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越演越烈的万科争夺战,以及围绕于此的各种舆论交锋,几乎已照出整个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这里有倒王与挺王的站队,也有情怀与规则的碰撞。有真诚的表达,良知的呼唤,也有情绪的产物,甚至恶意的中伤。
我也写了几篇关于这件事的文章,但我既不是倒王派,也不是挺王派,而是一开始就是主和派。
有好事者好像发起过大战在即,你支持王石,还是姚振华的提问,如果非要战,我的答案是都支持,但让规则而不是情怀去做裁判,而且大家都别偷牌赖牌,从正门别从后门来。
然而从内心来讲,如果换成我是任何一方,我的选择还是不要战。因为商业可以多赢。战,可以拼规则,谈情怀;不战,要靠胸怀,靠伟大的心。
此刻,更需要胸怀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正确的,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
尤其在行棋至此的万科一案中。去除王石阻击宝能是为了捍卫内部人控制万科,以及宝能进击万科是为了撂倒管理层操纵万科的论调,就目前明面上的攻防而言,各方的不当处理都可谓比比皆是,并最终导致事情越发不可收拾。
首先是姚振华先生。资本市场用钱说话没有问题,但为了什么去说话,如何说话,怎样说话却会让结果判若云泥。
现在看,万科案上,姚先生可能真不是可以为了大家都好而好商量的人。尤其最近意欲清算整个万科董事会,这一鸣惊人的咄咄逼人令人匪夷所思。
为何如此赶尽杀绝?是为了捍卫自己而不得已的反击?还是因为过去的不露声色,本来就不是善意的隐忍,真诚的求全,而只是权宜之计,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大干一场。而大干一场,就必须要放倒王石和管理层?
就算是不得已的反击,为何如此过激,而且会打出这么一张所有人看了都会认为不理性,不现实,也无胜算,即使胜了,最大的输家也有他自己的牌?
做到他这个成就和地位的人,打一张牌出去,一定会想到要用什么把这张牌收回来。他会用什么牌来收场?把王石郁亮统统赶走对万科有什么好?万科不好,对已是第一大股东的他有什么好?
这是要弄啥呢?这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毫无疑问,这只会让事情越来不可收拾。正如此前王石先生“瞧不起”的态度,加倍让事情复杂化,敌意化,把事儿搞更大一样。如果王石有错,那姚先生则是冤冤相报,错上加错。
作为万科创始人的王石先生,抗争当然是必要的,但之前为什么不预防?事情发生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呢?他自己也检讨了。的确是“瞧不起”,所以也真诚地检讨和歉意。还有就是,神仙打架的同时,小股东也是有不满的,受伤的,包括深铁的方案,如此折价,大家也是有看法的。
甚至包括华生先生这位独立董事,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讲了一系列让人大开眼界,也相当震撼的问题。但他自己首先就有个大问题。最简单的,如果万科可以把您的独董不当回事,那么您为何不积极主动去行使独董的权利。
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曾明文提出独立董事应当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现在,您一口气抛出这么重大事项,这些事情发生时,您独立董事的应当在哪里?说难听一点,这不就是看着别人犯错,等犯到差不多了,写一篇我如何见证他犯错?
再甚至,制度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以独立董事制度为例,到现在施行的还是2001年发布的版本吧。市场如此日新月异这么多年,魔不知高了多少尺了,“道”竟然还在原地踏步。这不是错误,起码也是没有与时俱进吧。讲规则,但规则落后于现实的,海了去了,非要讲?咋个讲?
再再甚者,整个社会,包括各位看客,我们自己,谁会是绝对正确,谁经得起一切考验,谁不会因为自己而有意或无意地侵犯到他人?
这些问题,错误,矛盾,冲突,怎么化解?
是要靠你只要乱仍石头我就治你的规则,还是宣扬大家都住在玻璃屋里,不要向别人扔石头的情怀?我的看法是,规则和情怀都重要,但石头如果已经飞来飞去了,是无论对错,都不要再扔了,先把战斗停下来,最重要。
这需要有人愿意多挨一石头,主动去停战。这要有人在规则和情怀之外,有更宽广的胸怀。
万科争夺战走到此刻,尤是如此。
期待王石先生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万科争夺战的主角们,此刻在做什么呢?
