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赴中国参加了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发现中国人对以色列和犹太民族抱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形成的原因耐人寻味, 最明显的答案就是中国人认为以色列和犹太人成就斐然。一二十年前尚未如此明显, 但美欧当今的运转不良使之更为突出。当然, 在战略层面, 以色列和中国有某些利益分歧, 但他们并非像表面上那么严重。
中国希望和所有国家保持商贸往来, 包括伊朗这样的国家, 还希望在国际框架下保护叙利亚。不过, 中国已经向伊朗发出明确信号, 反对该国发展核武器, 并大幅减少了从伊朗的能源进口。显然, 伊朗拥有核武器将影响该地区的稳定, 这同样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至于叙利亚, 以色列对是否推翻现政权的立场从未含糊过。
在地缘政治方面, 中国和以色列拥有许多平行利益。两国都希望中东稳定, 不愿伊斯兰革命大范围扩散。中国既然愿意平等对待所有其他国家, 自然也不想为偏袒部分国家而破坏自己同以色列的友好关系。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 中国人对犹太人和以色列不存在任何歧视和成见。两国都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 优先提高生活水平和实现国家成功, 希望用务实的方法打破僵化的思想, 从未沉溺于领土扩张, 或是为过去的屈辱复仇等目标。
两国的合作项目之多远远超出想象。高科技领域最引人注目, 其他合作也大量存在, 例如在能源领域, 中国和以色列都在寻找替代能源上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不仅出于环境成本的考虑, 更包含金融与国家安全的因素。许多中以合作的先导项目, 比在美国进行的同类项目更加具有创新性, 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一些中国大学已经开设了以色列和犹太人相关的课程, 中国书店中摆放着讲述犹太人故事的书籍, 而且都是关于这个民族创造财富和智慧的正面历史, 并非反犹主义宣传。当然, 对这些感兴趣的只是一小部分中国人, 但也足够对大众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里, 一位中国学者告诉我, 中国人总是很乐观, 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我告诉他, 犹太人恰恰相反, 总是很悲观, 习惯于拿自己的厄运开玩笑。不过, 严肃来看, 两国文化其实具有许多共同点, 如悠久的文明史、重视教育、勤奋工作、注重家庭和遭受迫害等。如果当代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已丧失其中某些价值观, 我们或许能向中国人学习。
我们可能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和政策持某些批评态度, 但重要的是不要揪住过时的观念不放。虽然我不是中国问题的专家, 但我早在1974年就曾到过中国, 这个国家早已不再是过去的样子。我认为任何国家都未曾在历史上取得过如此快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我的一名埃及朋友几年前曾问中国人:“中国曾被压迫, 成为帝国主义牺牲品。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对方回答:“我们已让它成为过去。”我的朋友很惊讶。他接着意识到, 如果抛开复仇政治、刻骨仇恨和愤怒情绪, 埃及社会将远好于现状。
对于以色列来说, 重要的是直面中国发生的事件进程, 而非假装其不存在或紧盯随时间逐渐变小的负面问题不放。毋庸讳言, 与欧洲相比, 以色列应该越来越转向亚洲, 以最认真的态度考虑日益增强的向东看意愿。
不久前我赴中国参加了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发现中国人对以色列和犹太民族抱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形成的原因耐人寻味, 最明显的答案就是中国人认为以色列和犹太人成就斐然。一二十年前尚未如此明显, 但美欧当今的运转不良使之更为突出。当然, 在战略层面, 以色列和中国有某些利益分歧, 但他们并非像表面上那么严重。
中国希望和所有国家保持商贸往来, 包括伊朗这样的国家, 还希望在国际框架下保护叙利亚。不过, 中国已经向伊朗发出明确信号, 反对该国发展核武器, 并大幅减少了从伊朗的能源进口。显然, 伊朗拥有核武器将影响该地区的稳定, 这同样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至于叙利亚, 以色列对是否推翻现政权的立场从未含糊过。
在地缘政治方面, 中国和以色列拥有许多平行利益。两国都希望中东稳定, 不愿伊斯兰革命大范围扩散。中国既然愿意平等对待所有其他国家, 自然也不想为偏袒部分国家而破坏自己同以色列的友好关系。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 中国人对犹太人和以色列不存在任何歧视和成见。两国都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 优先提高生活水平和实现国家成功, 希望用务实的方法打破僵化的思想, 从未沉溺于领土扩张, 或是为过去的屈辱复仇等目标。
两国的合作项目之多远远超出想象。高科技领域最引人注目, 其他合作也大量存在, 例如在能源领域, 中国和以色列都在寻找替代能源上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不仅出于环境成本的考虑, 更包含金融与国家安全的因素。许多中以合作的先导项目, 比在美国进行的同类项目更加具有创新性, 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一些中国大学已经开设了以色列和犹太人相关的课程, 中国书店中摆放着讲述犹太人故事的书籍, 而且都是关于这个民族创造财富和智慧的正面历史, 并非反犹主义宣传。当然, 对这些感兴趣的只是一小部分中国人, 但也足够对大众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里, 一位中国学者告诉我, 中国人总是很乐观, 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我告诉他, 犹太人恰恰相反, 总是很悲观, 习惯于拿自己的厄运开玩笑。不过, 严肃来看, 两国文化其实具有许多共同点, 如悠久的文明史、重视教育、勤奋工作、注重家庭和遭受迫害等。如果当代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已丧失其中某些价值观, 我们或许能向中国人学习。
我们可能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和政策持某些批评态度, 但重要的是不要揪住过时的观念不放。虽然我不是中国问题的专家, 但我早在1974年就曾到过中国, 这个国家早已不再是过去的样子。我认为任何国家都未曾在历史上取得过如此快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我的一名埃及朋友几年前曾问中国人:“中国曾被压迫, 成为帝国主义牺牲品。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对方回答:“我们已让它成为过去。”我的朋友很惊讶。他接着意识到, 如果抛开复仇政治、刻骨仇恨和愤怒情绪, 埃及社会将远好于现状。
对于以色列来说, 重要的是直面中国发生的事件进程, 而非假装其不存在或紧盯随时间逐渐变小的负面问题不放。毋庸讳言, 与欧洲相比, 以色列应该越来越转向亚洲, 以最认真的态度考虑日益增强的向东看意愿。