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乃珊OFF?上海变迁ON

程乃珊OFF 上海变迁ON

程乃珊

1946年生于上海,曾在上海惠民中学任职英语教师多年,期间写作不断,以书写老上海风花雪月、刻画上海世态人情和弄堂生活著称,代表作有《蓝屋》《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女人》等。4月22日凌晨在华山医院病逝,享年67岁。

她的出身、命运,以及最终归于的平民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上海变迁史。这个写上海的女人带着她的那份上海记忆走了,上海还在变迁中

本刊记者  江素云  发自上海

州河,是许多上海故事的源头。这一个,也是从苏州河上开始的。

一艘驳船在苏州河靠岸,一个壮实小伙背着单布包袱,胳肢窝底下夹着母亲手缝的新布鞋,向着岸上奋力一跃。这一跃,是浙江桐乡一户姓程的蚕农的儿子在上海滩扎下根来的第一步。小伙子叫程慕灏,16岁,后来是程乃珊的爷爷。

程慕灏最初住在苏州河南岸那种板壁单薄开间浅窄的弄堂房子里,邻居多半是小职员、小店员或“白相人”。当时的苏州河边,还有上海最大的粪码头,是几十万只马桶每天的集结地,那气味,再碰上黄梅天……

这时候,同一条苏州河蜿蜒着绕过三面校园的圣约翰大学里,1913年入学的一位大学生正每天摆渡上下课,从船上望向圣约翰的格致楼,感觉“知识在彼岸”。他的女儿,从市西女中毕业后也进了这所大学,成了张爱玲的同学;再后来,嫁给了程慕灏的儿子。这一位,是程乃珊的外公潘德民。

1945年,程慕灏拿出90万美金买下花园公寓——南京西路近陕西路的一整条老式弄堂,建于1927年。此时,他是中国银行总行常务董事、香港中国银行总经理。12岁从香港回沪的程乃珊,在这条弄堂尽头的三层楼公寓里度过了她的少女时光。

直到1993年,程乃珊才借小说《金融家》讲出了阿爷的故事。一贫如洗、毫无背景、穿着长衫的练习生祝景臣从包银元做起,一路做到银行高管,是从前上海滩无数传奇中的一件。

潘德民从英资亚细亚石油公司跳槽至中行,从中级做起,直至广州中国银行副总。穿西装的遇上穿长衫的,都是一表人才,都是中行栋梁,结成儿女亲家。日后他们包给孙辈的压岁钱上,毛笔字小楷写的是中行行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取象於钱,外圆内方。

程乃珊出生在新闸路西康路一带一个犹太医生开的私人产院里。1970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年代,她去那一带看朋友,发觉一栋带花园的沿街洋房似曾相识。尽管里面已是72家房客的大杂院,她却来过一样找到了扶梯上到三楼,望望天花板上一小节残留的水管,眼熟。回家一问,那里从前是她出生的产房。

