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高中历史三知识点总结

韩非思想: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观点,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思想——墨子(战国)

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打破;手工业、商业发展;人民渴望和平) 墨家思想战国以后,不受人们重视。(与重农抑商思想兴起有关)

5、兵家思想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战国——孙膑——《孙膑兵法》

注意的几个问题: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影响? 明清批判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 六易:《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细节整理:

在人性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孟子(性善说)和荀子(性恶说)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荀子(知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庄子(天与人不相胜) 四个集大成者:荀子——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1

注意:其中儒家、道家、法家三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最深远的。

二、古代科技(线索二)

2

第二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有两大线索。一、艺术(包括书法、绘画、戏剧);二、文学(包括诗歌、小说)。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以表格形式体现。具体如下: 汉字的演变:

新石器时期的刻画符号----------- 文字的雏形

商代的甲骨文---------------------- 最早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秦代的小篆------------------------- 文字统一(先小篆,后推广隶书)

3

篆刻艺术 秦汉时代----------篆刻的标志性时期

宋元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

明中叶以后--------------------篆刻成为真正的一门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存在写实为主的宫廷画和民间画与写意为主的文人画的两大风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自由灵活。

4

汇总:魏晋时期、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文学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可以作为共性来记忆

第三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的线索为一个,即讲述了人文主义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并提到了由人文主义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5

注意 1、 2、 3、 4、

文艺复兴全盛三杰艺术创作特点 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异同

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康德思想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

第4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分为两个线索。讲述了19世纪以来欧洲的文学(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小说、荒诞派戏剧)和欧洲的艺术(音乐、美术、电影、电视)

6

第5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主要是讲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即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两个线索。

一、 西学东渐(注意每派形成的背景、阶级身份、人物、思想及活动、影响)

1、 以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2、 以奕訢、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4、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民主共和

5、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二、 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注意每个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1、 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

2、 邓小平理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3、 三个代表:关于“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党”的理论

4、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7

必修三第五单元复习与必修一、二联系

8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链接必修一、二、三

必修一:第五、六单元

第5单元线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巴黎工人运动、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链接)——见下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线索

1、1919—1921党成立前的准备时期(组织、思想、阶级、经济基础) 2、1921—1924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时期(中心任务)

1921中共一大建党;1922中共二大修改奋斗目标;领导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失败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始寻求公共合作)

3、1924—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民大革命时期(4种称谓都可以) 合作开始标志是1924国民党一大;合作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成果是打败吴佩孚孙传芳; 合作开始破坏是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完全破裂是汪精卫七一五政变

失败原因:主观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中共没有自己的军队和革命领导权

客观是汪蒋叛变革命、帝国主义支持汪蒋、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看出其阶级局限性) 总结经验教训: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不妥协;建立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领导权

4、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 1927南昌起义(建军)、八七会议(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攻打城市为目标)、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三大起义均以攻打城市为目标失败

2 ) 总结经验教训: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对的,攻打城市学苏联不符合中国国情。

9

3) 新探索——1927井冈山道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共领导的工

农红军发展迅速,国民党恐慌

4) 红军长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目的是保存实力和实现战略转移;途中遵义会议自救;《八一宣言》救国) 5)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日打下重要基础)注意还没有建立 5、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三个阶段掌握,并且注意每一时期共产党、国民党、日本的主要活动 存在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首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首的敌后战场 存在两条路线: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两次会议:国民党黑暗的六大和共产党光明的七大 6、1946—1949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蒋介石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有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中国的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

过程: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我们防御)——三军挺进中原(打到外线,我们进攻)-三大战役-北平谈判-渡江战役

第6单元线索:政治体制建设(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民主法治建设;国家统一制度(一国两制)。

关注热点澳门回归10周年

必修二:第四单元(以新中国历史分期为线索,掌握每一时期的主要事件) 1、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2、1953--1956工业化与三大改造

3、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发展是八大---挫折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是八字方针) 4、1966--1976文革十年

5、1978—现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方针指导;实践是经济体制改革--分农村和城市进行--和对外开放;结局是经济腾飞)

第六单元复习线索

现代科技

中国教育的发展

1、 面向全社会:扫盲教育(地位、成果)

2、 面向青少年:义务教育(含义、成果)

3、 高等教育(建国初、大跃进时期、1961年、文革期间、文革后)五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及表现

二、新中国的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含义

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三、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见教材130页

11

韩非思想: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观点,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思想——墨子(战国)

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打破;手工业、商业发展;人民渴望和平) 墨家思想战国以后,不受人们重视。(与重农抑商思想兴起有关)

5、兵家思想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战国——孙膑——《孙膑兵法》

注意的几个问题: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影响? 明清批判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 六易:《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细节整理:

在人性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孟子(性善说)和荀子(性恶说)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荀子(知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庄子(天与人不相胜) 四个集大成者:荀子——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1

