%和8%。

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来看,两市A股上市公司承担的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高,流动负债的情况对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起决定性作用。 2、流动负债与未分配利润增长较快

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重看,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为37.85%,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57.5%。说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中,流动负债增长15.38%,长期负债增长15.50%。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幅度为12.41%,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比重比2002年上升,表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是以营业性质为主,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

2003年和2002年的长期负债占结构性权益的比率分别为21.26%、20.81%,该项数据有所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结构比例有所降低。盈余公积比重提高,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有留利增强经营实力的愿望。未分配利润比去年增长了141.97%,表明2003年增加了一定的盈余。未分配利润所占结构性权益的比重比2002年也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筹资和应付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总体上,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长期和短期的融资活动比2002年有所增加,以负债资金为主来开展经营性活动,资金成本相对比较高。 三、A股上市公司经营成果分析 ㈠、经营成果总体评述 1、综合获利能力略有提高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1.47%,综合净利率为4.8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91%。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0.54%、0.59%、0.54%,平均提高0.20%,说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处于稳定发展阶段,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将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2、收益质量很好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反映企业收益质量,衡量风险的指标。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净收益营运指数为0.9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0%,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变化不大。上市公司的净收益营运指数绝对数值较高,经营性收益的比重很高,说明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很好。 3、利润协调性有待加强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为25.14%,其中,主营收入增长率为27.43%,说明上市公司综合成本费用率有所上升,提请上市公司管理者予以重视,应提高收入与利润协调性,加强企业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水平。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为28.31%,说明上市公司综合成本率有所上升,毛利贡献率有所下降,提请上市公司管理者予以重视,应提高成本与收入协调性,加强企业成本的控制水平。营业费用增长率为27.60%。说明上市公司营业费用率变化不大,应进一步提高营业费用与收入协调性,加强企业营业费用的控制水平。管理费用增长率为15.30%,说明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应尽可能保持对管理费用的控制水平。财务费用增长率为9.25%。说明上市公司财务费用率有所下降,财务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财务费用的控制水平。 ㈡、利润分析 1、分析数据统计

2、营业利润左右上市公司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中营业利润数额较大,占利润总额的91%,表明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营业利润。应当关注营业利润的变化。投资收益的数额也较大,约占利润总额的6%,说明投资收益情况的变化会给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带来较大影响,投资者要考察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就必须密切关注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变化情况。 3、利润增长情况 ⑴、利润总额大幅提高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为1792亿元,与2002年的1315亿元相比,增长36%。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⑵、增加收入是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476.4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形成的营业利润增加值为466亿元,占总增加值的近98%。投资收益增加46亿元,补贴收入增加12亿元,营业外收支净额减少49亿元。 ㈢、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4676亿元,较2002年19365亿元提高27%。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4676亿元,年末应收帐款为241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77%。2002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9365亿元,年末应收帐款为220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1.40%。2003年应收帐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2002年相比降低了1.63个百分点,说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实现程度略好于2002年。 四、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 ㈠、分析数据统计

㈡、现金流量总体评述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6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22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5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9亿元。表明2003年投资扩大再生产热情高涨,将经营现金净额全部投入了固定资产中。在现金流入方面,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所占比例分别是69%、3%、28%,可以看出现金增加主要依赖正常的业务经营,而投资所得现金流入微乎其微;同时,经营与筹资的对比约为2:1,一方面是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体现,另一方面表明由于扩大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筹资来弥补。在现金流出方面,三者比例是63%、10%、27%,比较现金流入明显看出向投资活动倾斜,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相一致。 2、现金流动性略下降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入负债比为0.16,较2002年有所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动性有所减弱,现金支付能力有所下降,债权人权益的现金保障程度小幅降低。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为8.09%,较2002年小幅下降,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将全部资产以现金形式收回的能力与2002年相比有所减弱。 3、获取现金能力略有下降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销售现金比率为11.84,较2002年小幅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有所降低,收益的实现程度不如2002年。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为0.47元,与2002年略有提高,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现金含量变化不大。 4、财务弹性小幅下降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满足投资比率为0.48,较2002年有所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弹性逐步缩小,财务环境比较紧张,现金流量满足投资与经营需要的压力很大。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保障倍数为2.99,较2002年略有提高,说明股利支付能力逐渐增强,财务弹性的小幅下降使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小幅上升,现金流量对股利政策的支持力度有所提高。 5、现金营运风险略有增加

2003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营运指数为1,较2002年小幅降低,说明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回收质量有所下降,停留在实物或债权形态的收益比重小幅上升,增加了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营运风险。但是,由于现金营运指数绝对值较高,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营运风险并不是很高。

五、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报告结论统计 ㈠、分析数据统计

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大幅提高

2003年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报告结论统计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解释无保留”、“解释有保留”、“拒绝表示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2002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说明2003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大幅提高。

注: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格式有别于其他上市公司,因此本篇的“两市A股”不包括金融类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 中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2004年 证券市场的表现越来越清晰地反映着一个趋势:股票的价格更加贴近公司的基本面,对公司和行业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借助国内较为成熟的禾银上市公司专业分析评价系统和BBA财务分析方法,对沪深 ...查看


  •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分布情况的探讨
  •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分布情况的探讨作者:lunwen 来源:中国期刊网 日期:2009年06月28日-探究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当前注册会计师的总体质量,进而可以使审计意见为上市公司和资本市 ...查看


  •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一. 舞弊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 二. 证监会立案调查情况 ...查看


  • 中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 第6卷第3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6 No.3 2005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n .2005 中国资产减值会 ...查看


  • 审计先进事迹
  • 至200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948亿元.目前,公司已基本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的网架,联系紧密.输电能力较大.供电可靠性较高的220千伏及以下的输变电网已覆盖全省城乡.2003年,__省全社会用电量1505亿千瓦时:__省电力公司售电量完 ...查看


  • 2016年度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 录 上篇:2003年度证券行业分析提要 ............................................... 5 I 2003年度我国证券行业整体运行综述 ....... ...查看


  • 案例7-无形资产评估案例
  • B公司拟出资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评估案例 一.案例要点 1.委估的无形资产包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等,报告中只分析了发明专利的收益期,没有综合分析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对技术产品收益期的影响 ...查看


  • iksfsi清_产核资专项审计计划底稿模板
  •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第五章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5.1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期调查方案模板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 ...查看


  • 实训案例三东方股份盈利能力分析
  • [实训案例三]东方股份盈利能力分析 实训案例三 案例 (一)案例资料 东方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属冶金行业,经营范围: 东方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属冶金行业,经营范围: 钢铁及压延产品.焦炭及其副产品的生产 销售, 产品的生产. 钢铁及压延产品.焦炭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