是继续憋大招儿,整材料,撂倒对方?还是在为坐到一起而努力,长草短草一把挽倒,化干戈为玉帛,大家一起接受现实,面对现实,面向未来?
真诚地期待他们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期待他们的“三国杀”变成对万科未来发展有利,也对彼此长远未来有利的“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
这需要彼此尊重,需要相互妥协,更需要有人愿意多挨一石头,让大家消气,熄火,有台阶下。从“三国杀”变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更更需要有一个有力量的关键人能站出来,牺牲自己,成全众人。
我期待这个人是王石先生,甚至相信他会成为这个人。他是一个高傲的人,这是真的。同时,他也是一个有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的人,这也是真的。一个没有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的人,不会带领出这样的万科,也不会不争那么大的利益。
而且,早在去年,王石先生在拜访瑞士信贷的演讲中就已表示:宝能、华润、万科都是一家人,不应该内斗,并且还释出一系列善意:我和万科管理层不介意作出妥协,我们愿意照顾前海的诉求,万科希望在此事件中实现多赢。
但出人意料的是,后来却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
走到今天,战争再次升级,如何结局呢?或许,解铃还须系铃人。而这个系铃人,最重要的,就是王先生和姚先生。
王石先生或许可以胸怀更宽一些,主动再退一步,给好像已经走到死胡同的各方赢得个海阔天空。比如,主动提出辞去董事长,让郁亮先生接任。
当然,提出离任之后,正式离任之前,他还应该做一件大事,也只有他最有条件和能力去做的事:以新的身份,万科创始人身份,希望万科好,大家都好,但跟大家都不再有那么大利益冲突的身份,让大家坐到一起,化对抗为建设,正向积极地寻求有利各方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用这个公约数去构建大家都好的未来。
不光王石,显然已经愤怒的姚振华先生同样需要退让和妥协,要检讨自己的心是否已被冲突扭曲偏离了本来的航向,如果您本来是求共赢的。如果有,应该回归理性,回归良知,而不要继续咄咄逼人,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凌厉。
我想,如果双方能回到多赢的理性轨道,王石应该欢迎姚先生对万科的价值发现,姚先生也应该对王石作为万科创始人及缔造者充满尊重和感恩,并且在王石为大局而妥协后,乐于为了大家的万科好,而去支持郁亮接班,力挺郁亮为董事长的新的管理层,并最大程度地满足王石作为创始人的诉求,让他走得开心与放心。
王石有什么诉求呢?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一开始,他的抗争,就不是为了自己,至少不是只为自己。到他这个地位,说句心里话,还有必要为自己争吗?争名,争利,还是争一堆麻烦在身?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潇洒与快活,早已功成名就,年纪也不小了,挥一挥衣袖,一身轻松,想干嘛干嘛,岂不是更好。
众人说,王石为捍卫万科、万科的价值观、文化和制度而战斗。这当然是。但我以为,他也是在为兄弟姐妹们战斗,为这些年来跟随他,跟随万科的那么多人而战斗。几十年来,南征北战,那么多人的众志成城才成就今日的万科,甚至成就了他。按你姚老板26号的牌这么打,他能不顾他们,挥一挥衣袖,就别了“康桥”?
如果要说王石现在最放不下心,或者不甘心的,恐怕也就是两个事:第一,你莫把我千辛万苦搞起来的万科搞砸了;第二,你莫过河就拆桥,把我这些兄弟姐妹挤兑上岸了,这背后,是多少人,多少个家庭,我不能自己上岸,把他们掉坑里。
同样是创始人,同样带兵打仗的姚先生,应该是能体会这种心情的吧。但无论体会得到,还是体会不到,都应该尊重王石这个基本诉求,否则那就真是欺人太甚,也就是突破了王石所讲的“妥协的底线”了。
如此,那王石也真的是无需再忍再妥协,粉身碎骨,也要一战了。如此,那就真是没有任何赢家的战争了。多年后,见上帝之前回想起来,估计都会觉得自己当时得了一场狂犬病。
至于华润和万科的关系,甚至将来可能还有的深圳地铁,如果宝能和万科的关系能处理好,相信这些也都是可以从长计议,并且找到很好的安排吧。
阿蒙,那才是权力!
