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浅谈传统文化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中日现代化进程的比较 摘要: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中国、印度和日本就因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现代化的进程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儒家文化、影响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正因为如此,在面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国家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 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绚丽的华章,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诚实守信、自强不息,重视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讲求三省吾身、尊老爱幼、有利有节、公而忘私、„„千百年来,带带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格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守志尚义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国传统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世界上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文化, 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人封建社会的国家,较西方封建社会的产生约早10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就开始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从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到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中国封建体制的建立是较为顺利的。而在西方,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因素的隶农制,迟至公元2—3世纪才出现,而这刚刚开始在罗马帝国奴隶制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封建因素,就随着罗马奴隶制帝国的崩溃和社会形态原始的日耳曼人的人侵所中断了。此后,从西罗马的灭亡到查理曼帝国瓦解,最后到公元8—9世纪时,西方的

封建制度才终于真正建立起来。封建社会的中国,其发展是如此迅速和辉煌,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严谨的帝国官僚体制、教育和文化的发展高度,使中国在人类古典文明中遥领风骚。

从秦汉的辉煌、唐宋盛世、元明清初的强盛,历代封建王朝都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如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等等,更是综合性的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成功和实力。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远远高于当时的西亚和地中海文明。而这一切的取得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事分不开的,正是儒家文化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理顺了“纲常伦理”,使得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固而宽大舞台。从汉兴到清末,儒学就一直是中国封建思想中的中流砥柱。汉朝自此国家强盛,儒学也开始成为历代帝王的统治思想,也从此孔子享有了立祠祭祀的荣耀。儒学也曾一度因魏晋玄学的竞争和佛教的传人而有过衰微,但到了唐朝它再度振兴并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此后儒学还开始远播海外。然而,封建经济再发达它也只是农业文明。而此时,原来比中国进人封建社会晚得多的西方,则由于其本身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因素得以迅速的成长。到了十六、十七世纪就成功地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开始发展起来。其结果,是造成中西两大文明体系的猛烈撞击和较量,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晚清王朝的腐败中以失败而告终。至此,中国开始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但是,最早进人封建社会的中国却没有比西方更早地踏进资本主义的门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如此缓慢绵长,究其原因,传统的儒家文化应该是难辞其咎的。首先,儒家文化产生后不但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而且成为了封建统治体制制度的本身。如儒家文化核心思想之一“重农抑商”的思想,它实际上已成为了封建体制的一种国家政策,使得中国封建社会中自发孕育出的资本主义工业因素屡屡遭受挫折,难以成长起来。最终,迟滞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其次,则是儒教本身崇尚保守,反对改革的本质。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的国门虽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下被迫开放,可中国从封建文明向现代化的转化远没有像日本那样顺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立宪运动这晚清的三大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缓慢了许多。

二、日本的传统文化

日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关系,公元645年,日本出现了一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大变革,即“大化革新”。“大化革新”是一场以中国唐朝为蓝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中国唐朝的行政、司法制度、土地制度、典籍文献、文学艺术、汉字、医药、建筑、服饰以及度量衡等,无所不包地皆成为日本学习依照的楷模。如何才能使连奴隶制也才进入不久的日本社会,能够接收并消化中国唐朝先进的封建文化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为了使日本上下能掌握和接收先进的封建文化,日本朝廷一方面仿唐朝以政府力量开办学府,如在中央,设大学寮,地方设国学,专门培养用于封建统治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日本朝廷则鼓励下层人民学习儒学,遵崇佛教,提高老百姓对封建文化的理解,如公元775年孝谦女皇特颁布诏书,“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要求全日本上下“精勤诵习,倍加教授”。⋯ 而佛教开办的“寺庙学堂”也遍及日本各地。日本上层的鼓励政策,客观上使日本社会树立了文化普及的良好传统。日本大规模地吸取、接纳中国先进的封建文化,但同时也十分注意消化、融合和创新,以使这些新文化能最终形成具有日本民族自身特色的“国风文化”。在这里最能体现出日本民族聪明才智的是对中国汉字的改造,日本引进汉字后由于直接用汉字记录本民族的语言极为不方便,为了使汉字能以日本民族语言相适应,日本人对汉字进行了改造,并在9世纪中叶平安时代形成了“假名字母”。至此,日本有了运用自如的民族文字。“大化革新”成为了日本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也由此在日本民族文化中逐渐地形成了一些突出的特征:其一、日本民族具有了规模性吸取外来文化的能力;其二、有了对外来文化极强的消化、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的能力;其三、日本社会有了文化普及的良好传统。而以上的历史和文化特征的形成,正是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以及后来经济成功发展的基础。当1853年美国炮舰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后,日本回应西方挑战的方式便是在国内进行了一场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即“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不但使日本成为亚洲惟一摆脱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而且至此日本顺利地开始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日本现代化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遭到惨败,经济损失惨重,同西方比较其经济落后了几十年。不过战后不久由于美苏“冷战”的出现,欧美开始积极地扶持日本,使日本再次抓住了发展的机会。在战后经济的发展中,日本极大地发挥了民族文化的优势,对欧美的