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

老底子的上海,人和物事讲究些来龙去脉,讲究多少留点什么下来——程乃珊所谓的历史感。

比方她曾写,上海话讲“侬这只面孔哪能介红啊,像勒杜六房里的酱缸里浸过”——杜六房创办于民国二十七年,以酱汁肉、酱鸭、烤鸭、熏鱼等熟食制品享誉沪上,其中,红米烹调的酱汁肉邪气崭(又都有些明了。陈村说,程乃珊早年写的,不一定是她想写的,也不一定都写透了。她曾说,当年“破四旧”,家里用领带扎拖把,还不吸水;如今年轻人又都来讨教老金融、回忆老上海,当年不是白改造了? 在程乃珊家里,有一千多张上海1920-1940年代的老照片;在她和先生以及多年来寻访的上海老克勒们的肚皮里,还有许多故事。只可惜,当她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写出来、写深一点的时候,上海已经不是她熟悉的那个了。所以周立波会说她是活在从前的世界里,而她,也会恭维周先生“看到侬就想到我阿爷”,至少,那三七开的头势,是极像的。 早些年,在沪上各种文人集会上看到程乃珊,总是娃娃脸,架着眼镜,富态着。那些沪上名媛的细节,比方胸花、项链、手表、手链出现得越来越少,因为,不合时宜了。她的出身、命运,以及最终归于的平民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上海变迁史;而她这个人,她的通达爽利、天真有趣、骨子里的教养和那种有家底的宠辱不惊,仍在小圈子里温暖着旁人——眼前的一件,是曹可凡讲的,拍《金陵十三钗》时,为了一口地道老上海话,他曾上门讨教,严先生教他尖团音。 吴语有词曰“名件”。“侬名件来”,就是你稀奇,你有身价,只是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有了贬义。相比同时代的名件,如闺中蜜友、苦命早逝的萝蕾娜,程乃珊算得一生平顺,她心平气和眼望着如今的上海名件,一代一代生长——愈加海纳百川,更多、更快、更生猛。 没有人能很有把握地讲,从前的上海铁定比今天的这个好,就像没有人能说得清,“瘪三”和“屌丝”,谁比谁更贴时的切。怀旧,总是一桩无奈、复杂又带点发嗲的事情,各种心绪和生意都能假其名而行。而程乃珊,只是记录她的生活,也只有她写得成这样,扎实、贴肉、原汁原味。 这个写上海的女人带着她的那份上海记忆走了,上海还在变迁中。 非常不错),味香甜、酥而不腻、入口即化、令唇齿留香,“酱汁肉”三字也一度成为上海特色的俚语。

讲人前听后忘、心不在焉:“侬耳朵忘记勒陆稿荐啦”——陆稿荐康熙年间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又都有些明了。陈村说,程乃珊早年写的,不一定是她想写的,也不一定都写透了。她曾说,当年“破四旧”,家里用领带扎拖把,还不吸水;如今年轻人又都来讨教老金融、回忆老上海,当年不是白改造了?

在程乃珊家里,有一千多张上海1920-1940年代的老照片;在她和先生以及多年来寻访的上海老克勒们的肚皮里,还有许多故事。只可惜,当她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写出来、写深一点的时候,上海已经不是她熟悉的那个了。所以周立波会说她是活在从前的世界里,而她,也会恭维周先生“看到侬就想到我阿爷”,至少,那三七开的头势,是极像的。

早些年,在沪上各种文人集会上看到程乃珊,总是娃娃脸,架着眼镜,富态着。那些沪上名媛的细节,比方胸花、项链、手表、手链出现得越来越少,因为,不合时宜了。她的出身、命运,以及最终归于的平民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上海变迁史;而她这个人,她的通达爽利、天真有趣、骨子里的教养和那种有家底的宠辱不惊,仍在小圈子里温暖着旁人——眼前的一件,是曹可凡讲的,拍《金陵十三钗》时,为了一口地道老上海话,他曾上门讨教,严先生教他尖团音。

吴语有词曰“名件”。“侬名件来”,就是你稀奇,你有身价,只是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有了贬义。相比同时代的名件,如闺中蜜友、苦命早逝的萝蕾娜,程乃珊算得一生平顺,她心平气和眼望着如今的上海名件,一代一代生长——愈加海纳百川,更多、更快、更生猛。

没有人能很有把握地讲,从前的上海铁定比今天的这个好,就像没有人能说得清,“瘪三”和“屌丝”,谁比谁更贴时的切。怀旧,总是一桩无奈、复杂又带点发嗲的事情,各种心绪和生意都能假其名而行。而程乃珊,只是记录她的生活,也只有她写得成这样,扎实、贴肉、原汁原味。

这个写上海的女人带着她的那份上海记忆走了,上海还在变迁中。

程乃珊OFF 上海变迁ON

程乃珊

1946年生于上海,曾在上海惠民中学任职英语教师多年,期间写作不断,以书写老上海风花雪月、刻画上海世态人情和弄堂生活著称,代表作有《蓝屋》《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女人》等。4月22日凌晨在华山医院病逝,享年67岁。

她的出身、命运,以及最终归于的平民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上海变迁史。这个写上海的女人带着她的那份上海记忆走了,上海还在变迁中