有个故事,还值得再讲,讲给所有有权力的人。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和德军军官阿蒙有这样一段对话。大意是,阿蒙认为自己是有权力的人,因为他掌握了囚犯的生杀大权。但辛德勒告诉他,真正的权力是你有绝对的理由去杀生,但却不这么做。
辛德勒的故事是:一个人犯了偷窃的罪,被带到帝王的面前,他知道帝王一怒,自己就会小命难保,于是扑倒在地,乞求帝王饶他一命。结果帝王因为他犯下的也是小错,于是饶恕了这个微不足道的人。
讲完故事的辛德勒,摇着酒杯,对阿蒙强调:那才是权力。阿蒙,那才是权力!
无论王石先生,还是姚先生,都是掌握权力的人。推而广之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每个人其实也都是掌握权力的人。包括是不是非要跟碰了你一下的路人争个是非曲直,这多多少少都是我们的权力。
鼓励规则,宣扬情怀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多讲点辛德勒式的权力。
如果王石先生让自己成为拥有这种权力的人,把一场眼看要多输的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变成中国商界一段新的佳话,甚至传奇。如此,如果说万宝华的前战,给了大家一本反面教材,那么万宝华不再战,则会给大家一本很好的真面教材。这反、正结合,才会有利中国商业朝向美好的进化。
如果是这样,王石先生的妥协,会真正让他比登上珠穆拉玛站得更高,成就他的新的伟大,格局和胸怀的伟大。姚振华先生也同样如此,这会让他赢得更高明,而不只是精明。
当然,他们要走出这一步,可能比登上珠穆拉玛还要来得更难,而他们最要征服的,还是他们自己。只要他们愿意让各方踏着自己前进,其他人应该都不会希望战争继续——如果华润真如目前所看到的,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第一大股东地位,而不是也要,甚至蓄谋已久地要驱逐万科的管理层。
王石先生愿意成为那个“帝王”,愿意做一个被别人踏着自己前进的巨人吗?姚先生也愿意吗?
我个人,是抱乐观心态的
这不是希望他们去做畏战、无争、无为的懦夫,而是相信他们会成为“ 不争而善胜”的智者和勇者,成为高明的赢家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越演越烈的万科争夺战,以及围绕于此的各种舆论交锋,几乎已照出整个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这里有倒王与挺王的站队,也有情怀与规则的碰撞。有真诚的表达,良知的呼唤,也有情绪的产物,甚至恶意的中伤。
我也写了几篇关于这件事的文章,但我既不是倒王派,也不是挺王派,而是一开始就是主和派。
有好事者好像发起过大战在即,你支持王石,还是姚振华的提问,如果非要战,我的答案是都支持,但让规则而不是情怀去做裁判,而且大家都别偷牌赖牌,从正门别从后门来。
然而从内心来讲,如果换成我是任何一方,我的选择还是不要战。因为商业可以多赢。战,可以拼规则,谈情怀;不战,要靠胸怀,靠伟大的心。
此刻,更需要胸怀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正确的,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
尤其在行棋至此的万科一案中。去除王石阻击宝能是为了捍卫内部人控制万科,以及宝能进击万科是为了撂倒管理层操纵万科的论调,就目前明面上的攻防而言,各方的不当处理都可谓比比皆是,并最终导致事情越发不可收拾。
首先是姚振华先生。资本市场用钱说话没有问题,但为了什么去说话,如何说话,怎样说话却会让结果判若云泥。
现在看,万科案上,姚先生可能真不是可以为了大家都好而好商量的人。尤其最近意欲清算整个万科董事会,这一鸣惊人的咄咄逼人令人匪夷所思。
为何如此赶尽杀绝?是为了捍卫自己而不得已的反击?还是因为过去的不露声色,本来就不是善意的隐忍,真诚的求全,而只是权宜之计,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大干一场。而大干一场,就必须要放倒王石和管理层?
就算是不得已的反击,为何如此过激,而且会打出这么一张所有人看了都会认为不理性,不现实,也无胜算,即使胜了,最大的输家也有他自己的牌?
做到他这个成就和地位的人,打一张牌出去,一定会想到要用什么把这张牌收回来。他会用什么牌来收场?把王石郁亮统统赶走对万科有什么好?万科不好,对已是第一大股东的他有什么好?
