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东岭中心小学新教师成长培养方案
(2016~2017学年度)
2016年9月
一、指导思想
2016年秋季,对东岭辖区内14所小学而言,是真正到了一个充满期待、充满希望的发展拐点,因为有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编内统招15名,编外县聘8名,自聘15名,新教师的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期。这种“井喷式”的景观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过,恰如久旱逢甘霖。年轻代表着希望,新教师的涌入无疑给本已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学校带来了生机活力,但其专业学历的多样性、经历经验的差异性和诸多不稳定性又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全新的挑战。年轻是每个成熟教师的必经阶段,关注新教师的成长,为新教师的成长搭设平台、铺路造桥,是每一所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也是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推动东岭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惠安县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复检和“教育强县”的评估验收,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
致力于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充满朝气的年轻教师队伍,使他们能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岗位,能独立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能尽早赢得学生与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争取做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九年成名”(简称“12369”工程),从而全面提升辖区内各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培养对象
2014年8月至今新招聘的教师,含各小学自聘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
四、培养目标
(一)时限目标:三至九年
1、前三年为第一轮。
2、后六年为第二轮。
(二)阶段目标
1、第一步: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融入学校校园文化,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谦虚谨慎,勤学好问,初步了解并遵循教学常规,掌握一定的教学基本功。
2、第二步:对照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突出学科教学特点,不断开展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完善教学方式与方法,养成良好的教学工作(备、教、批、辅)习惯。
3、第三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2011版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吸收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胜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技能常识科专任教师能成为该学科的业务骨干。
4、第四步: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育教学骨干甚至名师,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一致认可。
(三)终极目标:继续保持东岭在全县农村小学中的“心理位臵”,全面提升东岭教师的群体形象。
五、培训内容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颁布)
2、教育教学常规。(《惠安县中小学(职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东岭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3、课标与教材的学习与研究。(2011版新课标、2013年版新教材)
4、有效课堂、生命课堂的探索与研究。(结合中心校省级立项课题《有效对话——构建生命课堂策略研究》)
5、教师基本功训练。(三笔、片断教学、微课、课件制作、教学反思等)
六、培训形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教研与培训
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性。
1、集中培训。
①校本培训。由各学校统一组织新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问题会诊、观摩课、阅读与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探索以问题为导向、以微信为平台的“微教研”、“微培训”。
②镇级培训。由中心小学牵头,组织各小学新教师,通过开展专题学术讲座、教学开放周等形式进行培训。
③县级(及以上)培训。配合市、县教育主管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新教师参加市、县级举办的新教师入职培训、课堂教学蹲点调研、新教师见习期培训等活动,组织参加省、市级举办的各类新课程教材培训。
2、个人自学。各小学布臵自学课题、阅读书目,并提出要求,新教师自学自研,做好笔记。
3、拜师结对。
①由各小学向新教师推荐指导教师(基层完小可以以大片区为单位,跨校结对),或新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双方签订培养合约,落实师徒各自的职责。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可根据学校《新教师培养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在每一学年初共同制订出培养计划。
②学区教导处牵头组建学科指导组,对新教师进行全程的业务跟进指导,每学期针对每一位新教师至少开展听评课(见面课)活动一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功能。
③具体结对名单,各小学应于每学年初开学第二周送交学区教导处509室。
④各指导教师应在师德规范、工作作风、教育观念、业务技能等方面全面地进行指导,帮助新教师成长,每学期至少指导新教师备5节课,听评新教师8节课。新教师要虚心接受指导和帮助,每学期至少要主动听指导教师2节课,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上一节汇报课(一般安排在下半学期)。
4、示范引领
(1)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新教师开设示范课、研讨课。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新教师观看特级教师和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的课堂教学实录。
(3)以年段为单位,每学期组织新教师参与主题班队观摩活动两次,家长会一次。
5、研讨汇报
(1)各学科教研组内,要经常听年轻教师的课,并及时予以点评、指导。同时,各学科组要明确目标,敢于实践,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来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
(2)每学期要安排新教师上汇报课,及时把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听取新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和困惑,进行专业的指导。
6、外出学习
各小学在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时要向新教师倾斜,尽量多为新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并要求新教师回来后必须作“微讲座”。
七、跟踪考核
1、新教师在每月结束前,必须上交的基本功考核资料包括:三笔字各一份,教学反思一篇。
2、新教师在每学期结束前,必须上交的资料有:所担任学科的教案本(详案、手写),读书笔记一本(不少于5000字),教学心得一篇,听课记录(不少于20节),汇报课教案一份(含教学设想)。
3、学校应在学期内组织两次对新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并按照《东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量化评定打分。
4、学区每学年举行一次面向全体新教师的教学业务综合考评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新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5、每学期结束时,各小学要建立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对新教师的成长轨迹进行整档、验收。