本刊记者  江素云  发自上海

州河,是许多上海故事的源头。这一个,也是从苏州河上开始的。

一艘驳船在苏州河靠岸,一个壮实小伙背着单布包袱,胳肢窝底下夹着母亲手缝的新布鞋,向着岸上奋力一跃。这一跃,是浙江桐乡一户姓程的蚕农的儿子在上海滩扎下根来的第一步。小伙子叫程慕灏,16岁,后来是程乃珊的爷爷。

程慕灏最初住在苏州河南岸那种板壁单薄开间浅窄的弄堂房子里,邻居多半是小职员、小店员或“白相人”。当时的苏州河边,还有上海最大的粪码头,是几十万只马桶每天的集结地,那气味,再碰上黄梅天……

这时候,同一条苏州河蜿蜒着绕过三面校园的圣约翰大学里,1913年入学的一位大学生正每天摆渡上下课,从船上望向圣约翰的格致楼,感觉“知识在彼岸”。他的女儿,从市西女中毕业后也进了这所大学,成了张爱玲的同学;再后来,嫁给了程慕灏的儿子。这一位,是程乃珊的外公潘德民。

1945年,程慕灏拿出90万美金买下花园公寓——南京西路近陕西路的一整条老式弄堂,建于1927年。此时,他是中国银行总行常务董事、香港中国银行总经理。12岁从香港回沪的程乃珊,在这条弄堂尽头的三层楼公寓里度过了她的少女时光。

直到1993年,程乃珊才借小说《金融家》讲出了阿爷的故事。一贫如洗、毫无背景、穿着长衫的练习生祝景臣从包银元做起,一路做到银行高管,是从前上海滩无数传奇中的一件。

潘德民从英资亚细亚石油公司跳槽至中行,从中级做起,直至广州中国银行副总。穿西装的遇上穿长衫的,都是一表人才,都是中行栋梁,结成儿女亲家。日后他们包给孙辈的压岁钱上,毛笔字小楷写的是中行行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取象於钱,外圆内方。

程乃珊出生在新闸路西康路一带一个犹太医生开的私人产院里。1970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年代,她去那一带看朋友,发觉一栋带花园的沿街洋房似曾相识。尽管里面已是72家房客的大杂院,她却来过一样找到了扶梯上到三楼,望望天花板上一小节残留的水管,眼熟。回家一问,那里从前是她出生的产房。

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

老底子的上海,人和物事讲究些来龙去脉,讲究多少留点什么下来——程乃珊所谓的历史感。

比方她曾写,上海话讲“侬这只面孔哪能介红啊,像勒杜六房里的酱缸里浸过”——杜六房创办于民国二十七年,以酱汁肉、酱鸭、烤鸭、熏鱼等熟食制品享誉沪上,其中,红米烹调的酱汁肉邪气崭(又都有些明了。陈村说,程乃珊早年写的,不一定是她想写的,也不一定都写透了。她曾说,当年“破四旧”,家里用领带扎拖把,还不吸水;如今年轻人又都来讨教老金融、回忆老上海,当年不是白改造了? 在程乃珊家里,有一千多张上海1920-1940年代的老照片;在她和先生以及多年来寻访的上海老克勒们的肚皮里,还有许多故事。只可惜,当她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写出来、写深一点的时候,上海已经不是她熟悉的那个了。所以周立波会说她是活在从前的世界里,而她,也会恭维周先生“看到侬就想到我阿爷”,至少,那三七开的头势,是极像的。 早些年,在沪上各种文人集会上看到程乃珊,总是娃娃脸,架着眼镜,富态着。那些沪上名媛的细节,比方胸花、项链、手表、手链出现得越来越少,因为,不合时宜了。她的出身、命运,以及最终归于的平民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上海变迁史;而她这个人,她的通达爽利、天真有趣、骨子里的教养和那种有家底的宠辱不惊,仍在小圈子里温暖着旁人——眼前的一件,是曹可凡讲的,拍《金陵十三钗》时,为了一口地道老上海话,他曾上门讨教,严先生教他尖团音。 吴语有词曰“名件”。“侬名件来”,就是你稀奇,你有身价,只是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有了贬义。相比同时代的名件,如闺中蜜友、苦命早逝的萝蕾娜,程乃珊算得一生平顺,她心平气和眼望着如今的上海名件,一代一代生长——愈加海纳百川,更多、更快、更生猛。 没有人能很有把握地讲,从前的上海铁定比今天的这个好,就像没有人能说得清,“瘪三”和“屌丝”,谁比谁更贴时的切。怀旧,总是一桩无奈、复杂又带点发嗲的事情,各种心绪和生意都能假其名而行。而程乃珊,只是记录她的生活,也只有她写得成这样,扎实、贴肉、原汁原味。 这个写上海的女人带着她的那份上海记忆走了,上海还在变迁中。 非常不错),味香甜、酥而不腻、入口即化、令唇齿留香,“酱汁肉”三字也一度成为上海特色的俚语。