这是要弄啥呢?这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毫无疑问,这只会让事情越来不可收拾。正如此前王石先生“瞧不起”的态度,加倍让事情复杂化,敌意化,把事儿搞更大一样。如果王石有错,那姚先生则是冤冤相报,错上加错。
作为万科创始人的王石先生,抗争当然是必要的,但之前为什么不预防?事情发生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呢?他自己也检讨了。的确是“瞧不起”,所以也真诚地检讨和歉意。还有就是,神仙打架的同时,小股东也是有不满的,受伤的,包括深铁的方案,如此折价,大家也是有看法的。
甚至包括华生先生这位独立董事,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讲了一系列让人大开眼界,也相当震撼的问题。但他自己首先就有个大问题。最简单的,如果万科可以把您的独董不当回事,那么您为何不积极主动去行使独董的权利。
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曾明文提出独立董事应当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现在,您一口气抛出这么重大事项,这些事情发生时,您独立董事的应当在哪里?说难听一点,这不就是看着别人犯错,等犯到差不多了,写一篇我如何见证他犯错?
再甚至,制度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以独立董事制度为例,到现在施行的还是2001年发布的版本吧。市场如此日新月异这么多年,魔不知高了多少尺了,“道”竟然还在原地踏步。这不是错误,起码也是没有与时俱进吧。讲规则,但规则落后于现实的,海了去了,非要讲?咋个讲?
再再甚者,整个社会,包括各位看客,我们自己,谁会是绝对正确,谁经得起一切考验,谁不会因为自己而有意或无意地侵犯到他人?
这些问题,错误,矛盾,冲突,怎么化解?
是要靠你只要乱仍石头我就治你的规则,还是宣扬大家都住在玻璃屋里,不要向别人扔石头的情怀?我的看法是,规则和情怀都重要,但石头如果已经飞来飞去了,是无论对错,都不要再扔了,先把战斗停下来,最重要。
这需要有人愿意多挨一石头,主动去停战。这要有人在规则和情怀之外,有更宽广的胸怀。
万科争夺战走到此刻,尤是如此。
期待王石先生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万科争夺战的主角们,此刻在做什么呢?
是继续憋大招儿,整材料,撂倒对方?还是在为坐到一起而努力,长草短草一把挽倒,化干戈为玉帛,大家一起接受现实,面对现实,面向未来?
真诚地期待他们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期待他们的“三国杀”变成对万科未来发展有利,也对彼此长远未来有利的“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
这需要彼此尊重,需要相互妥协,更需要有人愿意多挨一石头,让大家消气,熄火,有台阶下。从“三国杀”变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更更需要有一个有力量的关键人能站出来,牺牲自己,成全众人。
我期待这个人是王石先生,甚至相信他会成为这个人。他是一个高傲的人,这是真的。同时,他也是一个有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的人,这也是真的。一个没有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的人,不会带领出这样的万科,也不会不争那么大的利益。
而且,早在去年,王石先生在拜访瑞士信贷的演讲中就已表示:宝能、华润、万科都是一家人,不应该内斗,并且还释出一系列善意:我和万科管理层不介意作出妥协,我们愿意照顾前海的诉求,万科希望在此事件中实现多赢。
但出人意料的是,后来却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
走到今天,战争再次升级,如何结局呢?或许,解铃还须系铃人。而这个系铃人,最重要的,就是王先生和姚先生。
王石先生或许可以胸怀更宽一些,主动再退一步,给好像已经走到死胡同的各方赢得个海阔天空。比如,主动提出辞去董事长,让郁亮先生接任。
当然,提出离任之后,正式离任之前,他还应该做一件大事,也只有他最有条件和能力去做的事:以新的身份,万科创始人身份,希望万科好,大家都好,但跟大家都不再有那么大利益冲突的身份,让大家坐到一起,化对抗为建设,正向积极地寻求有利各方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用这个公约数去构建大家都好的未来。
不光王石,显然已经愤怒的姚振华先生同样需要退让和妥协,要检讨自己的心是否已被冲突扭曲偏离了本来的航向,如果您本来是求共赢的。如果有,应该回归理性,回归良知,而不要继续咄咄逼人,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凌厉。
我想,如果双方能回到多赢的理性轨道,王石应该欢迎姚先生对万科的价值发现,姚先生也应该对王石作为万科创始人及缔造者充满尊重和感恩,并且在王石为大局而妥协后,乐于为了大家的万科好,而去支持郁亮接班,力挺郁亮为董事长的新的管理层,并最大程度地满足王石作为创始人的诉求,让他走得开心与放心。
王石有什么诉求呢?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一开始,他的抗争,就不是为了自己,至少不是只为自己。到他这个地位,说句心里话,还有必要为自己争吗?争名,争利,还是争一堆麻烦在身?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潇洒与快活,早已功成名就,年纪也不小了,挥一挥衣袖,一身轻松,想干嘛干嘛,岂不是更好。
众人说,王石为捍卫万科、万科的价值观、文化和制度而战斗。这当然是。但我以为,他也是在为兄弟姐妹们战斗,为这些年来跟随他,跟随万科的那么多人而战斗。几十年来,南征北战,那么多人的众志成城才成就今日的万科,甚至成就了他。按你姚老板26号的牌这么打,他能不顾他们,挥一挥衣袖,就别了“康桥”?