惠安县东岭中心小学新教师成长培养方案
(2016~2017学年度)
2016年9月
一、指导思想
2016年秋季,对东岭辖区内14所小学而言,是真正到了一个充满期待、充满希望的发展拐点,因为有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编内统招15名,编外县聘8名,自聘15名,新教师的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期。这种“井喷式”的景观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过,恰如久旱逢甘霖。年轻代表着希望,新教师的涌入无疑给本已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学校带来了生机活力,但其专业学历的多样性、经历经验的差异性和诸多不稳定性又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全新的挑战。年轻是每个成熟教师的必经阶段,关注新教师的成长,为新教师的成长搭设平台、铺路造桥,是每一所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也是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推动东岭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惠安县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复检和“教育强县”的评估验收,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
致力于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充满朝气的年轻教师队伍,使他们能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岗位,能独立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能尽早赢得学生与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争取做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九年成名”(简称“12369”工程),从而全面提升辖区内各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培养对象
2014年8月至今新招聘的教师,含各小学自聘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
四、培养目标
(一)时限目标:三至九年
1、前三年为第一轮。
2、后六年为第二轮。
(二)阶段目标
1、第一步: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融入学校校园文化,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谦虚谨慎,勤学好问,初步了解并遵循教学常规,掌握一定的教学基本功。
2、第二步:对照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突出学科教学特点,不断开展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完善教学方式与方法,养成良好的教学工作(备、教、批、辅)习惯。
3、第三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2011版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吸收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胜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技能常识科专任教师能成为该学科的业务骨干。
4、第四步: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育教学骨干甚至名师,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一致认可。
(三)终极目标:继续保持东岭在全县农村小学中的“心理位臵”,全面提升东岭教师的群体形象。
五、培训内容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颁布)
2、教育教学常规。(《惠安县中小学(职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东岭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3、课标与教材的学习与研究。(2011版新课标、2013年版新教材)
4、有效课堂、生命课堂的探索与研究。(结合中心校省级立项课题《有效对话——构建生命课堂策略研究》)
5、教师基本功训练。(三笔、片断教学、微课、课件制作、教学反思等)
六、培训形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教研与培训
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性。
1、集中培训。
①校本培训。由各学校统一组织新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问题会诊、观摩课、阅读与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探索以问题为导向、以微信为平台的“微教研”、“微培训”。
②镇级培训。由中心小学牵头,组织各小学新教师,通过开展专题学术讲座、教学开放周等形式进行培训。
③县级(及以上)培训。配合市、县教育主管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新教师参加市、县级举办的新教师入职培训、课堂教学蹲点调研、新教师见习期培训等活动,组织参加省、市级举办的各类新课程教材培训。
2、个人自学。各小学布臵自学课题、阅读书目,并提出要求,新教师自学自研,做好笔记。
3、拜师结对。
①由各小学向新教师推荐指导教师(基层完小可以以大片区为单位,跨校结对),或新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双方签订培养合约,落实师徒各自的职责。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可根据学校《新教师培养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在每一学年初共同制订出培养计划。
②学区教导处牵头组建学科指导组,对新教师进行全程的业务跟进指导,每学期针对每一位新教师至少开展听评课(见面课)活动一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功能。
③具体结对名单,各小学应于每学年初开学第二周送交学区教导处509室。
④各指导教师应在师德规范、工作作风、教育观念、业务技能等方面全面地进行指导,帮助新教师成长,每学期至少指导新教师备5节课,听评新教师8节课。新教师要虚心接受指导和帮助,每学期至少要主动听指导教师2节课,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上一节汇报课(一般安排在下半学期)。
4、示范引领
(1)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新教师开设示范课、研讨课。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新教师观看特级教师和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的课堂教学实录。
(3)以年段为单位,每学期组织新教师参与主题班队观摩活动两次,家长会一次。
5、研讨汇报
(1)各学科教研组内,要经常听年轻教师的课,并及时予以点评、指导。同时,各学科组要明确目标,敢于实践,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来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
(2)每学期要安排新教师上汇报课,及时把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听取新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和困惑,进行专业的指导。
6、外出学习
各小学在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时要向新教师倾斜,尽量多为新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并要求新教师回来后必须作“微讲座”。
七、跟踪考核
1、新教师在每月结束前,必须上交的基本功考核资料包括:三笔字各一份,教学反思一篇。
2、新教师在每学期结束前,必须上交的资料有:所担任学科的教案本(详案、手写),读书笔记一本(不少于5000字),教学心得一篇,听课记录(不少于20节),汇报课教案一份(含教学设想)。
3、学校应在学期内组织两次对新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并按照《东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量化评定打分。
4、学区每学年举行一次面向全体新教师的教学业务综合考评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新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5、每学期结束时,各小学要建立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对新教师的成长轨迹进行整档、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