经济技术采取了“规模式”的引进、吸收、改造的方针。在这里,日本人把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优势发挥到了一种淋漓尽致的地步。战后短短几十年,日本就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之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日本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传统文化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素总是会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甚至同样的民族文化因素,在不同政治体制或者不同时期里起到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压抑了新的思想学说的发展,窒息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举凡能够提出自己独立见解因而不同于正统思想,皆被视为大逆不道,惨遭迫害。历史表明,它的确是束缚中国向现代化演进,维护封建王朝的思想工具。也因此,自从五四运动喊出第一声“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后,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国在文化领域里革命的主要对象。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到了“文革”时期,儒家文化更是成为否定、怀疑批判的对象。但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东南亚出现的经济起飞中,其中以新加坡、南韩、香港、台湾的经济表现尤为不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而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正是儒家文化的传统。而这同样也成为了中国后来改革开放经济成功发展的重要民族传统文化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儒家文化作为不可忽视的传统文化基础,其在道德领域、经济领域方面的重要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而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则开始出现了衰退,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不过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族传统文化因素。日本民族长于对外来文化的吸取和改造,而在文化的原创性上则相对较弱。而这一因素也自然体现在经济活动中,回顾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家现代化道路,特别是二战后出现的“经济奇迹”成就,日本走的主要就是一条对西方文化和技术吸取、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的路子。这正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所在,但是,当日本一旦成为了世界的一流经济大国以后,日本在经济上习惯的那种以引进、消化、改造的运行模式就失去了作用。而日本民族文化中原创意识不强的缺陷则显现出来了,

这样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后,出现了突然的“失速和停滞”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综上所述,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可能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可能成为国家现代化的有利积极因素。因此,如何把握民族文化,如何利用民族文化中的有利因素,避免民族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确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依田惠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P202.

[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正效应

[3]天津大学出版社 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

浅谈传统文化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中日现代化进程的比较 摘要: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中国、印度和日本就因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现代化的进程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儒家文化、影响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正因为如此,在面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国家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 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绚丽的华章,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诚实守信、自强不息,重视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讲求三省吾身、尊老爱幼、有利有节、公而忘私、„„千百年来,带带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格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守志尚义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国传统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世界上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文化, 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人封建社会的国家,较西方封建社会的产生约早10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就开始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从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到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中国封建体制的建立是较为顺利的。而在西方,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因素的隶农制,迟至公元2—3世纪才出现,而这刚刚开始在罗马帝国奴隶制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封建因素,就随着罗马奴隶制帝国的崩溃和社会形态原始的日耳曼人的人侵所中断了。此后,从西罗马的灭亡到查理曼帝国瓦解,最后到公元8—9世纪时,西方的

封建制度才终于真正建立起来。封建社会的中国,其发展是如此迅速和辉煌,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严谨的帝国官僚体制、教育和文化的发展高度,使中国在人类古典文明中遥领风骚。

