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

【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上)

   (2015-10-19 08:19:32)

九江白鹿洞书院距离亲家不远,15日上午带着小孙子一起坐家门前的中巴车去了,下车后从五老峰前经过,往里走挺长一段山路才能到达书院,书院坐落在山涧旁,背靠大山,小溪在门前流过,周边古树参天,是一处远离尘嚣,静心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里面有许多石碑,门前山涧里的大石块上也有许多文人石刻,说明古时到此来的文人雅士不少。虽然它的名气很大,可如今来此参观的游客极少,可能一则交通不太方便,二则如今许多人对人文景观不感兴趣,再加上对旅行社来说无利可图吧。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摘自百度百科)

在下车进景区的大路入口处见到的五老峰

这就是白鹿,看着象羊。

拍摄地点:九江白鹿洞书院

拍摄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下)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年),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县)中学堂管理。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书院于1903年停办。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表示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百度百科)

拍摄地点:九江白鹿洞书院

拍摄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拍摄器材:宾得

【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上)

   (2015-10-19 08:19:32)

九江白鹿洞书院距离亲家不远,15日上午带着小孙子一起坐家门前的中巴车去了,下车后从五老峰前经过,往里走挺长一段山路才能到达书院,书院坐落在山涧旁,背靠大山,小溪在门前流过,周边古树参天,是一处远离尘嚣,静心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里面有许多石碑,门前山涧里的大石块上也有许多文人石刻,说明古时到此来的文人雅士不少。虽然它的名气很大,可如今来此参观的游客极少,可能一则交通不太方便,二则如今许多人对人文景观不感兴趣,再加上对旅行社来说无利可图吧。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摘自百度百科)

在下车进景区的大路入口处见到的五老峰

这就是白鹿,看着象羊。

拍摄地点:九江白鹿洞书院

拍摄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下)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年),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县)中学堂管理。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书院于1903年停办。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表示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百度百科)

拍摄地点:九江白鹿洞书院

拍摄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拍摄器材:宾得


相关文章

  • 游九江有感
  • 游九江有感 简介:2011年12曰10日由老师带领我们09届园林2班前去九江专业必修课实习,九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便利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 ...查看


  • 白鹿洞书院_中国书院文化的典范
  • 2007年第4期九江学院学报 No, 4, 2007 Journal of J iujiang University (总第141期) (Su m N0141) 白鹿洞书院:中国书院文化的典范 詹建志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江西九江 332 ...查看


  •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
  • 项目名称:庐山旅游--文化开发项目 目录 第一部分 项目分析 1.项目概况 2.现状分析 3.市场分析 4.中国旅游行业状况分析 5.SWOT分析 第二部分 项目策划 1. 项目名称 2.项目理念 3.项目主办方 4.项目定位 5.主题口号 ...查看


  • 江西省各市区有名旅游景点介绍
  • 江西简称赣,省会南昌,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74%,北部为鄱阳湖平原,中部为赣中丘陵,南部与东西边境为山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江西属于亚热带季风 ...查看


  • 侵华日军对庐山文化的破坏和掠夺
  • 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9年.9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 ...查看


  • 周敦颐,大宋"学术圈"的奠基人
  • 在湖南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有一座仿宋石牌坊,上面有一副对联:"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湘南奇观."原来这里纪念的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现代作家鲁迅(周树人)的先祖, ...查看


  • [中国文化板块]--赣文化
  • 即江西文化,又称江右文化,它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接受华夏文化的浸染,最终发展成江西本土文化. 概述 近代以来,新淦出土的青铜鼎.余干出土的陶器.靖安挖掘 ...查看


  • 江西历史名人
  • 一.从小就听说过一句话,江西是个好地方,作为一个江西人我是非常高兴的.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尤其在宋明时期,全盛的江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 ...查看


  • 白鹿洞书院学规评论
  • 失音V 儒生 一级|消息 |我的百科|百度首页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 首页分类频道特色百科玩转百科百科用户百科校园百科合作朝阳公园门票免费送! 手机百科个人中心 收藏6532白鹿洞书院学规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