讲人前听后忘、心不在焉:“侬耳朵忘记勒陆稿荐啦”——陆稿荐康熙年间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在苏州创立,上海何时开张不详,是跟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烧卤店;陆稿荐的猪头肉出名,“耳朵忘记在陆稿荐”,促里促苛(指刻薄)就跟猪耳朵关联上了。 三代上海女人 程乃珊说,从前的上海女人具有某种特质,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看出来。比如在美国的姑妈家,就像回到从前的祖母家,布置、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一次她在德国,看到账台上一个正当班的中年女人,没穿旗袍,普通装束,但一看就是上海女人。 有两个上海女人影响程乃珊至深,一个是阿奶(祖母),一个是姆妈。 阿奶有点像王丹凤,50岁了还有相当的姿容,身材匀称、风度优雅。她坐在藤椅里结绒线,山清水秀,眼角眉梢微微含笑——照片留下来,程乃珊百看不厌。她一辈子都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没做出什么大事情,程乃珊也曾稍有惋惜,但回过头想想,阿奶调教出来的几位孃孃(姑姑)风度优雅,也都为阿爷的事业帮到不少忙——这不也是一个女人对社会的贡献么?等到程乃珊也升级当了外婆,就鼓励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养好小人之后尽管去当全职主妇啦。 妈妈生得娴静文雅,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她曾告诉女儿: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长得漂亮。7岁,程乃珊在妈妈教授下学习钢琴指法,同时领受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爱。程乃珊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主教俄文,但精通英文的妈妈晓得这门语言要紧,坚持要求学。程乃珊大学念的是英文系,毕业后又当了二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这才看懂妈妈老派又超前的眼光。 “如果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随社会潮流的改变而改变。在那个时代,不少女人为了改变命运,会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我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程乃珊写过上海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标准,大约是有知识——“官位是人家给的,知识是自己给的”;稳当顾家——宁愿做大机构大企业里的小职员,也不要做小作坊里牛气冲天的鸡头,天天不回家吃饭的;绝对不能邋遢——伤的是女人的面子;最好一口流利英文,能在朋友聚会上唱唱英文歌什么的。 程乃珊嫁给了世家子弟严尔纯,搬到静安寺附近的一栋花园洋房里。“文革”结束不久,有朋友去走动,看到陈旧黯淡的老洋房里,一台老式台扇在那里悠悠地转。这一场夫妻做了四十多年,大家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令他们在认知和情趣上琴瑟相谐。如今,在富民路的“蓝屋”里,严尔纯对着亡妻的照片,会落眼泪,会想起那些自己告诉妻子、而她又把它们写下来、留住了的上海往事。 比如1983年发表在《钟山》的《蓝屋》。蓝屋实在是“绿房子”,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上,由犹太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吴同文是严尔纯的外公。“文革”时期,捱不过批斗之辱的吴同文跟姨太太一道自杀,两个人手拉着手,被人发现时,怎么拉也拉不开。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

一群逝去的名件

程乃珊是一边在杨浦区一条穷街上当中学英文老师,一边开始写作的。从1965年分配工作到1979年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刚好经历整个“文革”。这当中,谁是谁的因果,或是机缘,没人说得清,但又都有些明了。陈村说,程乃珊早年写的,不一定是她想写的,也不一定都写透了。她曾说,当年“破四旧”,家里用领带扎拖把,还不吸水;如今年轻人又都来讨教老金融、回忆老上海,当年不是白改造了?