从秦汉的辉煌、唐宋盛世、元明清初的强盛,历代封建王朝都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如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等等,更是综合性的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成功和实力。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远远高于当时的西亚和地中海文明。而这一切的取得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事分不开的,正是儒家文化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理顺了“纲常伦理”,使得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固而宽大舞台。从汉兴到清末,儒学就一直是中国封建思想中的中流砥柱。汉朝自此国家强盛,儒学也开始成为历代帝王的统治思想,也从此孔子享有了立祠祭祀的荣耀。儒学也曾一度因魏晋玄学的竞争和佛教的传人而有过衰微,但到了唐朝它再度振兴并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此后儒学还开始远播海外。然而,封建经济再发达它也只是农业文明。而此时,原来比中国进人封建社会晚得多的西方,则由于其本身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因素得以迅速的成长。到了十六、十七世纪就成功地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开始发展起来。其结果,是造成中西两大文明体系的猛烈撞击和较量,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晚清王朝的腐败中以失败而告终。至此,中国开始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但是,最早进人封建社会的中国却没有比西方更早地踏进资本主义的门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如此缓慢绵长,究其原因,传统的儒家文化应该是难辞其咎的。首先,儒家文化产生后不但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而且成为了封建统治体制制度的本身。如儒家文化核心思想之一“重农抑商”的思想,它实际上已成为了封建体制的一种国家政策,使得中国封建社会中自发孕育出的资本主义工业因素屡屡遭受挫折,难以成长起来。最终,迟滞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其次,则是儒教本身崇尚保守,反对改革的本质。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的国门虽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下被迫开放,可中国从封建文明向现代化的转化远没有像日本那样顺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立宪运动这晚清的三大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缓慢了许多。

二、日本的传统文化

日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关系,公元645年,日本出现了一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大变革,即“大化革新”。“大化革新”是一场以中国唐朝为蓝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中国唐朝的行政、司法制度、土地制度、典籍文献、文学艺术、汉字、医药、建筑、服饰以及度量衡等,无所不包地皆成为日本学习依照的楷模。如何才能使连奴隶制也才进入不久的日本社会,能够接收并消化中国唐朝先进的封建文化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为了使日本上下能掌握和接收先进的封建文化,日本朝廷一方面仿唐朝以政府力量开办学府,如在中央,设大学寮,地方设国学,专门培养用于封建统治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日本朝廷则鼓励下层人民学习儒学,遵崇佛教,提高老百姓对封建文化的理解,如公元775年孝谦女皇特颁布诏书,“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要求全日本上下“精勤诵习,倍加教授”。⋯ 而佛教开办的“寺庙学堂”也遍及日本各地。日本上层的鼓励政策,客观上使日本社会树立了文化普及的良好传统。日本大规模地吸取、接纳中国先进的封建文化,但同时也十分注意消化、融合和创新,以使这些新文化能最终形成具有日本民族自身特色的“国风文化”。在这里最能体现出日本民族聪明才智的是对中国汉字的改造,日本引进汉字后由于直接用汉字记录本民族的语言极为不方便,为了使汉字能以日本民族语言相适应,日本人对汉字进行了改造,并在9世纪中叶平安时代形成了“假名字母”。至此,日本有了运用自如的民族文字。“大化革新”成为了日本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也由此在日本民族文化中逐渐地形成了一些突出的特征:其一、日本民族具有了规模性吸取外来文化的能力;其二、有了对外来文化极强的消化、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的能力;其三、日本社会有了文化普及的良好传统。而以上的历史和文化特征的形成,正是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以及后来经济成功发展的基础。当1853年美国炮舰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后,日本回应西方挑战的方式便是在国内进行了一场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即“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不但使日本成为亚洲惟一摆脱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而且至此日本顺利地开始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日本现代化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遭到惨败,经济损失惨重,同西方比较其经济落后了几十年。不过战后不久由于美苏“冷战”的出现,欧美开始积极地扶持日本,使日本再次抓住了发展的机会。在战后经济的发展中,日本极大地发挥了民族文化的优势,对欧美的