如果要说王石现在最放不下心,或者不甘心的,恐怕也就是两个事:第一,你莫把我千辛万苦搞起来的万科搞砸了;第二,你莫过河就拆桥,把我这些兄弟姐妹挤兑上岸了,这背后,是多少人,多少个家庭,我不能自己上岸,把他们掉坑里。
同样是创始人,同样带兵打仗的姚先生,应该是能体会这种心情的吧。但无论体会得到,还是体会不到,都应该尊重王石这个基本诉求,否则那就真是欺人太甚,也就是突破了王石所讲的“妥协的底线”了。
如此,那王石也真的是无需再忍再妥协,粉身碎骨,也要一战了。如此,那就真是没有任何赢家的战争了。多年后,见上帝之前回想起来,估计都会觉得自己当时得了一场狂犬病。
至于华润和万科的关系,甚至将来可能还有的深圳地铁,如果宝能和万科的关系能处理好,相信这些也都是可以从长计议,并且找到很好的安排吧。
阿蒙,那才是权力!
有个故事,还值得再讲,讲给所有有权力的人。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和德军军官阿蒙有这样一段对话。大意是,阿蒙认为自己是有权力的人,因为他掌握了囚犯的生杀大权。但辛德勒告诉他,真正的权力是你有绝对的理由去杀生,但却不这么做。
辛德勒的故事是:一个人犯了偷窃的罪,被带到帝王的面前,他知道帝王一怒,自己就会小命难保,于是扑倒在地,乞求帝王饶他一命。结果帝王因为他犯下的也是小错,于是饶恕了这个微不足道的人。
讲完故事的辛德勒,摇着酒杯,对阿蒙强调:那才是权力。阿蒙,那才是权力!
无论王石先生,还是姚先生,都是掌握权力的人。推而广之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每个人其实也都是掌握权力的人。包括是不是非要跟碰了你一下的路人争个是非曲直,这多多少少都是我们的权力。
鼓励规则,宣扬情怀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多讲点辛德勒式的权力。
如果王石先生让自己成为拥有这种权力的人,把一场眼看要多输的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变成中国商界一段新的佳话,甚至传奇。如此,如果说万宝华的前战,给了大家一本反面教材,那么万宝华不再战,则会给大家一本很好的真面教材。这反、正结合,才会有利中国商业朝向美好的进化。
如果是这样,王石先生的妥协,会真正让他比登上珠穆拉玛站得更高,成就他的新的伟大,格局和胸怀的伟大。姚振华先生也同样如此,这会让他赢得更高明,而不只是精明。
当然,他们要走出这一步,可能比登上珠穆拉玛还要来得更难,而他们最要征服的,还是他们自己。只要他们愿意让各方踏着自己前进,其他人应该都不会希望战争继续——如果华润真如目前所看到的,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第一大股东地位,而不是也要,甚至蓄谋已久地要驱逐万科的管理层。
王石先生愿意成为那个“帝王”,愿意做一个被别人踏着自己前进的巨人吗?姚先生也愿意吗?
我个人,是抱乐观心态的
这不是希望他们去做畏战、无争、无为的懦夫,而是相信他们会成为“ 不争而善胜”的智者和勇者,成为高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