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与数学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解放儿童的脑、解放儿童的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时间与空间”,经过十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要做好数学教学工作,要积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儿童会看、会想、敢说、敢做、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一、 解放儿童的眼——让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数学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特别是空间图形的教学,只有不断通过观察、积累经验,才能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数学老师特别喜欢上空间与图形的公开课,因为这种课可设计的环节多,容易“出彩”。但是听过不少的公开课,都设计了让学生观察的环节,我做为旁听者,在台下经常看见许多学生没有认真观察完,教师就宣布观察活动结束。要观察就要解放孩子的眼,不要给他太多的限制。记得我上过一节常态课,是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搬了一张桌子到操场,制作了十几个正方体,将学生分成四组,每边一组,搭了许多不同的图形,让他们轮流看、画出看到的图形,通过一节课的观察,我几乎没有讲几句话,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解决了这一节课的重难点。
二、 解放孩子的脑——让儿童善于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发现孩子不会有序思考问题。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我是从五年级开始接班,因为五年级分班的原因,一些优秀的学生都到了各自熟悉的老师班上学习,留给我的是平均成绩最差的一个班,而且没有尖子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不会思考。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解决问题入手。首先我教给学生一个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从问题出发,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什么条件?不要去看题目中的条件。如要解决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你就需要知道一年级有多少人和二年级有多少人。再到题目中去找已知条件,并让学生说出和写出这一过程。通过两年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数学成绩稳步上升,到六年级位居全年级第一。
三、 解放孩子的手——让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强调孩子的知识形成过程,要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改变了以往光靠老师一张嘴说的模式。操作的确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用多少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学生一般都会说四个,就是老师不断地讲解,画图,总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错。有一年,我让学生每人买一盒学具进行拼搭,亲自动手试一试,在后来的测试中,孩子这道题的出错率就很小。
四、 解放孩子的口——让儿童说出心中的想法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师生交流的手段。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的权威,学生只是接受者和学习者,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就要解放孩子的口,不要让一堂课成为教师的一言谈。充分地让孩子说,也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在一些作业、试卷的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的试卷基本不是我讲,而是学生讲,我只是做一个补充者,有时我还会以学生的身份提出疑惑,让孩子们讨论,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易于接受。
五、 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让儿童有思考的时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经的教师很敬业,经常把一名后进生带到办公室进行辅导。有一次,他辅导后进生很长时间都没有把一个问题给讲明白,这时,数学课代表来交作业,他就让数学课代表先辅导他,他出去有事一会。当他回来时发现,这个后进生已经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了,老师再出了几道同类型地题给他做,他也轻而易举地做出来了。第二天,这位数学老师就找到课代表,问他是如何教他的,课代表说,因为你的老师,他很紧张,越紧张就越做不出来。你的方法看似简单,但他接受不了,我的方法虽然复杂,但好理解,我们又是同学,所以他一下子就接受了。”从这个故事中,我很受启发,第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要做孩子的帮助者,不要什么都唯我独尊,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第二,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不要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中,多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多让学生同桌、小组交流。
陶行知先生的“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一个茶杯要有空的地方才盛水、一个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才可想象”、“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是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这些观点深刻反映了时间和空间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个学生说得好:“给我一点时间,我给你一个答案”,可见学生是多么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儿童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把握机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个性品质,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就能培养出一批创造型的学生。
“六大解放”与数学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解放儿童的脑、解放儿童的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时间与空间”,经过十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要做好数学教学工作,要积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儿童会看、会想、敢说、敢做、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一、 解放儿童的眼——让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数学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特别是空间图形的教学,只有不断通过观察、积累经验,才能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数学老师特别喜欢上空间与图形的公开课,因为这种课可设计的环节多,容易“出彩”。但是听过不少的公开课,都设计了让学生观察的环节,我做为旁听者,在台下经常看见许多学生没有认真观察完,教师就宣布观察活动结束。要观察就要解放孩子的眼,不要给他太多的限制。记得我上过一节常态课,是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搬了一张桌子到操场,制作了十几个正方体,将学生分成四组,每边一组,搭了许多不同的图形,让他们轮流看、画出看到的图形,通过一节课的观察,我几乎没有讲几句话,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解决了这一节课的重难点。
二、 解放孩子的脑——让儿童善于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发现孩子不会有序思考问题。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我是从五年级开始接班,因为五年级分班的原因,一些优秀的学生都到了各自熟悉的老师班上学习,留给我的是平均成绩最差的一个班,而且没有尖子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不会思考。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解决问题入手。首先我教给学生一个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从问题出发,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什么条件?不要去看题目中的条件。如要解决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你就需要知道一年级有多少人和二年级有多少人。再到题目中去找已知条件,并让学生说出和写出这一过程。通过两年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数学成绩稳步上升,到六年级位居全年级第一。
三、 解放孩子的手——让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强调孩子的知识形成过程,要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改变了以往光靠老师一张嘴说的模式。操作的确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用多少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学生一般都会说四个,就是老师不断地讲解,画图,总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错。有一年,我让学生每人买一盒学具进行拼搭,亲自动手试一试,在后来的测试中,孩子这道题的出错率就很小。
四、 解放孩子的口——让儿童说出心中的想法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师生交流的手段。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的权威,学生只是接受者和学习者,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就要解放孩子的口,不要让一堂课成为教师的一言谈。充分地让孩子说,也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在一些作业、试卷的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的试卷基本不是我讲,而是学生讲,我只是做一个补充者,有时我还会以学生的身份提出疑惑,让孩子们讨论,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易于接受。
五、 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让儿童有思考的时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经的教师很敬业,经常把一名后进生带到办公室进行辅导。有一次,他辅导后进生很长时间都没有把一个问题给讲明白,这时,数学课代表来交作业,他就让数学课代表先辅导他,他出去有事一会。当他回来时发现,这个后进生已经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了,老师再出了几道同类型地题给他做,他也轻而易举地做出来了。第二天,这位数学老师就找到课代表,问他是如何教他的,课代表说,因为你的老师,他很紧张,越紧张就越做不出来。你的方法看似简单,但他接受不了,我的方法虽然复杂,但好理解,我们又是同学,所以他一下子就接受了。”从这个故事中,我很受启发,第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要做孩子的帮助者,不要什么都唯我独尊,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第二,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不要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中,多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多让学生同桌、小组交流。
陶行知先生的“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一个茶杯要有空的地方才盛水、一个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才可想象”、“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是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这些观点深刻反映了时间和空间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个学生说得好:“给我一点时间,我给你一个答案”,可见学生是多么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儿童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把握机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个性品质,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就能培养出一批创造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