经济技术采取了“规模式”的引进、吸收、改造的方针。在这里,日本人把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优势发挥到了一种淋漓尽致的地步。战后短短几十年,日本就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之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日本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传统文化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素总是会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甚至同样的民族文化因素,在不同政治体制或者不同时期里起到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压抑了新的思想学说的发展,窒息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举凡能够提出自己独立见解因而不同于正统思想,皆被视为大逆不道,惨遭迫害。历史表明,它的确是束缚中国向现代化演进,维护封建王朝的思想工具。也因此,自从五四运动喊出第一声“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后,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国在文化领域里革命的主要对象。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到了“文革”时期,儒家文化更是成为否定、怀疑批判的对象。但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东南亚出现的经济起飞中,其中以新加坡、南韩、香港、台湾的经济表现尤为不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而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正是儒家文化的传统。而这同样也成为了中国后来改革开放经济成功发展的重要民族传统文化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儒家文化作为不可忽视的传统文化基础,其在道德领域、经济领域方面的重要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而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则开始出现了衰退,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不过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族传统文化因素。日本民族长于对外来文化的吸取和改造,而在文化的原创性上则相对较弱。而这一因素也自然体现在经济活动中,回顾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家现代化道路,特别是二战后出现的“经济奇迹”成就,日本走的主要就是一条对西方文化和技术吸取、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的路子。这正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所在,但是,当日本一旦成为了世界的一流经济大国以后,日本在经济上习惯的那种以引进、消化、改造的运行模式就失去了作用。而日本民族文化中原创意识不强的缺陷则显现出来了,

这样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后,出现了突然的“失速和停滞”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综上所述,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可能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可能成为国家现代化的有利积极因素。因此,如何把握民族文化,如何利用民族文化中的有利因素,避免民族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确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依田惠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P202.

[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正效应

[3]天津大学出版社 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


相关文章

  • 论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_蒲瑶
  • 2002年第3期第18卷(总73期) 唐都学刊 TangduJournal No.3,2002 GeneralNo.73,Vol.18 论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蒲 瑶 (西北工业大学社科系,陕西西安 710072) 摘 要:全球化浪 ...查看


  • 二元户籍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第23卷第3期 2010年6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Puy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01.23 No.3 Jun.2010 二元户籍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夏珑1.2,高艳2 ...查看


  • 论战争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及其价值
  • 2008年2月 总第101期 外交评论 Feb.2008No.101年2008 FOREIGNAFARSREVIEW外F交评I论 论战争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及其价值 王 军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 要:战争问 ...查看


  • 国民素养论
  • 国 民 素 养 论 指导老师:胡盛弦 班 级:A1221 学 号: 29号 姓 名:曾世祁 国民素养论 摘要:国民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所谓国民素养,是指一国国民在先天禀赋和传统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包括身体.心 ...查看


  • 中国现代化进程论文
  • 连 云 港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课题:儒家思想的"守护" 姓 系 班 级: 10历史教育 学 号: 1019033113 儒家思想的"守护" 摘要:世界在快速的发展,不论经济.政治.文化. ...查看


  • 明治维新对东北亚区域的影响
  • 作者:李朋 黑龙江社会科学 1997年05期 "东北亚区域",无论是作为地理.经济概念,还是作为政治.社会概念,其大规模地出现在传媒上和研究领域,都是近些年的事.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以及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地位日益显 ...查看


  • 从现代化的角度浅析当代中国特色文明形式
  • 摘 要: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做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形式".这是现代化内涵的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角度.文化人类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点进行分析总结,特别 ...查看


  • 电大公民文化简答题
  • 简答 A.按照统治的合法性根据统治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按照统治的合法性根据,即统治者依据什么而有权统治众人以及被统治者为什么要服从这种统治,可以建立三种不同的理想类型统治,即传统型统治.卡理斯马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B.不同时期公民文化理想 ...查看


  • 城市化对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影响
  • 第16卷第6期2008年12月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Vol.16No.6Dec.2008 城市化对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影响 图 娅 (新疆职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