在程乃珊家里,有一千多张上海1920-1940年代的老照片;在她和先生以及多年来寻访的上海老克勒们的肚皮里,还有许多故事。只可惜,当她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写出来、写深一点的时候,上海已经不是她熟悉的那个了。所以周立波会说她是活在从前的世界里,而她,也会恭维周先生“看到侬就想到我阿爷”,至少,那三七开的头势,是极像的。

早些年,在沪上各种文人集会上看到程乃珊,总是娃娃脸,架着眼镜,富态着。那些沪上名媛的细节,比方胸花、项链、手表、手链出现得越来越少,因为,不合时宜了。她的出身、命运,以及最终归于的平民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上海变迁史;而她这个人,她的通达爽利、天真有趣、骨子里的教养和那种有家底的宠辱不惊,仍在小圈子里温暖着旁人——眼前的一件,是曹可凡讲的,拍《金陵十三钗》时,为了一口地道老上海话,他曾上门讨教,严先生教他尖团音。

吴语有词曰“名件”。“侬名件来”,就是你稀奇,你有身价,只是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有了贬义。相比同时代的名件,如闺中蜜友、苦命早逝的萝蕾娜,程乃珊算得一生平顺,她心平气和眼望着如今的上海名件,一代一代生长——愈加海纳百川,更多、更快、更生猛。

没有人能很有把握地讲,从前的上海铁定比今天的这个好,就像没有人能说得清,“瘪三”和“屌丝”,谁比谁更贴时的切。怀旧,总是一桩无奈、复杂又带点发嗲的事情,各种心绪和生意都能假其名而行。而程乃珊,只是记录她的生活,也只有她写得成这样,扎实、贴肉、原汁原味。

这个写上海的女人带着她的那份上海记忆走了,上海还在变迁中。


相关文章

  • 飞散全息翻译
  • (本文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发表时略有删节.) 飞散.杂合与全息翻译 --从<喜福会>看飞散文学写作特色及翻译理念 周 晔 摘要:以语言.文化杂合为特征的飞散文学的出现,给翻译带来了前所未有 ...查看


  • 方言:上海话怎么了 上海
  • 上海话怎么了 就如白话文被认为起自汉代,语言如水,千年流转.对沪语危机,专家观点是:可渐变,不断代 发布者:mao小苗 时间:2012-08-16 07:08:15 来源:解放牛网 解放日报 [收藏][0] [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 ...查看


  • 为你打开上海石库门的童话记忆
  • [ 程乃珊] 石库门时代的生活是很拮据的,厅房不分,门口搁只煤炉就是厨房--但人的记忆总不自觉地带着一种选择性,对逝去岁月的怀念,犹如忆起多年前的旧爱,只记得当年种种的好-- 上海石库门,满载着代代老去的孩子的回忆:青砖烟囱边栖息的灰鸽,各 ...查看


  • 2015上海语文中考试卷
  •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夜来城外一 ...查看


  • 2015上海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 9.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 )(6分) A 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 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启可闭. C 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 D 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查看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打印)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句号(.) [注意] 1.语意关系密切的单句,应合为复句,中间不用句号.例如: ①嗯,明白了. 2.语意距离远的句子,不应合为复句,中间不用逗号,用句号.例如: ①<水浒>的人物描写就说到这里为止吧.下面再 ...查看


  • 高考语文各大模块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各大模块答题技巧,真的不能更全了 基础知识 [高分口诀]审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审题文,回应暗含要求 字音字形辨析题 字音题 [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 ...查看


  • 吾家有女初长成
  • 吾家有女初长成 程乃珊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3.体会作者从女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著名女作家程乃 ...查看


  • 高中语文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 标点符号的种类比较多,根据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16种,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备考策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