注意:其中儒家、道家、法家三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最深远的。

二、古代科技(线索二)

2

第二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有两大线索。一、艺术(包括书法、绘画、戏剧);二、文学(包括诗歌、小说)。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以表格形式体现。具体如下: 汉字的演变:

新石器时期的刻画符号----------- 文字的雏形

商代的甲骨文---------------------- 最早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秦代的小篆------------------------- 文字统一(先小篆,后推广隶书)

3

篆刻艺术 秦汉时代----------篆刻的标志性时期

宋元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

明中叶以后--------------------篆刻成为真正的一门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存在写实为主的宫廷画和民间画与写意为主的文人画的两大风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自由灵活。

4

汇总:魏晋时期、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文学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可以作为共性来记忆

第三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的线索为一个,即讲述了人文主义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并提到了由人文主义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5

注意 1、 2、 3、 4、

文艺复兴全盛三杰艺术创作特点 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异同

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康德思想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

第4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分为两个线索。讲述了19世纪以来欧洲的文学(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小说、荒诞派戏剧)和欧洲的艺术(音乐、美术、电影、电视)

6

第5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主要是讲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即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两个线索。

一、 西学东渐(注意每派形成的背景、阶级身份、人物、思想及活动、影响)

1、 以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2、 以奕訢、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4、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民主共和

5、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二、 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注意每个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1、 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

2、 邓小平理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3、 三个代表:关于“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党”的理论

4、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7

必修三第五单元复习与必修一、二联系

8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链接必修一、二、三

必修一:第五、六单元

第5单元线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巴黎工人运动、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链接)——见下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线索

1、1919—1921党成立前的准备时期(组织、思想、阶级、经济基础) 2、1921—1924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时期(中心任务)

1921中共一大建党;1922中共二大修改奋斗目标;领导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失败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始寻求公共合作)

3、1924—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民大革命时期(4种称谓都可以) 合作开始标志是1924国民党一大;合作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成果是打败吴佩孚孙传芳; 合作开始破坏是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完全破裂是汪精卫七一五政变

失败原因:主观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中共没有自己的军队和革命领导权

客观是汪蒋叛变革命、帝国主义支持汪蒋、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看出其阶级局限性) 总结经验教训: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不妥协;建立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领导权

4、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 1927南昌起义(建军)、八七会议(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攻打城市为目标)、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三大起义均以攻打城市为目标失败

2 ) 总结经验教训: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对的,攻打城市学苏联不符合中国国情。

9

3) 新探索——1927井冈山道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共领导的工

农红军发展迅速,国民党恐慌

4) 红军长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目的是保存实力和实现战略转移;途中遵义会议自救;《八一宣言》救国) 5)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日打下重要基础)注意还没有建立 5、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三个阶段掌握,并且注意每一时期共产党、国民党、日本的主要活动 存在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首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首的敌后战场 存在两条路线: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两次会议:国民党黑暗的六大和共产党光明的七大 6、1946—1949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蒋介石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有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中国的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

过程: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我们防御)——三军挺进中原(打到外线,我们进攻)-三大战役-北平谈判-渡江战役

第6单元线索:政治体制建设(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民主法治建设;国家统一制度(一国两制)。

关注热点澳门回归10周年

必修二:第四单元(以新中国历史分期为线索,掌握每一时期的主要事件) 1、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2、1953--1956工业化与三大改造

3、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发展是八大---挫折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是八字方针) 4、1966--1976文革十年

5、1978—现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方针指导;实践是经济体制改革--分农村和城市进行--和对外开放;结局是经济腾飞)

第六单元复习线索

现代科技

中国教育的发展

1、 面向全社会:扫盲教育(地位、成果)

2、 面向青少年:义务教育(含义、成果)

3、 高等教育(建国初、大跃进时期、1961年、文革期间、文革后)五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及表现

二、新中国的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含义

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三、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见教材130页

11


相关文章

  • 如何学好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 如何学好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本文介绍了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使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对策. 教育改革除了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教材的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方面.在"一标多本"的教育环境下,重视教材 ...查看


  • 高中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 高中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一年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想一年的工作,有很多感触,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积极准时参与党的组织生活,按时参与学校的升旗仪式,积极参与学校.级部和教研组组织 ...查看


  • 比较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运用
  • 第 18 卷 第 3 期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2011 年 9 月 比较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运用 --以" ...查看


  • 高中教师2015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 总结一: 时间飞逝,转眼一年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想一年的工作,有很多感触,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认真学习领会XX大精神,积极准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积极参加学校.级部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2课
  •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228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识记"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查看


  •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摘 要: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一线教师,殷切希望拥有完美无缺的历史教材.然而,编写历史教材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其工作量大.难度高.要求严,因而很难做到尽善尽美,难免存在着一些编写疏漏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惠州市高中历史科 ...查看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重大历史事件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目录
  • 历史必修1(岳麓版)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